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5700000025

第25章 扞卫童年——杨红樱教育思想的价值与意义(1)

教育性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天然属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教育专家孙云晓说:“如果展望世界儿童文学史,我们也会发现同样的规律,即任何优秀的作品,如安徒生、林格伦等杰出作家的作品,都是尊重儿童、发现儿童、解放儿童的作品,都是保护儿童、服务儿童、引导儿童的作品。因为儿童文学的本质是成长文学和希望文学。从这个意义上说,优秀的儿童文学家都是教育家。”儿童文学家杨红樱就是这样的一位当之无愧的教育家。杨红樱在她的文学作品中打破了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揭露和挑战了现有的教育制度和教育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传达了一种新的科学教育观。杨红樱教育思想的最大价值,在于遵循了儿童教育和儿童身心发展之间的联系及规律,保存了儿童的善良和本真,宣扬了快乐主义,也张扬了游戏精神,体现了真正的“寓教于乐”。她的教育观始终贯穿着一种人性关怀,对未来的儿童教育充满了美好的憧憬。着名儿童文学评论家金波教授在点评杨红樱的创作时说:“这不仅是一部以校园和家庭为题材的写给小学生的成长小说,同时也是给家长和教师阅读的一部儿童教育的教科书。”在浩淼无垠的教育领域,杨红樱的教育思想犹如一枚枚斑斓的贝壳,在不大的空间里,蕴藏着一圈圈令人赞叹的美丽花纹,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的指导意义,为我国当代儿童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对当今教育制度和教育观念的冲击

当今教育有着让人欣喜的进步,但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也在无时无处不制约困扰着教育的健康和良性发展。当杨红樱的作品走入千万个学生、家长、老师的阅读视野后,有评论如是评价:“如果把杨红樱的创作作为一面镜子,就会发现我们今天家庭和学校教育遇到所有困惑和痛苦的根源,也会发现我们成人自身的问题。”的确如此,杨红樱以或轻松、或幽默的文字捅刺了现今儿童教育中的种种毒痈,尽管没有呈现系统的教育专着,但却在其文学的创作中星罗棋布地镶嵌了充满睿智的教育思想意识,对诸多教育难题作出了自己的阐释,足以启迪读者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正处于全面转型时期,新旧各种价值观念体系正不断碰撞。受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和急功近利的“升学至上”的教育政绩观的驱使,国人视之“鸡肋”的“应试教育”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背景下,不但没有收敛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教师“唯升学马首是瞻”,紧紧围绕考试的内容需要实施教学,大搞题海战术,一味加重课业负担,只注重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人性和谐健康发展的需要,把道德修养、良好习惯、生存能力等事关孩子一生的优秀品质的培养打入了冷宫;社会上注重知识传授的“培优班”也在应试教育的催生下应运而生,不少家长似乎找到了让孩子变得更优秀的“捷径”,随即趋之若鹜。学生们在这双重压力之下,每天有做不完的练习题、测验卷,看不完的考试宝典、学习秘笈,没有了游戏的时间,没有了消化吸收的时间,也没有了感悟美好生命的时间,个性被压抑,天性被泯灭。弊端重重的应试教育,严重阻滞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虽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呼声就不绝于耳,但是看看小学生们书包的重量我们就不难了解到时至今日“减负”的“成效”:由单肩背能装几本书的书包,到双肩背的能装十几本书的书包,再到新世纪带拉杆的超大书包,“减负”成了始终停留在理念和口号层面的一个诱人的词汇。注重知识灌输的应试教育,使得我国教育中基础知识扎实,甚至颇为世界所称道。然而,在现今这个丰富多元的社会,仅仅凭借知识层面的富有是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的,心理教育、生命教育、人格养成教育的缺失日渐成为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巨大教育障碍。教育体制中倾向应试教育的天平一日不校正,在此中踯躅前行的儿童教育,就将一直不能卸下身上背负着的沉重的应试负担而走向全面发展的和谐。

与此同时,将素质教育等同于特长教育的曲解催生了林林总总的兴趣班、特长班。“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日渐成为一种时尚,让很多父母奉之为圭臬。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起跑早一点、掌握特长多一点,孩子今后脱颖而出的筹码便会多一份。于是英语、奥数、舞蹈、钢琴、书法、绘画……五花八门的兴趣班、特长班纷至沓来,像一座座大山压在孩子稚嫩的肩膀上,而孩子就像拧紧发条的表,只有一刻不停拼命地奔走。我们并不是反对孩子学习技艺,但当这些名为提高孩子素质,却又不可避免地掺杂了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意志、使这种行为附上强迫色彩的时候,孩子生命个体的发展与完善都将不再是我们美好的期待。2009年3月郑州市一项调查数据表明:现如今在城市里,有九成小学生在校外接受各种培训。平均每个小学生上2.1个培训班,每周上2.5节校外课。为了完成家长的未竟理想,为了顾全互相攀比中的家长的面子,为了感恩为自己今后的“成功”而操心受累的爸妈,千万个儿童小小的年纪便不得不辛苦穿梭在名目繁多的兴趣班、特长班、培优班之间。虽然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孩子的幸福感却不断下滑。

