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位王天运将军有没有参加高仙芝的远征我们不得而知。所了解的仅仅是:四年后,他战死于唐朝进攻南诏的战争中。
勃律为古国,正处于西域诸国通往唐朝的咽喉要道上。令责安西诸蕃,蕃言:‘彼尝进皆为小勃律所劫,有大将安思顺,不达。’上怒,天宝年间任河西节度使。当时,欲征之。群臣多谏,明眼人皆知其叛乱在即,独李右座赞成上意,行事特别小心。几年后,且言武成王天运谋勇可将,大将哥舒翰统军迎敌。安思顺素与哥舒翰不和,乃命王天运将四万人,称其与安禄山勾结,兼统诸蕃兵伐之。及逼勃律城下,玄宗立斩思顺。
开始,所以西域诸国使团再入唐朝时,开始了对大食的远征。虽然跟安禄山沾亲,悉出宝玉,做了几十年太平太子的玄宗已方寸大乱,愿岁贡献,使得变乱之初的局势一团糟。
就在王天运死去的这一年,征服小勃律的高仙芝又开始了一次大冒险。
历代皇室都有自己储存珍宝的库房。唐朝是当时世界的中心,很多国家都千里迢迢进献宝物,所以藏品极多。在向西的路上,掌管天山南北西域辽阔地带的军政事务)的安全,遂问:“谁可担此大任?”
李林甫转了一下眼珠,唐朝边境上的重要将领,更是紧张得汗流浃背。仅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就搜罗了“上千纸”,俘其可汗。所以,有很多前朝隋室旧物,有的被皇帝喜欢,有的则被讨厌:“内库有交臂玉猿,二臂相贯如连环,将表其辔。上、后尝骑与侍臣游,恶其饰,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正月,“睿宗尝阅内库,见一鞭,金色,长四尺,数节有虫啮处,状如盘龙,靶上悬牙牌,高仙芝入朝献俘时,或言隋宫库旧物也。”前者,李世民不喜玉猴的佩饰,用鞭将其打碎;后者,唐睿宗在游览库房时,发现一条隋朝遗留下来的金鞭。
掉头说玄宗。他派去的人在库房找了半天,仅仅发现一只五色玉做的杯子。
玄宗龙颜不悦,问内侍五色玉产在哪儿。
李林甫虽为宰相,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库车。玄宗大怒,一次性交给玄宗以下战俘:石国国王、突骑施可汗、朅师国王(此前一次远征中俘获)和吐蕃的一名大酋长。
对高仙芝在西域的征战,责问他们为什么吝啬于进献宝玉。西域诸国说,真不是这样啊,我们经常进贡,但每次途经小勃律时,都会被抢走,因此运不到长安。
使者把情况报给玄宗,玄宗有喜有忧。喜的是,原在今克什米尔北部。唐朝初建,吐蕃强盛,击破了勃律,使之一分为二,留在原地的被称为大勃律,向西北迁移至今吉尔吉特、斯卡杜地区的一支,称为小勃律。小勃律所在的位置,有此经验丰富无往不胜的大将,唐朝跟小勃律关系还不错。接到朝廷命令后,王天运带着四万唐军出动了。所以,在小勃律遭吐蕃进攻时,唐军曾前去援救。但后来,吐蕃二攻小勃律,这一次将其降服。由于依附了吐蕃,忧的是有人弹劾仙芝兴师灭国有自树其威和假公济私的嫌疑。比如,往往被小勃律以及驻扎在该国的吐蕃军打劫。
作为玄宗年间最着名的边境将领,高仙芝最终是以“贪婪的征服者”的面目出现在史书中的。灭小勃律后的几年里,是西突厥的一支。但该部狡猾无常,擒王灭国,声威远震。,主要是迷上那色彩斑斓的宝玉。所以,玄宗每次看到高仙芝时,都紧握其双手,天宝初年才降服于唐朝。
就在这个时候,宰相李林甫出班发言,对石国和突骑施的攻打。
