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2200000012

第12章 心如赤子,不贪不骄不纵

君子爱财亦爱名,但取之有道。这是一个正人君子所应秉持的名利观。名利与钱财为世人所钟爱,但是人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与道义去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该得既得,得不到亦不苟求,真正做到物来则迎,过去不留,这便是儒家推崇的名利观。

仁义是“利”,道德也是“利”

在晋安帝义熙即位的同年夏天,陶渊明被任命为彭泽县县令。他上任不到三个月,有一天,接到上级官员送来的一份公函。公函上说,郡里有个官员要来彭泽县检查公务,文中暗示陶渊明放聪明些,小心谨慎地伺候。

陶渊明一向正直,他一生办事公道,从不阿谀奉承。接到公函后,他感到很纳闷,猜不透文中的深层含义。于是他叫县衙里的师爷来给他解释一下。

这位师爷看完之后,心领神会,他说:“历任的县太爷为迎接上级每一位官员,都要好生准备,恭恭敬敬地在路边迎候,安排欢迎仪式,为的是讨得他们的欢心。”

“讨得他们的欢心又如何?”陶渊明问。

“啊,这您还不懂?要是讨得这些官老爷的欢心,那升官发财之路就光明了。否则的话,恐怕连您头上的这顶乌纱帽也保不住了。大人,您可千万别马虎啊!”

陶渊明听到这里,拍案而起,愤怒地说:“岂有此理,怎能为这五斗米官俸向乡里小人折腰!这官,我不做了!”

说完,陶渊明脱下官服,交出官印,毅然回家耕田去了。

孟子见梁惠王时,为梁惠王讲“利”的含义,他认为:仁义是利,道德也是利。道德之利是广义的、长远的利,是大利,不是狭义的金钱财富的利,也不只是权利的利。可见,人们追求有用或没用的东西都是利,只不过有大利、小利之分。追求大利者得到的是大德,追求小利者得到的是难以满足的利益心,给自己带来的不过是痛苦而已。而陶渊明的淡泊名利、知足常乐、悠然处世,则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摆脱名利囚锁的出路。

凭良心取财

战国时期,孟子名气很大,府上每日宾客盈门,其中大多是慕名而来、求学问道之人。有一天,接连来了两位神秘人物,一位是齐国的使者,一位是薛国的使者。对他们,孟子自然不敢怠慢,小心周到地接待他们。

齐国的使者给孟子带来赤金100两,说是齐王的一点小意思。孟子见其没有下文,坚决婉拒了齐王的馈赠。使者灰溜溜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薛国的使者也来求见。他给孟子带来50两金子,说是薛王的一点心意,感谢孟子在薛国发生兵难时帮了大忙。孟子吩咐手下人把金子收下。左右的人都很奇怪,不知孟子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

其中有一位弟子问孟子:“齐王送您那么多的金子,您不肯收;薛国才送了齐国的一半,您却接受了。如果您刚才不接受是对,那么现在接受就是错了,如果您刚才不接受是错,那么现在接受就是对了。”

孟子回答说:“都对。在薛国的时候,我帮了他们的忙,为他们出谋设防,平息了一场战争,我也算个有功之人,为什么不应该受到物质奖励呢?而齐国人平白无故给我那么多金子,是有心收买我,君子是不可以用金钱收买的,我怎么能收他们的贿赂呢?”左右的人听了,都十分佩服孟子的高明见解和高尚操守。

孔子曾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意思是说发财、做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贫穷和地位低贱是人人厌恶的,不用正当方法摆脱的,就不要摆脱。这其中蕴涵了君子只取正义之财的道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一个正人君子所应秉持的金钱观。名利与钱财为世人所钟爱。但是人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与道义去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义之财就算得到,将来也要十倍于它去偿还。

蝇头小利是陷阱

冯谖是孟尝君的食客,因为饭桌上无鱼,便弹铗而歌。后来他被孟尝君的诚意与谦逊所感动,终于为其利益而奔走。

有一次,孟尝君想从门客中选一人代他到薛邑(孟尝君的封地)收债,冯谖主动申请前往。孟尝君很高兴,便同意了。冯谖收拾停当之后,向孟尝君辞行,并请示:“收完债,您需要买些什么东西吗?”孟尝君顺口答道:“先生看我家里缺什么,就买些什么吧!”