面对着在我们的鞭策下超负荷运转的孩子,我们茫然,我们困惑,我们心痛。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就像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每一河段都有属于自己那一河段的浪花。童年、青年、壮年、老年,人一生的每个时期都会有每个时期的幸福和快乐,我们为什么要为了成人后的“成功”而牺牲掉孩子童年阶段的幸福呢?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关键在于,我们的爱是孩子们需要的吗?我们的爱是不是扼杀了孩子们的童真、压抑了孩子的天性?每年的3月25日到4月6日,是日本学校的春假,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没有任何家庭作业,也不必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在春假会带回一份“努力度自我确认表”,这份表格共涉及14个项目,包括好好吃饭、不挑食、早睡早起、认真洗手等日常生活中具体的指导和要求,这是日本低年级孩子的努力目标。细细读来,这14个项目中没有一项是关于学习的,却有两次提到了玩耍——“在户外精神百倍地玩耍”、“和小朋友之间很友好的一起玩耍”。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向往的是自由舒展、率性而为的生活状态,“纯粹”的知识教育对于儿童不断伸展释放的蓬勃生命力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制约与压抑。对比国内我们如火如荼地利用假期让孩子在培训班、辅导班、特长班接受知识教育的行为,日本的春假安排无疑给我们带来了发人深省的思考。

杨红樱一反传统儿童文学中的“榜样式孩子”的塑造,让调皮捣蛋、传统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坏孩子”以可爱的姿态闯入了小读者的世界。杨红樱的作品处处体现了对儿童的尊重,对孩子的慰藉和同情。她反对孩子们一头扎在书本之中,只为了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而苦苦地反复操练。她仿佛对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抱有担忧的态度,对在大人的修枝打下笔直成长的小树抱有不敢肯定的态度。孩子毕竟是孩子,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好玩、好奇、自控力差这些特殊的生理、心理特征的支配下,他们不可能总是那么“正经”,那么“循规蹈矩”,因此她笔下鲜有正面弘扬的成绩特别突出的人物形象,而全面发展的“坏小子”、“淘气包”则成为她笔下非常珍爱的人物类型。杨红樱说:“今天的孩子大多被格式化了,被迫丧失了个性、丧失了童年。马小跳是扞卫童年的小战士,是我的理想,是我最后的坚守。”“小大人”丁文涛是一个被格式化的孩子,但“成熟得让人怀疑这孩子到底有没有童年”,马小跳却是一个“最有孩子味”的孩子。马小跳是杨红樱最珍爱的一个儿童形象,“在他的身上,寄予了太多的东西:比如我的教育理想;我对当今教育现状的思考;我对童年的理解,对孩子天性的理解;这里面还包括我做老师、做母亲的人生体验。我笔下的马小跳是一个真正的孩子,我想通过这个真正的孩子,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童心世界。”马小跳是个调皮顽劣、让秦老师非常头疼的“淘气包”,但他却绝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是个成天惹是生非、一无是处的孩子。他是一个聪明善良、敢作敢当、乐于助人的孩子,他是一个富有爱心、懂得珍惜友谊的孩子;他更是一个幸福快乐、热爱生活的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没有烦恼,每天他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他一直坚守了孩子的天性,一直坚守了孩子的天真。”马小跳是杨红樱理想中的孩子形象:“他不必漂亮,但一定要健康;他不必聪明,但一定要幽默;他可能是淘气的、麻烦的,但他必须是诚实的、勇敢的。最重要的,他必须是快乐的。”马小跳是个“淘气包”,虽然有缺点,却是真实和自然的,是“真正的孩子”。李利芳博士说:“马小跳是一个本真而健康的孩子,是一个能充分体现出生命美感与韵律的孩子,是一个现代的中国孩子,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儿童观的解放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杨红樱以“儿童本位”的立场塑造的马小跳的形象,唤醒了孩子心灵深处的善良和纯真,挑战着以“分数”衡量学生优劣的传统教育。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认为:“马小跳是当代中国原创儿童文学里从未有过的儿童艺术形象:他顽皮淘气,喜欢恶作剧,可无不出自儿童的真实天性。正是因为这种单纯、清澈、坦诚、率性而为,‘马小跳’成功地赢得了小读者的心,把他们从游戏、动画等新玩法上重新吸引到纸质图书的阅读上来,以真实、温馨的励志内涵赋予他们成长的力量。”马小跳已然成为一个新时期儿童感动、钦佩的榜样和理想,推动着各地的小读者在阅读中不断完善着自我的认知。2010年7月,在杭州街头曾出现这样的一幕:一位穿着校服的小女孩撑着伞,蹲在倒地昏迷的骑车女子身旁为她挡雨,直到救护车来。当媒体记者采访她时,这名叫曹婉婷的12岁女孩认真地说:“如果是马小跳,也会这么做的。”马小跳的形象为社会对教育的认知打开了一扇更广阔的窗户,这扇窗户的打开不仅让儿童、也让成人看到了一番别样的风景。杨红樱说:“现在的孩子很郁闷,这就是中国儿童的生存状况,我想通过马小跳让大人来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天性和无奈。”孩子喜欢自然的成长,有悖传统教育理念的马小跳身上体现着儿童率真自然的天性、自主自由的梦想,是儿童成长的力量。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的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亦具有他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儿童的烂漫天真。杨红樱的作品张扬孩子个性,富有儿童情趣,真切地反映了当前儿童的精神状态和情感状态,是两代人之间的精神对话和文化传递。正如她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她的作品“在大人与小孩子之间充当了纽带的作用。让大人了解小孩,也让小孩理解大人”。既能激起少儿读者的共鸣,又能引起成人对孩子——尤其是有着强烈个性或优缺点的孩子的人格和独立精神的尊重、呵护和理解。

