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7200000011

第11章 随想录(1)

寻找幸田

我们要寻找的不是另一个时空里的天堂,而是心灵伸出的天堂。心灵的天堂时刻和我们在一起。

小的时候,我们如此单纯;长大以后,却习惯了表演。随时随地都在角色里,人前人后为角色奔波,忘了是在演戏,把自己交给这场跟生命毫无关系的闹剧。自我的习性让我们活在混沌之中,无法区分真实生命的要求和狭隘自我的欲望。

我们沉迷于感官世界的剌激,失去了生命的重点而不自知。情绪在自我的指挥下肆意出动,陷入烦恼的轮回而无法自拔。你是否思考过生命和自我的真伪、感官和心灵的虚实呢?

请问问自己:何为幸福?你曾经历过幸福吗?然后,闭上眼睛,抛开这个世界,仔细问问你的心:如果不用社会的标准、旁人的评价以及世俗的见解做判断,幸福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对世俗幸福的定义是:欲望得到适当的满足。反之,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成了痛苦。那么,按照这个推理可以断定,你我永远都不可能得到幸福,因为欲望没有尽头。满足了一万个欲望,不等于满足了所有的欲望。我们竭尽全力去满足自己的欲望,仍还有无数的欲望在等待着。

我们永远无法获得满足,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究竟应该去满足谁!

为了追求幸福我们牺牲了太多,以致很难有机会换一种方式去牺牲或者去追求。我们用各种方式掩盖内心的脆弱,用各种理由逃避挫折。遗憾的是:生活的战场无处可逃。如果我们用一种渴望觉醒的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世界将会变得温馨而和谐,烦恼与伤害将会因此而消失。

外在的财富、酒精、毒品会让我们暂时忽略痛苦,但不能彻底消除内心的挣扎,也不能让我们拥有真正的喜乐。物质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和富足感,但对它的渴求却给生命带来了伤害。这让我们看起来很强壮,内心深处却因此而没有力量。物质既不是快乐也不是痛苦,仅仅是一种助缘,它的存在甚至有可能带来更多的伤害和痛苦。

拥有的越多,担心失去的恐惧就越多,产生的自我和傲慢也就越多。人们为了拥有付出了太多的代价。也许,生命中从来不会拥有什么,只是我们一直相信自己是拥有者。不管是谁几乎都无法逃离恐惧,强大的自我意识总是担心被伤害、被遗弃。有自我的地方永远有恐惧。恐惧仿佛是自我的影子,永远伴随着自我。

恐惧产生于自心,当我们无法了解它时,整个生命会被它击垮。我们往往以为恐惧是外在的,一味注重外部起因,却从不花时间去面对内在的那个原因。我们的生命被期待和恐惧霸占了,我们从来不追问它们的基地在哪里,

也不追究它们带来什么后果。你是否想过,烦恼、情绪和忧愁,以及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它们?战胜它们最有效的方式,是用包容的爱和清净的智慧去面对。

所有的经历、经验和知识都不足以让我们永远没有烦恼,因为历史再也不会原样重来,经验与知识的累积永远不足够。这个世上没有永恒的存在,无常就是永恒,烦恼也是如此。我们既是烦恼的制造者,又是烦恼的熄灭者。幸运的是,连我们自己也不是永恒的。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站在强大的自我的立场上,要求一切都走上“我”认同的轨道。自我的消融不仅是个人生命的救赎,也能给他人带来祥和。

当我们走过一程回首眺望的时候,你会发现,顺境对于我们并没有太深刻的意义,相反,不管你曾经是否悲伤、被伤害甚至被抛弃,所有的苦难都让我们成长。我们往往试图远离错误和痛苦,因为我们视其为负面的事物。这种想法让我们无法从错误和痛苦中吸取教训,从而失去了认识错误和痛苦的机会。

我们忘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错误和痛苦与其他事情一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你接纳,敢于承担和面对,一切都有可能峰回路转。

出于人的本性,在痛苦时我们想摆脱痛苦,而这种想法却额外增加了痛苦。对于快乐也是如此,我们希望保持快乐,而这些想法却使我们离开了快乐。一方面想摆脱痛苦,另一方面又想保持快乐,这些欲望都会导致痛苦。痛苦和快乐相互依存,快乐包含了痛苦的种子,痛苦也包含了快乐的种子。

如果我们观察痛苦和快乐的感觉,就能认识到它们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痛苦中可以产生快乐,快乐中也会产生痛苦。

