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7900000040

第40章 宋美龄:跨越三个世纪的美丽与哀愁(2)

因蝗虫谷的住宅靠海,每逢秋冬,寒气逼人,交通又不便,如遇大雪,顿成与世隔绝之孤岛。1995年,宋美龄索性把它卖掉,搬到纽约曼哈顿一栋15层高的普通公寓,从此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每日作画,概不见客。2000年农历春节前夕,曾有一位贴身随从提着两罐乌龙茶(这是宋美龄最爱喝的一种茶)去探望她,却未被允许进门。独居期间,孔令侃、孔令伟和孔令杰三个晚辈相继辞世,张学良也在几年后作古,仅留下她作为一种历史的存在,代表着那个年代与过去的延续。但令人遗憾的是,宋美龄始终拒绝作口述历史和撰写回忆录,她声称一切都留给了历史,而时间会让历史还原。

宋美龄106岁生日之前,由于她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不好,所以当时即有宋美龄身后事的种种传闻向外发散。这些传闻都没能得到证实,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她希望自己死后不回台湾安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外界有诸多的揣测。

一种说法是笃信基督教的宋美龄以前曾经表示,一切都将交给上帝,身后不会随同蒋介石合葬在台湾。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执意不回台湾,但有分析人士称,蒋介石和蒋经国逝后一直没有下葬,这可能跟蒋介石一直想叶落归根回大陆有关。蒋纬国指出,蒋介石生前选定在南京紫金山、枋山、四明山三个地点,蒋经国则希望归葬浙江奉化母亲的墓旁。当时作为蒋家第三代唯一合法代言人的蒋孝勇,则坦白称移灵是家务事,蒋家有蒋家的处理方式。

另一种说法是宋美龄希望叶落归根。因为位于上海的宋氏墓园,除了有宋氏三姐妹的二姐宋庆龄的墓地,宋氏三姐妹的父母也都是安葬在这里。因为受限于两岸的政治因素,宋美龄一直无法亲自到墓园祭拜父母,所以几年前她特别委托别人代她献花致意。因此有人推测,宋美龄可能在身后选择和父母一起长眠在上海的宋氏墓园。

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宋美龄性格中强势的一面得到了充分展示,从她的这篇回忆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她性格中强势的一面,回忆文字原文如下:

西安事变的经过、状况之复杂,决非中国过去的“兵变”可以比拟。

12日:噩耗传来晴天霹雳。1936年12月12日,我在上海。代理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忽然跑到我的寓所说:“西安发生兵变,委员长下落不明。”闻此噩耗,不啻晴天霹雳。当时上海与西安的有线电报、无线电报以及陆地、空中交通,皆告断绝,过了好几个小时,仍不能得准确消息。而各种流言已传播全球,英文报纸,竟根据流言作了头版的大字标题。13日早晨,我和孔部长及端纳仓促赶往南京。无奈,南京虽为首都,同样没有确切消息。(国民党)中常会已于12日深夜开会,决定:免去叛变首领张学良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及西北剿匪副司令之职,交军事委员会严办。这天早晨,南京还接到了西安方面发来的“全国通电”,署名的人除了张学良、杨虎城以及西北重要将领外,还有陪同委员长前往西安的南京高官多人。通电称:彼等曾“涕泣诤谏,屡遭(蒋介石)重斥”,故不得不“对介公(蒋介石)做最后之诤谏”。通电中,他们还提出了“救国主张”的八项要求,希望南京当局“俯顺舆情,开诚采纳,为国家将来开一线之生机”。

这八项要求是:改组南京政府;停止内战,停止剿共;立即释放在上海被捕之救国联合会分子七人;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保障言论、出版、集会自由;开放民众抗日爱国运动;实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集全国救国会议。张、杨的电文也指出:他们将确保我丈夫的安全。兵变发生,我心中的第一个念头是:我是女人,世上之人,必定以为我是女人,遇到突然的兵变,必不能再作理智之探讨。所以,我必须抑制个人的感情,从全局考量对策。看了张学良、杨虎城的通电,我的第二个念头是:如果处理得好,这次兵变必能得到合乎常理的解决。于是,当天晨8时,我即给张学良发去专电,告诉他:我们共同的朋友端纳,准备立即飞往西安。端纳也给张学良发了电报,盼其立即复电,看西安是否愿意接待。

