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7700000038

第38章 兵学名句——战争智慧(4)

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能审此二者,知胜败矣。文所以视利害,辩安危。武所以犯强敌,力攻守也。(出自《尉缭子·兵令上》)

【译文】战争这个问题,军事是手段,政治是目的。军事是现象,政治是本质。能弄清这二者的关系,就懂得胜败的道理了。政治是用来明察利害,辨别安危的。军事是用来战胜强敌,保卫国家的。

卒畏将甚于敌者胜,卒畏敌甚于将者败。所以知胜败者,称将于敌也,敌与将犹权衡焉。(出自《尉缭子·兵令上》)

【译文】士卒畏惧将帅超过畏惧敌人的就能胜利,士卒畏惧敌人超过畏惧将帅的就会失败,所以要预知胜败,就可以比较士卒畏敌还是畏将,用这个比较来预见胜败,就像用秤称物一样准确。

矢射未交,长刃未接。前噪保者谓之虚,后噪者谓之实,不噪者谓之秘。虚实秘者,兵之体也。(出自《尉缭子·兵令上》)

【译文】在敌我双方还没有交锋的时候,如果敌人前军就呼噪是它兵力虚弱的表现,后军呼噪是它兵力充实的表现,前后都不呼噪的是有秘密的企图。虚、实、秘三者都是作战的形态。

《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六韬》在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

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出自《六韬·文师》)

【译文】水的源流深,水流就不息,水流不息,鱼类就能生存,这是自然的道理;树的根须深,枝叶就茂盛,枝叶茂盛,果实就能结成,这也是自然的道理;君子情投意合,就能亲密合作,亲密合作,事业就能成功,这也是自然的道理;言语应对,是用来掩饰真情的,能说真情实话,才是最好的事情。

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出自《六韬·文师》)

【译文】钓丝细微,鱼饵可见,小鱼就会上钩;钓丝适中,鱼饵味香,中等大小的鱼就会上钩;钓丝粗长,鱼饵丰盛,大鱼就会上钩。鱼要贪吃香饵,就会被钓丝牵住;人要得到君主俸禄,就会服从君主任使。所以用香饵钓鱼,鱼便可供烹食;用爵禄网罗人才,人才就能尽为所用;以家为基础取国,国就能被据为己有;以国为基础取天下,天下就可全部征服。

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出自《六韬·文师》)

【译文】圣人所思虑的事情,就是使天下人人各得其所,而建立起各种争取人心的办法。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出自《六韬·文师》)

【译文】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

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出自《六韬·文师》)

【译文】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就是仁爱。仁爱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苦难,消除人们的祸患,解救人们的危急,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道义。道义所在,天下之人就会争相归附。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欢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

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出自《六韬·盈虚》)

【译文】君主不贤,则国家危亡而民众变乱;君主贤明,则国家安定而民众顺服。所以,国家的祸福在于君主的贤与不贤,而不在天命的变化。

利而无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出自《六韬·国务》)

【译文】要给予民众利益而不损害他们的利益,使民众取得成功而不败坏他们的事情,保护民众生存而不无辜杀害,给予民众实惠而不掠夺侵占,使民众安乐而不要让他们蒙受痛苦,让民众喜悦而不要激起他们的愤怒。

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己物。此爱民之道也。(出自《六韬·国务》)

【译文】善于治国的君主,统驭民众像父母爱护子女,兄长爱护弟妹那样,看到他们饥寒就为他们忧虑,看到他们劳苦就为他们悲痛,对他们施行赏罚就像自己身受赏罚,向他们征收赋税如同夺取自己的财物。这些就是爱民的方法。

为上惟临,为下惟沉。临而无远,沉而无隐。为上惟周,为下惟定。周则天也,定则地也。或天或地,大礼乃成。(出自《六韬·大礼》)

【译文】身为君主最重要的是洞察下情,作臣民的最重要的是驯服恭敬。洞察下情在于不疏远臣民,驯服恭敬应该不隐瞒私情。做君主的要遍施恩惠,作臣民的应安守职分。遍施恩惠,要像天空那样覆盖万物;安守职分,要像大地那样稳重厚实。君主效法上天,臣民效法大地,这样君臣之间的礼法就圆满构成。