快乐和痛苦都是我们思想的产物。我们培养快乐的想法,就会感受到快乐;我们认为万事皆痛苦,就会经历痛苦。因此,当我们处在快乐和痛苦的时侯都需觉醒,这一切只不过是自心的游戏。痛苦和烦恼的制造者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但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始作俑者,所以我们迷失在里面。

我执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观察所有存在,只考虑到自己的观点而非别人的观点,结果就导致对个人理念的执着,却无法反映自然的状态。这种成见只表明强烈的自我意识,将自己与他人分离。

自我的核心是什么?自我真的存在吗?所有的情绪都是自我的产物,当我们认为自我真实存在时,就产生了种种情绪。去掉一万个情绪不等于去掉了所有情绪,去掉了对自我的执着才是去掉了所有的情绪。强烈的我执是一种不平衡的情绪,阻止和破坏了我们内心的平静,使我们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如果快乐是由于强烈的自我执着而产生的,那么快乐产生的同时就巳经种下了下一刻痛苦的种子。

人的生命里有两类事,一类我们可以改变,另一类我们无能为力。对可能改变的事情要尽心尽力,不留任何遗憾抱怨;对无法改变的事情则要洒脱放松,平静地接,不让它占据内心的空间,将其转化为对生命的理解。佛陀教诲我们要懂得忍辱,忍辱就是安然地接纳生命中发生的一切,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

一旦我们安然地接纳之后,一切都能成为生命中的精彩片断,转化为巨大的力量帮助生命成长。

强大的自我把我们内心的世界占领了,使之一点空间都没有。我们的心像是一块僵硬的石头,难以松动、难以渗透。一定要学会接纳,学会用柔软的心来解读人生,解读生命,解读周边的一切。我们习惯了活在不接受的状态里,所以总是爱骂人、爱批评。其实被批评和谩骂的一方难以接受你的礼物,最后我们只能将自己的谩骂带走。骂人时受伤害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生活中的一切活动都是自我的展示。只有这样,自我才有存在感,才能获得满足和喜悦。所以我们一直放不下那份自我的游戏。人们完全沉醉在自我意识的世界里。人的痛苦来自于强大的自我执着,它就像一颗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在生命中爆炸。不幸的是,我们一直都在拥抱着它,所以经常会有意无意地伤害自己和生命中重要的人。

请不要伤害,伤害是罪恶,是所有不快乐的源泉,它带来痛苦、沮丧、争斗、傲慢、愤怒等等负面情绪,伤害破坏了幸福。我们总是陷于伤害和被伤害之中,人生因此而充满了无奈、麻木和茫然。伤害不仅发生在此刻,还会延续到整个生命里,使生命充满焦躁、不安和恐惧。如何消除伤害?消除伤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爱去面对一切。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不伤害自己,然后才能谈得上不伤害他人。不伤害是我们能够给予自己和周围人的一份美好的礼物。

接受是对治痛苦的最好方法。每个人的心灵都具有这种品质,都有接受他人的潜质。因此,学习接受很重要。

通过经常练习,接受将变得自然,将给生活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平静。聆听也是一种接受,它是理解的开始和良好沟通的前提,清空你的经验和判断,你会听到从没听到过的声音。

爱的拥抱

我们从未与爱有过片刻的分离,她一直就在你我生命的深处,等待着我们去苏醒。

爱是生活的核心及快乐的根源。没有爱,人生就失去了意义,痛苦和忧虑就会占据内心,内心将是没有力量的。施予的爱越多,体验到的幸福就越多,这种体验和外界无关,完全来自于内心。如果我们能让爱自由表达,广泛地施予爱,就会得到更多爱的回馈。如果没有爱的付出,我们就会面临爱的缺失。

人天生对爱都有原始的渴望,从而都会有意无意地去追寻。你谈过恋爱吗?一定要“忘我”地谈一次恋爱,因为那一刻你全然地和生命在一起,能够感受到生命的自由和温暖。

拥有了爱,我们就拥有一切;缺失了爱,拥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再好的名声也仍然在饥渴里。无论贫富贵贱,当拥有真诚的爱的时候,生命就是幸福快乐的!爱来自内心,是一种可以马上生起正向能量的情感。懂得分享爱,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快乐。

有两种爱,一种建立在执着的基础上,另一种则是没有执着的、更接近于天性的爱。爱的执着越强自我意识就越强,这种爱会带来更多的问题。我们似乎没有体验过真正意义上的爱,也区分不清楚爱和欲望。爱不是要求,爱不是希望,更不是占有。爱是什么呢?爱就是爱!不带任何杂质、不带任何逻辑。

现实生活中要拥有纯粹的爱是如此困难,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可能是世上最单纯最原始的爱,但奉献中也会掺杂了期待和要求。