13日:友人端纳直飞洛阳。西安来电所提“八项要求”,我一开始并没有给予重视。当时南京的一般人,在推测张学良发动兵变的原因时,亦大多认为,西北地瘠民贫,张学良率部驻军西北,或许早有不满,因此推断:张学良这样做,实际只是为了要求将东北军调防到丰腴省份的一种“借口”。不过,南京主张讨伐张学良的人,因此更加主张:对此种不听中央号令者,必须予以严惩,否则就是开了坏的先例。我则推测说:“张学良、杨虎城等人,或许确实有不平之情绪,而且他们也认为自己具有相当的理由。如果一部分国人真的对中央怀抱不平,那么中央就应该虚怀若谷,探索其不平之原因,并尽力纠正之。同为中国人,假如有其他途径可以解决此次兵变,又何必一定要用军事方法呢?”13日上午,接到了张学良的两封电报:一致孔祥熙部长,一是给我的。为节省时间,我和端纳决定:烦请端纳于13日午后,先直飞洛阳。另外,我请端纳携两函,一函致委员长,一函给张学良。在给张学良的长函中,我告诉他:他的这一举动,将使国家前途受到严重打击。我并表示,他的举动虽然十分卤莽,但我敢断定,他发动兵变的本意,并无断送国脉、陷害领袖的恶意,因此,他必须及时自拔,切勿贻误时机,以致后悔不及。端纳乘坐的飞机,13日下午起飞。还好,到了晚上,端纳就从洛阳打来长途电话,称他已于傍晚抵达洛阳。端纳告我:13日白天,中央军的30多架飞机,已在西安上空做了示威飞行,目的就是要告诉西北叛军,洛阳飞机场仍在中央军之手。端纳在电话中还说:他不管张学良是否有回电,定于明晨直飞西安。幸好,当天夜里,我忽然接到张学良致端纳的电报,说他欢迎端纳入陕。于是我放心了:端纳所乘飞机,应该不会在前往西安的途中,被人击落。

14日上午:中常会上舌战高官。南京政府当时已经决定:委员长回京之前,由军政部长何应钦负责指挥、调遣全国军队,空军亦归其统辖。而委员长已经遇难的消息,也忽然流传开来了。局势虽然黑暗且危险,但我仍然有个直觉:事变可以稳妥解决。于是,这一天的我,就是要让国民党中央的诸位高官们相信,其一,只要多做忍耐,和平就不会绝望;其二,在军事讨伐西安之前,务必先尽力解救委员长脱离险境。因为攻打西安的战事一旦开始,委员长即使不被南京陆军、空军的轰炸所误中,也必然被怨恨的叛军所杀害。谁知道,中常会上,我陷入了“立即攻打西安”的主战派的重重包围之中。

中央常委会上,有人说:“为维持国民政府的威信,应当立即进兵,剿灭西安叛兵。”我当即反驳说:“今日之中国,假如没有委员长,就不会有任何统一的政府。今天我们舍弃委员长,不去救他,请问:还有哪个人能够立即担负起领导全国的重任?”我刚刚说到这里,会场里立即群情激昂,主张纷杂:有人说,委员长或许已经遇难;有人说,国家利益,应当重于委员长的个人生命;更有人辞色之间似乎在说:“彼一妇人耳,仅知营救其丈夫而已。”我立即大声说:“我虽是一名女性,但我今日在此发言,绝非仅仅为营救我的丈夫。如果委员长一死,真的能够为国家造福,那我一定首先劝其牺牲。但处理西安叛变,如立即挞伐,直接轰炸,不但使领袖生命陷于险境,而且必然使陕西数千万无辜民众,立即陷入兵燹之灾……不仅如此,还将使我们为抵御日本入侵所做的诸多努力,白白浪费。因此,为了救中国,我不得不吁请诸位,妥善寻找和平解决的途径。”看到各位都在倾听,我接着说:“希望各位相信,我决非每天早晚惦记丈夫安全的一般女性。今天,我在这里发言,是以公民资格,要求以最少的牺牲,为国家和民众,解决这一严重问题。因为委员长今天的安危,是和国家的安危密不可分的。如果你们主张向西安方向增派军力,我赞成,但请一定下达命令,嘱其切勿随意开枪,更不能立即轰炸西安、发起挑衅。因为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力营救委员长出险。如果和平绝望,到了那时再开战,应该也不算晚。我深信,在座各位虽然与我的观点有分歧,但我们的诚挚态度、希望国家好、希望委员长好——应该是相同的;我坚信自己的主张不错,因此我必然全力以赴,确保我的建议能够得到实现。”听我一口气镇定地说完这些,会场里很安静。于是我又说出了自己的一个决定:“我决定明天亲自飞往西安。”此言既出,会场哗然。在座高官,皆曰“不可”。众人皆曰“不可”,主要是因为当时盛传谣言,说:血与火充塞西安,西安城内,已成赤色恐怖世界。对局势悲观者,更以为委员长就算今天没死,日后也难免一死。大家对我的劝说,归纳起来就是:此时我赴西安,等于给叛变者又送去一个要挟我丈夫的凭借,因为我是自投罗网去给叛军作人质的……悲戚、失望、无奈,绕我四周,欲思索真理固难,欲坚持我原来的信仰,更难!至散会,中央的诸位高官终于同意“暂缓攻打西安”,但我飞西安的设想,仍遭到极力反对。晚上回家,不禁黯淡凄怆。只有暗自祷告,坚持我对上帝及全人类的信仰耳。

