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4100000032

第32章 建设川陕苏区(8)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

从鄂豫皖到川陕,部队千里转战,每次战斗中都会出现伤病员,由于部队要行军打仗,又没有根据地,往往不得不忍痛将一些重伤员留在地方,这些伤病员总是成为敌人残酷报复的牺牲品,以至于有些战士说,宁可牺牲,不愿负伤。牺牲后就再没有痛苦,负伤后往往还要承受更多的磨难。在战事不断的情况下,如何救治伤员成为部队建设发展的大事。入川后,形势相对稳定,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以红十师医院为基础,从十一师、七十三师医院各抽调一部分医务人员,在泥溪场成立西北军委总医院,又称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当时的总医院规模很小,医护人员只有三十余人。

1933年元月,总医院迁驻毛浴镇,因为环境条件的限制,总医院规模较小,医生、护士缺乏,医药设备缺乏,病房分布于瓦室铺、九浴溪、雷家河、圆池河一带,收治伤病员一千四百多人,治疗条件十分恶劣。1933年3月,田颂尧向新创立的苏区发动“三路围攻”。为了诱敌深入,红四方面军总部撤出通江城,总医院也由毛浴镇迁回到泥溪竹子坎。1933年5月,红四方面军发起空山坝反击战。战斗异常激烈,部队伤员骤增,为了就近治疗,总医院奉命从泥溪场迁往檬坝的长坡。在长坡时,总医院共有中西医生十四名、医疗看护人员三十名左右。就是这样的条件和规模,总医院仍然收治伤病员一千五百名。同年7月,随着反“三路围攻”胜利结束,总医院又奉命迁往民胜镇的鹦哥嘴。由于伤病员的增加,医院规模也随之扩大,伤病员数量剧增,但医院规模、医疗条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西北军委决定,调川陕省委书记周光坦出任总医院院长兼政委。

1933年夏,张琴秋由川陕省红江县委书记调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事实上成为总医院的具体事务负责人。张琴秋文武双全,具有极高的政治修养和领导天赋,张琴秋、周光坦以及苏井观等总医院的主要领导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艰苦开拓,把总医院和川陕苏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鹦哥嘴停留了半年左右,1933年底,刘湘发起“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收紧阵地,步步后撤。总医院全是伤员和医护人员,必须要一处交通便利,又安全可靠的环境。经选择,1934年2月,总医院转移到沙溪的王坪。

王坪是川陕根据地的大后方。地处大巴山腹地,东接川北门户竹峪关,南与通江相连,西抵军事重镇得汉城,北面直抵巴山腹地简池坝。这里四面群山耸峙,到处沟渠交错,总医院中心地带背靠巍巍高耸的大城寨,脚下是潺潺流过的沙溪河,两边是直插云天的绝壁,整个地势犹如一把大靠椅,总医院所在的王坪方圆十多里地形相对平坦,周围土地肥沃,稻田环绕,漫山遍野,竹木成荫,一年四季郁郁葱葱,风景优美,气候温和,宜于养伤和治病,是设立野战医院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在这里,总医院得到长足的发展,全盛时期有四千多人,其中中西医医务人员达一千多人。

总医院是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的直属单位,其编制相当于军级。当时,由于川陕苏区处于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总医院既要领导全军的医疗卫生工作,又要兼管全军医疗机构的行政事务,同时还兼具培养战地医卫人才和医药研发的功能,实际上是一个集医、政、军、教、研于一体,中西医并重的机构。

总医院下设政治部、医务部、总务处三大部门,辖七所分院、五所军医院、十五所师医院和四十四所团卫生所,是我军当时规模最大、机构最健全、功能最完善的后方医院。

政治部主管总医院系统的一切行政事务,内设组织科、宣传科和保卫科。首任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张琴秋调到妇女独立团后,徐立清接任政治部主任。最初,政治部设在大路边的一所地主大院里,后为安全起见,搬到位置僻静、绿树环抱的山坳里。组织科负责全院的人事和党团员的管理工作。

