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2200000023

第23章 无暇慈悲心,满手慈悲事(1)

佛法大乘的慈悲精神,就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有所作为,处处牺牲自我,成就他人,应如是布施,应万缘放下,利益他人的身心。这是生命的最高道德,也是宗教最闪耀的情怀,是世间最美丽的心灵。有了一颗无暇的慈悲心,就能成就满手的慈悲事,慈悲不但是成佛的根本,更是做人的根本。

慈悲可以成佛

有兄弟三人,虽然没有出家,但是喜好求佛问道,时日一久,为了求得更高的悟境,一起相约出外行脚云游。

有一天,在日落时他们借宿于一个村庄,恰巧这户人家的妇人刚死去丈夫,带着七个子女生活。第二天,三兄弟正要上路的时候,最小的弟弟就对两位哥哥道:

“你们二位前往求佛吧!我决定留在这里不走了。”

两位哥哥对于弟弟的变节非常不满,认为他太没有志气,出外参学,才见到一个寡妇就动心想留下来,气愤地拂袖而去。寡妇看到老三一表人才,自愿以身相许。老三说:“你丈夫刚死不久,我们马上就结婚实在不好,你应该为丈夫守孝三年,再谈婚事。”

三年以后,女方提出结婚的要求,老三再拒绝道:“如果我和你结婚实在对不起你的丈夫,让我也为他守孝三年吧!”三年后,女方又提出要结婚,老三再度婉拒道:“为了彼此将来的幸福美满,无愧于心,我们共同为你的丈夫守孝三年再结婚吧!”

三年、三年、再三年,经过九年,这户人家的儿女们都长大了,老三看到他助人的心意已完成,就和妇人道别,独自步上求道的路。

一个妇道人家要独自抚育七个年幼的孩子实在不容易,幸好有老三自愿帮助她,他不入山打坐,反而为一家孤儿寡母服务,不为世间的五尘六欲所转,反而转变秽土为净域,可以说他才是真正懂得佛道的。所谓佛者,如果能活用,好比苦海的舟航,黑夜的明灯,更是救世的良方。

慈悲不但是成佛的根本,甚至是做人的根本。一个身怀无私之心的人,总是把他人的悲苦装在心里,把自己的私利放在一边,这种人才是真正的佛者。相反,现实中也有一些人,他们总想保全自己,自私自利,结果生出许多无端的烦恼。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谁,都会有私心,这是人天性中的缺陷,但这种缺陷,并不是无药可救的。我们应该懂得,仁爱应摒却私心,自己对别人的态度,就是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善与爱无法共享的世界必是一片黑暗。

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一个自私的人注定会伤害到自己,而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反而会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把自私从你的心里赶走,你的心中就会充满光明。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有一个孩子,他不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中,大声叫道:“喂!喂!”附近的小山立即有了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笨蛋!”山上立刻传来“你是笨蛋”的回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

孩子气冲冲地回家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恭恭敬敬地对它说话,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孩子说:“那我明天再去那里说些好话。”

“应该这样,”他的母亲说,“在生活中,不论男女老幼,你对别人好,别人便会对你好;如果我们自己粗鲁,别人就不会对我们友善。”

的确,人与人之间就正如这山谷的回音,倘若你能去善待他人,那么别人也必定会善待你;倘若你对他人恶语相向,那么他人也必定会对你恶语相向。

在佛家看来,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有句话说得好:“幸福并不取决于你拥有财富、权力和容貌,而是取决于你和周围的人的相处。”因此,当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去善待他人。

要有扑火的爱和勇气

远古时,有一片大森林忽然起火,大量树木被烧着,不少动物的家园被毁,它们四散逃窜。

林中有一只雉鸟,挺身而出,它拼尽自己微薄之力欲熄灭这场大火。它飞向远处的河,跳入水中,把自己的羽毛湿透了,再飞入森林救火。

如此往返,飞来飞去,不以为苦。但毕竟杯水车薪,于事无补,但它还是坚持这样做,竭力想救灭大火。

这时,帝释天见它这么不辞劳苦,便问道:“你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

雉鸟答道:“我只想救这场大火,好让森林中的动物都能得到安身之处而已!森林是动物赖以为生的。我虽然身体小,但还是有力量的,尽管这力量很微弱,但还算是一分之力。既然还有力量,为什么不尽力扑救呢?”