14日下午:黄埔学生手足亲情。从中常会出来,各机关首脑也纷纷打电话给我,向我询问:目前情况下,应当如何应对。这中间,尤以黄埔同学的电话,最为迫切,他们要求我“立即发表讲话”。我知道,黄埔军校毕业生,都是我丈夫昔日亲自教育、培养的军队骨干,现在又担任着各部队的重要指挥员。既然他们坚持要我讲话,我就不能推却,于是,我索性召集他们开会,向他们做了公开的演讲。我除了转述自己在中常会上的观点,同时也指出:在尚未搞清事变真相之前,期望各位同学切勿妄加断定。遇事一定要镇定,切勿感情用事。委员长平常对待各位同学,一如对待自己的子弟。目前遭遇事变,正是各位谨遵师训,报答校长的时候。我也说明,西安叛变者,已经有电报给我,我也回了电报给他们。委员长和张学良的共同朋友——端纳,正在前往西安的途中,我深信,这些叛变者看到全国民众的反应,必能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因此,只要他们有悔悟之意,我们就应该打开谈判的大门;假如他们有悔罪的诚意,黄埔学生就应该以宽大为怀,欢迎他们改正错误,既往不咎。当我精神和肉体遭受双重压迫之时,我的大姐姐孔夫人(孔祥熙夫人宋蔼龄)、我的二姐姐孙夫人(孙中山夫人宋庆龄),以及我的其他亲戚、朋友,也都过来全力慰藉我,他们的爱护之情,让我永远铭记在心。还有我的大姐夫孔部长,他兼任“代理行政院长”之职,虽然他当时所处的地位十分困难,但他始终充分同情、支持我的主张。

12月14日(星期一)晚,西安事变终于露出了希望的第一缕曙光,并且确切地证明了我此前的主张是正确的。因为端纳从西安发来电报,报告了委员长的平安,而且说,委员长现在的住处,十分舒适,他正在旁边照顾呢!这封电报同时表示:张学良亟盼孔祥熙代院长赴西安,也非常盼望我能一起前往西安。过了不久,我又接到张学良直接发给我的电报,电文中不仅对我发出邀请,而且首次做出保证,说他虽然发动兵变,但绝对没有危害委员长的意思……可惜,对这份电报,南京有些人认为:不可信!这些人认为:叛变部队的计划,往往异常险恶。端纳的电报,很可能是叛军故意假借端纳的名义发出,实际是为了诱使孔部长和我,一起进入陕西,以便他们能够再多扣押几名重要人质,增加其日后的谈判筹码。对于此种推测,我表示“根本不信”。因为我知道,要想避免丈夫死于兵变,避免内战大规模发生,避免其他不怀好意的邻国看笑话,我就必须前往西安,力求事件和平解决。所幸者,孔部长与我的两位姐姐,全都表示:愿意陪同我一起飞往西安!姐姐、姐夫的态度,真的让我很感动。