宣传科是全院最为活跃的科室,负责全院的宣传、文化和教育工作,还设有列宁学校、俱乐部和版报组、歌咏组。列宁学校负责招收看护兵、护士和一定数量的伤病员,学习的教材是总政治部编的《新战士读本》和《红色战士丛书》。俱乐部是当时的文化场所,也是人气最旺的地方。

俱乐部制作了秋千、木马、沙坑等体育运动器材,供轻伤员们锻炼身体。

俱乐部还有一个五十多名演员的新剧团,这是张琴秋的点子。剧团有一支小乐队,二胡、笛子、手风琴是乐队的主要乐器。张琴秋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高才生,她政治坚定,头脑冷静,能歌善舞,具有极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和艺术素养。担任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后,张琴秋将这些为革命流血负伤的伤病员当成自己的亲兄弟,以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致,体贴入微,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治疗伤病,除了药物外,还有精神疗法。看到伤病员们整天在伤病的折磨中,情绪不高,为了调动伤员自我恢复能力,张琴秋广泛寻找有文艺天赋的战士,将他们组织起来,为伤病员们表演节目。张琴秋有时自己也亲自参加演出。好几次她到病房去视察,听说张主任来了,伤病员们的情绪立即振奋起来。有一次,张琴秋来到一个重伤号面前。这天天气很热,她看到这个重伤员满头满脸的汗珠,便坐在他的身边,掏出自己使用的毛巾,给他揩汗,问他的名字、籍贯、在哪里受的伤、疼不疼,又问他有什么要求。没想到,这个伤员说,我最大的要求是想听张主任唱歌。他的话一出,周围的伤病员纷纷鼓掌。张琴秋大大方方地说:“好,大家喜欢听我唱歌,那我就给大家唱一首。”张琴秋有一副天生好嗓音,她一开口,甜美的声音如同清风吹拂,伤病员们立刻就忘记了暑热,沐浴在她美妙的歌声中。一曲终了,病房里掌声一片,张琴秋又给大家演唱了一首。张琴秋离去的时候,那个重病号的眼里饱含泪水。离开病房,张琴秋立即找来剧团负责人,要求他们尽快编排一些反映战士们战斗生活的小歌舞,要经常去给伤病员们演出。演出多半是在病房外的场地,对一些不能动的重伤号,剧团就到病房里,到他们的床边去演出。每次剧团来演出的时间,就是伤病员们最快乐的时光,比较著名的节目有歌舞《八月桂花遍地开》,话剧《刘湘投江》等。

保卫科也称交通科,主要担负医院保卫工作。保卫科配有一个营的兵力,下设四个步兵连和一个骑兵排。

医务部主要负责军队的医疗业务工作,普及医药卫生知识,培养医护人员,指导下辖医院的业务工作,医务部下设中医部、西医部、护士学校、看护营、院部医务所等机构。

由于总医院的伤员多为刀枪创伤,所以西医部是医院里的重要部门,为伤病员动手术的手术室就在西医部。手术室恐怕是总医院里最阔气的地方了。手术室原是一地主的大庄园,和一般农村常见的砖瓦房不一样,这个庄园的房屋高大宽敞,墙壁全部刷有白石灰,最为显眼的是宽敞明亮的窗户,宽大的窗户装有农村极为罕见的玻璃,阳光射到屋里,亮堂堂的,这种房屋在当地极为少见,被称为“洋房子”。洋房子共有三大间,一件储存手术器械和药物,一间是医生手术前的消毒准备间,一间是手术间。两张方桌并排,上面铺一床白单子,就是手术台。距王坪二十余里的桑丝坪设有西医分部,相当于一个分院,最多时共收治伤病员两千多人。护士学校又叫卫生学校,专门为总医院和各分医院培养医务人员。校长苏井观,学员有两百多人,全是十六七岁的青年男女。