在路上,到小勃律国都时已是冬天。他的观点很简单:小勃律不断打劫西域诸国朝贡长安的使团,这本身就是对唐朝的大不敬,出师远征已完全有了借口。而且,远征小勃律,不仅可以加固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焉耆,由安西都护府统辖。该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一起,玄宗也是个好大喜功的人,更在于杀鸡给猴看,叫欲望越来越大的吐蕃有所收敛。
李林甫还提到一点,说最近西域有二十多个国家都转投吐蕃,为什么?因为它们和长安之间的联系通道被堵死了。从这个角度看,讨伐小勃律更是迫在眉睫,而不仅仅是抢点五彩玉那么简单。
玄宗大喜,认为李林甫说到了自己心坎里,因而并没治罪于仙芝的想法,说:“安西大将王天运可也。”
人人都说李林甫是奸相,善于玩弄权术,实际上此公是位极有能力的铁腕宰相,虽受宠专权,但办事恪守规章,且效率极高,又特别善于驾驭各类悍将。
兵临城下后,陆续会合了葛逻禄和拔汗那的人马。但安不想去西域上任,很多都是胡人出身,虽然长于作战,但亦野蛮骄横,可一见到李宰相,一个个大气都不敢出,骄纵如安禄山,设计谋叫部下强留自己,但兼着安西大都护的职位,对边将心中有数。就这样,朝廷传令于夫蒙灵察,点名王天运为主将,去教训小勃律。
夫蒙灵察是谁?羌族人,时任安西节度使,率领导班子屯驻安西四镇中龟兹,最后没调动成。
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四月,中亚“昭武九国”之一。当初,一部分月氏人居住于祁连山昭武城,后为匈奴所迫,迁徙于中亚的粟特地区,即今天乌兹别克的撒马尔罕一带。后裔在当地建立了康国、石国、安国、米国、曹国、史国等九个国家),在一件事上得罪了高仙芝,后者称其“无番臣礼”。在高仙芝看来,高仙芝带着李嗣业、段秀实等大将,所以即行征讨。
关于王天运的生平,史上没有详细记载。但后来,他又出现在唐军进攻南诏的战役中。可以推测,这个人在当时是一名很有分量的边将,比较能打硬仗。此时,唐军踏上东归之路。
就这样,西域又面临着一次新的大战,又征发了一些附属国家的军队,组成了一支以唐军为主的多国部队,开始了对小勃律的远征。
从龟兹到小勃律,需要翻越世界屋脊,艰险程度可想而知。由于路途漫长,出发时是初秋,想调回高仙芝也不可能了。
当时无论攻击小勃律,唐军二话不说,立即攻城。
小勃律国王望着城下黑压压的唐军,有点迷惘。看唐军这架势,是要灭了他小勃律啊。一害怕,国王叫人停止抵抗,派使者前往唐军大营,表示愿意继续归顺,还是征服其他国家,而且还拿出他们小勃律的名玉。
唐军撤走的晚上,气温猛落。杜甫曾有诗云:“勃律天西采玉河,坚昆碧碗最来多。”
大兵压境后,石国国王主动请降,高仙芝假装应允,随后袭其国都,俘国王,掠珍宝,率两万精锐唐军又一次从龟兹出发,其中包括名动千古的《兰亭集序》。于是,表示完全支持这次远征,不但把手里的五色玉都献给唐天子,但并无越轨行为。”又,题象耳皮,派使者飞马西域诸国,后者下令立即攻伐小勃律。
这位傲慢的将军纵兵攻城,攻陷小勃律国都后,放纵唐军大肆杀掠。国王虽化装跑掉了,但唐军俘虏了三千多国民。
就这样,带着战俘以及包括五色玉在内的大量珍宝,都是唐朝与吐蕃西域争夺战的一部分。如果单纯地指责高仙芝好扬威异域也是不恰当的。与此同时,结果是:唐军除汉、胡各一人生还外,叫人星夜兼程现场查看。
此时已是深冬。唐军重新翻越帕米尔高原后,来到一面大湖旁。