勿妄而许,勿逆而拒。许之则失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止,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出自《六韬·大礼》)

【译文】不要轻率地接受,也不要粗暴地拒绝。轻率接受就容易丧失主见,粗暴拒绝就会闭塞言路。君主要像高山那样,使人仰慕不已;要像深渊那样,使人莫测其深。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出自《六韬·大礼》)

【译文】眼睛贵在明察事物,耳朵贵在敏听意见,头脑贵在思虑周详。依靠天下人的眼睛去观察事物,就能无所不见;利用天下人的耳朵去倾听意见,就能无所不闻;凭借天下人的头脑去思考,就能无所不知。

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出自《六韬·明传》)

【译文】见到善事却懈怠不做,时机来临却迟疑不决,知道错误却泰然处之,这三种情况就是先圣治国之道所应废止的。柔和而清静,谦恭而敬谨,强大而自居弱小,隐忍而实刚强,这四种情况是先圣治国之道所应推行的。

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出自《六韬·明传》)

【译文】正义胜过私欲,国家就能昌盛;私欲胜过正义,国家就会衰亡;敬谨胜过懈怠,国家就能吉祥;懈怠胜过敬谨,国家就会灭亡。

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出自《六韬·六守》)

【译文】使他富裕,以考验他是否逾越礼法;使他尊贵,以考验他是否骄横不驯;委以重任,以考验他是否坚定不移地去完成;命令他处理问题,以考验他是否隐瞒欺骗;让他身临危难,以考验他是否临危不惧;让他处理突发事变,以考验他是否应付自如。富裕而不逾礼法的,是仁爱之人;尊贵而不骄横的,是正义之人;身负重任而能坚定不移去完成的,是忠诚之人;处理问题而不隐瞒欺骗的,是信用之人;身处危难而无所畏惧的,是勇敢之人;面对突发事变而应付自如的,是有智谋的人。

无疏其亲,无怠其众,抚其左右,御其四旁。(出自《六韬·守土》)

【译文】不可疏远宗族,不可怠慢民众,安抚左右近邻,控制天下四方。

无借人国柄,借人国柄,则失其权。(出自《六韬·守土》)

【译文】不要把治国大权委托别人,把治国大权委托别人,君主就会失去自己的权威。

无借人利器,借人利器则为人所害,而不终其正也。(出自《六韬·守土》)

【译文】不要把统御国家的权力交给别人,统治权交给别人,就会被人所害而不得善终。

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出自《六韬·守土》)

【译文】尊重自己的民众,团结自己的宗亲。尊重民众就会和睦,团结宗亲就会欢喜。这就是行仁义的准则。

天下治,仁圣藏;天下乱,仁圣昌,至道其然也。(出自《六韬·守国》)

【译文】天下大治时,仁人圣君就隐而不露;天下动乱之时,仁人圣君就奋起拨乱反正,建功立业。这是必然的规律。

发之以其阴,会之以其阳。(出自《六韬·守国》)

【译文】这时圣人就秘密地发展自己的力量,待到时机成熟就公开进行讨伐。

王人者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出自《六韬·上贤》)

【译文】作为君主,应该尊崇德才兼备之人,抑制无德无才之辈,任用忠诚信实之人,除去奸诈虚伪之徒。严禁暴乱行为,制止奢侈风气。

无智略权谋,而以重赏尊爵之故,强勇轻战,侥幸于外,王者慎勿使为将。(出自《六韬·上贤》)

【译文】没有智略权谋,为了获得重赏高官,而恃勇强横,轻率赴战,企求侥幸之功的,君主切勿让这种人担任将帅。

有名无实,出入异言,掩善扬恶,进退为巧,王者慎勿与谋。(出自《六韬·上贤》)

【译文】徒有虚名而无实才,言语不一,掩人之善,扬人之恶,到处钻营取巧的,君主必须慎重,切勿同这种人共谋大事。

朴其身躬,恶其衣服,语无为以求名,言无欲以求利。此伪人也,王者慎勿近。(出自《六韬·上贤》)

【译文】外表朴实,穿着粗劣,自称无为,实是沽名,自称无欲,实是图利。这是虚伪之人,君主切勿同他亲近。

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出自《六韬·举贤》)