真爱超越了期望和绝望,不是情绪的产物,没有对错、没有分别、更没有欲求。真爱是忘我而存在,不需要前提条件,不预期未来结果。真爱让人拥有燃烧自己点亮世界的勇气,勇敢地将自己全部融化在万物众生之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恐惧。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爱,生命因为有爱而变得极其简单,绝无造作。因为有爱,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伤痛和怀疑都会消失。心灵的痛苦,只有爱才能化解。当生命体会到当下的真实和柔软时,就接近了爱与慈悲。

理解是慈悲的开始,是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感受他的痛苦,聆听他的心声,并与他的生命产生共鸣。培养慈悲心是消除我执的最佳途径。当我们生起慈悲心时,就有能力消除由负面情绪造成的痛苦。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众生,都希望离苦得乐,要达到这个目标的唯一办法就是:发起真正的慈悲心。

以爱和智慧为主题的祈祷带给生命以方向,让生命充满强大的勇气和力量。每天祈祷,我们会从怨恨、判别和焦虑中走出,苏醒自身的宁静、安详和喜悦。祈祷和信仰无关,祈祷让我们与内心连接,让散乱的生命变得完整。祈祷,可以让我们丟弃困惑、自卑和狭隘的偏见,放弃情绪的接受和不接受。祈祷,可以还原生命的和谐与宁静,让我们能够安然地接受一切。

很多时候,人们都是在为欲望而祈祷。祈祷不是乞讨,真正的祈祷里面没有欲望的占有和控制。祈祷的目的是让我们带着祝福和爱,回到原初的清净状态,带着生命本具的力量重返简单真实,远离分别怨恨,毫不吝啬地与所有众生分早生命的无限喜悦与宁静。

佛堂、佛像和寺庙,是佛教的外在形式。佛教是佛陀的教诲,是智慧和慈悲,是觉悟之路。学佛就是学习做一个慈悲、智慧的觉悟者。佛陀就是我们和生命连接的桥梁和通道。他的存在,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去改变自己,回归无限的爱与智慧。

拥有强大的勇气和广博的爱才有可能消除内心的恐惧。爱就是有勇气拥抱一切,接纳所有;爱是能够牺牲自己,点亮世界。如同阳光里面没有黑暗一样,爱的世界里没有危机和悲伤,更没有恐惧。当我们为别人而活的时候,是我们想成为英雄;当我们真正为众生而活的时候,我们可以牺牲。可以牺牲和想当英雄是截然不同的境界。

如果有足够的勇气,我们不会抱怨,会敢于拥抱生活中的一切。你就像一朵莲花,周围是温暖的阳光,生活就是触手可得的天堂。

下。

我们往往迷失在标签里。其实这些标签和生命没有任何关系,却在某种程度上和我们虚幻的自我连在一起,让自我更有存在感和安全感。自我喜欢这样的游戏,因为这样自我才感到有力量。我们似乎无法活在没有标签的世界里,标签成了生活的存在方式,因此我们很辛苦,让生命挣扎在数不清的标签中。

“佛”也是一个标签,标签背后有很多文化和传说。我们过多地沉迷于佛的标签而无法真正体会佛。我们在各种文化里掺和、下工夫,最后失落于迷茫之中,找不到方向而失去了自己。

每个生命都拥有清净的当下,但是我们从来没有体会过它,我们只是在判断、妄念和情绪的重复里,日复一曰,年复一年。柔软的当下,就是生命真实的本然。柔软是爱和智慧,不受外界的局限、不受形形色色标签的干扰,如同一杯清澈的水,绝无杂质。

禅修的目的是理解和领悟当下。什么是当下呢?当下就是无造作地安住在此刻的生命里。人人都拥有当下,生命的当下富足而真实,充满着温馨的力量。一旦用理性思维去解读当下,当下就消失了,我们就变得非常复杂。深深地吸一口气,让我们感谢这一瞬间,因为生命就在于此!禅修的目的不是要远离生活,而是让我们回归生命本具的安然与自在。它是如此清静而纯然。

我们并不清楚哪里是快乐的源泉,哪里是痛苦的源泉。其实,快乐和痛苦的根源都是心。禅修是让我们去明白心的本性。一旦明白了心的本性,就会发现连快乐和痛苦都只不过是假象,都是心的幻化而巳。明白了自己,就明白了一切。我们能够记住一万个人的名字,也可以记住一万个人的身份,反而不知道自己的身份究竟是什么。即使明白了一万件事情,还有那第一万零一件让你迷惑。我们明白了“一”,就明白了所有。

