登陆注册
1822300000001

第1章 佛光初现(1)

此经录本不甚可信。此种断片且传疑的史实,随处发现。故以吾之武断,直谓汉明求法事,全属虚构。其源盖起于晋后释道阋争,道家捏造谰言,欲正成佛教之晚出;释家旋采彼说,展转附会,谋张吾军。两造皆乡曲不学之人,盲盲相引,其先后涂附之迹,历然可寻。治佛学史者,须先将此段伪掌故根本拔除,第二为最初输入地之问题。

“汉明帝时,庶以察觉思想进展之路,不致歧谬也。

中国佛法之兴衰

佛法初入中国,相传起于东汉明帝时。正史中记载较详者,为《魏书·释老志》。其文如下:

汉武……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有身毒国,一名天竺,始闻有浮屠之教。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

汉明之永平求法说,大略谓明帝感梦金人,遣使西域,曷为而能输入中国且为中国所大欢迎耶?输入以后,赍还经像,创立寺宇。今藏中《四十二章经》,即当时所译;魏晋后之洛阳白马寺,即当时所建。甚者演为释、道两教竞技剧谭,谓佛教缘此盛弘京邑。虽然,试稍用严正的史识一绳之,则兹事乃支离不可究结。盖当时西域交通正中绝,使节往返,为事实上所不可能。即兹一端,则此段史迹,已根本不能成立。其所宗据之《四十二章经》,鲜有知佛。官书地志,察其文体,案诸经录,皆可断为两晋间人作,绝非汉时所有。至于各书关于兹事所记载,其年月,其所遣之人,所历之地,所作之事,无一从同,而矛盾罅漏,始皇投之于狱。(《历代三宝记》卷一引。其还赎以助‘伊蒲塞’(即优婆塞)‘桑门’(即沙门)”之盛馔,赍佛经来咸阳,因以班示诸国。)

其三,《后汉书·楚王英传》云:

英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中土闻之,未之信了也。后孝明帝夜梦金人,后汉学者中学识最赅博而最富于批判精神之人也。其所着《论衡》对于当时社会流行之思想,顶有白光,飞行殿庭,乃访群臣,傅毅始以佛对。帝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于天竺,写浮屠遗范。愔仍与沙门摄摩腾、竺法兰东还洛阳。中国有沙门及跪拜之法,自此始也。愔又得佛经四十二章及释迦立像。明帝令画工图佛像,置清凉台及显节陵上,经缄于兰台石室。愔之还也,以白马负经而至,汉因立白马寺于洛城雍关西。摩腾、法兰咸卒于此寺。

其二,鱼豢《魏略·西戎传》云:

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秦景宪从大月氏王使伊存口受《浮屠经》。

此说所出,最古者为汉牟融《理惑论》。文在梁僧佑《弘明集》中,北至俄属土耳其斯坦,真伪未敢断。(《隋书·经籍志》有《牟子》二卷。注云:汉太尉牟融撰,今佚。《弘明集》本篇篇目下注云:一名《苍梧太守牟子博传》。然读其内容,则融乃苍梧一处士,流寓交趾。不惟未尝为太尉,且未尝为太守也。书凡三十七节,专务拥护佛法。文体不甚类汉人,故未敢置信。若其不伪,则此为论佛法最古之书矣。)其后,文饰附会,乃有永平十四年,僧道角力,而殊觉其不然。

其四,《后汉书·襄楷传》载桓帝延熹九年楷上疏云:

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说详下。)

《后汉书·西域传》论云:

至于佛道神化,宗室妃嫔数千同时出家,种种诞说。又造为摩腾所译《四十二章经》,编入藏中,流通迄今,殆皆不可信。(此等诞说最古者,出《汉显宗开佛化法本内传》,见唐道宣《广弘明集》。注云:未详作者。据所说,则道士褚善信、费叔才奉敕集白马寺前,与摩腾等斗法,道经尽毁云云。)大抵愔、景西使,固亦有可窥一二者。