中医部设在距离总医院约两里左右的廖坪。中医部实际上就是一所中医院。

总医院的病人几乎全是战斗中负伤的官兵,人数多达好几千。为了看护他们,总医院将五百多名十二三岁的小红军组织成一个看护大队,负责伤病员们的吃、喝、拉、撒、睡。这些小红军们每天在各个病房之间往返穿梭,为伤病员打水送饭,洗衣擦澡,采药制药,运柴运粮。这些小红军用自己稚嫩的双手,为红军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务处是医院的第三大部门,负责总医院的一切后勤工作以及各分医院,军、师医院的医药器械保障。

总务处下设供给处,主管全院数千人的衣、食、住、行、采买、仓储、食堂以及为死难伤病员制作棺材的铁木工厂。为解决伤病员床铺所需的垫被、盖被、衣服、鞋子等需求,总务处还设有纺织连、缝衣连、做鞋队、弹花班、洗衣队、担架营。纺织连有纺车一百五十多架,纺出的棉线送到苦草坝的织布厂。缝衣连共三个排,九十余人,做鞋队五十余人,弹花班有工匠十余人,专门给总医院弹棉花,做棉絮棉被。洗衣队一百五十多人全是年轻的女红军,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她们天天在沙溪河畔为伤病员们洗衣晾衣,在严酷的战争环境里,洗衣队姑娘们的青春气息,成为沙溪河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总医院的三大部及下设的若干科、股、室、校、队等部门组成大型野战医院完备的建制,为源源不断送来的伤病员救治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成为新中国卫生医疗体系创建的重要参考。

除三大部外,总医院还设有若干分医院。随着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不断扩大,敌人的围攻与红军的反围攻激烈进行,战斗越来越频繁,伤病员也越来越多。为适应需要,总医院设置了几个分医院,主要有设在瓦室铺的刘二沟分医院,设在新坝场的新坝场分医院,设在沙溪乡的蔡家沟分医院和设在麻石乡的张村坝分医院。分医院的设置基本仿照总医院,行政上接受总医院领导。

第一大难题是住宿和医疗机构用房严重不足。

红军入川后,天天战斗不断,近三年的时间里,大小战斗多达一千七百多次,残酷激烈的战斗给红四方面军带来极大的伤亡。仅万源保卫战,就有三四千伤病员转过来,最高峰时,曾经一天就送来一千多伤员,“每天做手术后扔掉的血棉花,都要捡一大麻袋。”全院共收治了六千多伤病员。为了便于管理和分级治疗,总医院将伤病员编为十四个连,分别为:干部连、重伤连、轻伤连、病员连、休养连等。

干部连收治的全是连长以上的干部。重伤连全是生命垂危的重伤号,重伤连流动性较大,伤势好转后便转入轻伤连。轻伤连的人数最多,共有九个连。病员连是中医部收治的病患官兵。由于战场环境恶劣,伤寒、痢疾、疟疾流行,中医部将患伤寒和痢疾的病患者编为重病员连,将患疟疾的病患者编为轻病员连。休养连又叫归队连,大部分都是伤势基本痊愈,在这里休养一段时间即可出院。休养连的干部战士都要参加一定的活动,如帮厨、轻度的军事训练。凡是出院的官兵,都必须持有休养连的证明到院部办理出院手续,否则以不守纪律论处。

十四个伤兵连外加上医护人员近七千多人住在哪里?