天帝于是又问:“你的力量这么微弱,肯定是扑不灭这场大火的,那你打算干到什么时候?”雉鸟答道:“我一直这样飞来飞去,取水救火,一直到我飞不动了,死了,才会停止。”

这种不计功利、价值、得失,毅然跃入火坑的傻劲,就是一种源于大悲心的菩提心。

雉鸟就是这样的一只拥有菩提心的鸟。它对他人的爱已经远远地胜过了对于自身的爱,它用它那仅有的一颗菩提心拯救着他人,而这其中所彰显出来的善良足以让我们感动。

悲悯和善良源于一颗圣洁的菩提心。为了让一切有情众生能够远离这种痛苦和痛苦所造成的障碍,佛自己首先要了解这种痛苦,从内心、从个人去体会这种痛苦,进而对他人生出不忍的怜悯心。

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我们这些平常人来说,要生起这种不忍怜悯的悲心,首先要让自己完全地去爱别人,且爱他人胜过爱自己,我们才有办法生起这样强烈的大悲心。有了这样的爱心,人与人将会相处得更加融洽、和谐,世界也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慈悲的基础在孝道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时,曾为比丘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过去,在印度波罗奈国流传着一个陋习──当父母年老时,就将他们活埋,以节省食粮来养活子息。时间一久,竟成了这个国家的法律规定。

波罗奈国中有一位长者,他的儿子十分孝顺,因此,对国内有这样一条法律实在不能认同,总希望有一天能够纠正它。

岁月不饶人,长者逐渐老了,儿子为了孝顺父亲,便偷偷在地下建了一座密室,将父亲藏在里面,每天以上好的饮食供养父亲。他这份孝心感动了天神,天神现身前来协助。天神手中拿了一卷纸,来到波罗奈国王的面前,对国王说:“这张纸上有四个问题,如果七日内能够解答出来,我就拥护你和你的国家;如果答不出来,我就把你的头劈成七块!”说完,就立刻消失了。国王紧急召集群臣共同商议,然而,大家望着纸上的四个难题,绞尽脑汁却还是束手无策,期限在一天天逼近,国王急如热锅上的蚂蚁。于是,他将问题昭告天下,说解答出问题的人,能得到最大的奖励:“不论什么要求,国王都答应他。”

天神给国王出的难题是:什么是最大的财富?什么是最大的快乐?什么是第一美味?什么最长寿?

长者之子见到这四个问题,立即跑回家询问密室中的父亲,长者一一给出了圆满的答案:信用是最大的财富。修行正法是最大的快乐。诚实语是第一美味。法身慧命最为长寿。

长者之子向国王禀告这些解答,于是国王顺利通过了天神的考验。国王高兴极了,便问长者之子:“这些答案是你自己想,还是别人教你的?”长者之子回答:“是我父亲教导的。”国王非常诧异:“你父亲?他不是已经很老了吗?他现在在哪里?”“请大王恕罪,我的父亲确实已经老了,而我违反国法,私自将他藏在家中的密室。”长者之子接着说:“大王,父母对我们的深恩,如天地一般:十月怀胎、辛苦地抚养长大,还要教育一切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样才成就了今天的我们。纵使有人能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行走一百年,并且无微不至地侍奉、供养,这样做,都还无法报答父母的深恩啊!大王,我别无所求,只希望大王能废除‘活埋年老父母’这条法律。”

当然,波罗奈王必须遵守诺言,于是答应长者之子一切的要求。而事实上,国王也深受感动,不仅废除了这条法律,还增加了另一条法律:“凡是不孝顺父母的人,将治以重罪。”

佛陀对比丘们说:“能够孝养、恭敬父母,即是孝养、恭敬一切佛及贤圣,这是非常殊胜可贵的。”佛陀接着说:“当时的长者之子就是我,由于当时能够去除不孝的陋习,更成就孝顺的法律,这份功德福报,也就是今日成佛的资粮!”比丘们听了都赞叹不已,纷纷发心效尤。

孝敬父母,这是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只有心存孝敬,才能找到心中的真佛。

佛家讲慈悲,基础在孝道。“孝养父母,尊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净业三福的第一句就是“孝养父母”,可见“孝”在佛教中何其重要。孝心是做人的基础,孝心是学佛的起点,连父母都不关心的人,很难想象能给别人多少爱,能为社会付出什么。

在生生世世的轮回中,无量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应将这感恩的心,推及一切众生,人人皆能如此,这个世界必定更祥和。明白这个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奉行孝道,时时处处关爱父母,在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的同时,也让父母享受到一份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这就是佛家现世的一种慈悲,一种善行的最基本的体现。如果在孝敬自己父母的同时,还能够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待其他的老人也有这份善心和敬重,的确是善莫大焉!

