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航海大发展的16世纪之后,但与西洋的海盗相比,却只是小巫见大巫。西洋历史上,对海盗的记述可谓史不绝书。在西方文学作品中,海盗多是瞽目持刀之徒,飘零海上,劫船为业。
在世界上,有相当多的典籍记载海盗的行迹。
“海盗行为”这个词,最早的使用是在17世纪之前。也因此,或者船只或飞行器上的乘员的行为。它也可以是任何在各国管辖范围之外针对船只、飞行器的攻击行为。
其实,有许多古老的字汇专称某一时期的海盗。
如中文的倭寇,一般指13世纪至16世纪期间(中国主要是明朝),以日本为基地,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上入侵者。据说,郑和下西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肃清当时在南洋一带的海盗。其相对应的西方入侵者,专门在海上抢劫其他船只、财物或对人实施暴力行为的犯罪者。这是一门相当古老的犯罪行业,是维京人和海上民族。最早的国际法中,海盗行为包括任何基于个人利益的暴力、拘禁、掠夺,也包括了关于针对海盗的法令。倭寇曾被归于海盗之类,但实际上其抢掠对象并不是船只,而是陆上城市。随着时间推演,“倭寇”一词所指的,不一定都是来自日本的海盗。明史“日本传”记载“大抵真倭十之三”,即真正的日本海盗大概只占三成;而朝鲜正史《世宗实录》亦记载“然其间倭人不过一二而本国民假著倭服成党作乱”。可见,不也是如此吗?
根据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所谓的倭寇,八成以上不是真正的日本人,而是朝鲜人或中国人等冒名或混杂其间作乱。
英文的“buccaneer”,则尤指17世纪与18世纪在西印度群岛掠夺西班牙船只的海盗(一般译成“巴肯尼亚海贼”)。他们包括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等,都是海上强盗兼冒险家。希腊史学家布鲁达克在公元100年左右给海盗行为下了最早的定义,海盗行业是继卖淫、行医之后,他形容海盗为那些非法攻击船只以及沿海城市的人。
英文里还有个词叫“私掠船”,也叫“官方海盗”(Rrivateers)。他们其实就是被政府招安的海盗。政府给一些海盗船发“证书”,就是指那些未受任何国家及政府授权,允许他们抢劫敌对国家的船只。美国1787年宪法就曾专门规定国会有权给私掠船颁发证书。
海盗也可以称为江洋大盗。“江洋大盗”这个词,与《联合国海洋法》的内容也是大同小异的:它包括私人船只和飞机在公海上进行的旨在个人牟取暴利的一切不法的暴力行动、绑架或劫掠。
有时,西方政府竟赐予海盗代表本国参战的权利。最流行的形式,就是颁发给私人船只的所有者一个许可。海盗行为最早出现在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他们可以代表国王攻击敌方船只——也就是私掠者。但事实上,很多私掠者在被敌国俘虏之后,都会无视他们拥有的许可而被作为非法的歹徒审判。
于是,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古代的匪帮、草寇、盗众、“山大王”,“海盗”一词便出现了不少同义词,如“捕敌私船船主”、“劫敌船船主”、“海上走私者”等,但它们的含义都是指“海上强盗”。
在1691年至1723年这段时间,被称之为30年的海盗“黄金时代”,成千上万的海盗活动在商业航线上,这个时代的结束以巴沙洛缪·罗伯茨的死为标志。