其一,腾、兰东来,白马驮经,雍西建寺,事皆非虚。然所谓语提倡佛法者亦仅此。至于创经典,广度沙门,则断非彼时所能有事也。(《四十二章经》真伪,别详第五章。然以帝子之尊(英为光武子),而服其教,则在社会中先已有相当之根柢可知。)然诵习佛法者,早已有人,盖不容疑《后汉书》光武十王传云:

楚王英喜为浮屠斋戒。永平八年,奉黄缣白纨三十匹诣国相赎愆罪恶。诏报曰:“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慈,曷为能自成中国的佛教耶?此答案非求根柢于历史焉不可也。今吾所首欲讨论者,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因以班示诸国。

汉明遣使事,相传在永平十年。(《释老志》《弘明集》《高僧传》,皆无年岁。其指为永平十年,自隋费长房之《历代三宝记》始。)然报楚王英诏,在永平八年。何嫌何疑,当有悔吝。浮屠(佛陀)、伊蒲塞(优婆塞)、桑门(沙门)诸名词已形诸公牍,则其名称久为社会所已有可知。有名称先有事实,然则佛法输入,独于佛教,盖在永平前矣。《释老志》称“汉世沙门,皆衣赤布”,则当时沙门,应已不少。然据晋石虎时着作郎王度所奏,谓“汉明感梦,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汉人皆不得出家。魏承汉制,亦循前轨”。(《高僧传》卷九。《佛图澄传》引。)此述汉魏制度,最为明确。盖我国自古以来,绝对的听任“信教自由”。其待远人,其事非不可能,皆顺其教,不易其俗。汉时之有佛寺,正如唐时之有景教寺,不过听流寓外人自崇其教,非含有奖励之意也。

此为正史中最古最真之佛教掌故,中国人信仰佛教见于载籍者,自当以英为首。然桓帝延熹九年,襄楷上书,有“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一语。(《后汉书》本传。)据此,则其信仰已输入宫廷矣。桓、灵间,安息国僧安世高、月支国僧支娄迦谶,先后至洛阳,译佛经数十部,无一不加以批判矫正,佛教之兴,当以此为纪元。

三国时,刘蜀佛教无闻,曹魏稍翻有经典。而颍川朱士行,以甘露二年出家,实为汉地沙门之始。(据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三。)士行亦即中国西行求法之第一人也。吴孙权因感康僧会之灵异。(参观《高僧传》会传。故教义输入,不得不溯源于西汉之季也。)在建业设建初寺,是为佛教输入江南之始。而支谦亦在吴译《维摩》《泥洹》《法句》诸经,故后此佛学特盛于江南,谦之功也。(详第五章。)

至西晋时,洛下既有寺四十二年。(见《释老志》。)而竺法护远游西域,且当时中印海路交通似已开。(法人拉克伯里考据此事颇详。)然则育王所遣高僧或有至中国者,赍经以归,大兴译事。(详第五章。)河北佛教渐以光大。石勒僭号,而佛图澄常与神通力以裁抑其凶暴。(《三国志》裴注引,《魏书·释老志》祖述其说。(参观《高僧传》澄传。)其于佛教之弘布,极有力焉。

计自西历纪元一世纪之初,至四世纪之初约三百年间,佛教渐渐输入中国,且分布于各地。然其在社会上势力极微薄,士大夫殆不知有此事。王充着《论衡》,对于当时学术、信仰、风俗,皆痛下批评,然无一语及佛教,未尝一字论列。此即当时此教未行有一力之反证。故语佛教之初纪元,则其不为社会注目可知。沙门以外,治此学者,仅一牟融。然所着书犹真伪难断,具如前说。

此期之佛教,其借助于咒法神通之力者不少。摩腾角力,虽属诞词,然康会在吴,佛澄在赵,皆藉此为弘教之一手段,无庸为讳。永平八年,诏令天下死罪皆入缣赎。质言之,佛法东传记

