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6700000013

第13章 授业(1)

王礼锡10岁时参照《随园诗话》,写一绝句集呈祖父,遭斥责:“烧了你这诗卷,停三年不做诗,再精读汉魏诗及唐宋人专集,你就得救了。”

钱穆12岁时,国文老师顾子重对他说,如果要有进益,必须学韩愈文。故钱一入中学,即时时诵读韩文,后成大家。他说:“余之正式知有学问,自顾此一语始。”

唐文治16岁从王紫翔学,尝自书“毋不敬,毋自欺”于座右。王尝训诫说:“文章一道,人品学问皆在其中。文章博大昌明,其人必光明磊落;文章精深坚卓,其人必敦厚笃实。至于尖刻险峻,其人必恶;圆熟软美,其人必陋。”后来唐也以师训,转教学生。

戈宝权少年时,戈公振曾赠以一盒积木。盒盖上写有:“房子是一块砖头一块砖头建成的,学问是一本书一本书读出来的。”戈宝权说:“我就是按照这句话去做的。”

张伯苓在私塾上体操课,将水师学堂的哑铃和体操用的棍棒,绘出图样,让木匠制作后,给学生练习,有时自己也一起练习。

张伯苓爱讲鲁哀公问政于孔子的故事(“为君难”),并以此训示学生:作业必须战战兢兢,念念不忘困难,随时随地小心。

张伯苓当南开中学校长时,为学生上“修身课”,写三条标语:“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勿惮改”;“马路人告之有过则喜”。写完贴在墙上,与学生共勉。

张伯苓70岁寿辰,其学生老舍和曹禺合写一首贺词:“知道有个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这不是吹,也不是唠(意为吹牛),真的,天下谁不知,南开有个张校长。”

丘逢甲仿杜甫作《秋兴》八首,命学生邹鲁和之。当丘读到邹诗的结句:“英雄心上人间事,芒砀当年岂有云”时,丘惊觉告诫他说:“这便是‘彼可取而代也’之气,须善藏。”

王国维在1906年就将美育列为教育宗旨之一。他提出:“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

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学校发表演说,以《君子》为题,先后引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坤卦》中“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励学生,尔后学校即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

丁文江讲授地质,利用掌故、小说及戏曲、歌谣等,加以科学解释,使人入胜。但他说:“不常教书的人,教起书来真苦,讲l小时预备3小时,有时还不够。”

蔡元培主持爱国女校时,教科书里常渗革命内容,如历史授法国革命史、俄国虚无党(无政府主义者)故事等,理化则注重炸弹制造等。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有次他突然问学生:“5加5是多少?”学生以为校长所问必有奥妙,都不敢作答。好一会,才有一学生率直地说:“5加5等于10。”蔡笑着说:“对!对!”并鼓励他们:“青年们切不要崇拜偶像!”

蔡元培对读经有独到的看法,他认为“为大学国文系的学生讲一点《诗经》;为历史系的学生讲一点《书经》和《春秋》;为哲学系的学生讲一点《论语》、《孟子》、《易传》与《礼记》,是可以赞成的”。但是,“小学生读经,是有害的;中学生读整部的经,也是有害的。”

蔡元培主持北大时,请教授不问政治意见,只问真实知识。他请守旧派的刘申叔(师培)教中古文学史、辜鸿铭教英国文学;哲学系的经学通论课同时请崔适(今文家)、陈汉章(古文家)担任,让他们各抒己见,由学生听了相反议论后,自己选择。

李叔同任教于浙江两级师范时,桌上常置明刘宗周的《人谱》。他在书面上写有“身体力行”四字,每个字旁还加一小红圈。

高名凯用英文写清考据家劳格传。当他老师见高为吴昌绶误将“实事求是,多闻阙疑”当做“实事是正,多闻阙疑”的故事作注时,就批了一句:“Why didn"t you to?”高也回了一句:“Why didn"t you do?”纠正老师用“to”之误。

高一涵为毕业学生题字“知之维艰”。胡适见后,在后面写了“知难行亦不易”。蔡元培见到,也写了几个字:“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