冯谖驱车来到薛邑,他派人把所有负债之人都召集到一起,核对完账目后,他便假传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给负债诸人,并当面烧掉了债券,百姓感激不已。

冯谖随即返回,一大早便去求见孟尝君,孟尝君没料到他回来得这么快,半信半疑地问:“债都收完了吗?”冯谖答:“收完了。”“那你给我买了些什么回来呢?”孟尝君又问。冯谖不慌不忙地答道:“您让我看家里缺少什么就买什么,我考虑到您有用不完的珍宝、数不清的牛马牲畜,美女也很多,缺少的只有‘义’,因此我为您买‘义’回来了。”孟尝君不知其所云,忙问“买义”是什么意思。冯谖就把债款赐薛民的事说了,并补充说:“您以薛为封邑,却对那里的百姓像商人一样盘剥刻薄。我假传您的命令,免除了他们所有的债,并把债券也烧了。”孟尝君听罢心里很不高兴,只得悻悻地说:“算了吧!”

一年后,孟尝君由于失宠被新即位的齐王赶出国都,只好回到薛邑。往日的门客都各自逃散了,只有冯谖还跟着他。当车子距薛邑还有上百里远时,薛邑百姓便已扶老携幼,夹道相迎。孟尝君好生感慨,回头对冯谖说:“先生您为我所买的‘义’,我今天终于看见了!”

冯谖焚债券而买“义”,此举确实高明,这也印证了他的大智谋与眼光。

以利交换,得到的肯定不是义,而以利还义,得到的回报才能远远超越钱财给人的回报。

子夏做了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意思是你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确实如此,从古至今,很多人在利益面前摔了跟头,私欲膨胀,最终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

人生如梦,弹指一挥间。在这个过程中,无数人为蝇头小利算来算去,终究一事无成,如一粒尘土来到世间,庸碌过后,仍旧是尘归尘。因此,要想在短暂的人生中成就一番大事业,千万不可被小利蒙蔽了双眼,必须将眼光放长远,迈过小利的陷阱,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君子取义,舍生忘死

秦朝末年,韩信发兵袭齐。齐军败退,齐将田横悲愤交加,为图复国之计,自立为王,率部属五百人隐入海岛(即今田横岛)。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为消灭各地残余的反抗势力,刘邦又派使者来岛招降:“田横来,大者王,小者封侯,不来则举兵加诛。”面对刘邦的再次召降,田横出于“国家危亡,利民至上”的思想,为保全五百部属性命,毅然带着两名随从前往洛阳朝见刘邦。但行至洛阳三十里外的尸乡时(今河南偃师),田横获悉刘邦召见的目的旨在“斩头一观”,愤然对随从说:“当初我和刘邦都想干一番大事业,而如今一个贵为天子,一个却要做他的臣子,我忍辱负重只不过是想保全我五百部属的性命。刘邦见我,无非是想看我面貌,此地离洛阳三十里,若拿着我的人头快马飞驰去见刘邦,面貌还不会变。”言外之意是:我死,刘邦会认为岛上群龙无首,五百人的性命也就保住了。说完,不顾随从再三跪求,遥拜齐国山河,悲歌:“大义载天,守信覆地,人生遗适志耳。”然后拔刀自刎。