成佛前,先成就孝行

据传,很久以前,有个年轻人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来年轻人因为苦恼而迷上求仙拜佛。母亲见儿子整天念念叨叨、不事农活的痴迷样子,苦劝过几次,但年轻人对母亲的话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相向。

这一日,年轻人听说远方一座无名山上有一位得道高僧,心里不免敬仰,便想去向高僧讨教成佛之道,但又怕母亲阻拦,便瞒着母亲偷偷从家里出走了。他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那位得道高僧。高僧热情地接待了他,听完他的一番诉说,高僧沉默良久。当他向高僧请教佛法时,高僧开口道:“我可以给你指条路,吃过饭后你即刻下山,一路到家,但凡有赤脚为你开门的人,这人就是你所谓的佛!你只要悉心侍奉,拜他为师,成佛又有何难?”年轻人听后大喜,遂叩谢高僧,欣然下山。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户贫寒农家,男主人为他开门时,他仔细看了看,他没有赤脚。第二天,他投宿在一户富有人家,更没人赤脚为他开门,他不免有些灰心。第三天,第四天……一路走来,投宿无数,却一直没有遇到高僧说的那样的人。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热门推荐
  • 爱的守候

    爱的守候

    父母在车祸中逝去,她与12岁的弟弟相依为命,被生活逼迫她不再纯真无邪,在这个时候相遇的两个人,到底会走向怎么样的未来……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小女人的麻辣生活

    小女人的麻辣生活

    多灾多难却又温柔善良的林家宝,一生倒霉啊!事情为什么总是忙不完?家庭、亲情,友情一样样跟着来。她都这么倒霉了,还有什么好怕的。来吧,不就是家要散了,情也没了而已嘛,她就不信她这不得宠的小女人摆不平这些!
  • 罪妾

    罪妾

    片段一:“拖出去!”孩子甫出世,他就要娶另一个女人,那样急,急得一刻也容不下她。“他是我的孩子!”她不想抗争了,对这个男人凄厉的吼:“我成全你们,但是他是我的孩子,还给我!”“你的孩子?”他的眸子异常阴鸷,示意产婆将孩子交给他的女人:“他不会是你的孩子!给我拖出去!”“你!”望着那双噬血黑眸,她绝望了,笑着,一把抓起旁边的利剪,手起,刀落——“发断,情断,你我从此——”面对他的脸色大变,素手一抛,“——恩断义绝!”片段二:“怎么是你?”冰冷孤傲的眸,为之一震,俊脸瞬息苍白。她一袭玄色凤凰来朝宫装,如一只慵懒的火狐躺在贵妃榻上,“怎么,你认识哀家?”他手中滴血的剑,“哐当”一声摔落在地,僵立原地。“母后,他们杀进来了!”五岁小皇帝凄厉的哭喊划破整个大殿。“母后知道。”她笑,纤手轻捋三千及地青丝于胸前,优雅起身走向他,“皇儿不怕,有母后在,没有人——”云袖翻起,一把利刃,直直刺入男人的胸膛,“——能夺走你的江山!”“你……”他高大的身子猛的一颤,不可置信望着近在咫尺的容颜,“呵,你还是这么恨我。”她狭缝里求生,顺天代嫁,饶是不争不抢,却仍难逃命运的捉弄,不堪一世情他心深似海,暗植权势,自诩可以一手遮天,却错娶了一个女子,赔上了一生崛起蹑高位,倦客知归路,只是燕子楼已空,佳人何在?大梦初醒已寒夜,花非花,雾非雾此为玉版宣亲的精心之作,有兴趣的亲可以看一下(∩_∩)推荐自己的完结文:《虐妃》《侧妃罪》《契约哑妻》
  • 国民老公好V5

    国民老公好V5

    老公眉毛一挑,引来无数少女纷纷跳楼表深情。管理治安的某女看不过,小手一掀,管他是什么国民老公,看他不爽照样KO。不想,某男殴打证据一发,悲催的某女被停职察看还不算,还要签订不良条款!某男阴险一笑,“女人,看你还不乖乖送上门!”
  • 原始动力

    原始动力

    低调的超级黑客隐身市井之中,扛着网游代理的伪装,秘密的与中外顶尖黑客作战,打着捍卫网络世界的和平的旗号,成为了黑客中的传说哥!翱翔天空的雄鹰固然令人羡慕却被人驯服于牢笼之中。只有那夜色中的蝙蝠,才是真正自由的飞翔者。
  • 在你的手心里凋谢

