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5000000030

第30章 成长没有捷径,勤奋才是王道(1)

勤奋的人才能获得最高奖赏

古罗马人有两座圣殿,一座是勤奋的圣殿,一座是荣誉的圣殿。他们在安排座位时有一个顺序,即必须经过前者的座位,才能到达后者——勤奋是通往荣誉圣殿的必经之路。成长没有捷径可言,只有勤奋努力,才能不断成长进步。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勤奋是一所成功之人必须进入其中学习的学校。在这里你可以学到有用的知识,培养起独立的意识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勤奋本身就是财富。你是一个勤奋、肯干、刻苦的员工,就能像蜜蜂一样,采的花越多,酿的蜜也越多,你享受到的甜美也就越多。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一个民族而言,懒惰都是一种堕落的、具有毁灭性威力的东西。懒惰是一种精神腐蚀剂: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爬过一个小山冈去欣赏那一边的风景;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去战胜那些完全可以战胜的困难。因此,那些生性懒惰的人永远不可能在社会生活中成功。成功是那些辛勤劳动的人们头上的花环,懒惰是恶劣而卑鄙的精神重负。做人一旦与这个词语相连,就只会整天怨天尤人,精神沮丧,无所事事,而且对社会无用,对别人无益。

高尔基在谈到劳动的作用时说:“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

一位大学校长在给学生作演讲时说:“天才就是不断努力的人。”纯粹靠勤奋和毅力也能产生让人惊讶的成果。即使你的智力比别人稍微差一些,你的实干也会在日积月累中弥补这个弱势。

实干并且坚持下去是对勤奋刻苦的最好注解。要做一个好的员工,你就要像石匠学习。他们一次次地挥舞铁锤,试图把石头砸开。也许一百次的努力和辛勤都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最后的一击让石头裂开了,那就是他们成功的时候,这种成功正是他们勤劳刻苦的结果。

对于勤奋的人来说,上帝总是会给他最高的荣誉和奖赏。为了达到更好更大的工作成就,加薪也好,升职也罢,你必须不断地奋斗。刻苦地训练专业技能尤其必要。勤奋的敬业精神更像一个助力器,把你推到上司面前。

如果你是有志于工作的人,你就不会抱怨现在的工作。因为,所有的抱怨都是徒劳的。你应该不断问自己:“我勤奋吗?”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当你有一天得到发展的机会时,应该自豪地对自己说:“这都是我刻苦努力的结果。”

勤奋的劳动之所以是神圣的,是因为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创造了人类社会的一切。恩格斯在谈到劳动的神圣意义时指出:“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类产生的历史告诉我们,是劳动使得类人猿的手和脚分了工;是劳动使得原始人产生了交流思想的语言;是劳动使类人猿的脑髓逐步发展成为人的大脑,从而使人成为“万物之灵”。

有首歌唱道:“生活就像爬大山,生活就像过大河。”不管你是否愿意,生活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将难题、困窘推到你的面前,让你时常领略到“爬山”“过河”的滋味。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而且还创造了人类社会。精勤自有丰收日,时光不负苦心人。学海无涯,唯勤是岸;功多艺熟,业精于勤。

付出了才可能有收获

有头小猪向神请求做他的门徒,神欣然答应。这时刚好有一头小牛由泥沼爬出来,浑身都是泥。神对小猪说:“去帮它洗洗身子吧!”小猪诧异道:“我是神的门徒,怎么能去伺候那脏兮兮的小牛呢?”神说:“你不去伺候别人,别人怎会知道你是我的门徒呢?”