田横自杀后,二随从急将田横之首送至洛阳,刘邦看到田横能为五百人自杀,感动地说:“竟有此事!一介平民,兄弟三人为国前仆后继,宁死不屈,这能说不是贤德仁义的人吗?”遂派两千禁军,以王礼葬田横于河南偃师,并封田横的二随从为都尉。二随从不被官位所动,埋葬田横后,随即在其墓旁挖坑自尽。留岛的五百兵士听说田横为他们而自杀后,为表达对田横的忠义之心,遂集体挥刀自刎。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不会坚持一定要怎么做,也不会坚持一定不怎么做,只看怎么合理,便怎么做。君子对他人没有偏颇厚薄,唯仁义是亲,而不是以利作为行为准则。田横为民谋利殚精竭虑、捍卫国家坚贞不屈、大义载天守信覆地、舍生取义甘抛头颅的大无畏精神,真乃大英雄也。

人生在世,大义为先,舍己为公,舍生忘死,都是“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得贪婪,高枕无忧;舍得名利,乐得清静;舍得自我,便活出极致。

三起三落,宠辱不惊

孙叔敖原来是位隐士,被人推荐给楚庄王,三个月后做了令尹(宰相)。他善于教化引导人民,因而使楚国上下和睦,国家安宁。

有位孤丘老人,很关心孙叔敖,特意登门拜访,问他:“高贵的人往往有三怨,你知道吗?”

孙叔敖回问:“您说的三怨是指什么呢?”

孤丘老人说:“爵位高的人,别人嫉妒他;官职高的人,君王讨厌他;俸禄优厚的人,会招来怨恨。”

孙叔敖笑着说:“我的爵位越高,我的心胸越谦卑;我的官职越大,我的欲望越小;我的俸禄越优厚,我对别人的施舍就越普遍。我用这样的办法来避免三怨,可以吗?”

孤丘老人很满意,笑着离去。

孙叔敖严格按照自己所说的行事,避免了不少麻烦,但也并非是一帆风顺,他曾几次被免职,又几次复职。有个叫肩吾的隐士对此很不理解,就登门拜访孙叔敖,问他:“你三次担任令尹,也没有感到荣耀;你三次离开令尹之位,也没有露出忧色。我开始对此感到疑惑,现在看你的心态又是如此平和,你的心里到底是怎样想的呢?”

孙叔敖回答说:“我哪里有什么过人的地方啊!我认为官职爵禄的到来是不可推却的,离开是不可阻止的。得到和失去都不取决于我自己,因此才没有觉得荣耀或忧愁。况且我也不知道官职爵禄应该落在别人身上呢,还是应该落在我的身上。落在别人身上,那么我就不应该有,与我无关;落在我身上,那么别人就不应该有,与别人无关。我的追求是顺其自然,悠然自得,哪里有工夫顾得上什么人间的贵贱呢?”

肩吾对他的话很钦佩。

孙叔敖后来得了重病,临死前告诫儿子说:“楚王认为我有功劳,因此多次想封赏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为了奖励我生前的功绩,一定会封给你土地,你千万不要接受富饶的土地。在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地方叫‘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名字也很不好听。楚国人信奉鬼神,越国人讲求吉祥,都不会争夺这个地方,因此这个地方可以长久拥有。”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要封给他儿子一块好的土地,他儿子辞谢不受,只请求寝丘之地,楚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按照楚国的规定,分封的土地不许传给下一代,唯有孙叔敖儿子的封地可以世代相传。

孙叔敖三次离开令尹之位,依然不露忧色,其人心志弥坚,令人敬佩。成大事者不拘成败得失,虽苦却不改其色,是为强者,就连孔子都不得不佩服。

有一次,子张和孔子谈话,他说:“老师,楚国人子文三次做宰相,又三次被罢免,但是他三起三落时没有任何的喜色,也没有任何的怒色。而且自己所推行的政策,一定会告诉新任,这样的人怎么样?”孔子向来对这样的人很钦佩,说他的修养非常高。宠辱不惊且淡泊明志,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作为普通人,我们常有的是宠辱若惊,既不淡泊也不明志,因此宠辱不惊的人生修养要很豁达的心胸才能做得到。但是并不是因为我们平凡就达不到这种境界,人生境界的高低不在于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而在于眼界的高下。如果你的胸怀够宽广,能够承载很多得意与失意,那么你就可以从容地走完一生。

赤子之心不慕虚名

有一个书生因为像晋人车胤那样借萤火夜读,在乡里出了名,乡里的人都十分敬仰他的所作所为。

一天早晨,有一人去拜访他,想向他求教。可是这位书生的家人告诉拜访者,说书生不在家,已经出门了。

来拜访的人十分不解地问:“哪里有夜里借萤火读书学一个通宵,而清晨大好的时光不读书却去干别的杂事的道理?”

