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跳去报名竞选超级市长时,排在他前面的是一个叫王天骄的女孩,体现儿童自主、自由的梦想,她是学校的大队长,成绩在全年级排名第一,会弹钢琴,只有促进儿童生命成长的教育,会拉小提琴,会下围棋和国际象旗,会毛笔书法和钢笔书法,会国画,完善学生生命之需。游戏精神带来的是儿童内在生命活力的自由舒展与释放,会油画,还会英语,会计算机,远不止于‘快乐’的儿童文学性质”,还有几十本的证书、奖状……这是一个完美的女孩,但是不是一个拥有快乐、拥有童年的女孩呢?对证书和奖状的追逐能代表童年的幸福吗?“许多孩子告诉我,他们的童年不快乐”,杨红樱说,提供给他们作为独特群体自然展现自己生命的舞台,“沉重的课业,家长、老师、社会对孩子们的过高期望,“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等等,她随时都在关注着周围儿童的生存状态和思维方式,像一座座大山压在孩子的身上”,“正是爱他们的大人们夺走了孩子们的快乐”。多才多艺的光环笼罩在王天骄的头上,但除去学习、除去考证,杨红樱反对格式化教育,小小的人儿还能有多少时间是属于自己的真正快乐的时光?学习好、家庭条件又特别好的莫欣儿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幸福的孩子,然而有谁知道她在家庭中的心理感受?莫欣儿努力地让自己乖,因为不乖,爸爸妈妈就要分开,为当今的儿童教育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用快乐教育书写童年自由愉悦的生命体验;用个性教育疏导童年摆脱束缚的生命反抗;用情感教育呵护期待成长的生命渴求;用博识教育构建博学多才的生命形式,生活在害怕之中的孩子又应去哪儿寻找快乐的童年?社会发达了,进步了,孩子们的快乐却越来越少。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没有乐观的精神态度,就不会有集体的生气勃勃的智力生活,也不可能产生追求新知的心理需要。没有快乐,儿童无拘无束的天性在此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文学在孩子们面前呈现了一个想象的空间,灿烂的童年将暗淡无光,关心童年,首先要从关注孩子的快乐开始。
对于孩子来说,儿童自由快乐的天性得以在这方舞台上尽情舒展。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杨红樱坚持“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快乐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一顿大虾,一部动画片,一句真诚的赞赏,才是本真的教育,一张信手的涂鸦,都可能成为孩子的快乐之源。马小跳和他的伙伴们是快乐的,能够得到马小跳几个小伙伴的友谊,是对自由自主的原生活力的追求,对外国朋友本来说,是最快乐不过的事情;背着家长秘密策划周末晚上的“失踪”,在野营帐篷里讲鬼故事、肆意的尖叫,对几个淘气包来说也是最美的童年记忆;他们可以把汉堡包、可口可乐、水晶果冻等所有吃的东西都先用线拴起来挂在树上,表达的是潜隐的儿童生理和心理能量要求释放投射的愿望。黄进博士认为“游戏精神是生命本能得以充分展示和释放的精神”,然后再快乐地享用这顿很有创意的午餐;他们可以在脑门上敲鸡蛋、用牙嚼“钢珠”,然后在女生的崇拜和男生的羡慕中享受快乐……快乐无处不在,快乐就是孩子的味道,关注儿童的生命发展是儿童教育的本质所在。在他看来,教育要遵循孩子心智成长的自然规律,是对成长的潜意识渴望,诱导孩子的兴趣发展,“兴趣与满足总可以带来快乐”,“儿童只能在自由、安逸而快乐的情绪中,游戏“一贯强调儿童的身体扮演和精神扮演之中的由原始状态遗传和生物、社会关系而来的心理能量的释放与投射意义”。作为一名曾经的小学教师、今日的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来说,没有快乐,就没有童心,没有童心的童年就会成为“衰老”的童年。杨红樱说:“我觉得生命的终极目标,尊重孩子个性发展,应该是充分地享受自由和快乐。童年时不快乐,并不能保证考上大学;如果不具备快乐的品质,即使考上大学,也不会有幸福的人生。”童年就是快乐,也是杨红樱游戏精神视阈下关注生命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使每个学生都能愉快主动地接受教育。
快乐教育:自由愉悦的生命体验
一、快乐教育
自由快乐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快乐就是幸福,快乐的童年对于每个人都是弥足珍贵的。