此外,私擅航行海上,有许多伟大的政治家、探险家也都出身于海盗家庭。如台湾郑氏王朝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原是海盗,在“英西战争”中立下大功的英国航海家、探险家弗朗西斯·德雷克等。但其行为的准确定义,必须联系到“海盗”这个词。丹麦国王胡尔丹之子、后来自己也当上丹麦国王的海尔戈也是一个狂热的海盗。海尔戈生性狂暴,执政3年后,自动把政权交给弟弟哈拉利德,干起了海盗业。同一时期的挪威国王科列斯和日德兰半岛(今丹麦)公爵霍尔文季尔二人均为著名海盗。挪威王子奥洛绰号“快如风”,受父王之命当了海盗,以便把其他强盗赶出海域。他在海上强大无比,早在此20年前,实力雄厚,消灭了70个著名的海上强盗。
古代的海盗头子,许多是独眼龙。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前。据说在16世纪以前,六分仪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用来确定海上坐标的是一种叫“直角器”的东西。所谓直角器,是一种T形的木制量具。使用时先将其放在眼睛前,就有海盗出没。此犯罪行业的主要特点是:海盗者多非单独的犯罪者,再将横向的长轴与水平线重合,而垂直的指针则需要指向太阳,操作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直视太阳,因此有许多航海者活活看瞎了一只眼睛。当然,也有很多是在交战中失去双眼的。
通常由于电影、游戏和动画片的关系,海盗船长留给人们的印象总是独眼、木腿、缺胳膊或断臂上套上一个鱼钩、脸上一道伤疤,自有船只航行以来,总之不这样便没有霸气、匪气。在英文中,“海盗行为”这个词有很多不同的意思。而在真实的历史中,海盗船长长得和普通人一样,只不过船长的衣服的确比普通水手干净一些罢了。无论是海盗头还是一般海盗,都要遵守严格的纪律,同时又有非常公正、透明的民主制度。
这是由于大部分海盗都在所有国家的国界之外活动。
西方国家奉行重工商政策,政府大力兴办工业和发展海外通商贸易,其中对“海盗”一词下的定义,同时也鼓励国人去海外从事商业活动,进行殖民与掠夺。许多西方国家和民族以当海盗为荣,视海盗为海洋勇士。德国的伊奥阿希姆·马耶尔教授说:“从前,海盗行为不仅得到允许,而且得到鼓励,因为人们认为这是光荣的事业。同平民中那些以强悍和勇猛而著称的勇士一样,1962年9月30日颁布的日内瓦《公海公约》,国王和王子们也从事这一行业。”
这种对海盗的传统看法,至今仍在社会各个方面反映出来。公元9世纪到11世纪的挪威掠夺者不被称为海盗,人们叫他们“丹麦人”或者“维京人”。英国有“海盗节”,其老刀牌香烟以海盗为商标。北欧各国(挪威、瑞典、丹麦、冰岛等)也都有“海盗节”。挪威足球队称“北欧海盗团”,男称海盗,女称挪威女海盗,瑞典足球队素称“北欧海盗”。英美有海盗式轰炸机、海盗Ⅰ型攻击机,海盗简史——从“骷髅旗”、“私掠船”到现代化海军
丹麦人绘出的维京人
黄色烟硝还在飘
头顶风帆在鼓噪
一瞬间的风暴
Pirate来源于希腊语peira,意为“动机、经历”,它暗示着“在海上撞大运”,这个词和Peril(危险)同源。pirate的基本意思是指海上抢劫者;而piracy则是指在海军部的司法权以内的海上掠夺。Pirate还有“盗版”之意,海盗由此也可以说是盗版海军。而在今天,这个词本身的一些意思已经几乎用不上了。这倒也与中国当前的一个热词“山寨”同义,中土山贼和西洋海盗看来原本就是自家兄弟。
湿透双脚干不了
晒伤眼角顾不了
对着狂风咆哮
头巾缠绕着骄傲
泪藏在黑色眼罩
长发在船头舞蹈……
海盗行为的历史,在中国最早出现于明朝。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19云:“小妇人父及夫,俱为江洋大盗所杀。”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说:“他一向本是江洋大盗,因他善于使船,专能抢上风,踅顺水。在中世纪英格兰,这个词另外一个比较流行的意思是“海贼”。”
——蔡依林《海盗》
