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3600000038

第38章 晋纪(5)

陶侃,字士行(或作士衡),本为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后徙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陶侃先世无显赫仕宦可以溯记,其家族属“寒门”这类社会地位很低的阶层。西晋灭吴后,中原人称江南人为“亡国之余”,江东士族在政治上也受到中原士族的排斥。陶侃少年时因父早亡,家境竟至“酷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

316年,匈奴军队攻陷长安,俘虏了晋帝,西晋宣告灭亡,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政权,史称东晋,他就是晋元帝。司马睿也曾任用祖逖等人北伐,以图收复中原,但由于东晋政治腐败,内部权力斗争复杂,北伐力量不足,没有成功。

祖逖死后,东晋王朝内乱不断。晋元帝眼见王氏势力越来越强大,便首先在军事上分散王敦的权力。王敦心怀野心,此时更加不满,在晋元帝和他的儿子晋明帝时先后两次发动兵变。第一次攻进建康,杀了一批反对他的大臣;第二次进攻失败,自己病死。

晋成帝时,又一位将领苏峻起兵,杀进建康。就在朝廷不知所措之时,荆州刺史陶侃出兵,经过两年的艰辛战斗,平定了苏峻的叛乱。

陶侃原是王敦的部下,担任荆州刺史后,有人妒忌他,在王敦面前说他坏话。王敦几次生出要杀陶侃的念头。陶侃知道,如果自己逃走,王敦一定会下决心杀了自己。于是,他主动去见王敦,满不在乎地说:“犹犹豫豫成不了大事,你早一点决断吧!”王敦听了陶侃的话,决定不杀他,而把他调到广州。那时候,广州还是穷乡僻壤,这实际上是降了陶侃的职。

陶侃胸怀大志,性情豁达。到广州后,每天早晨起床,都把一百块砖头(甓)从书房搬到屋外;到了晚上,又一叠叠把砖头运到屋里。人们奇怪地问他,他严肃地说:“我虽然身在南方,但心里还想要收复中原。如果闲散惯了,将来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怎么能担当重任呢。所以,我每天借这个练练筋骨。”

王敦兵变失败病死,东晋王朝把陶侃提升为征西大将军,仍兼荆州刺史。官虽然做得大了,可陶侃还是十分小心谨慎。衙门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亲自认真检查,从不放松。他常常以大禹为榜样,认为人活着要对国家有贡献,死了要留下好名誉,才有价值。

平时,陶侃厌恶清谈浮华,勉励部下珍惜时间。听说部下有些官吏吃酒赌博,耽误公事,他吩咐收缴那些官吏的酒器和赌具,一古脑儿都扔到江里。大家见陶侃如此严肃,都吓得不敢再去赌博喝酒了。有一次,陶侃到郊外去视察,看见一个路人随手摘下一把没有成熟的稻穗,拿在手里玩弄。陶侃问他为什么要拔稻子,那个路人只好实说是顺手拔一点玩玩。陶侃听了,勃然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裕。

荆州在长江边上,平时,官府造船,常常留下许多木屑和竹头。陶侃吩咐把这些废品都收藏在仓库里。有一次新春时节,路上积雪融化,地面又湿又滑。陶侃就吩咐管事的官吏,把仓库里的木屑拿出来铺地。后来,东晋出兵攻打武汉。水军造船缺少竹钉,陶侃又叫人把收藏起来的竹头拿出来给兵士去做造船用的竹钉。到这时候,大家才知道陶侃收集木屑竹头的用处,都佩服他考虑得周到。

陶侃前前后后带了四十一年的兵。在他管辖的地方,执法严明,社会秩序安定,老百姓都拥护他。

陶侃的才干颇为当时人所称道,是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一个叫梅陶的人说:“陶公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陆抗诸人不能及也。”将陶侃比之曹操、诸葛亮,这确有些溢美。但以陶侃的才略,特别是当时士族居官不屑理事的风气下,他能勤于吏职,在东晋官吏中是极少见的。

庾亮不得人心

东晋时,王导辅佐朝政宽厚平和,因此很得人心。后来庾亮掌权,实施严刑酷法,人心大失。

历阳内史苏峻,朝廷把长江以外地区交付给他治理。于是苏峻很是骄纵,轻视朝廷,招纳亡命之徒,手下人数日渐增多,都靠国家供给生活物资,陆运、水运络绎不绝,如果稍有不顺心,就肆无忌惮地斥骂。

