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艺术大学是德国唯一的一所被命名为“大学”的音乐类艺术院校,是欧洲最大的艺术院校,也是全世界想成为音乐家的人梦想的地方。柏林艺术大学的前身是柏林国立音乐学院,学校自创建以来,名人辈出,大名鼎鼎的钢琴家鲁宾斯坦、肯普夫、阿劳都是在这所学校里成长起来的。
这所学校是由19世纪著名的小提琴家约·阿希姆创建的。
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独步古今,是小提琴协奏曲之王。但是,它的首演却并不成功,此后的几十年中,几乎再也无人问津。直到1840年,由门德尔松指挥,十八岁的约·阿希姆重新演奏它以后,才引起人们的重视,使它最终登上小提琴协奏曲的王位。
1877年9月,勃拉姆斯在德国名城巴登巴登观赏萨拉萨蒂演奏布鲁赫的《小提琴协奏曲》,他被小提琴家的演奏深深打动,但对布鲁赫的作品却不满意。他说:“像那样的曲子我也能写。好吧,让我来写一首吧。”这大概就是他写作这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直接动机。那么,间接的动机和原因又是什么呢?那就是他和约·阿希姆的深厚的友谊。
1853年5月,勃拉姆斯和约·阿希姆初次相逢,从各种意义上讲,那都是难忘的一年。虽然约·阿希姆仅仅年长勃拉姆斯两岁,但是,他已是国际知名的小提琴家,而勃拉姆斯不过是一个无名的青年作曲家,和约·阿希姆面对面相见,他欣喜若狂。生来沉默寡言的勃拉姆斯忽然打开了禁锢,把自己的各种各样的苦恼和抱负都倾吐了出来。而且,他居然毫无顾忌地坐在钢琴前,弹奏他的作品给约·阿希姆听。约·阿希姆对初次见面的这位青年的才华大为惊异,勃拉姆斯精彩的演奏和富于创造性的充实的作品,征服了他。虽然他俩是初次相逢,却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因此,勃拉姆斯创作了与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齐名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把它题献给约·阿希姆。
但是,他们的友情却在保持了三十年左右的时候中断了。
事情的起因,是约·阿希姆的妻子。
约·阿希姆指责妻子对他不忠,而勃拉姆斯却觉得她是无辜的,他还写了一封信,替阿希姆的妻子辩护。没想到在法院审讯的时候,这封信却被拿出来当作证据。约·阿希姆非常生气,认为勃拉姆斯背叛了他们的友谊,于是,断绝了和勃拉姆斯的关系。
其实,两人的心里都不好受,但却没有找到沟通的办法。多年以后,勃拉姆斯怯生生地给阿希姆写了一张明信片,流露出想重归于好的愿望。约·阿希姆立刻回信表示了同样的愿望,于是,往日深厚的友谊恢复了。
为此,勃拉姆斯还专门写了一部《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二重协奏曲》题献给约·阿希姆。首演时,由勃拉姆斯亲自指挥,约·阿希姆担任小提琴独奏。
这部作品也是勃拉姆斯音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