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常乐
洞房花烛夜,她被一个瞎了一只眼的男人揭开了盖头,从此后,豆苗就学会了自己找快乐。
那时的人们包括她,都不懂伟大的爱情是什么,只知道嫁鸡随鸡飞,嫁狗随狗走。丈夫总是在自她面前唯唯诺诺,小心翼翼的,说话都不敢抬头,从不敢看她俊俏的脸蛋。她就鼓足勇气对丈夫说:“你不就因为坏了一只眼嘛,咱还有另一只呢,比起双目失明的人,你应该笑才对,那么多四肢健全的人,都没找上心灵手巧的媳妇,你却得到了,你应该从梦里笑醒才对。”她的话,给了瞎眼丈夫莫大的鼓舞,从此他们家里笑声不断。
由于家境不是太好,加上结婚后又生了四个女儿,婆婆等不到孙子,就把他们一家赶出了家门。日子越发不好过,丈夫就恨自己无能,整天唉声叹气,委靡不振,豆苗就再次开导他,说:“比起那些住进深宅大院,家财万贯的人,我们是苦了些,但你看看那些拖儿带女四处逃荒要饭的人家,饥一顿,饱一顿的,风来风刮,雨来雨淋,你就会觉得咱家的日子好过多了,咱们没有馍吃,但有糊糊喝;咱没有新衣服,但咱有旧衣披;咱房子虽然不大,但也温暖,和那些衣不遮体,房无片瓦的人相比,咱过的就是天堂日子了。”
多年以后的一次意外,豆苗被车撞了,昏迷一个礼拜才醒过来,她丈夫哭得死去活来,口口声声说如果豆苗活不过来,他也一定要跟了去,女儿女婿谁也劝不住。豆苗是他的支柱,没了老太太,他一天也活不下去。等到豆苗醒来后,他的嘴乐开了花,像个孩子般地笑个没完。可是当医生说豆苗可能要瘫痪时,他又傻了眼,又哭得泪人似的。豆苗知道后,还是那么乐观,说:“有啥哭的,我活这五十多了,辛苦一辈子了,也累了,该歇歇的时候,我就要躺下来歇歇了。我伺候你和孩子们许多年了,也该你们为我服务服务了。不就是瘫了吗,我还有一条命吧,还能听你们说话和还能和你们每天在一起,总比一下子被撞死,连句话都不给你们留强多了吧……”
现在的豆苗依然幸福地活着。如果不是她“自娱自乐”的性格,恐怕早在新婚之夜,早在被赶出家门之际,早在孤独的病床上,就会忧郁地抛下了一切……
古人云,知足者常乐。所谓知足常乐就是安于现状,不与人攀比,满足自己的既得利益和现时状况,从自我满足中获得相应的乐趣。这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
知足常乐具有两重性。如果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观点来看,体现出来的是消极的人生观。对社会、对个人的进步与发展都具有副作用。然而,在特定的环境中,在特定的条件下,在特定的人群里,特别是作为人们心理整合,应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可以让你恰如其分地定格自己的位置,它可以让你量力而行地确定自身的目标,它能帮助你从过高的需求中解脱出来,它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攀比,它可以使你脚踏实地地走自己切实可行的人生之路。
知足者,快乐永相随
有个人因生意失败,不但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他像只斗败的公鸡,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终日陷入心烦意乱和无尽的忧虑中。可是一次偶遇改变了这一切。一天他在街上走着的时候,看到迎面过来一个没有双腿的人,他坐在一块小木板上,木板装在有四个轮子的溜冰鞋上,他的两手各拿着一块木板在地面上支撑滑动前进。过了街,他把自己抬高几英寸以越过马路到达人行道。当他费力地抬高他身下的木板时,他看见了这个失意的人,并向他粲然一笑。“早上好,先生!今天天气不错。”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活力。这个失意的人看着他,不禁感叹自己是多么富有。和他相比,自己至少还有两条腿可以走路,那一刻,他禁不住对自己的消沉感到羞耻。他告诉自己,一个失去了双腿的人还能这么开心、快乐并充满自信,而自己还有一双好腿,为什么都不能做到?他顿时觉得信心十足起来。本来他只想着试试看能不能再找个工作,但现在,他有信心宣布自己要去找个工作。结果,他如愿以偿。
这个人回去后郑重地在自己的书房里挂上一幅字:我正在因为没有鞋而难过,直到我遇见一个没有双脚的人。
现在这个人又重新有了自己的公司,他每天都很快乐地去做事情。他这副快乐的好形象,赢得了下属和周围人的喜爱,人们都乐意帮助他,因此他的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
快乐是很简单的事,能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快乐的事!生活中也要学会简单的快乐。
快乐把人们的忧郁、悲哀、烦闷、焦虑等全部驱逐出去,恰如太阳赶走黑暗一样。当面前站着一个快乐的人时,所有的谈话都变得活泼而生动,整个氛围都颤动着愉快和亲切的喜乐。快乐会给你健康的形象,同时快乐也是简单的。
快乐是健康的一剂良药,当你的精神振奋、心境开阔时,人生便也有了新的意义。适量的运动及休息,是心情愉悦的必要因素。根据统计资料,有些科学家对他们所谓的催眠剂做过实验。他们让那些疲倦和年老的人服用这些药物,帮助他们休息。结果发现:这些人的生理组织功能提升,寿命延长,疾病不见了,相对地,他们也重新获得新的活力和生命的乐趣。
所以,要获得人生深度的乐趣,首先自己要感觉愉快。而要感觉愉快,就必须好好对待自己的身体。
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快乐是很简单的。大哲学家叔本华也说过:“我们很少注意我们所拥有的,却总是想自己没有得到的,甚至是不可企及的。这种态度实在是世上令人遗憾的情形之一。它给人们精神带来的灾难恐怕足以和所有的战争、疾病相抗衡。”