南顿王司马宗被庾亮罢免了官职。他向来与苏峻交好,庾亮想杀他,而司马宗也想废黜庾亮,自己执政。这时恰好有御史弹劾司马宗谋反,庾亮就派右卫将军赵胤拘捕司马宗。司马宗抵抗,被赵胤杀死。

庾亮又免除了西阳王司马羕的太宰职务,把他的爵位降为弋阳县王。司马宗是皇室近亲,司马羕则是先帝的辅佐大臣,他们被庾亮随随便便杀戮或者废黜,人们更加不愿跟随他。

司马宗的党羽卞阐逃走,投奔了苏峻。庚亮发下朝廷符令让苏峻把卞阐送回来,苏峻却把他藏了起来。

晋成帝司马衍并不知道司马宗被杀。很久之后,司马衍问庾亮说:“以前那个白头发老公公在什么地方?”庾亮说已经被诛杀了。司马衍哭着说:“舅舅说他是反贼,就把他杀了,如果别人说舅舅是反贼那又该怎么办?”庾亮听后害怕,不禁脸色都变了。

庾亮认为苏峻在历阳,是个大隐患,想下诏征召他入京,询问司徒王导的意见。王导说:“苏峻多疑阴险,一定不肯奉诏前来,征召他就相当于打草惊蛇,不如暂时容忍他。”庾亮对大臣们说:“苏峻将来一定会造反。今天征召他,他若不服从诏见,就此造反,造成的灾难还不算太大。假设再过几年,就难以制服他了,就会像汉朝的七国之乱一样。”光禄大夫卞壶争辩说:“苏峻拥有强大的军队,靠近京城用不了一天,一旦发生变乱,后果十分严重,应当仔细考虑。”庾亮不听从。

卡壶料定庾亮一会失败,就写信给江州刺史温峤说:“庾亮执意征召苏峻,这是国家的大事情。苏峻已表现出狂悖的姿态,还去征召他,这等于自己去招惹啊。苏峻一定会对付朝廷。朝廷的威势和力量虽然也很强盛,但不知道是否真的能将他擒获。王导的看法和我差不多。我十分恳切地与庾亮争辩,但不起什么作用。我让你在外任职,本来是想以你为外援。现在后悔让你在外面,不能一起劝阻他,如果我俩一起劝谏,他或许会听从。”

苏峻听说此事,派司马何仍去见庾亮,说:“讨伐敌人,或者在地方上任职,我都唯命是从。如果一定要在朝廷中辅佐,是我不能胜任的。”

庾亮不答应,征召北中郎将郭默为后将军兼屯骑校尉,任命弟弟司徒右长史庾冰为吴国内史,带领军队防备苏峻。然后颁下诏书,征召苏峻为大司农,加授散骑常侍,赐位特进,让苏峻的弟弟苏逸代替苏峻管辖私人部曲。苏峻上表说:“当年明皇帝亲自拉着我的手,命令我到北边讨伐胡虏。如今还没有平定中原,我怎么可以擅自回到安宁的地方享乐?恳求朝廷让我到青州随便哪一个荒僻的郡县去补任,让我得以为朝廷效力。”庾亮又没有同意。

于是苏峻整顿行装准备赴召。这时,参军任让对苏峻说:“将军您请求去荒僻的郡县都没有得到允许,返回朝廷恐怕已经没有生路,不如拥兵自守。”阜陵令匡术也劝苏峻谋反,苏峻便下定决心举兵反叛。

第二年正月,苏峻的叛军攻入京城,挟持天子。庾亮乘坐小船逃走,与温峤一起起兵讨伐苏峻。后来苏峻在战斗中大意被杀,剩余的军队也于第二年的二月被平定。

庾亮为政苛责,为独揽大权而诛杀司马氏诸王,并想除去苏峻这个地方势力。苏峻则不断积聚力量,隐有与朝廷分庭抗礼之势,后为保命而起兵反叛。此战虽以庾亮的胜利告终,但却严重削弱了东晋王朝的力量,阻碍了北伐中原的大业。