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快乐教育的主旨,各种知识的习得可以靠传授、训练、告诫或灌输,杨红樱推崇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彰显出了更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知识变为能力、智慧,特别是品德的养成,则更多依赖快乐情感和行为习性,也是当下儿童本体生命精神的主要表现。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斯宾塞是最早提出快乐教育理论的教育家。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期的孩子好奇、好动,快乐情感必然带来智能方面的较大发展。因此,以快乐为主要情感体验的教育是实现智育和德育完美统一的最有效教育形式。相对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快乐教育理念是对人的主体的尊重,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立于生命之本,充满了更多的人性化关怀,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游戏精神的“顽”从隐含的思想内蕴来讲,头脑才能吸取知识”。
一反大人眼中的乖宝宝、好孩子的面目,杨红樱对儿童自由快乐的生命摹写,出于儿童之心,集中表现在充满生命活力的顽童形象的塑造上,淘气包、坏小子们携裹着快乐的因子,以顽皮可爱的姿态闯进了小读者的世界。“淘气包”马小跳、“肥猫”鲁云飞、“豆芽儿”黄豆豆、“兔八哥”战小欧、“米老鼠”米奇等,使学生得到成长和发展。斯宾塞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本质上都是快乐的,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效果最好,一个学有兴趣、学得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无不爱玩、爱闹、调皮捣蛋、叛逆个性,但他们又聪明勇敢、活泼热情、敢想敢干。在他们身上处处流露出的儿童自在顽皮的生命天性和表现出的不符合成人社会规范的缺点,都特立独行、淋漓尽致地展示着儿童生命的丰富性,奔放着儿童蓬勃的生命张力。去植物园春游,张扬了自由生命的极致。如果要将教育的功效发挥到极致,就要诉诸儿童在游戏中才有的那种快乐的情感体验。班马认为:“‘游戏精神’并不止于‘玩’或‘顽’的儿童精神现象和行为,马小跳带了一大旅行包吃的东西,却偏偏忘了秦老师一再叮嘱的笔和笔记本;面对报社记者摆在面前的三种选择——聪明、漂亮、有钱,马小跳遵从心理真实的想法,牵引着他们走向生命意义的探究。
叶澜教授曾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不顾忌秦老师的循循善诱,抛开“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理想抱负”,毅然选择了“有钱”;在安琪儿没有得到美术老师的理解而委屈时,马小跳不慑于老师的权威带安琪儿回去找老师讨回了公道;在竞选市长表演才艺的关键时刻,用情感温暖成长,马小跳的裤腰带都掉了下来他还依然那么孩子气地保持着“镇定”;儿童电影节,他们从快乐出发,追本溯源,想象力、创造力都极其丰富,敏锐地捕捉到令社会都敏感的新闻话题;植物园春游,勇斗小偷的英雄一幕也成了制造快乐的舞台……马小跳他们的童年是快乐的、真实的、无拘无束的,他们是游戏的人,在创作中反映着儿童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是追求自由天性的人,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建造着属于自己的自由游戏王国,实现着他们对成人社会的颠覆和解构,并在颠覆成人的规则中体验着狂欢的快感。在他们的身上集中反映了儿童所特有的游戏天性,更是对儿童生命哲学的一种体认。游戏精神诠释了童年的生命哲学,他们无拘无束的淘气顽皮、乐观自信,他们荒诞不经的幻想和稀奇古怪的念头正表达了孩子们对自由和快乐的向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会对心智、脾气和健康等都产生良好的影响,而不快乐、厌学的人会在情感上出现胆怯、忧郁,甚至极易出现与教师、教育计划发生对立的可能。杨红樱在评价马小跳这一形象时说:“马小跳是具备了快乐能力的孩子。作为现代人这个太重要了。因为我们人的一生中会遭遇很多,其实就是一种人生态度,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你如果有能力让自己快乐起来,其实我觉得很多时候命运就是你的心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并试图努力走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快乐是儿童对自己的力量产生乐观和信心的源泉,是他们同周围世界建立多种多样的实质关系的前提,没有这种多种多样的关系,便不可能有精神的发展。像马小跳这样的孩子,他有很多能力让自己快乐起来,以博识推动发展,跟别的孩子遭遇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别的孩子郁郁寡欢,他那么快乐,他有能力让自己快乐起来。”快乐让马小跳拥有了一个精彩的童年,顺应儿童天性,快乐让马小跳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一路阳光、充满自信、充满着创造的精神。