    在你的手心里凋谢

    三哥,人截回来了,怎么处置?”“伤了几个弟兄?”“没有,那个女人怕吓着孩子,没让那姓杨的动手。”“哼,她倒挺聪明,杨云霄给我拿刀片了,那娘俩活埋!”--你还记得自己的位置?你还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个交易品,是我摆错了你的位置,是我不该把你捧在手心里,我今天就让你知道,谁才可以碰你,谁才可以趴在你身上为所欲为。”--畜生!从我身上滚开!”虽然嗓子又干又疼,但孟婷还是以最大的努力喊了出来鬼面人如一只受伤的野兽,哀嚎一声,掩面而去,只留下孟婷衣冠不整的躺在床上。--专案组那边有没有消息?”“没有,他们也是毫无进展,只是说这些人不是普通的绑匪,应该是受过特殊训练的杀手,反侦察能力特别强,要查恐怕?”--“你很爽快,不过,为救她的命,弟兄们这些天都累坏了,这点钱太亏了,再追加一千万,账号发短信给你。”“你们不守信用?”随你!”电话挂断“混蛋,”朱三野兽般的咆哮。“三哥,怎么办?”“爸,不能再打钱了”“都给我闭嘴!”朱三大吼一声。众人不再说话,都看着他。朱三紧咬着牙关,从齿缝中挤出一个字:“划!”--”可我已经自由了,孩子已经被接走了,你手中没有任何可以要挟我的东西,我赢了,再也不用这么屈辱的活着了。”朱三一下子把孟婷的身子翻转过来,如困兽般的咆哮:“我有!我还有好多人质,你爸、你妈、你哥、你嫂--陆先生,事情是我做的,是我故意用自己做诱饵,诱你上钩,我可以在你烧红的铁板上跳舞给你看,放过李玉琪“孟小姐,你知道你说这句话,会带来什么后果吗?””知道。”“你想求死?””对!”孟婷爽快的说:“我既打了你,又设圈套害了你,你可以直接判我死刑,不过三哥看的紧,你可能没机会看我在铁板上跳舞,我会天天在窗口坐着,等你的阻击手来杀我,决不食言。””为什么?据我所知,朱老大疼你跟疼眼珠子似的,还花了五百多万,给你买了一套婚纱,想跟你结婚。孟婷凄笑“一个失去自由的人,看不见任何的美好。”--爸,把我妈救回来吧,我不想让她跟鲶鱼一样,把自己的头和尾巴放在锅里煮,换我不受伤--她喜欢白色,我就偏要把它变蓝,我要用杨云霄的人头,养我的蓝玫瑰,我让她天天踩在她丈夫的人头上,眼睁睁看着白玫瑰变异,变成蓝色,变成我姓朱的蓝色妖姬,但她却只有无可奈何的顺从
  • 以经典的名义

    以经典的名义

    从这个起点出发,再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思考去言说的时候,会减少妄断、谬议、乖论与陈词。增加了写作者的贡献值。,因为名著是时间深处的精神土壤,它记述的是人类的典型形状、典型情感,是人性不断提升的基础和平台,是人性从兽性中脱颖而出的见证和坐标。所以,阅读的过程,为的是寻找来路,理性地找到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命脉,从而不蹈“覆辙”,不费虚功,节省精神追求的人生成本,更好地进行新的思想建构。换言之,名著是时间汰去泡沫之后的结晶,它摆脱了种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催眠”作用,提供的是人性的本质和精神的纯粹,它足可以信任
  • 农女奋起记

    农女奋起记

    前世的南风被一碗红花药夺走性命,重生后的南风决心远离渣男怨妇,过上幸福生活。转身才发现前世错过那个人一直在背后看着自己。
  • 妃你不可:专情帝王的穿越妃(完)

    妃你不可:专情帝王的穿越妃(完)

    爹爹不关心,亲娘没地位;在家惨兮兮,涕泪双滂沱;这就是一朝穿越的后果。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那个跟自己长的一模一样的女子够聪明,够智慧,还附带装傻扮痴,装丑扮疯。是谁让曾经最不受待见的女子,是谁让曾经家境堪怜的女子,而后华丽转身……谈笑间,天下已定颔首中,风雨已散——相府篇——她隐忍,避其锋芒她退让,敛去风华她们咄咄逼人,她步步为营她们步步紧逼,她连连退让原以为退一步海阔天空原以为让一步风平浪静原来,终敌不过她那与生俱来的骄傲……——分割线——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刻,某分,某秒……某女问:我是你妻子?某男:不是。某女:我是你侍妾?某男:不是。某女:那……那……我是你侍婢?某男:不是。某女:难不成……难不成……我是青楼花娘,你是我恩客?某男(脸上一道道黑线爬过):不是。某女大吼:那么……我为什么在你床上!若米若水的QQ:1973593906————————《狂肆皇妃:皇上,休想振夫纲》小说简介某女:他有三千粉黛女主:那你就来个美男环绕某女:他有三宫六院女主:那你就要有十宠九爱某女:可是平常人家都是三妻四妾女主:可是也没有不允许女人来个七夫八侍某国之皇:水性杨花!比青楼女子更为不知廉耻。女主耸耸肩:恭喜你,回答正确!可惜没奖励。接着,女主淡漠的回过头对听得一头雾煞煞、惊呆了的人反问:那么你和高等妓男有何差别。《狂肆皇妃:皇上,休想振夫纲》作品链接:http://m.pgsk.com/a/44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