马小跳是杨红樱挑战功利教育的一张王牌。有家长读者如此感慨:过去我们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和成绩排名,分数和排名稍有下降就着急上火,很少关注和关心孩子的内心的成长需求。“马小跳让我们家长更新观念,改变行为,孩子的童年收获快乐与幸福,培养健康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比分数和排名更加重要。”中国30年前曾经出现第一位神童,名叫宁铂,年仅13岁获准破格进入大学就读,是全中国第一个被公认的天才神童。不过由于背负太多的期许,2003年宁铂选择出家为僧。据宁铂自己说:“那时我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长期接受的教育又是顺从、克己复礼,因此痛苦充溢着我的内心。那些年我就是在压抑自己的个性中度过的。‘神童’剥夺了我许多应该享有的生活和娱乐的权利。”“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想过一个充满欢笑的童年。”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儿童的发展也有自身的节律。童年期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跳过童年期的教育,必然会导致儿童的发展失去平衡,并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现实中的宁铂就是个这样的例子。杨红樱说:“现在的考题已经相当难了,考不住这些娃娃,他们成了学习机器了,没有‘玩童’了,孩子的天性没有了,人格和感情方面的体验没有了,这很可怕。我提出把童年还给孩子,如果小时候让他成为小大人,长大了他说自己没有童年,那就太可悲了。”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将童年还给孩子,将快乐还给孩子,呵护童真,扞卫童年,让孩子“理直气壮做孩子”,将成为新世纪儿童最有力度的成长宣言。“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多给孩子一些成长的空间!”杨红樱心疼地呼吁和倾注在作品中的教育理想一步步照进了现实,她通过“马小跳”表达的“解放儿童、呵护童心”的现代儿童观,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儿童教育光明的未来。

不止是马小跳颠覆了传统的榜样形象,杨红樱为我们塑造的新型教师形象也向传统发出了挑战,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新时期的教师评价标准。传统上,我们习惯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园丁等等,这样的词汇给我们勾勒的是一个个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教师形象。许多怀着崇高理想和美好愿望的教师为了学生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赢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杨红樱笔下就不乏这样的辛勤劳碌之师:严老师高高在上,精心育人,学生平日的小缺点、小错误都记之在案,并在期末时将这些小错误写进评语中,让家长了解学生、督促学生改进;红宫学校的龙督监尽职尽责,在每间教室的门上安装了可以向里面看的“猫眼”,方便她监督每个教室里面的情形;身为班主任的秦老师天天想改造调皮淘气的马小跳,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把马小跳请进办公室进行“特别关照”,甚至派中队长路曼曼专门负责记录马小跳的不良表现,以便及时掌握其调皮动向……这些老师认真,敬业,本是无可厚非,但当严老师的“负责”掏空了学生的自信、龙督监的“辛苦”压抑了学生的天性、秦老师的“改造”剥蚀了可贵的童真之后,我们不得不对教师的价值和教育的真义产生了深深的质疑。