15日:汉卿来电邀我入陕。15日(星期二)下午,突然接到端纳从洛阳打来第二通长途电话,这个电话,实在令我喜出望外。原来,十五日早晨,端纳冒着恶劣的天气,从西安乘飞机返回洛阳,就是为了从洛阳机场,直接打电话告诉我——他去西安的真相。他用简短的英语,概述了全局。他说,委员长并未受到苛刻待遇;端纳到达西安后,委员长已被允许迁入较舒适的房屋。委员长也开始与张学良直接谈话,只是他的怒气仍未平息。不过,张学良已经当着端纳的面,郑重表示:他决心随同委员长一起回南京,因为他已经认识到,发动兵变的动机虽然绝对纯洁,但这一兵变,确有错误。与此同时,端纳也告诉我:张学良盼望我能去西安,因为他和他的部下,对我非常推崇云云。当然,端纳也坦率告我:委员长嘱咐说,我一定不能去西安。我丈夫的理由,和南京高官的说法差不多。当晚,我和大姐夫联系,不料,孔部长的医生说,他的身体不好,不能飞陕;而且孔部长兼任代理行政院长,此时此刻,势必难以离开南京。于是我立即打电话告诉端纳,请他转告张学良,可否以宋子文代替我的大姐夫。

同类推荐
  • 千古圣人:孔子(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千古圣人:孔子(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千古圣人孔子,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中国古代高僧传

    中国古代高僧传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在富饶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数千年来,曾经涌现出了一批批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英雄豪杰。他们如夜空中的群星,交相辉映,璀璨夺目。岁月的流逝,冲刷不掉他们的英名;朝代的兴废,也改变不了他们不朽的业绩。他们中间,有雄才大略、举贤任能的国君;有变法图强、励精图治的名相;有横刀立马、席卷千军的将帅;有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谋士;有忧国忧民、忠言直谏的贤臣……他们是我们民族的精英、祖国的脊梁。
  • 流浪的权杖:晋文公传

    流浪的权杖:晋文公传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与周王室同宗,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晋献公之子,因其父晋献公宠爱骊姬,便废太子申生,立骊姬之子为嗣,重耳(晋文公)也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在其舅舅狐偃、好友赵衰等一班文武贤才的护送下离开了晋国,并流亡国外19年,在其流亡期间先后到达过狄、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受到狄、齐、楚、秦等国的礼待。这期间,他先后与狄国公主季隗、齐国郡主齐姜相遇,并与她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继而结为夫妻。在流亡的19年里,晋文公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也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丰富了政治经验,为他后来称霸诸侯创造了条件。本书为你一一阐述了晋文公的传奇传奇一生。
  •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本书是世界财富巨擘摩根家族的奠定者——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给儿子小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信集。它本来是不愿公开的私人信札,是以遗嘱形式密藏的贵重珍品,并且“透露了太多的摩根家族创造财富的秘密和商业的智慧,是培养伟大企业家无可比拟的教材……”。
  • 郭沫若翻译研究

    郭沫若翻译研究

    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编为综述,对郭沫若作为翻译家的成功之道、翻译活动、翻译思想以及翻译影响进行了整理与提炼;下编为郭沫若译作评介,对郭沫若的主要译作按德语、英语、俄语、日语及其他语种进行了分类评介;第三部分为附录,分为“郭沫若译论选”、“郭沫若译事年表”、“郭沫若译著详考”和“郭沫若翻译研究资料索引”四个部分,旨在为今后的郭沫若翻译研究者提供较为翔实的参考资料。
热门推荐
  •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2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2

    姜生与凉生,互相牵扯住对方的一生,却无法圆满一段寻常的爱情。他们之间,隔着的是世俗的伦理道德,只能默默相望而无法相守。或许只要还能相望,便会觉得时间安好。程天佑,让人心疼的男子,有着优渥的身世,却宁愿披挂着满身的伤痕等待姜生回眸……
  • 谋略的故事

    谋略的故事

    很多人为如何提高自己处世、办事的策略苦恼不已,读了很多智谋类书籍也无济于事。殊不知一滴水里就蕴藏着浩潮的大海,一个小故事中就孕育着博大的智慧。本书共收录了近300则中国古代经典的谋务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从浩如烟海的古代谋略典籍中摘选出来的。其中很多故事被国外无数政治家、军事家和企业家奉为经典。本书分政治谋略、军事谋略、断案谋略、说辩谋略、智童谋略等五大部分。与其他智谋类书籍相比,本书所辑故事短小精练,但对于人们提高办事能力,丰富人生智慧的意义却毫不逊色。
  • 弃妃弑君