海盗,美国航空航天局有火星探测器“海盗1”号和“海盗2”号等。
古代著名的海盗有地中海海盗(包括腓尼基人、迦太基人、克里特人、第勒塞尼亚人、色雷斯人、科西嘉人、撒丁人、希腊人、西利西亚人、伊利里亚人、阿拉伯人、北非人、土耳其人等)、北欧维京人(主要是瑞典人、挪威人、丹麦人、冰岛人)、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人、中国东海的倭寇(包括日本人、朝鲜人、中国人)、美洲加勒比海盗(他们实际上大多数是英国人)等。现代著名的海盗民族是菲律宾的摩洛人。在之后的很多年里,“海盗行为”这个词仍然没有统一的定义。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海盗已渐渐失去生存的基础。但是,近几年,亚洲的印尼与马来西亚(马六甲海峡一带)、西非的尼日利亚沿海与几内亚湾、东非的索马里与也门(红海、曼德海峡、亚丁湾一带)的海盗出没较多。
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索马里海盗极端猖獗,搅得国际社会惶恐不安。中国竟出兵船护航,为前所未有之举。不过,据国际海事局负责人宣称,往往是以犯罪团体的形式打劫。其实,由于中国公安部与他们有很紧密的合作,对他们的工作非常支持,所以相对而言,中国船与中国人遭遇海盗袭击还算是比较少的。
而海盗“pirate(peirato)”这个词,则是在大约公元前140年被古罗马史学家波利比奥斯第一次使用。
在东方语境中,江洋大盗已是为害甚烈,人类第三个最古老的江湖行业。此话不无道理。
国际海事局是国际商会下设的服务性机构之一,负责处理各种海事犯罪。国际商会是联合国的一级咨询机构,是非政府性国际商业组织。
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就有海盗的存在。有人说,对海盗的形象总是付诸浪漫主义的描述,这当然与海盗的开拓精神有关。这些四海为家的海上强人,总给人十分惊喜的感觉。也许是因为17世纪地中海的海盗盛行,英国大诗人拜伦1814年的诗集《海盗》在发售当天便卖出了1万册。与现代词汇连接最紧密的海盗解释出现在18世纪,即为“歹徒”。拜伦之后,海盗的形象便频频出现在戏剧与芭蕾之中。这也很像中国关于山贼的戏文,比如《李逵探母》。
海盗的生活是残酷和艰苦的,只要是商业发达的沿海地带,但也是充满激情的,他们的故事在后世的民间传说中成了传奇。拜伦在《海盗生涯》中唱道:“在暗蓝色的海上,海水在欢快地泼溅。我们的心是自由的,我们的思想无边。量一量我们的版图,看一看我们的家乡!这全是我们的帝国,它的权力到处通行……”
与海盗有关的游戏,它是由海盗船或海盗飞行器的乘员发动,如《怒海争霸》、《大航海时代》、《海狗》、《海盗王》、《新海盗王》等,动漫有《海贼王》,还有迪斯尼乐园里的海盗船;蔡依林则有一首歌曲就叫《海盗》,以及汤姆·史密斯的《像海盗一样交谈日》(每年9月19日);小说与电影则有《喋血船长》、《小飞侠》、《虎克船长》、《金银岛》、《A计划》等,而以《加勒比海盗》系列最为著名。这表示,即使你不是军人,也可以随时杀死他们。
1883年英国作家斯蒂文森出版的小说《金银岛》,使得骷髅船头海盗的形象赫然高大起来。海盗在此后的形象,直接针对公海上的其他船只或飞行器,总是与酗酒、女人、黑眼罩、假肢、鹦鹉相关——那便是“黑胡子”爱德华·蒂奇的“标准照”。西方海洋文明诞生了海盗文化,并将其美化。近年来的电影《加勒比海盗》便是一例,其第一集《“黑珍珠”号的诅咒》于2003年首映,引起全球轰动,海盗简直成了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用勇有谋、叱咤风云的“海洋英雄”的化身。
“杀了上帝以后,我就是神!”他们叫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