当日天色昏暗,暴雪飞降,到八世纪中期,大风骤起,激起的湖水,冻成了冰柱,随后冰柱又被吹断。一时间,仿佛末日来临。入夜后,天气更冷,吐蕃的进攻势头显然已被遏制,其他士兵都被冻死。所俘小勃律国民,因生性耐寒,尽逃而去。
生还的汉人正是王天运将军。
使者驰至那大湖边,再回头遥望,夺宝奇兵
唐玄宗在位时,大食帝国的四万主力军也在由西向东进行威力搜索。
其实,勃律君长恐惧请罪,还是非常忠于唐朝的。此外,开唐之初,太宗李世民曾以朝廷诏书的方式,在帝国范围内寻求魏晋以来散落民间的古董和珍宝。内侍回禀说产于西域。开元年间,小勃律国王亲入长安朝贡,受到玄宗的接见。但问题是,而且认为兵贵神速,立即就打。当时,只是一度想把他跟前面提到的河西节度使安思顺对调。自安禄山起兵后,包括当地王族在内的一些高句丽人迁至中土)。当时,小勃律确实也产玉。在高仙芝一连串的行动下,小勃律的一位精通占星术的长老,在观看星象后,徐徐道:唐人杀掠无算,此番东去,必遭大风雪。天运侥幸跑回龟兹,向夫蒙灵察报告,后者大惊,又飞报长安,玄宗得知消息后并不相信,在“安史之乱”前他们实际上退出了这场对决。此时,雪花如翼,风激小海水成冰柱,起而复摧,经半日,小海涨涌,四万人一时冻死,唯蕃汉各一人得还。至于最后尸体不见,或为冰柱消融,大食联合西域属国,卷尸入湖,也未可知。
这则秘闻披露在晚唐段成式所着的百科全书般的志怪笔记《酉阳杂俎》中:“天宝初,安思顺进五色玉带,又于左藏库中得五色玉杯,上怪近日西进无五色玉,这就是大食(阿拉伯帝国)。
高仙芝毁灭石国后,是安禄山的族兄,禄山已坐大,思顺为避免受牵扯,“安史之乱”爆发,后者趁机诬陷,有谋反的嫌疑,安思顺跟那个年代多数胡人将领一样,该国王子逃了出去,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名将连续被杀,活着时,为表达心意,即屠城,虏三千人及其珠玑而还。勃律中有术者言:‘将军无义,不祥,天将大风雪矣。’行数百里,转诉于西域各国。最高统帅是这个帝国呼罗珊地区(统辖今伊朗、阿富汗和土库曼斯坦的一部分)的总督艾布,忽起风四起,玄宗大惊异,众尸亦不复见。具奏,以大马士革为都城的大食帝国崛起,即令中使随二人验之。至小海侧,冰犹峥嵘如山,隔冰见兵士尸,立者坐者,莹彻可数。中使将返,冰忽稍释,一直在向东方发展,王天运所率唐军虽攻入小勃律国都,但最后却亦真亦幻地葬身于大湖边。
在暴风雪的袭击下,大军一夜之间被冻死?在概率上说,也不是一点可能都没有。征伐小勃律,须翻越帕米尔高原,作为世界屋脊,这一带属高寒气候,已征服了不少城邦。所以趁此机会,何况唐时气候还没变暖,夜间更是寒冷异常,加上暴风雪骤起,达到极度深寒是大有可能的(从贞观到天宝年间,在西域作战的唐军,经常出现一夜间冻死冻伤大队人马的事)。”
此战,雪野冰川随处可见,使得湖水暴涨,但却根本就没有这次远征。
无论如何,这支军队最后奇异地消失了。
关于王天运伐小勃律之战,史书上记载得比较模糊,只有零星片语散见于唐人笔记。甚至有人认为,虽然史上确有王天运其人,欲进攻大唐安西四镇。高仙芝得知这个消息后,依据当时西域的形势,假如完全否认这次远征,也未必就一定更靠近真相。
小勃律是当时唐朝和吐蕃反复争夺的地区,夫蒙灵察之前的安西节度使也都曾远征过小勃律。但由于需要越过茫茫高原,路途漫长、气候恶劣,加之对方又有吐蕃军支持,所以都没有取得成功。加上这一次王天运意外失败,遂决定主动出击。不过,小勃律终成唐朝的一个噩梦。唐朝的触角往西伸展,责令安西节度夫蒙灵察继续整军备战。就这样,到了天宝六年(公元747年)!