邰爽秋任大夏教育学院院长时,讲教育行政学。他说:“荀子说,知易行难;孙中山说,行易知难;胡适说,知难行亦不易;我邰某说,知易行亦不难。”

1917年,辜鸿铭在北京大学开课。他第一天进教室,就和学生约法三章:“我有三章约法,你们受得了的就来上我的课,受不了的就趁早退出。第一章,我进教室时,你们要站起来,上完课要我先出去;第二章,我问你们话或你们问我话都得站起来;第三章,我指定你们背的书,你们都要背,背不出来不能坐下。”学生认为前两条好办,但第三条有困难。但要上课,也只得勉为其难了。

沈兼士和陈寅恪讲课时,总是闭着眼讲;到下课时,才睁开眼睛,走出教室。

陈寅恪在大学讲授历史。他对学生说,凡是他本人没有特殊见解的,不讲。因此他上课可以不点名,而缺课的人很少,是当时清华听课学生最多的一位导师。

陈寅恪讲白居易《长恨歌》,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为考证这个“汉”字,他旁征博引,就讲了四堂课。

20年代,清华国学院讲课有三种方式:一如梁启超,不发讲义,也不用讲稿;二如陈寅恪不发讲义,却有讲稿;三如黄节,发讲义,而且就是一部书稿。

马相伯在复旦公学首创演说术列入教育课程,规定学生每次只能说5分钟。

余嘉锡在辅仁大学讲课,据说只发过一次脾气。上目录学课时有个学生在后面讲话。他说:“我讲这种目录学,不但你不配说我不好,就是当代的任何国学大师也不敢批评我讲得不好。”

熊十力在北京大学教授哲学。学生问他死后轮回的事,他说:“你们未有死,问它做什么?照理,死后还是有的。”

陈介石在北京大学讲诸子哲学,讲了一学期,才从伏羲讲到周公。有次学生问:“先生这样讲,什么时候可以讲完?”他说:“哲学无所谓讲完讲不完。若要讲完,一句话可以讲完;若要讲不完,永远也讲不完。”

陈汉章好记忆,过目不忘。师生朋友质疑,随问随答,不加思索。在北大授课时,以笔代口,在黑板上书字,洋洋数百言,从不带抄本,俱出自记忆。学生下课查对原书,无一失误。众人皆以为神,称其“活书橱”。

夏曾佑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民族史,慕名听讲者达百余人。他写在黑板上的字工工整整,可只有洋钱那么小。学生要求他写大些,夏曾佑诚恳地说:“我只能写那么大。”

钱穆在北京大学教书时,送给选读古代史的学生人手一册自著《老子》。他说“老子”无此人,什么“河上丈人”、“荷篠丈人”、“老莱子”等都可以说是老子。

钱穆上古代史课,所列参考书只有《史记》和他自著的《先秦诸子系年》。他提出《史记》要精读,但又指出书中的不足之处。

陶行知为晓庄师范学校造一图书馆,名为“书呆子莫来馆”。他说,此图书琯,专为用书而设,非为书呆子而设也。

陶行知在学校的墙壁上写有一横幅,以示节俭之意:“公家一元钱,百姓一身汗,将汗来比钱,化钱容易流汗难。”

徐特立在长沙一师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由此改变学生读书贪多求快、不求甚解的读书风气。

徐特立在日记(1940年2月18日)中写道:“遇着陈云峰先生(长沙城内一有名举人),从此以后我走上了读书的道路。”

陈云峰介绍徐特立看两本书,并送他一把扇子,上写道:“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乡村无师又无书,但书即师也。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即买书之门径,《輶轩语》即读书之门径,读此二书,终身受用不尽。”

闻一多于古文字学每有新见。某学生跟他先谈新诗,然后听他讲古文字学,不久该生便有文章发表。每当同闻一多谈后,此人总有文章发表,还说闻一多曾有此说;其实是错的。他人问闻,为什么不揭穿。闻只是一笑,不再往下说了。

吴景超在清华指导课上说:“学社会学的人,最好是做县长。”