大野心家桓温

桓温,东晋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出身士族﹐十八岁手刃杀父仇人名声大振,步入仕途。荆州刺史一职,因驻地地处要冲,东晋朝廷一直委派朝廷显要担任。345年,荆州刺史庾翼去世,朝廷几经争论,调徐州刺史桓温担任荆州刺史。

桓温本有野心,被任为荆州刺史后,更是踌躇满志,他想以军事上的胜利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威望,以利于达到自己篡权的目的。

那时候,蜀地成汉政权多变故,国势衰颓,被李氏割据了四十多年。晋穆帝的时候,有一个叫李势的暴君掌管政权。恒温认为自己建功立业的时机到了,346年,桓温率军攻打成汉。哪知桓温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就荡平蜀地,攻陷成都,成汉政权灭亡。

永和二年(346年)十一月,桓温出兵伐蜀,使袁乔率二千人为前锋。朝中许多大臣认为蜀地道路艰险,桓温兵力不足且又深入敌后,这一仗凶多吉少。但桓温长驱深入,至永和三年(347年)二月,已经在离成都不远的平原地区上大耀军威了。李势这时如梦方醒,急命叔父李福、堂兄李权、将军昝坚等领兵迎敌。桓温与众将商议进兵方略。有人主张分兵为二,两路挺进。袁乔反对,他说:“我们的兵力本来就少,不能再兵分两路了。必须合势齐力,只带三天粮草,表示有去无还的决心,全力进攻,才能成功。”

桓温采纳了他的意见,只留参军带少数军队守辎重,他自己引兵直取成都。桓温和李权遭遇,三战三胜,汉兵溃散,逃回成都。待桓温进至成都近郊,昝坚才发现自己的失误,赶忙回来,但见晋军已逼近成都,所部军心慌乱,竟不战而溃。李势派出的几支军队都完了,他垂死挣扎,领兵出城,在笮桥(在成都西南)迎敌。

晋军开头打得并不顺利,参军龚护阵亡,汉军的箭射到桓温马前,军心有些动摇。这时,突然鼓声大振,袁乔拔剑指挥,将士誓死力战,于是大获全胜,便又进到成都城下,放火烧其城门。李势连夜逃往葭萌。他自忖无法再战,只得修了降表,派人送到军前投降,成汉就此灭亡。

这一辉煌胜利,使桓温的威名震动朝野。他想进一步树威,几次上书要求北伐。朝廷怕他北伐成功兵权更重,对他的要求不予理睬。朝廷先后派褚裒、殷浩领兵北伐,都以失败告终。桓温乘机上表弹劾殷浩,结果殷浩被罢免。桓温将朝中障碍除去后,再也没有人能阻止他领兵北伐。

354年春,桓温率领四万人马,水陆并进,讨伐前秦苻健。苻健闻讯后忙派太子苻苌、丞相苻洪、淮南王苻生领兵五万前去抵御。

且说淮南王苻生,自幼瞎了一只眼,却异常勇悍狂悖。他的祖父苻洪不喜欢他,有次指着他的瞎眼向左右开玩笑:“听说瞎儿只有一只眼流泪,不知是否如此?”苻生听了这话,立即拔出佩刀刺向瞎目,指着淌下来的滴滴鲜血对祖父说:“这不是瞎眼流下的眼泪么!”众人见了,无不惊骇。苻生成年后力大无穷,能与猛兽格斗,击刺骑射,无一不精。

这次两军相遇,苻生一马当先向晋军冲去,两名晋将截住他厮杀,都被他劈于马下。他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晋军前队人马抵挡不住,纷纷溃退。桓温见来将勇猛,忙将弓弩手调上前,只听一声令下,箭如飞蝗飞入敌阵。苻生毫不畏惧,用刀拨箭,依然猛冲,忽然听到身后一声惨叫,太子苻苌身中两箭落马。苻生回马救起太子,且战且退。晋军乘胜追击,直抵灞上。

苻健见大军败回,吃惊不小,连忙紧闭城门,坚守不出。关中百姓深受鼓舞,纷纷前来劳军,长安附近的郡县全都归附了晋廷。晋军驻扎在灞上,日子一久,军粮不继。桓温本打算麦子成熟时派兵抢收,补充军粮。苻生早已料及,派兵将没有成熟的麦子全部割光。桓温的军粮越来越少,只得下令退兵。