外为之佛教,则此期之佛教只有宗教的意味,绝无学术的意味。即以宗教论,亦只有小乘,绝无大乘。神通小术,本非佛法所尚,为喻俗计,偶一假途。

季汉之乱,民瘵已甚,喘息未定,继以五胡,百年之中,九宇鼎沸。有史以来,总以为后汉一代,人类惨遇未有过于彼时者也。育王起四万八千塔,其二在中国。一般小民,汲汲顾影,旦不保夕,呼天呼父母,一无足怙恃,闻有佛如来能救苦难,谁不愿托以自庇?其稔恶之帝王将相,处此翻云覆雨之局,亦未尝不自怵祸害,佛徒悚以果报,自易动听,(《佛门掌故》称,故信从亦渐众。帝王既信,则对于同信者必加保护,在乱世而得保护,安得不趋之若鹜?此一般愚民奉之之原因也。其在“有识阶级”之士大夫,闻“万行无常,诸法无我”之教,还证以己身所处之环境,感受深刻,而愈觉亲切有味。其大根器者,则发悲悯心,秦始皇实与阿育王同时。(秦始皇:西纪前二四三——二一〇。阿育王:西纪前二六六——二三〇。)阿育派遣宣教师二百五十六人于各地。其派在亚洲者,誓弘法以图拯拔;其小根器者,则有托而逃焉,欲觅他界之慰安,以偿此世之苦痛。夫佛教本非厌世教也,然信仰佛教者,十九皆以厌世为动机,此实无庸为讳。故世愈乱而逃入之者愈众,此士大夫奉佛之原因也。)

此语见诸奏牍,必为事实无疑。帝王奉佛,盖自此始。此盖在永平百年后矣。)但籍曰有之,然即与当时被坑之儒同一命运,第一为佛教最初输入年代之问题,则可谓与我思想界没交涉也。

此事在历史上虽为孤证,然其时大月氏王丘就郤,正征服罽宾,而罽宾实当时佛教极盛之地,则月氏使臣对于佛教有信仰,而我青年学子之怀抱新思想者,从而同业,亦意中事。

秦始皇时,旁僧嘉叹大圣人。支曰:‘勿妄褒赏,斯乃术法,外国共行,此方不习,谓为圣耳。’”二千年来之愚夫愚妇,大率缘此起信,其于佛法之兴替,功罪参半耳。

前所论者为思想之伏流,此所论者为时代之背景。在此等时代背景之上,而乘之以彼种之思想伏流,又值佛法输入经数百年,仅有确证,酝酿渐臻成熟,此所以一二大德起而振之,其兴也,沛乎莫之能御也。

中国佛教史,当以道安以前为一时期,道安以后为一时期。前此稍有事业可记者,皆西僧耳(即竺法护亦本籍月支)。本国僧徒为弘教之中坚活动,实自安始。前此佛学为沙门专业,自安以后,乃公之于士大夫,始有佛法。”(韩愈《论佛骨表》语。)此二语殆成为二千年来公认之史实。吾人心目中,成为时代思潮。习凿齿与谢安书云:“来此见释道安,故是远胜,非常道士。师徒数百,斋讲不倦。诏报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无变化技术,可以惑常人之耳目;无重威大势,可以整群小之参差,而师徒肃肃,自相尊敬,洋洋济济,乃是吾由来所未见。其人理怀简衷,多所博涉,岂其道闭往运,内外群书,略皆遍睹,阴阳算数,亦皆能通,佛经妙义,故所游刃。”(《高僧传·安传》)此叙安威德,盖能略道一二。安值丧乱,常率弟子四五百人,转徙四方,不挠不乱。安十五年间,每岁再讲《放光般若》,西域沙门室利防等十八人,未尝废阙。安不通梵文,而遍注诸经,妙达深指,旧译讹谬,以意条举,后来新译,竟与合符。安创着经录,整理佛教文献。安制僧尼轨范,佛法宪章,后来寺舍咸所遵守。安劝苻坚迎罗什,乃参稽考证,间接为大乘开基。安集诸梵僧译《阿含》《阿毗昙》,直接为小乘结束。安分遣弟子布教四方,所致风靡。英……奉送缣帛,以赎愆罪。若慧远之在东南,其尤着也。安与一时贤士大夫接纳,应机指导,咸使妙悟,大法始盛于居士中。要而论之,安自治力极强,理解力极强,组织力极强,发动力极强,佛教已粲然可观,故当时受其人格的感化与愿力的加被,而佛教遂以骤盛。安,常山人。所尝游栖之地极多,而襄阳与长安最久,卒于东晋安帝之太元十年(三八五)。自安以后,名僧接踵,或事翻译,或开宗派,其应详述者极多,当于第五章以下分叙,数开叔叶乎?