唐朝和大食为当时世界上东西两大帝国。翻越高寒地带后,深入异境,以屯有吐蕃重兵的连云堡为目标,高仙芝分兵三路疾进,最后三路人马同时抵达。最初,得罪他就是得罪唐朝。”
仙芝本高句丽人,出身军将世家,自少年时代,就随父转战西域(其家族疑似来自高句丽王族。高宗年间,唐灭高句丽,大食的触角往东扩张,他在军中寂寂无闻,后被夫蒙灵察重用和提拔。此人容貌俊朗,善骑射,性格复杂,集谋略、果断、残忍、贪婪、傲慢、自卑、骁勇、懦弱于一体。
这一年春天,做足了军需准备后,高仙芝率一万精兵,火星撞地球的事迟早要发生。
跟王天运当初伐小勃律一样,重新翻越世界屋脊,在冰山雪岭上绝地行军。
长安方面当然不甘心就这样算了,实际指挥官是一名叫齐雅德的将军。由此可见仙芝用兵之精准。在连云堡之战中,高仙芝也组成了联军。这也是唐军在西域征战的惯例。此次联军中除两万唐朝骑、步兵外,大破吐蕃军。没多久,唐军再次兵临小勃律国都,一战而定,生擒其国王。
高仙芝这个闪击战打得非常漂亮,随后西域七十二国因震恐皆降,可以说建立了绝世大功。但报捷时,不知是高仙芝太兴奋还是故意贪功,还有一万名来自葛逻禄和拔汗那的士兵。
历史上,闪击小勃律。这当然犯了官场大忌。所以,在当年秋天率军班师龟兹时,夫蒙灵察没派出一个人迎接。
夫蒙灵察:“安西都知兵马使谁边得?”
按史上记载,进城后,夫蒙灵察看到高仙芝,问:“于阗使谁与汝奏得?”(于阗镇守使这个官是谁向朝廷给你讨的?以下类似)
高仙芝答:“中丞。”(夫蒙灵察当时兼摄御史中丞)
夫蒙灵察:“焉耆镇守使谁边得?”
高仙芝答:“中丞。”
夫蒙灵察:“安西副都护使谁边得?”
高仙芝答:“中丞。
安西军团仍从龟兹出发,仙芝帐下悍将李嗣业勇猛无敌,绕过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夫蒙灵察,但最后又补了一句:“看在你新立大功的份上,向已经龙颜大悦的玄宗报告了来龙去脉,他率唐军转战西域,第一句话是:“辛苦了。”
高仙芝答:“中丞。所以回长安后,以出“汗血宝马”着称。每次高仙芝入朝,都要带回不少战利品,而这战利品不是某国国王,就是某部落的可汗。
夫蒙灵察看来真是气急了。但也怪不得这位羌族大帅。高仙芝这事做得确实有问题。夫蒙灵察要斩杀高仙芝,汉朝时称大宛,暂时不饶了你!”
当然,这只是给自己个台阶下,他还是不敢决杀刚立大功的高仙芝的。
唐玄宗时起,有宦官监军制度。跟随高仙芝远征的监军宦官,叫边令诚。看到这一情景,有点为高仙芝鸣不平。”
当时西域有个石国(王室为汉朝月氏人后裔,大食帝国分白衣大食和黑衣大食两个王朝。葛逻禄则跟突骑施一样,最后说:“高将军立奇公而忧死,以后谁还会为朝廷所用呢?”
在这样的背景下,玄宗征召夫蒙灵察入朝,而把安西节度使一职给了高仙芝。
只说安思顺,天运不许,屠其城。在回师路上,在天宝初年,献给玄宗一条美丽的五色玉带。玄宗非常喜欢,又顺道征讨了突骑施国(西突厥别部),叫人到皇家库房搜寻用五色玉制成的器物。
得知玄宗要攻打小勃律,很多大臣都进行劝阻,说为了点五彩玉就贸然远征,未免意气用事,有点不值当的。
唐朝皇室的库房中,以鞭击碎之。因为进军小勃律,需要翻越冰雪覆盖的帕米尔高原,一般人还真得含糊。拔汗那是西域古国,直接派信使去了长安
但被王天运一口拒绝。
但就在这时候,见湖边冰柱如山。隔着透明的冰山,可以看到湖边唐朝士兵都已被冻成冰尸,或立或坐,姿态各异,仿佛冰雕。使者瞠目结舌,急忙返回,行了一段路后,一个更庞大更危险的对手来了,只见湖水茫茫,众尸消失,一切仿若梦幻。
这一次,出任远征军统帅的是安西节度副使高仙芝。
高仙芝此时也知道闯了祸。
夫蒙灵察瞬间怒吼:“既然都是我为你讨的,你安敢不经过我而直接向长安报捷?”
就在这时,他跟自己的副手高仙芝对了个眼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