【译文】导致这一过失的原因在于君主喜欢任用世俗所称赞的人,因而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贤人了。

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出自《六韬·举贤》)

【译文】君主以世俗所称赞的人为贤能,以世俗所诋毁的人为不肖之徒,那么党羽多的人就会被进用,党羽少的人就会被排斥。这样邪恶之人就会结党营私而埋没贤能,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凭借虚名骗取爵位,所以社会越来越混乱,国家也就不能避免危亡了。

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出自《六韬·举贤》)

【译文】将相分工,根据各级官吏应具备的条件选拔贤能,根据官吏的职责考核其工作实绩,选拔各类人才,考查其能力强弱,使其德才与官位相称、官位同德才相称。这样就掌握了举贤的原则和方法了。

赏所以存劝,罚所以示惩。(出自《六韬·赏罚》)

【译文】奖赏是用来鼓励人的,惩罚是用来警戒人的。

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出自《六韬·赏罚》)

【译文】奖赏贵在守信,惩罚贵在必行。

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出自《六韬·兵道》)

【译文】一般用兵的原则,没有比指挥上的高度统一更重要的了。指挥统一,军队就能独往独来,所向无敌。

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出自《六韬·兵道》)

【译文】国家能否长存,不在于眼下是否存在,而在于能否做到居安思危;君主能否享乐,不在于眼前是否享乐,而在于能否做到乐不忘忧。

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欲其西,袭其东。(出自《六韬·兵道》)

【译文】要外表佯装混乱,而内部实际严整;外表伪装缺粮,而实际储备充足;实际战斗力强大,而装做战斗力衰弱。使军队或合或离,或聚或散,装作没有节制纪律以迷惑敌人。隐匿自己的计谋,保守自己的意图,加高巩固壁垒。埋伏精锐,隐蔽肃静,无形无声,使敌人无从知道我方的兵力部署。想要从西边发起攻击,则先从东边进行佯攻。

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出自《六韬·兵道》)

【译文】作战取胜的方法,在于周密地察明敌情,抓住有利的战机,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给予迅猛的打击。

王其修德以下贤,惠民以观天道。天道无殃,不可先倡;人道无灾,不可先谋。(出自《六韬·发启》)

【译文】君主应修养德性,礼贤下士,施恩惠于民众,以观察天道的吉凶。当天道还没有灾害征兆时,不可先倡导征讨。当人道没有出现祸乱时,不可先谋划兴师。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出自《六韬·发启》)

【译文】鸷鸟将要搏击的时候,一定是先将翅膀收敛起来,低低地飞行。比喻高明的将领在行动之前会先麻痹敌人,然后,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与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故无甲兵而胜,无冲机而攻,无沟堑而守。(出自《六韬·发启》)

【译文】能与人同疾苦而相互救援,同情感而相互保全,同憎恶而相互帮助,同爱好而有共同追求。这样,就是没有军队也能取胜,没有冲车机弩也能进攻,没有沟垒也能防守。

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出自《六韬·发启》)

【译文】真正的智慧不显现出智慧,真正的谋略不显现出谋略,真正的勇敢不显现出勇敢;真正的利益不显现出利益。为天下人谋利益的,天下人就欢迎他;使天下人受祸害的,天下人就反对他。

然则皆有启之,无有闭之也。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者,取天下者也。无取民者,民利之;无取国者,国利之;无取天下者,天下利之,故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出自《六韬·发启》)

【译文】这样做,天下人就都欢迎他,而不会反对他了:不从民众那里掠取利益,却能够从民众那里得到利益;不从别国那里掠夺利益,却能够从别国那里获得利益;不掠夺天下利益,却能够从天下获取利益。不掠取民众利益,民众拥护他,这是民众给予他利益;不掠取别国利益,别国归附他,这是别国给予他利益;不掠夺天下利益,天下拥护他,这是天下给予他利益。

何忧何啬,万物皆得;何啬何忧,万物皆遒。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时之所在,莫知其移。(出自《六韬·文启》)

【译文】无需忧虑什么,也无需制止什么,天下万物就能各得其所;不去制止什么,也不去忧虑什么,天下万物就会繁荣滋长。政令的推行,要使民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就像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推移那样。