同类推荐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 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 ,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 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 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 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异常生物见闻录

    异常生物见闻录

    郝仁,人如其名,是个好人,理想是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当个穷不死但也发不了财的小房东——起码在他家里住进去一堆神经病生物之前是这样。一栋偏僻陈旧的大屋,一堆不怎么正常的人外生物,还有一份来自“神明”的劳动合同,三要素加起来让郝仁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忙碌的房东和最高能的保姆,最混乱、最奇怪、最不正常的房客房东的故事就此开始。“自打在劳动合同上摁手印那天起,我就知道自己是上贼船了……”
  • 纨绔凰妃:嫡女不承宠

    纨绔凰妃:嫡女不承宠

    眼神纯澈如水,如婴儿初生。这样的眼睛里,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心机?她说,我们相守的时候不相爱,相爱的时候却不能相守。既然注定有缘无分,但愿来生不要在遇见你,不会再爱上你。他看着她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看不透。本是富贵的丞相之女,却流落在外。等到习惯了外边的自由自在,一道圣旨,让她返回京城。她成了王妃,成了皇后,成了世间最尊贵的女人。可她不快乐,因为没有自由。可她很满足,因为在他身边。到了最后,她却发现,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他的阴谋......她的荣耀,她的凄惨,都在他的掌握中......
  • 有所得必有所失:决定人一生的148个选择与放弃

    有所得必有所失:决定人一生的148个选择与放弃

    人生中有许多得与失,都需要选择与放弃,要想拥有辉煌的人生,就必须拿得起,放得下,解决好人生的困惑,生活才会更加亮丽多彩。“观钱塘潮者,赏其潮头也;著奇文者,一波三折也;伟大在世羡煞后生者,三起三落也!”没有坎坷不必走,没有失败的尴尬和忍辱哪来成功的喜悦?也许你就是忍受不了人情的冷暖和失败的打击,抱头哀叹,早已说过“不如意事常八九”,你自己还会遇到,那就当它是横亘于面前的一块石头吧。摆正它,蹬上去!也许视野会更开阔、心胸会更豁达呢!有所得必有所失,要想拥有一个好的人生,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好好的去享受人生,而不是去批判生活,因为失意也是一种收获。总之,失意在所难免,权且把心放宽。
  • 倾城丑王妃:爆笑五公主穿越系列

    倾城丑王妃:爆笑五公主穿越系列

    【日十更】【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她是出了名的丑女人,整个东临谁人不知,偏偏她又喜爱美男,喜欢到不可自拔的地步,看到一个就想拉回家去。搞得整个东临城里人人自危,男男们都不敢出门,万非得已时,出门都会扮成女装。他是大中朝的大皇子,平时作风严谨,不苟言笑,处理事务雷厉风行,却又是个生性洒脱不驹的家伙,向往闲云野鹤般的日子,不愿受任何人,任何事的牵绊。当生性淡漠且洒脱不驹的他与花痴到没底的她相遇,又该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呢??敬请观注《倾城丑王妃》为您一一道来。
  • 人生的超越

    人生的超越

    本套书系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吞噬九天

    吞噬九天

    一枚蕴含战意本质的泥塑吊坠,一本可夺天命为己身的绝世功法,聚集万千气运于一身,看落魄少年白梓年为救其母,醒其父,走向那逆天修神之路。
  • 王的徽章:皇家魔法学院

    王的徽章:皇家魔法学院

    为了弄明白自己的身世,她来到皇家魔法学院。不料被无赖缠住。“那天你看了我的身体,是不是应该负责?”某男伸出纤美的手指,挑起她的下巴,嘴角勾着肆邪的笑。“是吗,我没印象,所以我不介意你再脱一次,让我回忆一下。”千夜雪面目淡然的冷冷道。哼,对付无赖,她自有一套!
  • 江山为聘:皇后你嫁了吧

    江山为聘:皇后你嫁了吧

    他决然放下一世情仇,相知,相恋。上一辈的恩怨,无不使他们心力交瘁。奈何好事多磨,金家的反对,只求能伴她海枯石烂。父皇驾崩,他放下尊严。为了守她,出走江南。他亲手送上江山为聘,他,他毅然弃位,只愿能护她一世无虞!,皇帝的阴谋,相识。为了娶她,皇位继承人,却生就一副淡泊于世的性子。烟雨江南中,他们相遇,他囚帝登基
  • 圈夫治家说明书

    圈夫治家说明书

    这是一个霸王欺负某男上瘾的故事。--情节虚构,这是一个女教主重生为千金小姐调教小纨绔的轻松故事,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