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里希望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让我们经常和错觉面对面。】
你相信自己的眼睛吗?你认为你所看到的就是准确的吗?你一定会说:“当然相信,因为我信自己。”可是,有时候你的眼睛也是不可信的。因为有时候眼睛所关注的事情可能只是事物的表象,并不是真正的本质,有时候你的潜意识也可能会欺骗你,让你相信,还有一种情况,是你控制了你的潜意识,所以产生了错觉。
有一天,教授面带微笑地走进了教室准备给大家做一个实验。大学生们都喜欢这样的测试,所以教室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问卷发下来的时候,发现只有两道题:
第一道题:他很爱她。她细细的瓜子脸,弯弯的眉毛,面容白皙,美丽动人。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车祸,痊愈后,脸上留下几道大大的丑陋疤痕。你觉得,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
A、他一定会 B、他一定不会 C、他可能会
第二道题:她很爱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稳,敢打敢拼。忽然有一天,他破产了。你觉得,她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吗?
A、她一定会 B、她一定不会 C、她可能会
问卷收上来后,教授经过一番统计,发现第一道测试题有10%的同学选A,10%的同学选B,其余80%的同学选C。第二道测试题,30%的同学选A,30%的同学选B,40%的同学选C。
教授发现了问题所在,笑着打趣道:“看来,美女毁容比男人破产,更让人不能容忍啊,做这两题时,潜意识里,你们是不是把他和她当成了恋人关系?”
“是啊。”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可是,题目本身并没有说他和她是恋人关系啊?”教授似有深意地看着大家:“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第一题中的‘她’是‘他’的母亲。第二题中的‘他’是‘她’的父亲。让你把这两道题重新做一遍,你还会坚持原来的选择吗?”
问卷再次发到同学们的手中,教室里忽然变得非常安静,一张张年轻的面庞变得凝重而深沉。几分钟后,问卷收了上来,教授再做统计,两道题,几乎都选了A。
潜意识中的错觉和联想在实际生活中司空见惯,因此才会出现人们一拿到题就很自然地去问自己的潜意识。潜意识知道得多,不仅知道宇宙的奥秘,更了解一切真相,所以才会有科学家在梦里完成科学难题的案例,这也是潜意识的功能。有人说潜意识对主人很好,所以才会帮助主人完成错觉。为什么会产生错觉呢?因为人的意识都希望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所以就会产生错觉。
其实女人更容易被潜意识影响,更容易产生错觉。比如,很多女人都会犯一个错误——看见别人穿的衣服好看,就会觉得穿在自己身上也会非常漂亮,所以女人都喜欢翻阅时装杂志,每次看到杂志中的漂亮衣服,就会潜意识地把模特想成自己,异常激动,恨不得把模特身上的衣服扒下来穿在自己身上,进而产生冲动消费,到商场或者去网上寻觅,直到把那件衣服买到手,穿上去后才会发现因为身材、肤色、拍摄角度等原因,衣服穿上去才会显得如此美丽。
人总是喜欢去潜意识那些美好和快乐的东西,即使虚幻,先入为主的观念界定了某件事,人们就会坚持自己的想法。怀疑邻居偷斧子那个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潜意识错觉,当斧子丢了怀疑邻居偷的时候怎么看都是他偷的,举止动作像,语言像,当斧子找到的时候,又觉得邻居怎么看都不像。
当潜意识占据了主动的时候,联想和错觉也随之产生。所以就会遵从自己的潜意识,把邻居当成偷斧子的假想贼,甚至觉得和自己说话声音小都是做贼心虚,斧子找到了,联想随之消失,所以一切释然。
一个人养了一只小白猫,有一天,小猫丢了,跑出去再也没有回来,她很难过。有一天,她在小区里发现了一只白猫,那只小猫对着她喵喵地叫着,她看着那只小猫的眼神,觉得就是自己丢的那只猫。她和老公急忙把它抱回家,洗澡买猫食,结果发现这是只公猫而不是母猫。
这个错觉非常离谱,她也曾经质疑过,因为小猫的头顶有一撮黑毛,可是她老公说:“它喜欢拿头往地上蹭,一定是蹭的时候碰到的,你又不是不知道它这个习惯。”
这个故事也是典型潜意识让人产生错觉的故事,因为喜爱丢失的小猫,所以会对白色的猫产生错觉,当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的时候,又被先入为主的猫的习惯而打破,以为黑色的毛是蹭到脏东西了,其实就是错觉和联想组合到一起。早在看到猫的那一刹那,朋友就已经认定“猫是自己的”这个事实,直到发现事实猫是公猫,才不得不改变自己所相信的“事实”。
很多的时候,我们都会有那种错觉,比如,暗恋一个人时,对方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所以会感觉对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为自己,偶尔会觉得对方说的话也是因为对自己“有意思”。身处暗恋之中的人很容易去联想,所以会在错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潜意识是不懂得区分是非黑白对错的,它只会简单而直白地保存记忆本身。因此当你遭遇类似上文中提到的骗局,潜意识会提高注意力,也就更容易与意识对抗,更容易接受新的刺激、新的信息。