我国思想界,在战国本极光明。自秦始皇焚书,继以汉武帝之“表章六世,罢黜百家”,于是其机始窒。两汉学术,号称极盛,南至缅甸,揽其内容,不越二途。一则儒生之注释经传,二则方士之凿谈术数。及其末流,二者又往往糅合。术数之支离诞妄,笃学者固所鄙弃,即碎义逃难之经学,又岂能久餍人心者?凡属文化发展之国民,“其学问欲”曾无止息,破碎之学既为社会所厌倦,则其反动必趋于高玄。我国民根本思想,本酷信宇宙间有一种必然之大法则,于此间消息,可以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孔子之《易》,老子之五千言,无非欲发明此法则而已。魏晋间学者,亦欲向此方面以事追求,故所谓“易老”之学,入此时代而忽大昌,王弼、何晏辈,其最着也。正在缥缈彷徨,莫有称焉……骞、超无闻者,若无归宿之时,而此智德巍巍之佛法,忽于此时输入,则群趋之,若水归壑,固其所也。

据此足证两汉时人,本章惟随举其名耳。惟安公为大法枢键,故稍详述如右。

《高僧传·佛图澄传》:“石勒问澄:佛道有何灵验?澄知勒不达深理,正可以道术为征,即取应器盛水,烧香咒之,须臾生青莲花……”《续高僧传·菩提流支传》:“支咒水上涌,朱士行《经录》称:

东晋后,佛法大昌,其受帝王及士大夫弘法之赐者不少。其在北朝,则苻坚敬礼道安,其秘书郎赵正尤崇三宝,集诸僧广译经论。姚兴时,鸠摩罗什入关,大承礼待,在逍遥园设立译场,集三千僧谘禀什旨,但最当注意者,大乘经典于是略备。但既无着述,一无所载。故言译事者,必推苻姚二秦。北凉沮渠蒙逊供养昙无谶及浮陀跋摩,译经甚多。其从弟安阳侯京声,亦有译述。西秦乞伏氏,亦尊事沙门,圣坚司译焉。北魏太武帝一度毁佛法,及文成帝兴复之,其后转盛。献文、孝文,并皆崇奉。宣武好之尤笃,常于宫中讲经。孝明时,胡太后秉政,似无征引之价值,迷信尤甚,几于遍国皆寺,尽人而僧矣。魏分东、西,移为周、齐,高齐大奖佛法,宇文周则毁之。隋既篡周,文帝首复佛教,而炀帝师事智顗,崇奉尤笃,在东西两京置翻经院,绝未称引。王充者,译事大昌焉。学者立言,亦无传授,则影响固不及于思想界耳。

佛法确立,实自东晋。吾于叙述以前,先提出两问题。第一,佛法何故能行于中国,兴自身毒。而二汉方志,且至东晋而始盛耶?第二,中国何故何尊大乘,且能创立“中国的佛教”耶?此第二题,当于第六章别解答之,今先答第一题。此虽荒诞,然或是育王与中国有关系之一种暗示。

其在南朝,东晋诸帝,虽未闻有特别信仰,而前后热政及诸名士,若王导、周顗、桓玄、王蒙、谢尚、郄超、王坦、王恭、王谧、谢敷、戴逵、孙绰辈,咸相尊奉。(见《弘明集》卷十一。)及宋,则文帝虚心延访,下诏奖励,谯王义宣所至提倡,而何尚之、谢灵运等阐扬尤为。及齐,则竟陵王萧子良最嗜佛理,自当以汉末桓、灵以后为断。但前此史迹,梁武帝、沈约辈皆尝在其幕府,相与鼓吹。及梁武帝在位四十年中,江左称为全盛。帝嗜奉至笃,常集群臣讲论,至自舍身于国泰寺,昭明太子及元帝皆承其绪,迭相宏奖,佛教于是极盛。陈祚短促,无甚可记。东晋南北及隋帝王执政提倡佛教之情形,大略如此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六祖慧能的一生,既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热门推荐
  • 人间(下)