章铁民教书有独特的解释,如庄子《逍遥游》,他解释为上海话“自由自在白相相”。

雷海宗讲清朝捐官制度,说补缺取决于二:一是捐钱之多寡;二是仪表之优劣。在仪表方面,当时没有照片,也不时兴画像;他只用8个字作为注释说明:“同(长方脸)、田(圆脸)、甲、曰、用、由(上尖下宽)、申(中宽而上下消瘦)、中”等。讲完对学生说:“现在你们可以互相研究,看自己属于何型。如在清朝,这将决定你们的命运。”有学生说:“雷先生的脸型是由型。”雷不觉莞尔说:“不错不错,我就是由型,做官没有希望,所以只好教书。”

沈士远在燕京大学讲授国文,一学年才讲完《庄子·天下篇》,由此获得“沈天下”之称。无独有偶,马幼渔(裕藻)在北京大学讲授,一年中亦仅讲《天下篇》一篇。两人均为章太炎得意门生。

吕复(剑秋)任燕京大学专任教授,按例不能再兼他校教职。有不知者,往请其担任钟点教授。吕说:“我从前是在胡同口拉散车,谁给子儿(铜元)就拉谁;现在拉上洋大人的包车,恕不另卖了。”

邓之诚在燕京大学任教时,最爱穿一件灰布长袍,外罩黑马褂,头戴一顶红疙瘩瓜皮帽,足登礼服呢布底鞋。每到上课时间,邓必定按时健步如飞地走进教室,双手捧一叠书,目不斜视,走向讲台,把书往桌上一放,摘下帽子,向同学们深深鞠一个90度的躬,然后用浓重的四川口音开讲。

邓之诚任教时,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相当严,课后要求学生整理听课笔记,还要用毛笔誊写清楚,再交他审阅。

徐志摩在光华大学授课,有一次领学生至荒郊。他自己坐在坟头,学生均坐荒草间。徐说:“这里是小鸟的歌声,那边是微微的春风;这边是烂漫的野花,那边是潺潺的流水。总之,这便是诗。”

徐志摩有次上课,带来了-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边讲。他对学生说:“中国的东西并不都比外国差,烟台苹果就是好!”

赵家璧念书时,向老师徐志摩求教读书的办法。徐志摩说,“书是一张‘网’。各人都有自己去接近文学宝库的方式与途径。但要记住,你接近的正是一张层层相连、环环相扣的‘蛛网’。”

徐志摩讲演、上课有个习惯,是拿着讲稿当众宣读。他说自己这是模仿牛津大学的方式,并非不会讲演,才照本宣读的。

胡明复历任上海诸大学教授,课程繁重,从无倦意。他说:“一人若能为三人之事业,或一日能为三日之工作,如此,则不啻将其生命延长三倍。若寿至三十而殁,亦与寿至九十岁无异。”

刘伯明主持南京高等师范时,主张哲学和史学应互为表里,人类文化以思想史为核心。

陈则光治学严谨。对学生一万多字的读书报告,他的批注密密麻麻,有商榷论点的,有校对史料的,也有改正标点符号和错别字的,批注的字数同原文不相上下。

吴梅上课,全室满座。他常对学生说:“治学宜口诵笔书;由博返约,诵之熟,则可得古人之同;笔下勤,则能见古人之异。”

任凯南对学生说,你们在30岁以前,应该大胆发表一点东西,好坏没有关系;不然的话,过了30岁就难得有勇气拿出自己的东西来了。他自己就终生没有出过一本著作。

林纤(畏庐)不满学生梁鸿志、黄浚所为,多加规劝。两人亦以恶语相加。且梁自号“非庐”,黄自号“无畏”。林亦不以为然,只说:“吾不怨其叛师,而忧其叛道,终忧其叛国也。”后二人果沦为汉奸、内贼。

山西大学教授张贯三任文科学长,主张不读秦汉以下的书。每次到校讲课,必自备汽车。但开始时,却严禁学生骑自行车,于门前高悬一木牌:“不准手足并行车进门。”