356年,晋廷命桓温讨伐反叛的羌人首领姚襄。姚襄反叛晋廷后,他的部将一起劝他北还。姚襄依从了部下的意见,攻占了许昌,随后又攻打洛阳。洛阳守将周成,本是魏国降将,以后又背叛了东晋朝廷。周成见羌人来势凶猛,坚守不出。姚襄闻报桓温领兵来攻打他,连忙撤除对洛阳的包围,驻扎在伊水北岸,与晋军隔河相对。

姚襄知道晋军勇猛,觉得只有使诈才能击退晋军。他派使者过河对桓温说:“我家主公闻得大将军亲自领兵前来,自知不敌,愿意归降。望大将军渡过伊水,接受我军投降。”桓温怎会上当,只是冷冷地对使者说:“姚襄准备投降,只管领兵过河来见我,我要是领兵过河,那便是征讨。要是他不来投降,过几天我就渡河扫除叛逆!”姚襄听了使者回报,知道桓温已识破他半渡而击的计谋,只好命令全军作好戒备,准备迎击晋军。

渡河作战那天,桓温亲自披挂上阵,晋军兵多将广,一下子就击溃了姚襄军。姚襄急忙率领残军,向平阳逃窜。晋军一直挺进到洛阳城下。叛将周成见晋军声势浩大,不敢抵抗,打开城门向桓温投降。

收复了洛阳,桓温志得意满。他带着大批随从祭拜了先帝陵墓,派人修葺故宫,然后留下部分官兵驻守,自己率领大军班师。这年十月,桓温上书朝廷,请求还都洛阳。朝中臣子大多认为目前局势不稳,不宜迂回故都,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再迁回洛阳也不迟。由于众多官员的反对,迁都之事未成。

365年,前燕攻克洛阳,洛阳终于得而复失。经过两次北伐,桓温的野心越来越大。他为了在朝廷进一步树威,于369年夏初统率五万大军,从姑孰出发,向北讨伐前燕。

六月间,大军到达金乡(今山东金乡)。这年夏季气候干旱,水位低,航道涩滞,运输给养十分困难,大军无法北进。参军郗超建议先在黄河、济水一带驻军,屯积粮草,等到来年再进攻。桓温想速战速决,连连摇头。郗超道:“若想速战速决,不如直攻邺城,一决胜负。”桓温又认为此举过于冒险,没有采纳。

桓温思考再三,派毛虎领兵在巨野开凿了一条三百里长的河道,引汶水入清水。桓温领兵从清水乘船到黄河,连败前燕军,士气大振。

前燕主慕容玮闻报大惊,忙命慕容厉领兵两万前去抵御。晋军士气正盛,杀得前燕军大败而逃。慕容厉差点儿丢了性命,匹马奔还。告急文书不断飞向邺城,吓得慕容玮六神无主。朝中大臣见晋军来势凶猛,大多主张迁都。车骑大将军慕容垂热血沸腾,痛斥了主张逃跑的臣子,自愿领兵抵御晋军。

慕容玮本来心慌意乱,听了慕容垂的话顿时定下心来,命他领兵五万前去御敌。他又派使者到前秦,请求发兵援救,前秦主为了共同的利益,派兵两万前去救援。

桓温领兵驻扎在枋头(今河南浚县淇门渡),由于水位降低,河道接近干涸,军粮告急。慕容垂领兵到了枋头附近,扎下营寨按兵不动。他对部下说:“晋军运粮困难,希望速战速决。我们先不出战,待他粮草耗尽再出击!”晋军粮草日益减少,军心开始动摇,接着听说前秦军前来援燕,官兵难免恐惧。桓温知道取胜无望,下令烧掉所有舰船,丢下器仗,改由陆路撤回江东。

桓温久经沙场,知道撤军时最易遭受袭击。他留下一支部队埋伏好,准备伏击敌人的追兵。埋伏的部队守候了两天两夜,不见有敌人来追,此时大队人马已经远离,便急忙赶上大部队向南撤退。谁知到了第五天夜里,慕容垂率领八千精兵杀入晋军大营。晋军多日劳累,疲乏不堪;又因离开战场已远,放松了警惕,顿时被燕军击溃。桓温带着残军且战且退,冷不防援燕的前秦军斜刺里杀到,把晋军杀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晋军回到姑孰,五万人马只剩下一万多,桓温的第三次北伐最后以惨败告终。