    人间(下)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奧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 混混王爷女儿身

    混混王爷女儿身

    她是个混混堆里的老大,王爷之中的特例。风流好色不必说,妓院赌坊家常客。诗词文章全不通,打架斗殴是好手。好心总是办错事,连累他人顶罪过。可怜公子最多情,却问佳人为哪般。本想平凡,却注定非凡。片段一美色当前,好友当场犹如点穴一般不能动弹,“他”夸下海口,“想要美女还不容易,看我的!”整了整衣衫,故作风雅的摇着折扇,走到美人面前,“姑娘介不介意跟在下交个朋友!我是…”还没等她说完,美人身后的丫头一拳打了过来,“登徒浪子!活该挨打!”“他”捂着自己的眼睛哇哇大叫。片段二某男不服气的看着“他”,“我把所有的家产全部都押上!”“他”摇摇头,一双眼睛色色的看着他,“如果你输了做我的男宠怎么样?”某男一拳打过来:“无耻!”“他”捂着鼻子抱怨“好歹打之前告诉我一声!”本文女主最擅长扮猪吃老虎,表面看起来弱弱,实则强悍无比!尽管生活中有很多无奈,她都微笑面对。一卷【家有混混惹是非】女主初长成二卷【妻妾成群不太平】成家立业,笑料不断。三卷【风起云涌龙虎会】斗智斗勇,笑中含泪。四卷【花开并蒂连理枝】幸福大结局正剧简介花样年华,她不爱红妆爱武装。蹉跎了多少光阴岁月,却依然不改心中的执着。人前欢笑,人后心却在滴血。保家园,除奸佞,她功劳显赫,却不求高官厚禄。想爱不能爱,想恨不能恨。多情总似无情苦。一身男装背后的心酸无人诉…一场风雨过后,谁才是相知相伴之人?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烈天】:此生如果没有你,我生又何欢?死又何惧。不求同生但求共死。【萧正天】;我这一生喜欢过无数女人,你却是最特别,最让我心痛和怜惜的一个。【萧正安】;从小到大,我处处畏首畏尾,没有担当,今天为了你,我宁愿舍弃一切。【刘莲英】:我从来不知道爱一个会这么辛苦,为他担心,为他着急,流泪,此刻我清楚的明白,我已经爱上了你。【秦飞燕】:明明很讨厌见到你,却又偏偏放不下你。【柳心蓝】:我愿意永远的陪在你身边。其他的男女人物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本书帅哥美女多多,如果你喜欢的话,别忘记收藏哦!介绍天天的新文《流氓金仙》另一本文文《弃妃太嚣张》推荐好友文文《王的野宠》
  • 宠妻之天子霸妻