王坪位置偏僻,只有一个人口不多的小山村。这里的百姓生活艰苦,住的全是泥坯草房。经过当地苏维埃动员,老百姓腾出十七套民房,但这点房子远远不够,房少人多成为一大矛盾。以当时的条件而言,大规模建设病房也不现实,而且盖房子也非一日之功。为缓解房屋紧张,只有化整为零,分散居住。总医院将西医部放到桑丝坪,把中医部设到廖坪,十四个伤兵连,以连队为医疗区分散居住,六千多伤病员分散居住在周围方圆十多里的村落里。因为住房紧张,伤病员的床位也有严格规定,轻伤病员的铺位,每人不超过两尺五,一头一个,颠倒相睡;重伤员单独一个铺位,宽度不超过三尺。就是这样,每个房间里全部被床位挤得满满的。

除了手术室、药品仓库、食堂和少量的治疗用房外,其余的医疗用房也随同伤员一起,每个医疗区一两间房子作为看病的地方。就是这样因陋就简,总医院建成了红军历史上最庞大的综合野战医院。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收治了伤病员近万人次,为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战斗期间的伤病员提供了全方位的医疗保障。

第二大难题是医护人员极度缺乏。

医护人员是专业性极强的特殊人才。以当时中国的医疗卫生教育水平而言,受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就是在大城市也属凤毛麟角,红军的根据地都是建立在敌人统治薄弱的穷乡僻壤,专业的医护人员就更稀少了。在当时的情况下,红军的医护人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俘虏敌人的专业医官,经过做工作,让他们留下来为红军服务;二是充分利用四川的“郎中”,也就是中医;三是自己办红色卫校,培养自己的医护人员。

战场上俘获敌人的医官数量有限,周光坦和张琴秋便将眼光盯在中医上。中医的特点是家传,很多中医有了绝招后便在家里坐堂行医,也有一些“走方郎中”。在当时的情况下,首先要解决“有无”的问题,能治病就是“医生”。在科班出身的医护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他们充分利用本地的中医资源,雇用、聘请一些老中医来医院工作。但在当时,阶级对立情绪势同水火,要聘请那些不属于工人和贫雇农的郎中到医院来为红军服务,绝非易事,有些人将此视为严重的“政治问题”。抢救医治好伤病员,是稳定军心,增强部队战斗力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周光坦、张琴秋在这个问题上据理力争,争论的焦点落在究竟是所谓的“政治问题”重要还是抢救红军战士的生命重要,不是工农出身的医护人员究竟能不能用。

同类推荐
  • 脚下地图

    脚下地图

    《脚下地图》是实力派中年作家邓一光的散文集。军旅题材的散文写人叙事独具一格,鲜活生动,细节真实,视角独到。
  • 黄庭坚诗论

    黄庭坚诗论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堪称宋代艺术特色的代表者,本书对其进行研究,观点鲜明,论述充分,有较高出版价值。
  •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2011年3月1日,一名普通的调查记者通过微博,让我们看到了大山深处那些因为上学路远无法回家吃饭,必须忍受饥饿的孩子,并大声疾呼:孩子们需要一份“免费午餐”!一夜之间,无数像你我一样善良的人们,用网络时代特有的方式,为山区孩子送去一份份热腾腾的午餐。看似普通的献爱心活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冰冷的电子屏幕背后,还有一颗颗炙热的心,和对我们深爱着的这个国家的呵护之情。所以,请停止抱怨,用行动改变中国。翻开本书,见证您的一份爱心,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免于饥饿,快乐成长。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代代相传,继承发展,影响着世界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瑰宝。唐朝的诗歌、宋朝的词、元朝的曲,它们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与升华,拥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长久地为人民所赏爱,如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美不胜收。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甜蜜娇宠

    甜蜜娇宠

    “点点,吃早饭了。”安点点,身高165厘米,体重50公斤,长发,还不错的大学刚毕业不久。从小到大平平,有过默默无名,有过老师宠爱,有过同学斗气,也有过很多朋友爱。干过小组长,做过大班长,当过学生会主席,也做过劳动委员,不后悔做过的每一件事,就是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没有当过体委呢,她的体育也是不错的。爱笑,有整齐又雪白的牙齿,甜甜的酒窝,眼睛不大也不小,可是黑黑的瞳仁里鬼点子不少。好吧且先到这里,什么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古锁奇谈