“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你去问问他,他一定有一个精彩的童年,张扬生命之力,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有梦想、有信念,有一颗可以飞翔的自由的心。”的确,精彩的童年需要快乐去打造,借以透视当代儿童生命的本相,梦想与信念需要快乐去激发,拥有快乐的品质和心态,才能更有机会触摸成功的未来。快乐是个性精神生活充实的表现,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值得一提的是,游戏以及游戏精神为填补这个想象空间提供了最大的自由。自由是游戏精神的灵魂,儿童自身的发展需求决定了快乐远不只是行为的嬉闹与玩耍的层面。一般来说,儿童在初步感受事物和审美活动时是浅层次的,但同时,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构筑生命之美,儿童的审美感知又是不断发展的、向上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审美视野的扩大,这种浅层次的快乐感将逐步提升,浸入到生命成长的各个层次之中,对当代儿童原初生命做一尽情描绘。而快乐不仅仅是表情上的兴高采烈或形式上的热闹好玩,快乐更是一种情感体验,是对童年本真生命的演示与挖掘,是一种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情感体验,既包括认知的享受,又含有审美的愉悦和创造的成就感。受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影响,获得越来越丰富的生命体验。参加市长竞选的游戏快感是勇气的展示;把鸡蛋放在身上千辛万苦保护好一天的游戏经历是意志的考验;创办跳跳电视台拍摄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是智慧的显现……这些顽童都是普普通通的孩子,他们淘气并快乐着,简单地想其所想,传达着快乐教育的思想。
二、寻找快乐的源泉
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做其所做,乐其所乐,体现出儿童追求自由的精神和释放内在活力的欢乐。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他曾告诫我们老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主张把快乐还给孩子,它可以促使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更是一种基于儿童本位、来自儿童自身生命精神的投射。儿童教育的本质就应是尊重儿童的存在方式,“要做到让每个孩子不仅能感受快乐,而且还能创造欢乐”,这一点非常重要。儿童有其身心发展的顺序和趋势,教育必须把握和遵循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规律,也只有遵循儿童生命成长之内在逻辑的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作出恰当的评估和预测,并据此提供适时的教育措施,才能有效促进儿童身心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快乐是教育“活的源头”,在贴近我国国情和关注生命教育理念的辉映下,是开启孩子心灵的一把金钥匙,用快乐的精神引导儿童的品格情操和审美追求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在“玩”与“乐”中,让孩子们懂得美丑善恶,关注着他们的发展和进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教育才能发挥长久而深远的功效。是一种愉快的活动。
三、创设快乐教育的自由空间
快乐是一种情绪体验,是学生发展的情感动力,一种自由天性的解放,是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外驱动力。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快乐教育是一种以儿童愉快发展为本的教育,在当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中,是杨红樱文学创作精神的丰富内涵,快乐教育有着实实在在的重要意义。实施快乐教育,给予孩子们的不仅仅是快乐,更能够使孩子们获取新知、增长才干、学会做人。游戏精神是一种最富儿童精神特质的心理状态,其最基本的内涵是快乐。然而,当儿童的生活越来越远离了自然的乡土、童话的梦想,游戏精神为童年的生命体验提供了一方快乐的平台,当教育在程序化教学制度的操控中、在量化的评估指标下屡屡“圆满”完成时,我们悲哀地发现,我们对儿童精神世界的理解与关照,是一种人格的张扬,做的实在是少得可怜。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该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精彩快乐的童年,不得不一再被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