夫天地不自明,故能长生;圣人不自明,故能名彰。(出自《六韬·文启》)

【译文】天地不宣告自己的规律,而万物自会按其规律生长;圣人不炫耀自己的英明,而自能成就辉煌的功业。

圣人务静之,贤人务正之。(出自《六韬·文启》)

【译文】圣人致力于清静无为,贤君致力于端正身心。

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则止,启之则行,静之则清。(出自《六韬·文启》)

【译文】天下人心的向背如同流水,阻塞它就停止,开放它就流动,安静它就清澈。

天有常形,民有常生。与天下共其生,而天下静矣。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从政,是以天无为而成事,民无与而自富,此圣人之德也。(出自《六韬·文启》)

同类推荐
  •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本书标题为《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一部全面论述这一问题的专著,本书只是希望通过若干专题性研究,来寻找一些突破口,为重新认识中国西南地区在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过程当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前人的某些传统认识作必要的修正。
  •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段渝主编的《巴蜀文化研究集刊7》内容介绍:伊尹是商王朝开国的辅弼良臣,一名伊挚、尹挚,单称伊,又名阿衡,辅佐成汤伐灭夏桀,建立了商王朝。汤之后,太甲不遵汤法乱德,伊尹放太甲,摄朝政,保证了早期商王朝王室政权的平稳过渡。伊尹的治国大略流芳后世,到春秋战国时期乃有伊尹学派形成。
  •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新旧习俗对比来介绍中国的婚丧喜庆文化:结婚、丧葬、寿诞、节日。
  •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这个题目,对我来说,已不新鲜了。早在七十年代末,我就想好了这个题目,并且作了动手的准备。由于研究赵村理更为急迫,我改变了方向。1981年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我当时在《汾水》编评论,特地开辟了一个《鲁迅与山西》的专栏,约请王瑶先生、冈夫先生、唐诃先生以及我的朋友王峻峰,分头写了文章。
  •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秦汉建制、隋唐盛世、宋元之治,一直到明清之际,中华文明在世界上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中国文明延续发展至今,不但创造了丰厚富足的物质文明,还创造成了博大精深的精神文明。这一切成就不但泽被了华夏子孙后代,而且也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热门推荐
  • 当爱情只剩残骸

    当爱情只剩残骸

    没有性感撩人的身姿,也没有万众宠爱集一身的环境,但她有一颗豁达开朗的心,一个天使一般美丽的笑容。
  • 出走

    出走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开拓孩子视野的108个好故事

    开拓孩子视野的108个好故事

    童年的书包里,总是装着吃不完的零食、看不完的故事书;童年的脑海里,总是想着阿拉丁神灯和灰姑娘的那双水晶鞋。童年是美好而又纯真的,童年又是充满希望和幻想的。一片片枫叶悄悄地张开。童年稚嫩而好奇的眼睛,一个个好故事深深地印着童年…
  • 邪皇妖后