家人如实地回答说:“没有其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要捕萤,所以一大早出去了,到黄昏的时候就会回来的。”

书生为了效仿前人,得到虚名,做了本末倒置的蠢事,又如何不叫人感到可笑。

虚名会使人失去自我,使人丧失尊严,更危险的是贪慕虚名可能让对手有机可乘,到时受到的伤害却是无可估量的。

我们以赤子之身来此世界,当以赤子之心度此一生,此乃要留清白在人间之意。此无声名,亦无功利,然而这也是莫大声名,莫大功利了。

怀才不遇,皆因才气不足

一个女孩自视甚高,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然而毕业后却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她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非常失望。她觉得,是因为没有伯乐来赏识她这匹“千里马”。痛苦、绝望之下,她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时,正好有一个老妇人从这里走过,救了她。老妇人就问她为什么要走绝路,她说自己不能得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她。

老妇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石子,让女孩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扔在地上,对女孩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石子捡起来。”“这根本不可能!”女孩说。老妇人没有说话,接着又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随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女孩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当然可以。”“那你就应该明白原因了吧?你应该知道,现在你自己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还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想得到别人的承认,那你就要由一粒石子变成一颗珍珠才行。”

一个人不要担心没有职位,而应当担心自己有没有胜任这个职位的能力;一个人不要总是害怕没有人知道自己,而应当担心自己有没有让人知道的本事,所以说,是金子就会发光。

所谓的怀才不遇并非真的怀才不遇,更多时候自己还不是一个人才。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是不会担心怀才不遇的。如果本身不是什么人才,就没有必要再抱怨怀才不遇,而是需要努力提升自我,待自己从沙粒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颗珍珠时,再抱怨也不迟!

同类推荐
  • 古兰经故事

    古兰经故事

    每一位天仙都负责一项专门的工作:吉布利里天仙是真主专门派往先知们那儿的使者;伊斯拉非来天仙专门负责末日来临时对人们进行清算;米卡伊来天仙专门负责宇宙万物;阿兹拉伊来天仙是专门负责掌管死者灵魂的。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冤家

    冤家

    一个不肯嫁人的老姑娘,熬到三十多岁,依旧对男人不太感兴趣。她的理由是,她不喜欢男人。一个不想结婚的老男人,从十六岁起开始泡妞,一直泡到三十二。他的理由是,他实在太喜欢女人。这样的两个人,因为一个串线的电话,就这么狗血地相遇了,一个不愿嫁一个不想娶,可是生活,往往是由不得他们的。姚锦之总在想,初次见面,那个混蛋就敢收她一小时五百块!难道他是酒吧里做sex服务的工作者吗?
  • 真故事真理念

    真故事真理念

    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悟到影响世界的企业经营的奥妙,受到启迪,感受世界级企业经营的秘密和真谛。本书轻松好读,融真实性、针对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紧紧贴近企业、贴近大众。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毒后倾天下

    毒后倾天下

    一个闺阁养成的千金大小姐本该大家闺秀,却喜爱文学...国之动乱,双亲被迫将她嫁入朝中。如此的深宫别园,不乏心狠歹毒之人,她是否能够应付自如以惑帝心?还是终将老死宫中无所依靠!………她尊为皇后,却命如蝼蚁,皇帝讨厌嫌弃,大婚之夜,残忍一语“你是朕的耻辱!”侧妃处处陷害,他不分青红皂白,罚她酷刑,天蚕刀网,刀刀剜心,差点致死。但她皆焚心煮笑,一忍了得!步步为营,运筹帷幄,她将胸中那熊熊的复仇火焰,化作绕指的温柔!………她摇头苦笑,她决不赴她之后……她似一味毒药,令他饮鸩止渴。当他将真心交负,当他将权力托于,“徐姽娥,不管朕有多少女人,你永远是最得朕心的那个!”她嘴角蕴起嗜血的残忍:“谢谢,可你却不是得我心的那个人!”“朕,终此一生定要得到你!…他发下毒誓,眼角泛起残忍的光。谁敢抢她,他就杀谁!……何去何从,全在于她!可是她决不会再赴皇后的后尘!………
  • 谁是你的前世今生

