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和尚曾言:“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福田不在远处,都是由人的一颗好心种下,只要有一颗善心,多做善行,就等于为自己开垦福田。我们应当明了:能吃苦,了解了苦的根源,才能苦尽甘来;只享福,消解了福气,福尽了悲来。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只有行善,才能得尝甘果。
人无差异,无贫富贵贱之分
在日本,耕田的农民被视为贱民,连出家当和尚的资格都没有。无三禅师虽然出身于贱民,但是他一心皈依佛门,于是假冒士族之姓,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无三禅师后来被众人拥戴为住持。举行就任仪式的那天,有个人突然从大殿中跳出来,指着法坛上的无三,大声嘲弄道:“出身贱民的和尚也能当住持,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就任仪式庄严隆重,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众僧都被眼前发生的事弄得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不能来阻止这个人说话,只好屏息噤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
仪式被迫中断,场上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众人都为无三禅师捏了一把汗。
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难,无三禅师从容地笑着回答:“泥中莲花。”
绝对的佛禅妙语!在场的人全都喝彩叫好,那个刁难的人也无言以对,不得不佩服无三和尚的深湛佛法。
就任仪式继续进行,这突然的刁难并没有对仪式产生什么影响,由于禅师的佛禅妙语,更增加了他的威信,众人更加拥护他了。
人无差异,无贫富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有追求真理的权利,面对他人的刁难,一句“泥中莲花”尽显真人本色。
有人说:“世间上没有完全平等的事情。”诚然,事相上的平等很难达成,但我们可以从心理上建立平等的观念。唯有摒除成见,彼此共尊,人我同等,相互接纳,才能和平相处,共享安乐。
佛不舍弃任何人
一大早起来,寺院门口就吵闹不休,玄素禅师前去询问,了解到原来是一个屠夫想要进寺烧香拜佛,但是寺里的僧人嫌他满手血腥,不肯让他进殿,于是双方就在那里发生了争执。玄素禅师见此情形,立刻阻止了众僧人。
他问道:“为何事在这里吵闹?”
旁边的僧人说道:“这个屠夫每天杀猪宰牛,双手沾满了血腥与罪孽,怎么能让他玷污了佛门清净?”
旁边的人也附和道:“每天晚上,他家里就会传来猪狗牛羊的哀叫声,听得人心烦,让人无法入睡。像他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到这里来呢?”
玄素禅师说道:“你们这样说就不对了。他身为屠夫,为了生计被迫屠宰生灵,一定于心不安,有很多罪需要忏悔。佛门为十方善人而开,也为度化十方恶人而开。”
屠户满心感激,来到禅师面前说:“方丈慈悲,我杀孽太重,于心不安,于是我想要请方丈和各位法师到我家里去,我准备在家里办斋供养各位,以安慰我不安的心。我们全家斋戒沐浴三日,恳请各位光临寒舍,助我完成这个心愿。”
众人听了他的话,摇头不止。玄素禅师却用微笑化解了,他说道:“在佛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只要与佛有缘,就可度他。佛门慈悲,不会舍弃任何人。”
佛门是慈悲的,之所以慈悲,是源于众生平等;只有平等,才有真正的慈悲。而人心也是善良的,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更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既要发扬善行,更要帮助走入歧途的人。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要有心向善,就是最值得欣慰的事。只要自己觉悟到了自己的过错,就是一个善良的人,应该得到人们的宽容和谅解,更应该得到大家的关爱。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
有一次,盘珪禅师的一个学生因为行窃被人抓住,众人纷纷要求将这个学生逐出师门,但是盘珪并没有那样做,他用自己的宽厚仁慈之心原谅了那个学生。
可是没过多久,那个学生竟然又因为偷窃而被抓住,众人认为他旧习难改,要求将他重罚,但盘珪禅师还是没有处罚他。其他学生不服,联合上书,表示如果再不处罚这个人,他们就集体离开。
盘珪看了他们的联合上书,然后把他的学生都叫到跟前说:“你们都能够明辨是非,这是我感到欣慰的。你们是我的学生,如果你们认为我教得不对,完全可以去别的地方。但是我不能不管那个行窃的学生,因为他还不能明辨是非,如果我不来教他,谁来教他呢?所以,不管怎样,即使你们都离开我了,我也不能让他离开,因为他需要我的教诲。”
那位偷窃者听了盘珪禅师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心灵因此而得到了净化,从此以后再也不偷别人的东西了。
这便是善良的力量,哪怕只是一言之善!