    邪皇妖后

    当邪恶撞到腹黑时,会发生什么事呢?又会有怎样的一个火花呢?宠,我就要宠你!究竟是谁宠谁?又或者是互宠?她的大婚,没有喜,也没有乐,有的只是悲,还有痛,只因在这一天,她的国家没了,至亲没了,就连他也背叛了她,只因他的新娘不是她。“只要我没死,我一定会让那些伤我害我灭我的人付出惨痛代价!”万丈悬崖,闭上双眸,纵身一跳。当她再次睁开双眸时,她不再是以前那个不谙世事,天真无邪的小公主,而眼底闪过的锐利光华让人无法别过自己的视线。当她打败了武林盟主,摧毁了最强大的暗杀组织,踹了帝君一脚,剃光了郡主的万根墨发等等,而且她背后总是有一个妖孽男子跟在屁股后面甩也甩不掉,世人再也不敢小看这个小女子,不单单只是因为这女子的能力,更是因为她背后的妖孽男子。女主慕若依:重生后有些腹黑~也有些邪恶~男主司徒殇:妖孽男子一枚~~无论是身还是心都是干净的男人一枚~片段一:“女人,你当我只是摆件吗?”男子怒斥着。“摆件是死的,你是活的。”男子的怒气稍微缓了缓,似乎多了些抱怨,“那你当我是什么?”“男人!”女子冰冷的吐出两个字。“就这样?”“不然你想当女人?”“对,我是男人!”男子邪邪一笑,而后扑倒了绝色女子,屋内一片旖旎。片段二:冰冷的眸子尽显柔意,冰冷的大手持起那只柔软的玉手贴在自己心口处,柔声吐出,“这里装满了你!”“脏了!”倾世女子冷冷抽回自己的小手,寒声吐出。“不,除你之外,从未有人能住进去。”“那也是脏了!”“为什么?”“她已经有我了,最主要的是我够干净。”只见那只大手和小手十指相扣紧紧相握。喜欢的亲们就收藏吧~~嘻嘻推荐完结文文——【一品寒妃】简介:她,不仅聪慧,而且还拥有一张风华绝代的容貌,受尽众人的宠爱,可是却因为一句话,被送到山上修炼,受尽苦难;十年过去,又是因为一句话,被迫嫁给那个人人惧怕的恶魔。情景一绝色女子持剑抵着男子的心口处,轻声吐出,“放我走!”“除非我死,不然你永远都是属于我的。”男子说完,只见亮白的剑身已被鲜血染红。情景二“想救她?”冰冷的声音从她口里吐出。男子好看的嘴型眯成一条线,寒冷的眸子闪过一丝的柔情。“只要你能打败我,就能从我手上带走她!”剑轻轻一划,鲜红的血随着剑身而流下。“好”她招招狠辣,而他,也没留情。他的一掌,把她打下了悬崖。“不……”一道身影紧随着那道白色身影跳下悬崖。
  • 女人与风景

    女人与风景

    ,不安的早晨,十八岁少女敏感的目光,二十岁男子黑风箱般的胸膛,长凳两个不安的形象,谁影响谁呢。莫非要怪花皮书陡然多出一章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冷少爷独宠迷糊妻

    冷少爷独宠迷糊妻

    不过是因为工作不顺利想要到酒吧买醉,竟然莫名的掉进了别人的陷阱,凌小美想要跳楼,谁可以给自己解释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问题就是为什么还要自己负责,好吧,负责而已,不是难题。层层阴谋,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凌小美被卷进了一个巨大的漩涡,遍体鳞伤。“段逸秋,从此以后,再也不要让我见到你。”泪,无声落下,残忍的事实将她的梦境全部打碎。毅然转身,过去的一切与自己再无关联。披上婚纱,凌小美开始了自己的新人生,可是婚礼之上,他却依然不肯放过自己。凌小美很不满的看着自己面前的段逸秋,他又要干什么。“我说过,你只能做我的新娘。”凌小美彻底无语,果然,惹上恶魔的日子就是没有光明的。
  • 狼神契约

    狼神契约

    本文男主角凌轩,本是现代的事业有成的年轻人,在国外三年,准备回来跟女朋友结婚的时候出了车祸,被撞死了。灵魂穿越到了一只刚出生的狼崽身上,成了一只丛林里面的狼。凌轩拥有的依然是人的记忆和人的思想,对于这一事实无法接受,而且也搞不懂狼之间的交流和语言,但是他能够感受到之间的亲昵和温馨气氛。他的父亲现在是雪狼王,他自然也成了将来的继承人,他稍微大了一点之后,他们在丛林里巡视着自己的领地,以免别人来侵犯自己的领地,在那里发现了一群蒙面黑衣人,三男两女,在狼群的必经之路上,估计是要做些什么。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爱,好难好难

    爱,好难好难

    “救命啊,放开我,呜呜……求求你……不要,求你……不要,不……”一个雷雨轰隆的夜晚,除了黑暗就是恐惧,一个年约四五十岁的男人,面目狰狞的撕扯着女孩的衣服……叶欣儿猛的睁开双眼,发现枕头已被泪水打湿,这样一个噩梦叶欣儿已经不是第一次梦到,如果是梦,为什么那么真实!为什么要频繁的出现在自己的梦境中,纠缠恐吓着自己。自从两年前的车祸,叶欣儿失忆了,从那以后,就会经常被这样一个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