于是,潜意识会对你说“你会被骗”,然后你就真的被骗了。下一次,又是如此。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道理,所以你明知道绿豆汤不可能包治百病,所谓的八宝丸也不过是虚有其名,那些绍龙观年轻的道长们不可能真的会救人,但最终,你仍然相信了,你依旧会去疯抢绿豆,依旧会执迷地去排队预约等着所谓的高人为你治病。你的潜意识留存同类的经验和记忆越多,它的力量就越强大,再次与这类事件相遇时,就越容易被刺激。
日本大海啸之后,中国有一些地方疯狂抢盐。现在想来,整件事情让人感觉到可笑、怪诞又倍感酸楚。此次谣言的“基础原理”大概可以归纳为:由于日本发生了核辐射泄漏事件,有人据此认为这以后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海盐可能就会因为核辐射而受到核污染,所以大家必须马上囤盐……当然,期间也不乏部分民众囤盐以对抗日益走高的CPI的心态。两种心态交织,谣言不胫而走,传遍了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在集体性的恐慌之中,意识的力量变得脆弱而飘摇,潜意识迅速地吸收信息,成为行为的主宰者,让人们像被集体催眠了一样地去行动。
错觉和联想所产生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刚开始的时候,许多人以为这场“盐荒”不过是卖盐的商贩为了提高销售量所用的“伎俩”罢了,可是等到他们半信半疑地去超市打探时,才发现盐架空空,同样被抢购一空的还有酱油、咸菜,甚至尿不湿、奶粉等诸多生活用品。此时人们才知道,全民抢盐时代来临了!
原来,世界上分为两种人:囤盐的人和不囤盐的人。人们因为恐慌心理所以担心日本的海啸会造成辐射,听说盐可以防辐射,也担心海水会污染盐,所以才形成了抢盐的热潮,虽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可是当消费者看到货架空空的时候,潜意识就会主导他的思想,让他相信,自己也应该加入到抢盐大军中去,甚至还为自己买得少或抢不到而遗憾。当政府工作人员否定“盐可以防辐射”的荒谬说法,货架上又被紧急调入的盐铺满后,又出现了退盐潮。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次宴会上,大家都在开怀畅饮,晚饭吃到一半,厨师突然冲进来,说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把某种毒药当成了佐料放进了食物中。客人们顿时惊呆了,立刻就感到剧痛难忍、恶心呕吐,严重者甚至有了头晕与昏厥先兆。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厨师回来澄清说自己并没有犯什么可怕的错误,刚才说的并不是事实,是自己弄错了。于是,奇迹再次发生,“病人们”很快就又恢复了常态,刚刚的阵痛和呕吐症状统统消失了,大家又恢复了刚才的兴高采烈。
这些事实都说明了同一个道理,人的潜意识有时也会欺骗人。
一个作家经常晕机。有一次,他在飞机上看见邻座的妇女拿出一个白色的长管,然后拿出一片1元硬币大小的片剂,放进了飞机上提供的水中。水在嘶嘶的声音中变成了泡沫,然后她咕咚咕咚地喝了进去。作家看呆了,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他带着好奇之心询问了这个妇女,才得知这是泡腾片!这种泡腾片不但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乘飞机时还可以帮助人们抵御周围的细菌。这种产品的发明者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老师,她发现孩子们身上总是带着各种病菌,所以发明了这个产品,这让作家感觉既新奇又震惊,所以也拿出一片试试,顿时感觉舒服了很多。
从那以后,作家再也没有晕机过。从那以后,作家每一次乘坐飞机都会使用泡腾片。那些泡腾片给了作家很好的感受,每一次只要喝下他就会感觉信心十足,身体康健,不会再担心晕机的问题。直到几年以后,作家看报纸发现当初发明泡腾片的小学老师被控告做虚假广告,同时也揭露了泡腾片并没有那么多功效。作家看了一下就惊呆了,航空泡腾片失去了它的魔力,也许从此以后,他又要带着痛苦的表情乘坐飞机了。
其实,故事中的作家只是把夸大药效的泡腾片当成了一种精神寄托,那只是一种错觉,因为他信了,所以泡腾片的作用被放大。紧张和焦虑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作家只是因为劳累而容易生病或者晕机,之后的那几个月,作者严格按照说明去操作,每一次服用后都感觉状态良好,并发现这种药可以战胜各种航空病。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泡腾片的药效好,而是他把航空泡腾片当做一种安慰剂,他确信它能带给自己良好的感觉,是作家潜意识里认定了它的作用。
行文至此,你还相信你的眼睛吗?你看到的并不一定就是真的,也许是你的潜意识正在欺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