    谁是你的前世今生

    今生的我还在读,前世诀别的一纸书;手握传世的信物,而你此刻身在何处;可你转世的脸谱,究竟轮回在哪一户……
  • 重生之首席纨绔妻

    重生之首席纨绔妻

    【一对一爽文!】唐浅,前世她恪守本分,却惨遭丈夫出轨,闺蜜背叛,朋友陷害。而今世,回到十五岁的她,突获异能,从此绝代风华!她重情重义却又瑕疵必报!在亲友眼里,她是绝世乖宝;在敌人眼里,她是午夜修罗!听闻她,缔造了无数神话的商界奇迹;听闻她,是世界最凶残最狠毒的杀手;听闻她,是最难捉摸的黑道幕后王者;听闻她,是最变态最狡猾的古武天才;。。。。。。其实,她只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而已。---------------------此乃坑爹的分割线------------------------同桌说,“你抄我的,为何你第一,我第五!你也太不是人了吧!”“嗯,我不是人。”朋友说,“阴险狡诈,能做到你这份上,也真是极品了。”“嗯,正在去往极品的路上。”伙伴说,“这辈子最痛快的是,就是和老大你一起杀人放火,烧杀抢掠!”“嗯,痛并快乐着。”对手说,“遇到你是我的劫,我认输!请给我一个悲壮又不太惨烈的死法!”“嗯,我会给你一个圆润的死法。”萌兽说,“你这女人,要胸没胸,要料没料,本大爷真是委屈。不过,女人你若来抱我下,本大爷会试着喜欢你哦!”。。。。众人兽:吐血ing本文涉及青春校园,商界,赌石,黑白两道,古武修炼等,若感兴趣,尽可收藏!你们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P:本故事纯属虚构,大家娱乐娱乐就好,请勿当真。认真,你就输了~
  • 红军留下的女人们

    红军留下的女人们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住特定历史人物的个性,描写了14组红军女战士的光辉形象。这些女人,在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了白区,承担着献身革命与护卫家庭的双重重担。作者从这些红军留下的女人身上,挖掘她们的伟岸人格,圣洁的品格,不屈的个性……
  • 龙虎天师

    龙虎天师

    身逢乱世,身世离奇,他是张道陵的嫡系后代,天师教的正统。可是他体质特异,仅有常人的四分之一的生命;甫一出生,便父母双亡,他是天煞孤星,还是一代真天师?
  • 穿越也疯狂:逃嫁狂妃

    穿越也疯狂:逃嫁狂妃

    我跆拳道黑带三段高手张小庭,竟然被一块砖头砸得穿越,这也太逊了吧!更逊的是,我竟然穿越成了一个富商不受宠的女儿,还被逼嫁给一个堡主做小妾!传闻那个堡主又老又丑,要本姑娘嫁他,还是当小妾,没门!本姑娘要逃婚!逃婚路上,本姑娘女扮男装,还装成满脸络腮胡子的狂野大汉张天帅,竟然都有帅哥看上俺,难道这年代流行BL?!更狂野的是,看上俺的帅哥不止一个,而是好几个,那本姑娘要咋选啊?唉,点兵点将点不出来,再说我对他们也不讨厌,索性,我就厚点脸皮对他们说了----帅哥们,俺天帅同志实在硬不下心肠来辜负各位对俺的一片深情,不如,你们就全从了本姑娘,怎样?众帅哥脚下一软,摔倒一片,哐当,哐当,溅起灰尘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