同类推荐
  • 公民的责任与权利:中小学法治教育漫谈

    公民的责任与权利:中小学法治教育漫谈

    对责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意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教师个人不能任意选择,也不能自行放弃,而且权利和义务具有交叉性,如教师教书育人既是其权利也是其义务。学校是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义务的社会组织,属于教育法调整的重要对象。我国是一个法治的国家,公民享有基本的权利,但权利与义务并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我们也要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本书就是从公民的权利与责任出发,让广大青少年更好的了解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把我国的法治发展推向更好的发展。
  •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人文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语言理论与实践

    语言理论与实践

    这个集子收录的是个人零散的思维碎片,如果其中存在一种教学思想的话,这种思想可以说属于“工具论”。这种“工具论”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现在绝大多数国家认识高度统一后推行的语文教学思想与方式(形式训练)高度一致。
  • 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

    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

    想拥有李咏、汪涵、何炅这些主持名嘴的口才吗?想在主持台上谈笑自若,潇洒自如吗?最权威的主持人口才修炼手册,崔永元、杨澜等央视名嘴都在看的口语教材。让你轻松掌握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说话讨人欢心,左右逢源,在职场上无往不胜。
  •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本书编入科学历史上各领域震撼世界科学界的数百个科学发现。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取得的重大科学突破进行分析介绍,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科学知识之门,引人沉思,启示未来。
热门推荐
  • 滋养心灵

    滋养心灵

    感动千万人的88个真爱故事。一个个温馨感人的故事,让你荡气回肠;一个个真实平凡的人物,让你唏嘘不已……在这里,你可以慢慢地、细细地读,像品尝美酒一样,一次尝一点。每次啜饮都会给你一点温暖的亮光,每个故事都以不同的方式滋养你的心灵。蕴藏丰富的情感,传递人生的智慧!
  • 培养青少年观察思考的断案故事

    培养青少年观察思考的断案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瞬间掌控交际主动权:人际博弈中必备的心理策略

    瞬间掌控交际主动权:人际博弈中必备的心理策略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不能过于规矩死板,而应懂得张弛有度,该说什么话,该做什么事,都要懂得根据形势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行事风格,才有可能在人际博弈中胜出。本书主要向人们阐释了在为人处世中如何适当地运用心理策略洞察他人内心、了解他人需求、掌握他人的软肋、借助他人的优势……从而帮助人们应对各个场合的人际博弈,建立起更积极的人际关系。通过阅读本书,人们能够极大地提高说话办事的眼力和心力,从而得以瞬间掌控人心、掌控人际交往的主动权。
  • 杰出青少年要培养的75种心理素质

    杰出青少年要培养的75种心理素质

    《杰出青少年要培养的75种心理素质》对青少年在成长和学习中常见的困惑和烦恼进行了阐释和破译,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身的心灵潜力,进行自我调节与改变,逐渐培养成熟、过硬的心理素质。
  • 废材傻妃狂天下

    废材傻妃狂天下

    (雨篇《召唤萌妃:殿下轻轻宠》,闪电篇《毒妃霸宠:腹黑王爷不好惹》,雷篇《逆天无良妃:放倒腹黑殿下》)二十一世纪王牌特工,一朝穿越竟成了安国侯府废物傻小姐?可笑,她惊才艳华,一身异能,独霸天下,岂是池中之物?新婚被休,她成了弃妇,世人眼中的笑柄,不哭不闹,她淡然而笑,语惊四座。他,玉龙国太子,却死赖皮的跟在她身后,累遭“摧残”……“滚!”银针飞舞,匕首插胸,某爷被揍得满身是血,却仍强捂着胸口装萌道:“打是情,骂是爱,爷爱的女人,表达方式就是不一样。”某女答道:“那我不介意再爱你一点。”呜呜呜,某爷仰天长叹,有苦说不出啊!只好暗道:待爷伤痕累累,遍体鳞伤后,也要抱得你这冷血冰美人归家。
  • 乞丐状元本红妆

    乞丐状元本红妆

    天呐,疯狂的死亡,疯狂的阎王,疯狂的孟婆,疯狂的鬼官,她疯狂的穿越了,地府这帮混蛋,我诅咒你们八辈祖宗。。。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那些曾经的恋爱记事

    那些曾经的恋爱记事

    世上大概找不到比景有希更倒霉的人了,从小到大诸事不顺:参加比赛礼堂失火、中考当天摔成骨折、告白被花瓶砸……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中编为“观照文艺学学术史”,对美学界、哲学界、文艺界热切关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的成果。 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主要关注并深刻研究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美学学术史等前沿问题。这是当前文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它要追问的是当下的电子媒介时代文学会不会消亡的问题。下编为“美学的沉思”,这实际上是百年美学学术史的缩写,本书正是在关注和研究这些(以及其他相关的)前沿问题的基础上,是在总结以往美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价值美学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