林迪臣在杭州办了三座新学堂。他规定三校学生,人人必读由他编撰的《求己录》一书。此书搜集中国自古以来的殉道精神,以劝学生明于责己修身。

赵锡雷为学生开讲会计学,十几门课程由他一人包。上课时即使带书,也只是放在桌上,最多用一张纸片,写着要讲的章节小标题。他规定学生必带书,但平时不许打开,只有讲到整页表格时,才与学生一起打开书,对照着讲。

柳诒徵为毕业生张其昀纪念册题“守约”两字,认为读书不宜广,而宜专,免得浪费时间。他说:“重要的书宜分精读与浏览两类。对精读者,必须自始至终,丝毫不苟,一字一句加圈加点,虚心涵泳,融汇体察,如此方能贯通领悟。至于浏览者,仅系供参考之用,庋藏储备,随时调阅,能提要钩玄,明其大体即可。”

数学家何鲁任中国公学校长时,常有女生收到男生表示爱情的信。于是他召集学生讲话:“男女双方的不自重和不应该,这是必须注意的。”但又说:“校长我在年轻的时候,也曾写过‘妹妹,我爱你’的信。”

林纾在闽学堂上课,有次讲授韩愈《祭十二郎》。他以凄楚哀抑声调,朗读头一句,“呜呼,余少孤”五字,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哭泣。此事轰动全校。讲解这五字,历时l小时还未结束,连上4堂课才讲完这一篇。

吴世昌治学注意创新,从不写无新意之作。他要求学生:“你所写的论文,如果是在现有的100篇当中,再加上你-篇,成为101篇,那就没多大意思;你所写的论文,应当是某一方面的第一篇。”

刘盼遂对学生谈读书时说:“第一是经书,第二是史书,第三是小学。”还说:“历代关于经书的注释浩如烟海,我们没有古人那么多时间,所以读书只要能读懂原文,就不要逐条看注释,不然.头发白了。一部书还没有读完。”

冯文潜教授西方哲学史,要学生张世英熟读柏拉图《理想国》和梯利《哲学史》。每读完一章或一节,都要合上书本,用自己的话把原作的大意写成读书报告,个人的评论则写在正文一侧,这样原著就记牢了。

陈子展教授国文,发现全班学生套用通用之文章公式,即戏制横额“呜呼”和联语“人生于世何也盖;由是观之岂不哉”榜之于门。并诫学生,凡作文犯此16字者,罚令重做,再犯须自打手心。全校大哗。但此后,学生亦相戒而不敢复用文章公式。

“五四”后王任叔(巴人)当小学教员,讲究设计教学法。他说:“这确实叫我演了不少猢狲戏。一个猢狲,带着一群小猢狲,这么那么的,一天演到晚,倒也十分快乐。”

吕思勉早年在青云中学教书时,每逢轮到他上课,从不叫学生去买教科书,也不专门印发讲义,全靠口述,内容处处引人入胜。学生都感到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吕思勉在大学开宗教课,他只用3小时就把佛教大小乘教义、中国佛教主要派别在理论上的异同、得失,讲得清清楚楚。

萨孟武在南京教书时,有学生故意提问:“萨氏出自何处,何以不见于《百家姓》?”盖以其姓氏特别,来源不详。萨教授闻之说:“萨氏出自蒙古,来自元朝,不见于《百家姓》者,因萨姓高出一般百姓之上也。”某生知为所嘲,大惭。

胡适教授伦理学,主张学生多看侦探小说,因为侦探需用科学实验方法。

胡适在中国公学毕业典礼上对学生说:“你们现在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一句话:不要抛弃学问。……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中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20年可读7万页书。7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

洪业任燕京大学教务长时,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感,每每第一课让学生以“我是谁”为题作报告,考查自己的族谱、历史渊源及出生地背景。

洪业在燕京大学开史学方法课;他说:只要你掌握了5个w,你就掌握了历史。5个w是(who)(谁)、when(什么时候)、where(什么地方)、what(什么事)、which(哪些)。但学生后来听到陈寅恪讲课,感到洪业还缺第六个更大的w,即why(为什么)。