古希腊的伊壁鸠鲁说:“谁不知足,谁就不会幸福,即使他是世界的主宰也不例外。”只要每天想想自己拥有的老天赐予的诸多恩惠,你就应该抛却忧虑,意气风发地去迎接每一轮新的朝阳。
古人说“境由心造”。人们也常说“知足者常乐”。事实上,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否有知足感、满足感、幸福感,均源于心态。能知足,会调整,就会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快乐。
能知足才能知不足
在许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满足,甚至为了“了却君王天下事”,对生前身后的功名也期待颇多。对于前世,我们会埋怨父母没有把我们生养在富贵之家,对于后世,总是抱怨子孙们不能个个如龙似凤,但我们更多的不满足还是来自于自身。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不知足呢?这其实是欲望的驱使,是幻想的冲动,是不切合实际的索取。如果我们把不知足归结为人类后天的变异,这有失公允。其实,不知足是一种最原始的心理需求,知足则是一种理性思维后的达观与开脱。
列夫·托尔斯泰说:“俄罗斯人对于自己的财产从不满足,而对于自己的智慧却相当自信。”这就说明了知足的两重性。人们对于物欲的追求总会优越于精神的追求。在精神上的知足往往不能满足物质的需求,这与人类的第一需要温饱有关。
老子说过:“有所为才能有所不为。”换句话说,能知足才知不足。诸如,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会满足于一日三餐的粗茶淡饭,但我们深知,我们对于饮食的需求远不只这些,只要条件许可,我们就会要酒要肉,吃完了还想跳个舞。
知足与不知足是一个量化的过程。我们不会把知足停留在某一个水平上,也不会把不知足固定在某一个需要上。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生活经历,知足与不知足总会相互转化。穷苦的青年人还是不要知足的好,唯有这样,生活才会改观;一夜暴富的大款们,对于知识的追求多一些也许可以提升生活质量。但知足的农民从不强迫自己当总统,安分守己的乡村教师会把按时领到薪水作为对自己最大的慰藉。
知足使人平静、安详、达观、超脱;不知足使人骚动、搏击、进取、奋斗;知足智在知不可行而不行,不知足慧在可行而必行之。若知不行而勉为其难,势必劳而无功;若知可行而不行,这就是堕落和懈怠。这两者之间实际是一个“度”的问题。度是分寸,是智慧,更是水平,只有在温度合适的条件下,树木才会发芽,也不致于因控制不好火候而把钢材炼成生铁。《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那个老太婆的最大失败,就是没有把握好知足这个“度”。
在知足与不知足之间,我们更多地倾向于知足。因为它会让我们心地坦然。无所取,无所需,就不会有太多的思想负荷。在知足的心态下,一切都会变得合理、正常、坦然,我们还会有什么不切合实际的欲望和要求呢?
知足者最先享受快乐
罗马哲学家塞尼逊有句名言:“人最大的财富,是在于无欲。如果你不能对现有的一切感到满足,那么纵使让你拥有全世界,你也不会幸福的。”生活中,有一些人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羡慕别人美丽的容颜,羡慕别人庞大的财富……其实,是他们忽略了自己拥有的一切,安定的工作、和睦的家庭、健康的身体、知心的朋友,而这些也是别人梦寐以求的。所以别让这种美好的生活从身边悄然溜掉,请珍惜你已经拥有的快乐和幸福,学着做个知足的人。
有一个天使,送信的时候在人间睡着了。醒来后,她发现翅膀被偷走了。没有翅膀的天使,能力比普通人还要小。她又冷又饿,来到一个牧羊人家门口。
天使对牧羊人讲述了自己的遭遇,牧羊人很同情天使,就让天使吃饱了饭,还给她穿上暖和的衣服。
牧羊人说:“你即使不是天使,我也会给你一顿饭吃的。不过,你如果还想吃下顿饭,就得自己出力了。”
天使开始跟着牧羊人学放羊。
天使每天收集梳理一些落下的羊毛,日积月累,她为自己织了一对羊毛的翅膀,在牧羊人目瞪口呆地注视下飞走了。
过了几天,天使前来答谢牧羊人,问他要什么。
牧羊人说:“让我增加100只羊吧。”
羊群增加了100只,牧羊人比过去更累了。他找到天使,请她把羊变回去,为自己盖一所大房子。牧羊人在大房子里住着,发现到处是灰尘,打扫不过来,于是,他用房子换了一匹马。牧羊人骑在马背上,但不知要到什么地方去,就把马还给了天使。
天使问:“你还要什么?”
牧羊人回答:“什么也不要了。”
天使说:“人们都有很多理想,你难道没有吗?”
牧羊人回答:“愿望实现之后,我才知道,我不需要这些东西,它成了我的累赘。”
天使说:“那么,我送你一样无价之宝吧,就是性格。你想有什么样的性格?”
牧羊人说:“我已经有了这样的性格,那就是知足。”
读完这个小故事,你是不是也一样明白了知足是一件无价之宝。可是我们往往不把这件宝物当宝用,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对它不屑一顾,结果我们总是被无休止的愿望缠绕,搞得身与名俱灭。
知足者常乐。所谓知足,是种平和的境界。所谓常乐,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是说这个人懂得取舍,也懂得放弃,更懂得适可而止,而不是说这个人安于现状,没有追求、没有目标。
如果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就应该学会知足,知足者才能常乐。困境中知道寻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平衡,从而满足自己的现状,珍惜自己的拥有,远离欲望的烦恼,品味人生的快乐,能保持精神愉快,情绪安定,乐而忘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