这个寓言故事说明:要证明自己很简单,只要真心付出就可以了。

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没有真心实意的付出,没有辛苦的耕耘,业绩总不会自己跑出来。所以,我们在做事时不要避重就轻,逃避自己的职责。

有一户人家养了两头驴子,这户人家经常要运东西。有一次,这两头驴子各拉一辆大车去另一座城市。在拉车的途中,前面的那头驴子走得很好,而后面的那一头却常常停下来。于是主人就把后面一辆车上的货挪到前面那辆车上去。等到后面那辆车上的东西都搬完了,后面那头驴子便轻快地前进,并且对前面那头驴子说:“你辛苦吧,流汗吧,你越是努力干,人家越是要折磨你,真是一个傻子。”前面那头驴子也不理会它,只顾自己好好地拉车。等把货物运到以后,主人心想:“既然有一头驴子不能拉货物,那我养着它干吗?不如好好地喂养另一头,把这头驴子宰掉,总还能拿到一张皮吧。”于是,他便这么做了。

我们在工作时所具有的精神,不但与工作的效率有很大关系,而且对我们的品格也有重要的影响。工作就是一个人人格的表现,你的工作就是你的志趣、理想,只要看到了一个人在工作时的精神状态,也就知道了他在其他方面的精神状态。因此,在任何情形之下,你都不能对工作产生厌恶感。假使你为环境所迫,而只能做些乏味的工作,那你也应该努力设法从这乏味的工作中找出一些兴趣和意义来。要知道,凡是应当做而又必须做的工作,总不可能是完全没有意义的,问题全在于你对待工作的精神状态如何。良好的精神状态,会使任何工作都成为有意义、有趣味的工作。因此,我们应该在心中立下这样的信念和决心:从事一项工作,必须不顾一切,尽最大的努力。如果你对工作不忠实、不尽力,那将贬损自己、糟蹋自己。老板不在身边却更加卖力工作的人,将会获得更多奖赏。如果只有在别人注意时才有好的表现,那么你永远无法到达成功的顶峰。如果你对自己的期望比老板对你的期望更高,那么你就无须担心会失去工作。同样,如果你能达到自己的最高标准,那么升迁晋级也将指日可待。

我们经常发现,那些被认为一夜成名的人,在功成名就之前,早已默默无闻地努力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成长大于成功,成功是成长的累积,不论任何行业,想攀上顶端,通常都需要漫长的时间去努力和精心地规划。那些成就大业的人和凡事得过且过的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懂得真心实意地付出自己的努力。没有人能促使你成功,也没有人能阻挠你达成自己的目标。如果你的心中也有一头偷懒的驴子,那么,赶紧将其赶走吧,小心它会将你拉进失败的深渊。

勤奋是成功的敲门砖

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共同经验都表明:勤奋就是成功的“敲门砖”。大圣人孔子的勤奋,表现在活到老、学到老,七十高龄尚且“读《易》,韦编三绝”;大儒董仲舒的勤奋,表现在“三年不窥园”,苦读经典,废寝忘食;文学家曹雪芹的勤奋,表现在他在“举家食粥”的艰苦条件下,“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文学家鲁迅的勤奋,表现在他“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工作了”;发明家爱迪生的勤奋,表现在他在长达几十年的发明生涯里,每天都工作超过12个小时,直到80岁高龄,仍在实验室里一呆就是一天。

著名学者季羡林曾回顾七八十年之经验,认为决定成功的条件有三个,即天资、勤奋和机遇。他对这三个条件进行了这样的分析,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工夫。于是,他得到这样一个关于成功的公式:成功=勤奋+天资+机遇。在季羡林的成功公式中,最为强调的就是勤奋。

同类推荐
  • 名人的处世学问

    名人的处世学问

    想成功,先学会处世。学会处世,我们可以在商海官场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应对自如。本书汇集了许多成功的经验,通过一个个生动而有趣的事例,对现代社会的处世哲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诠释。细心体会书中的妙文智语,将名人们的处世学问融进我们的一言一行,助我们走向成功。向名人学处世,像名人一样成功。
  • 卡耐基魅力女性金言

    卡耐基魅力女性金言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的妻子桃乐丝·卡耐基既有普通妻子的温柔与体贴,也有她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卡耐基从她身上总结出不少他所欣赏的女性的特质,正如他分析成功人士所应该拥有的一些特质一样。他总结爱情婚姻得失、指导别人走向成功时,总是不忘告诫女性:永远保持女性魅力!
  • 说话,把握好谎言的尺度与实话的分寸