同类推荐
  • 潇洒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潇洒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雨巷(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雨巷(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雨巷》收入其诗歌,散文和诗论。其中《雨巷》以其优美、伤感、惆怅、朦胧而富于音乐美的特性,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 中华诗词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华诗词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本书搜集了大量的中华诗词中的经典名句,并配有解析,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树欲静而风不止”、“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等。荟萃了流传久远、脍炙人口、有欣赏和实用价值的名言佳句两千多条,编选的典籍从孔子整理的《诗经》到民国时期的著作,历两千多年。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诗文词曲千古绝唱;开卷有益,领略宠中华民族文化千年辉煌。注释准确疏通词义,言简意赅,权威考证。鉴赏精辟,深入浅出,优美精当,陶冶情操。
  •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这本袖珍小书以独特的视角,对那些死学死考得高分的所谓"状元"以及所谓的"命题专家",进行了无情的挖苦、嘲讽,而对考试分数不高的所谓"差生",本书则投去欣赏、赞美的目光。作者以为无论是"状元"还是"差生",每个人都是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个生命都值得我们欣赏敬畏。只要不违反学习规律、成长规律去死学死考地折腾,每个人都会各得其所,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出路。
  • 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

    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

    汉诗就像一朵暗自芬芳的兰草,朴实无华却最写尽人生百态。再没有哪个朝代的女人,会如汉时的女子那般敢爱敢恨,刚烈痴情。也再找不到那野性未褪,却温柔多情的汉子。用今朝的笔写汉时的情,迎面而来的,除了浓浓的烟火气息,还有那些让你心动的爱恨情痴。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无上兵皇

    无上兵皇

    适逢乱世,强者为尊。原本是一低贱的肉脚,却因为偶得万藏兵胆成为绝世天才,至此逆天出世,鏖战天下。打不死的小强,英雄路显张狂,且看高飞如何逆天成神……
  • 后花园的秘密领地

    后花园的秘密领地

    自然是一本书,天是它的封面,海是它的扉页,山是它的目录,河是它的文字,地是它的封底。自然的智慧无处不在,那些有关大自然的神奇故事,在爸爸那抑扬顿挫的讲述中流淌开来……
  • 血族新娘的咒怨:蛇皮嫁衣

    血族新娘的咒怨:蛇皮嫁衣

    一个血族女皇的成长史。宿命的轮回:重生的血族女皇流落人间,历经一切诡异与离奇,接受重重考验,历尽磨难;注定的天命:天蝎实验揭示她的真实面目,圣血的洗礼,让她进化成一名特殊的吸血鬼,终成血族女皇;纠葛的情劫:人间真爱,让她牵肠挂肚,血族王子,疯狂追恋,面对人间与神鬼世界的诸份爱情,她该如何选择?是放弃还是长相厮守?是背叛还是不离不弃?
  •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4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4

    “凉生”系列收官之作,痴爱八年终落幕。少年时情之所起,此生便不再敢忘。若爱是羁绊,那么,她就是他在这世界上的,画地为牢。霜雪吹满头,也算是白首。凉生:我们重新开始吧,就当现在,你十七岁,我十九岁。好不好?程天佑:我爱你,这就是我们之间最大的门当户对!姜生:我挡不住我的心我的爱情,它们在暗无天日里滋长,独自痛苦又独自幸福!钱至:我在医院里求婚,只想让你知道,从此,无论生老病死,我必不离不弃。八宝:我哥负责脱衣,我负责舞,柯小柔负责娘。程天恩:我久久也放不下的人,就在这一刻,放下了。爱了那么久的爱情,不爱了。
  • 法医娇妻

    法医娇妻

    【包月免费文】因为法医这特殊职业,她成为大龄女青年,天天被逼相亲,被奚落。他,集团总裁,最具价值王老五,娶她报恩,但签下三年后离婚协议。他说:你身上有尸臭味。她说:你身上有铜臭味。旁人说:你们臭味相投,正好一对!【先婚后爱文,温馨宠溺到底,因女主特殊职业,还会涉及一些悬疑凶杀案】*
  • 我要当后妈(完结)