    古锁奇谈

    一个弃婴,因为一次纹身,进入了一场千年的阴谋。一只古锁,因为它的打开,一段段诡异事件从此络绎不绝。他叫张默,一个普通人,因为身上的纹身和古锁的秘密不得不走遍天涯海角。从蒙古草原到东海深处。从懵懂少年到天命之人。一处处恐怖绝境,一个个神秘势力,让他的故事诡异而传奇。不是《盗墓笔记》胜似《盗墓笔记》,古锁奇谈带你走入神秘的世界!
  • 用心理学搞定你的“混蛋”上司

    用心理学搞定你的“混蛋”上司

    不管你是职场新人还是已混迹于职场多年的老江湖,职场心理学都将是你避免成为炮灰的宝典。本书是一本绝不枯燥的职场生存手册!它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职场中的种种注意事项,让你加薪、升职、成为领导眼中的红人便不再是一件难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疼上太子妃

    疼上太子妃

    传言,腹黑太子迷上刁钻少女,将之疼在心里,捧在手上,让她享尽天下人艳羡的目光…她遮了倾国之貌,藏了盖世才华,扮个平凡灰姑娘,自在又逍遥。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冷酷太子,为何一眼就相中了她?是他口味独特,还是他发现了什么?片段一:“皇兄,管管你女人,她居然将我绑在胭脂铺前招揽生意!”某王爷气急败坏地道。“原来你还有这价值?”某太子颇感欣慰。“皇兄!”“回去加紧练功,下次别被她捉住不就行了?”这也算解决之道?某王爷听了只想吐血。片段二:“殿下,太子妃夜闯金库,试图破坏机关!”侍卫脸色凝重。“传令下去,金库机关全数关闭。”“殿下,金库里存的可都是您最要紧的东西呐!”某侍卫以为自己听岔了。“不然,让她熬夜去拆机关,明早顶着两只黑眼圈出来?”某太子危险地眯起了一双鹰目。“属下明白了。”好吧,没有人敢让尊贵的太子妃熬夜。片段三:“青儿,听说你在偷学我的独门武功?”某太子慵懒地问道。“是又怎样?你来兴师问罪的?”某女一脸坦然。“不,我是来言传身教的。”某太子一脸坏笑,邪恶地张开了双臂。“喂!教就教,别乱来…”
  • 倾覆天下:只为牵个相公回家

    倾覆天下:只为牵个相公回家

    她是相府的庶出,自幼受尽磨难。相国府真正的千金却为了躲避当今圣上的指婚出逃,她代姐出嫁,一朝入深宫。他是大名鼎鼎的十二皇子,弑君夺位成为一国之君,灸国人人惧怕的恶魔,霸道而残忍。当看见自己未来的皇后竟然被轻易推落荷花池时,他的眼中尽是鄙夷。一个半点胆识都没有的女人,如何做他的王后?只是没想到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她竟然只费费唇舌便轻而易举的招降了自己一直头疼不已的叛臣贼子……迎头又招来太子殿下的示爱……这样祸国殃民的女人,对于江山
  • 蹲在墙角种蘑菇

    蹲在墙角种蘑菇

    同事聂医生春风得意地拉着只小土包子秀恩爱,居然是个发面大馒头……--情节虚构,坑蒙拐骗全靠嘴。心里十分嫉妒。徐硕变态心理学研究多了,请勿模仿,徐硕面上表示不以为然。决心一定要找块高端洋气的精致小蛋糕来扬眉吐气!没想到,心理专家徐医生,费尽心血找来的,自己心理难免有点阴暗扭曲
  • 不可拯救之:惊险玩偶

    不可拯救之:惊险玩偶

    梦中我成了一个冰冷的布偶,就坐在他面前,任黑暗的死亡将他蔓延,无动于衷。我是什么,是人,还是怪物,我求乞被拯救,亦或者是被毁灭,在绝望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