    弃妃弑君

    女主身怀奇技,持有二十五件亘古神器之一的神琴,十分强悍冷漠,为保护百万族人,完成使命,不择手段,极端腹黑心狠手辣。不求得到天下人的称赞,只愿能与心爱的男子们把酒言欢,笑看风云。
  • 超级童养媳

    超级童养媳

    写在卷首:本文一对一。一帘幽梦,刹那重生。花闲本为俗世中芸芸众生之一粒凡夫俗子,没成想,前世平凡似尘如她,竟应了心比天高,命薄如纸之悲怆俗语。因天时地利人和而获转世重生为异世花家九小姐。因有方家道士之预言在先,未出生之时便将花颜两大百年世家情牵一处,出生满月即获隆重大婚,结两家秦晋之好,一时成就方圆数百里之佳话。活着是一种修行,花闲想,或许这就是她修行29载所得之正果,因果循环,无所谓生,无所谓死。死去与重生只是时空的正常变迁。她想有个不一样的重生。此一世,只做闲人,只做懒人,只做俗人,只做寄生虫,只做二世祖,只做地主婆…场景一:花闲满月,次日大婚。脸还没来的及红呢,花闲突然感觉到嘴上湿湿的暖暖的柔柔的,还带着淡淡的血腥味。“嘿嘿,阿娘,你看小娘子嘴角都流口水了,我给她擦擦。”颜子君后知后觉,小心翼翼的跟母亲解释。颜母不禁莞尔。“儿子,我知道,你是因为手上脏才用嘴的。”“嘿嘿,阿娘真聪明。”场景二:抓周。花闲被一堆乱七八糟的小玩意严严实实围在了中间。她站起小身子,摇头晃脑,煞有介事。伸出手,抓了一只毛笔,塞进了胸前夹袄中。众人摇头,女子无才便是德。再伸手,抓了一把五颜六色的丝线,又塞了进去。众人顿感欣慰,果然女子爱红妆。三伸手,一颗小金子,小心翼翼塞进了右边袖子里。众人慨叹,此女必贪财。欲再伸手,手中不知被谁塞了一把微型木质古筝。她凝视一番,塞进了小相公的怀里。转身,小手心里,又突地冒出来一快玉质小棋盘。美玉在手,思量再三,终还是笨手笨脚挂在了大她俩月的侄子颜彦的衣带上。未等众人反应过来,花闲猛的扑向身侧,起身,一把小型长枪已经被她急急塞进了左手袖子里。之后,花闲潇洒转身,迈开蹒跚小步,自行爬上床,呼呼大睡。众人皆倒。场景三:颜家小辈一字排开,老五,老六,老七,老八,老十一,老十二。只听一声锣响,“咣…”八岁的小花闲手拿铜锣,吆喝开了“好啦,大家都站好,站好。本小姐现在要宣布一下比赛规则…”“前三名均有幸成为本小姐的名誉教练,每人教我一招看家本领。另有奖品:状元奖励闲儿兄妹装系列长衫一件。榜眼,奖励闲儿香囊一个。探花,奖励闲儿桃花系手帕一条。”
  • 别费劲了,我不爱你

    别费劲了,我不爱你

    当你接手一个历练成绅士的男人,是否时刻都在想他的青葱岁月该是怎样的如花美眷陪在身旁,如今伊人又情归何方?大学时暗恋的阴影、为摆脱暗恋而陷入的另一场噩梦、到如今独自一人……韩悦看似单调的生活又好像过于丰富。勉为其难的一场相亲,陈浩和韩悦相识,在后面几次不经意的见面中,他惊奇地发现这女孩有很多面,一层层揭开,每层都不一样。当他开始感兴趣,就沦陷了。他的求爱之路似乎异乎寻常的艰难,只是,口口声声嚷着不爱不爱的韩悦,是否真的了解自己的心意?渐渐成熟的80后,有点辛酸,有点委屈,有点刺激,有点失望,也有点自己的穷开心。这里有爱、有心情、有故事。
  • 洪荒之长耳定光仙

    洪荒之长耳定光仙

    曾经有只兔子,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长耳定光仙,他演绎了许多传奇,他颠覆了上古洪荒。定光欢喜佛?老子要欢喜何须入佛?修个长生仙道,活个自在逍遥,那才是老子的奋斗目标。老子的口号是:谁敢让老子活的不快活,老子就让他没得活!新书《位面武侠神话》上传,书号2715779,欢迎大家多多捧场(下面有链接)。
  • 大产品