桓温长期掌握大权,他不甘心做一个臣子,想取代皇帝的位置。一次,他抚枕而叹:“男子汉大丈夫,即使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

同类推荐
  • 一寸河山一寸血5

    一寸河山一寸血5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5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反攻阶段的历史。
  • 明清惊天大案

    明清惊天大案

    《明清惊天大案》精选了明清两朝11个著名的惊天大案,以通俗的笔调对它们进行解读和剖析,让读者在品味这些历史事件的同时,也能对中国的近代史进行一番梳理和思考。元朝是个短命的王朝。蒙古人的铁骑虽然曾经纵横欧亚大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版图最为庞大的帝国,但他们在治理国家和统治民众上实在不是行家里手,短短的160余年,元朝的统治就从终点回到了起点。
  •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本书围绕太平天国的重大事件、政治社会制度、政治观念展开研究;善于从历史的细微处进行深入探讨,对太平天国史上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就太平天国史研究的思路进行探索,开拓了太平天国史研究的领域;新收几篇文章是作者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成果。本书内容充实,文字精当,考证细密,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经典性著作。
  • 惠姓春秋

    惠姓春秋

    400年前,西班牙人门多萨写完《中华帝国史》,发出“中国社会是世界一个奇迹”的感叹,感叹“统一始终是中国的主导”。黑格尔比较各国历史后说:“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中外历史学家共同思考,在中国以外的世界里,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封建的大帝国,但它们分裂后,再没有统一过,而中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合分分,“合”,始终是主旋律,这是为什么?答案是纷呈的,其中中国宗族的族规思想与国家维系的思想体系大体协调一致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姓氏产生最早的民族,其起源可上溯到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蕴藏的文化博大精深,有糟粕,更多的是精华。
  •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本书回忆中国大学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整个进程,包括那时的大学、大学教师、大学生们,包括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那些流芳青史的运动,那些意义非凡的事件,那些艰难、曲折、复杂、漫长的办学历程,那些或快乐有趣或感人肺腑的校园小插曲,那些振聋发聩、空谷足音的思想和言语,那些山水秀丽、楼宇精致、书声朗朗的校园。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关于1949年以前中国大学的百科全书;是中国近、现代大学发展史的“民间版”、“通俗版”、“故事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朝圣之路。因为,那正是我们的魂,我们的根啊!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三界独尊

    三界独尊

    从此踏上一段轰杀各种天才的逆袭之路。在江尘面前,谁也没资格自称天才,转生在一个被人欺凌的诸侯少年身上,因为,没有哪一个天才,天帝之子江尘,能比天帝之子更懂天。天才?顺我者天,逆我者渣!
  • 第一红妆

    第一红妆

    有什么比穿越后醒来到乱葬岗这坑爹的事情更悲催的?她墨红妆直至现在才明白,那就是遇到了一个比自己更强,更腹黑,更会忍的男人!如果知道他原本就是只大灰狼,她墨红妆发誓,第一绝不会与他走太近,以免被他的温柔宠溺迷得神魂颠倒。第二绝不会没有察觉到他满脸期待等的就是自己长大,然后将自己给吃得一干二净!他本是江湖上最为神秘——魔宫的爷,脸戴狐狸面具,冷若冰霜,负手之间带起一片腥风血雨,眉头一皱便是惊了半边天,世人传他为“狱君。”若不是当日路过乱葬岗的时候,自己遇上了那双不羁的眸子,只怕现在,自己也不会变成为了等一个女人苦苦长大的悲情男,还要忍受她不懂自己的心意和其他男子亲亲我我的样子。墨红妆,救你的人是我,那么你的命也是我的,一生一世,绝别想跑!——小正剧简介——她本是毒物世家的当代宗主,同时也是风云黑白两道的“银手红妆”,却身患祖传绝症,世道皆传:“阎王要你三更死,红妆留你五更活,堪称活阎王。”而她—墨红妆,是墨王府中一个小小庶女,娘亲早逝,导致性格懦弱,从小与当今太子订下婚约,本想隐忍一生,却惹来杀身之祸,弃尸乱葬岗中。那一夜,大雨滂沱,一双本已死透泛白的玉手从一堆死尸中缓缓爬出,一口吐出嘴中的泥沙,眼眸缓缓睁开,阴沉如墨,却蕴含绝代风华,此后,注定这乱世王朝,由她墨红妆再添上那重重一笔!自此,上朝堂,下江湖,临东海,游走四国之间,银针芊芊,负手翻云,她一袭红衣笑傲这乱世王朝,随性洒脱,一生痛快!她的原则:“既我重生再世,那这一世我定要过的洒脱随意,若任何人妄图犯到我头上来,我必将以几千几万倍的痛苦奉还于他,诛其一生一世,后悔为人!”【精彩片段】洞房花烛,情欲暧昧,他一改以前的温柔包容,霸道地在她耳旁宣誓:“墨红妆,我许你一生一世,生是我的人,死也是我的人,永远别想逃。”她指尖轻勾他衣袖,露出那一片结实的胸膛,埋脸上前舔舐着他的薄唇,一双眸子迷乱情欲,话音中透着一股致命的诱惑:“那么,你还等什么呢?”他一愣之后勾起一抹舒心的笑意,轻轻按上她的双肩,唇瓣相吻,落下红帐,空留一室春光弥漫。
  • 皇夫的春天