古语云:“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一句充满善意的话语往往会充满无形而巨大的力量,它不仅可以暖人心脾,还能给人以希望和信心。
善言必然是发自内心的善意,一个话语间充满了善意的人必定是一个内心也充满了仁慈、善良的人。而这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再通过善意的语言表达出来则最能打动人心。佛法是极其讲究善良的,劝人向善便是其中的一大教义,而且这种善不仅仅表现在言语上,还表现在对于恶的包容与改正上。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智德禅师在院子里种了一株菊花。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秋天,院子里长满了菊花,香味随风飘到了山下的乡村。到禅院来的信徒们都对菊花赞不绝口:“好美的花儿呀!”有一天,有人开口,想向智德禅师要几株菊花种到自家的院子里,智德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了几株开得最盛、枝叶最粗的,挖出根须送给那人。消息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络绎不绝。智德禅师也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不久,禅院中的菊花就都被送出去了。
弟子们看到满院的凄凉,忍不住说:“真可惜,这里本来应该是满院飘香的呀。”智德禅师微笑着说:“可是,你们想想,这样不是更好吗?因为三年之后,就会是满村菊香了!”“满村菊香。”弟子们听师父这么一说,脸上的笑容立刻就像菊花一样灿烂起来。
智德禅师的行为虽然招致弟子们的不解,但是他却满心喜悦,这正是一个真正的修佛者、真正的出家人所要拥有的胸怀。一个人只有拥有这样的胸怀,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有所成就。所以想要修佛的人,一定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一个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他就必定能够成佛。这一点,对于我们的现实人生同样重要。
从不企望回报
一天晚上,七里禅师在诵经时,有一强盗手拿利刃进来恐吓道:“把钱拿来,否则这把刀就结束你!”
禅师头也不回,镇静地说道:“不要打扰我,钱在那边抽屉里,自己去拿。”
强盗搜刮一空,正要转身时,七里禅师说:“不要全部拿去,留一些我明天要买花果供佛。”
强盗要离开时,禅师又说道:“收了人家的钱,不说声谢谢就走了吗?”
后来强盗因其他案子被捕,衙门审问后知道他也偷过禅师的东西。衙门请禅师指认时,禅师说:“此人不是强盗,因为钱是我给他的,记得他已向我谢过了。”
强盗非常感动,后来服满刑后,特地皈依七里禅师,成为门下弟子。
七里禅师不在意自身的利益得失,以此无私之心度化强盗,其慈悲心感人肺腑。
真正佛的精神,不是只图意境上的清闲享受,它注重施舍,而不企望回报。法布施让人得以智慧,引导人走上觉悟之道,其功德极其深广。
所谓“救尽天下苍生,心中不留一念”,这才是真正的佛的境界。
善解者无忧无虑,不善解者日坐愁城
一休禅师是日本的著名禅师,他是聪明的化身,一休和尚娶妻就是一个以智慧来行善的典型故事。和尚怎么会娶妻呢?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有一天,一休禅师正在房内打坐,这时来了一位信徒向他哭诉自己因为治病而债台高筑。现在债主每天都逼上门来讨债,他整日提心吊胆,半夜才敢回家。这样的日子他真不想过了,真想一死了之。
一休禅师婉言相劝,问他除死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信徒摇摇头说没有,又说他除了一个年幼的女儿以外,什么都没有了。这下可让一休为难了。
信徒见状,又大哭起来说:“没法活了,没法活了,只可惜苦了我女儿,一个人孤零零地活在世上。”
一休禅师听到这里,忙对他说:“哦!我有办法了,你不是还有一个女儿吗?你可以为她找个乘龙快婿,让女婿来帮你还债呀!”
信徒一听这话又愣住了,绝望地说:“师父!你有所不知!我女儿只是刚刚八岁的幼童,谁又会娶她呢?”
“那你就把女儿嫁给我吧!我替你还债。”一休禅师微笑着对他说。
信徒听后,大惊失色道:“这……这简直是在开玩笑!你是我的师父,怎么可能做我的女婿呢?何况我女儿还这么小!”
但是,一休禅师并不在意,只是挥挥手对他说:“没问题,我做你的女婿,一定能帮你还债,你就赶快回去准备此事吧!”
这位信徒素来十分相信一休禅师的智慧和能耐,回去后立刻将此事向邻居们宣布:某月某日一休禅师要到家里来做他的女婿。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一休娶妻的消息轰动了全城。到了迎亲那一天,看热闹的人把信徒门前挤得水泄不通。
一休见状立刻在门前摆上桌椅,拿出文房四宝,舞文弄墨起来。接着又拿出《狂云集》,签名售书。《狂云集》本来就是集诗、歌、书于一体的著作,再加上一休的签名,更是锦上添花。众人见了自然争相购买,以至于竟然忘了自己是来凑热闹的了。过了不大一会儿,就积了几大箩筐钱。
一休禅师问信徒:“这些钱够你还债了吗?”
信徒高兴得几乎要流眼泪,连连说:“够了!够了!多谢师父!多谢师父!师父,你真是神通广大,一下子就变出这么多钱!”他一边说,一边向一休叩头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