    说话,把握好谎言的尺度与实话的分寸

    谎言有时是有益无害的。但是,说谎要讲原则,仃尺度,切不可事事说谎,处处说谎,那样自会付出代价。 说实话要讲技巧,不懂变通,直来直去,赤裸裸的大实话最容易伤害他人。会说话的人不会直话直说,他们善于以迂代直,或委婉,或间接,或含蓄,曲径通幽地把实话说出口。为了自己,为了别人,一定要把握好说实话的分寸。
  • 改变心态改变一生

    改变心态改变一生

    人生就像万花筒,充满了无数的未知与变幻,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未来不会因为我们的抱怨而改变,改变人生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调整我们的心态。身处逆境的人,如果能够坚强面对,积极行动,一样可以突出重围、拥有光明的未来。《改变心态改变一生》从“心态决定人生成败”的角度出发,分别从挫折、生活、自己、他人、家庭、事业、工作、财富等角度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所例举的故事真实鲜活,以点带面,纵横深入,使读者于字里行间领悟心态对人生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积极的心态,笑对人生!
  • 百年北大给青少年的人生哲理

    百年北大给青少年的人生哲理

    走成功之路,读成功之书。胸怀梦想,执著地走向远方;笑对挫折,锻造强者的品质;挖掘潜力,创造丰富的人生;荡涤心扉,用沉静过滤浮躁;热爱真知,用智慧照耀人生;空杯心态,卸掉负担和羁绊;懂得感恩,对世界一往情深;享受生活,呵护纯粹的心灵。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潜台词

    潜台词

    内容包含当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凸显事物的本质或人物的特征,上至高官教授,他的短篇小说,无论三教九流,无论高雅低俗,是以喜剧的形式来抒写严肃的社会生活,并以犀利、凝练的笔触,从司空见惯的笑料中发掘人生社会的哲学深意,涉及官场、高校、农村、市井等社会各个阶层的现实状况。角色各式各样,下至平民百姓,既有契诃夫式的“含泪的微笑”,勾勒了一幕幕生活幽默剧,也有鲁迅的辛辣、尖刻。劳马擅于以夸张变形、荒诞不经的方式,本书汇集了劳马多年来精心创作的一系列优秀短篇。,尽入作者法眼。让人在笑中深思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血腥的盛唐2:三权分立下的贞观之治

    血腥的盛唐2:三权分立下的贞观之治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倾雪之舞乱君心
  • 一夏晴深

    一夏晴深

    为了逃避从天而降的婚约,为了活成一个自由的古人,她不知天高地厚地去闯荡江湖,别了青梅竹马的少年行云,又遇到了玉树芝兰以多情自许的“无缺”公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那段被遗忘的记忆究竟属谁?谁才是那个与她许足三生承诺的人?
  • 梦醒与嬗变

    梦醒与嬗变

    百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相当悠远的时间区限,讳言说死,而称“百年之后”,祝愿婚姻久长说“百年好和”。百年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活不到的年限,所谓“人生不满百”,“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百年也就成了时间久远的代名词。一件事情过了一百年,即使在节奏很慢的古代,也算是有历史的了,而一个事件过了一百年还会让人想起它,仅仅这年限就足以证明这个事件意义不同寻常。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年,我们今天的改革的性质与当年的戊戌维新已毫无共同之处,但是,在当年改革者的足迹中,我们仍然可以得到不少教益。比较起来,近代史上任何一个重大事件都没有像戊戌事件那样离我们今天的事业那样近。
  • 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变奏

    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变奏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学术背景,重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发展进程中的现代性与民族性问题。本书的方法与特色是:第一,由单薄的个案研究与历史描述模式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模式。第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观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第三,贯彻了中外对话的理论生原则和方法原则。本书既有明晰的历史线索,又有厚重的观念辩析,为今后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参照和观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