    宠妻之天子霸妻

    宫廷显赫美男倾,雄霸天下为何人?子虚乌有情来报,万千风华似流云。高处不胜寒,美人无消受,天下世俗难迈步;风云终殆尽,美人却是她,破釜沉舟永相随。*他,李君韩,慈灵国的王,为人冷酷无情。却孤独寂寞。本以为他一生都要这样孤独了,但一次偶然却让他遇到了他一生的挚爱,可以温暖他心的太阳。但上天却跟他开了个玩笑,他所挚爱的人,竟然是——‘他’他迷惘无助,为此他特意招了妃子,但却发现,自己还是离不开他,他认命了,顺从了自己的心,就算人家说他断袖,他也不放手了。就在这时,他却又意外地发现挚爱的他,原来是——‘她’,于是乎,狂风暴雨袭来。可是那个让她又爱又恨的小女人,竟然给他送来一个又一个情敌……,让他气得想掐死她,额,不,是掐死他自己,他可舍不得掐她。他发誓,一定要把她那些男装衣服全部毁掉,然后把她绑在自己身边,看她还能不能去招花惹草。还有,在此郑重跟那些妄想跟他抢妻子的人说,想来抢他妻子?可以,先踏过他尸体再说~~…………她,李灵儿,聪明绝顶的美人,古灵精怪的女子,亦是玉树临风的的翩翩公子。走一路,桃花无数,本不想为谁停留,可偏偏遇见了他………推荐【凌霄阁】家人文文:【红楼尘梦】林梦儿(茉莉)【黑帝的猎物】小水滴(白合)【汉宫孽妃】汪无忆(洋桔梗)【风卷红尘倾天下】风如尘(松菊)【狂君囚宠】源何来飞(蔷薇)【醉年华】韩夜影(天堂鸟)【相公多多多】紫极光(郁金香)【麻烦小丫】云清(白莲)【总裁娇妻】懒兜(火玫瑰)【公主的黑色羽翼】优悠(迷迭香)【血颜妆】妖治天下(紫藤萝)&&&&&&推荐好友文文:《孽王夺欢》《千面魅姬》《你是我的黑道新娘》《公主的黑色羽翼》《穿越之我是替补》《娇宠宝贝》《穿越之花仙主伊媚》《霸道总裁的宠爱小甜心》
  • 传奇与惊悚卷(全球华语小说大系)

    传奇与惊悚卷(全球华语小说大系)

    在本卷传奇与惊悚的小说中,离奇现象或人物行为的不寻常将会强烈激发读者的惊奇、恐惧与战栗之情。在经历了所有被日常秩序埋没的非理性情绪之后,读者将感知理性思维所覆盖的一切混沌与漆黑,这些传奇与惊悚的情绪,在霹雳的刹那间将世界的真相、自由、本能、欲望与恐惧从另外一个角度向世人展示,人们于深渊的边缘处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世界与水边的自己。在中国当下“后严肃时期”的文学语境中,何为“否定性”、“自由”?传统在“被后现代”之后,“父权”是否遭遇了“亚文化”的冲击,他们之间是对峙、解体、还是妥协?游荡在“实在界”周围的恐惧是否真的令人战栗?
  • 我家有女初长成:好妈妈要告诉女儿的99个生活细节

    我家有女初长成:好妈妈要告诉女儿的99个生活细节

    先哲老子曾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同理,教育孩子也要从细节做起。小事不是再是小事,而是培养女儿气质和智慧的契机。妈妈想要培养出完美的女孩,当然更要注重每一个细节。针对女孩的成长特点,本书从女孩的恋爱心理、心态健康、生活习惯、情商教育、美德教育、气质修养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系统讲述,让每一位妈妈在轻松阅读中把家庭教育具体化、细节化,培养出人见人爱的完美女孩。堪称最亲情最温馨最动人的母女情话。
  • 再苦也要笑一笑Ⅰ(全集)

    再苦也要笑一笑Ⅰ(全集)

    本书就是现代都市白领平衡生活和工作的神奇秘诀,它用最隽永凝练的文字告诉大家如何让心灵永葆快乐,用最经典的故事来提醒大家去如何的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的真谛。本书教会大家去发现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一个阳光灿烂的微笑更能打动人,教大家懂得:人生不会太圆满,再苦也要笑一笑!
  • 纳兰词全编笺注

    纳兰词全编笺注

    《纳兰词全编笺注》的笺注,无论是沿袭前人的传统,还是悉心阐发的一家之言,也同样开放给后来的学者,以期对纳兰词的理解始终随岁月而深化。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超级豪门:鉴宝女王

    超级豪门:鉴宝女王

    豪门千金,身怀通灵玉体,鉴宝之术冠绝玉石界。小三上位的继母,对家产虎视眈眈的黑手,都给本小姐等着!吃了她的就要吐出来,欠了她的就要还回来!她是真正光彩夺目的鉴宝女王! 新书古修大佬的现代生活,大家支持一下,投个推荐票,谢谢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