    皇夫的春天

    萧女皇在她登基后以为自己可以有后宫三千面首,奈何皇夫很妖孽,女皇很无奈。
  • 何澄(下)

    何澄(下)

    《何澄(下)》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 。《何澄(下)》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 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 拒嫁太子,庶女狠逍遥

    拒嫁太子,庶女狠逍遥

    【本文一对一,系女强+宠文+复仇+宫斗+宅斗为一体】成亲一年,丈夫从未踏入她房中一步,只因她不是他所爱之人。不哭不闹,换来的竟是阴谋陷害,一场大火尸骨无存。再次醒来,竟然成了丈夫不受宠的庶妹,既然老天给了机会,她又怎么能浪费?定要让所有有负她们的人付出代价!爹不亲娘不爱?无妨,她会被让他们悔不当初。姨娘们轻贱嘲弄,不怕,她会让她们从此没脸见人。嫡姐嫡兄羞辱打骂,不急,她会让他们知道被人欺辱的滋味!就连下人也随意喝使?不慌,她会让他们明白,谁才是主人!不就是‘不小心’将姨娘们偷情养小白脸的‘好事’公之于众,又‘不小心’的让嫡姐的贵妃梦破碎,可这个太子殿下怎么就抓着她不放了?
  • 情有独钟之白蒙蒙

    情有独钟之白蒙蒙

    白蒙蒙大学毕业之后,两年多里试了好几个工作都觉得不适合自己。偶然的情况下,做起了网络写手,谁知一下子上了瘾,准备靠码字养活自己并由此闯出一片天地。然而,将近两年的时间,虽说在几家网站发了近千万文字,却还是个收入不多名不见经传的一般签约作家;由于多数时间都坐在家里码字,很少与别人联系,二十六岁的她,感情上也是个盲区。就在她感到事业和爱情都没有眉目心情不爽的时候,黄光遥出现在了她的生活里。她一看到他的时候,不但眼睛一亮,心里还一动!从此,她的生活和事业,就和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黄光遥比白蒙蒙大两岁,是个小有成就的男人。他的感情之路比较复杂,他的事业也经历了多次起伏,他对白蒙蒙一见钟情并一往情深。然而,由于特别复杂的原因,他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王凯乐和向日葵分别是黄光遥和白蒙蒙同年的密友,都有自己的事业,但感情之路却都不顺。他们之间的帮助和影响,不可小觑。二十九岁的水泉源干过很多坏事,但他对马丽丽和白蒙蒙的喜爱,却是真心的。
  • 山西民居与饮食

    山西民居与饮食

    山西民居和饮食生活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文化中有代表性的特定地区文化类型之一,展现着别具一格的地方味道和风情。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情在大清

    情在大清

    他是胤禛,是四爷,是雍正。她是清婉,是白灵,是一只鹿化作的女婴。进宫之后,她合了德妃的眼缘,被送到了他的身边,自此朝夕相伴。可是,他有他的娇妻美妾,有他的宏图抱负,这一场爱,终究是不够长。那一夜主动邀宠,那一夜极尽缠绵,之后,或许再无瓜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