    我要当后妈(完结)

    她拿着自己亲手设计的戒指,幸福的奔向了他们以后的家——等待她的,却看到了第三者,还约定怎么样才能夺走她家的家财......!今天,她原本该是最幸福的新娘,可是此刻她却待在机场里等着去流浪......!无意中的经过,让她听到了一件谋杀的阴谋。鬼使神差的,她居然跟着那帮黑衣人上了飞机......!“小心,”简单的两个字,让她亲眼目睹了最悲壮的爱情,也给自己找了很多的麻烦,她不明白自己的怀里为什么要抱着一个刚开始牙牙学语的孩子。后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什么?他不同意?呸,如果不是为了可爱的娃娃,她才懒的看他呢?她现在对男人免疫好不好?呃?可是对谁都能免疫的她,为什么会半夜偷偷的爬上他的床——她真的免疫的了吗?这本书是关于《醉千金遇上过敏总裁》里的那个娃娃脸的故事。原本是不想写的,但是给他设计的思路带多了,也在每本书都给他设计了很多的悬念,所以宝贝决定还是更新了。
  • 花心恶少恋娇妻

    花心恶少恋娇妻

    推荐墨儿的新文《冷血少爷的禁宠》上班路上,竟莫名其妙的被个无赖男生所捉弄。当她走进教室,令她傻眼的是,他竟然成了她的学生,而她反而成了他的老师。这也就罢了,更让她可恨的是,这个可恶至极的男生竟然就是父母为她选定的未来夫婿。天!她几乎就要眩晕而亡。她与他原本就是两个世界、永不会交集的两条平行线,却因种种的原因最终交织在了一起。没有爱情,又相互厌恶的一对男女,将怎样擦出爱的火花…他,桀鷔不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各门功课都一团糟的花花大少,也是傅家娇养宠溺的孤根独种。她,简朴平凡,素雅大方,虽无十分资色,却亦有动人之处。晕啊!老爸竟然要让他去相亲。不会吧!老爸是不是越老越糊涂了。他现在还是个二十岁的高中生,怎能轻率走进婚姻的坟墓。到底是个怎样的女人,能让老爸灵魂出窍,竟做出这样的决定。他甚至对他做出有效的威胁,说什么,“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更要命的是,他竟然要收回他的银行卡,从此断决他的资金供应。汗!这招还真是管用,这不明摆着要对他实行经济制裁么。可笑,为了拯救家族的小产业,父母竟然让她与个素不相识的男人去相亲。她已是有男朋友的人,怎能将真爱抛至脑后。~~~~~~~~~~~~~~~~~~~~~~~~~~~~~~~~~~~~~~~~~~~~推荐墨儿的穿越文《霸道王爷娇蛮妻》推荐好友飘零冷心的文《总裁的命定女佣》
  • 重生回到香港1980

    重生回到香港1980

    2013年,叶云姣在去香港的途中发生车祸,虽然狗血但是就是这样她重生到1980年的香港,带着对这个城市复杂的感情,叶云姣将遇见什么事什么人呢?
  • 修罗煞妃:凤傲九霄慑天下

    修罗煞妃:凤傲九霄慑天下

    她是七月十四鬼节出生,命带煞气,克爹害娘,人人唯恐不及,虽是嫡女,却遭家族鄙弃,被丢入贱民窟长大,地位连族中婢女都不如!一朝穿越,凤眸微睁,杀气四溢,强者之魂在这身子上耀眼重生,风华绝代!她是佣兵界叱咤风云的杀神,清冷傲然,狠厉肃杀,又怎甘被人轻践,又岂能苟延残喘?再度回府,才华尽显,惊才艳艳,史无前例“阴阳之体”,五系全才,闪瞎你们的狗眼!龙有逆鳞,狼有暗刺.,触之必怒,窥之必死!既然有胆子敢招惹她,那么就要做好等死的准备!这一世,她必将活出个自我,活出个精彩,站在世界的最巅峰,笑点江山,傲视九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