    大产品

    小米凭什么开创“小米模式”,火箭般一飞冲天?特斯拉凭什么接班苹果出任最新版“创新大神”,尽享万人追捧?余额宝凭什么一夜间震动整个中国金融业?“大产品”,一个时代的新物种,未来商业社会的统治者,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正在重构整个商业社会。在这个百年难遇的快速迭代式革新的时代,如何适应大产品创新的节奏?如何掌控“大产品”的魔力?如何把握“大产品”的创造、运营秘诀?如何用“大产品”思维改善旧有的营销和管理理念?本书通过一个个翔实的案例,在阐释“大产品”增长空间、“大产品”运作思维、“大产品”破坏力的同时,对中国未来商业的大趋势进行了详尽的全景式解读。
  • 纨绔傻后

    纨绔傻后

    轩辕国的一国之后竟然是个傻子,这让轩辕国成了全天下人的笑柄。可想而知这样一位傻后,在后宫的待遇会如何。浑身的伤痕累累足以说明她的悲催。结果竟还遭来太后婆婆和皇上夫君的一起下毒,你说,你不死来,谁死啊!而当傻后再次睁开眼睛,已不是她。她,是叱咤黑道的公主,一场黑白两道最瞩目的豪华婚礼,却成了这位黑道公主的葬礼。一朝穿越,附身傻后身上。曾经任人欺负的傻后,如今已经改头换面。打贵妃,毒嫔妃,挑衅太后,恐吓宫女太监。恶整大臣,更是一脚把皇上踹的下不了龙床,上不了朝堂,轩辕皇帝自登基以来,第一次罢朝。她的到来,让轩辕国前朝动荡,后宫都不得安宁,她更是坚决的戴稳了祸国妖后的头衔,在古代混的风生水起。【精彩一】一位蓬头垢面,衣服邋遢,让天下人最鄙视的女子,却抱着轩辕国最尊贵的东西站在御花园中,傻傻的笑看着面前一群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人,用孩童般的语气道:“各位姐姐,今天婵儿和你们玩一个游戏,我们玩打人好不好?谁若是打赢了,我就把这块石头给谁。”咧嘴一笑,白牙在这张如黑夜般脏兮兮的脸上特别的显眼。此话一出,全场一片哗然,石头?那可是轩辕国所有女人梦寐以求的凤印啊!片刻的怔愣,一群女人被利欲熏心蒙蔽了双眼,居然相信了一个傻女的话。轩辕后宫起火,这一天,成了轩辕国史册上最可笑的一天。【精彩二】:“轩辕俊,不要以为你是皇上就很了不起,你若是再敢对我动手动脚的,你信不信我一掌把你拍到南墙里,扣都扣不出来。”这一晚,注定要成为轩辕史上,第十五代皇帝最丢人的一刻。虽然她是众人眼中的妖女,而他却依旧对她宠爱有加:太监:“皇上,不好了,皇后娘娘要烧凤仪宫。”皇上:“只要她喜欢,多找些人帮她一起烧,到时朕再给她盖个更大的。”太监:“皇上,皇后娘娘打了后宫的嫔妃。”皇上:“她是皇后,有这个权利,让她不要给朕留面子,下手重些。”太监:“皇上,皇后娘娘说要让你后宫起火。”皇上:“让皇后搬到前朝来,别烧伤了她。”太监:“皇上,皇后娘娘要杀太后。”皇上:“陪朕走完一生的是老婆,让母后自求多福吧!”“婵儿,这天下,你若喜欢,朕为你守住,你若不爱,朕愿为你抛弃,弱水三千,朕也只取你这一瓢饮,朕会宠你一生,爱你一世,只愿与你牵手一生一世一双人。”如此震撼人心的誓言,是真心,还是阴谋,帝王家会有真情吗?而他又是否真如传闻那般无能呢?
  • 绝天

    绝天

    倒霉穿越到修行废柴体内,体内隔三差五出现点小纰漏,狗屎运独爱寻上他。在别人想着如何推到美女时,他已经被美女强行推到N多次次……哎,人生怎一个悲惨了得,当真是寂寞如雪……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