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2200000024

第24章 窘困的团练大臣(5)

赵丈敏集古今之大成,师从初唐四家中的虞永兴,而参学钟绍京,并以此上探索二王,下仿效黄山谷,这是一条路径;师从中唐时期的李北海,而参学颜鲁公、徐季海的沉着稳重,这是一条路径;师从晚唐时期的苏灵芝,这又是一条路径。从虞永兴追溯二王和晋、六朝各位各家,是世人所称的南派;由李北海而追溯到欧、褚和魏、北齐各位名家,是世人所称的北派。你要学习书法,就要了解这两派的异同,南派以神韵见长,北派以魄力见长。宋朝四家中,苏、黄接近南派,而米、蔡则近于北派。赵子昂曾尽力想把这两派合二为一,融会贯通成为一体。你从赵派书法入门,将来可能会趋向南派,也可能会超向北派,无论效法何派,都不可迷失方向。我先大夫竹亭公,幼时学习赵派书法,秀骨天成。我们兄弟五个人,在写字方面都下过很大的工夫,其中要数沅叔的天资最高。你若能发扬光大先辈的业绩,也就达成了我的迫切希望了。

八股文的写作,也是你要认真用功的地方。邓瀛师是写作八股文的高手。你现在写文章,在家里有邓老师为你批改,交到军营中来又有李次青给你提出意见,这是很难得的学习机会,十万不可轻易错过。

现附回赵书《楚国夫人碑》,可分别送给三位先生(汪、易、葛)、两个外甥和你的各位堂兄弟。另外还有旧的宣纸手卷、新的宣纸横幅,你可学《书谱》,请徐柳臣看一看。此嘱。

父涤生手谕

咸丰九年三月廿三日(1859年4月25日)

【精华点评】

在这封信中,曾国藩为儿子讲解中国书法南北两大流派及十几位书法大家的特性。曾国藩对书法历史的丰富详解,笔端信笔拈来、深入浅出的话语,正是他平时悉心观察和揣摩的成功积淀,也正是他学识渊博的深厚表现。

【经典格言】

尔欲学书,须窥寻此两派之所以分。南派以神韵胜,北派以魄力胜。宋四家,苏、黄近于南派,米、蔡近于北派。赵子昂欲合二派而汇为一。尔从赵法入门,将来或趋南派,或趋北派,皆可不迷于所往。我先大夫竹亭公,少学赵书,秀骨天成。我兄弟五人,于字皆下苦功,沅叔天分尤高。

兴家应做到勤、敬、和三字

诸弟在家教子侄,须有勤敬二字

(1854年8月5日与诸弟书)

【家书】

澄、温、沅、季老弟左右:

湖北青抚台于今日入省城。所带兵勇,均不准其入城,在城外二十里扎营,大约不过五六千人。其所称难民数万在后随来者,亦未可信。此间供应数日,即给与途费,令其至荆州另立省城。此实未有之变局也。

邹心田处,已有札至县撤委。前胡维峰言邹心田可劝捐,余不知其即至堂之兄也。昨接父大人手谕始知之,故即札县撤之。胡维峰近不妥当,亦必屏斥之。余去年办清泉宁征义、宁宏才一案,其卷已送回家中,请澄弟查出,即日付来为要。

湖北失守,李鹤人之父(孟群,带广西水勇来者)想已殉难。鹤人方寸已乱,此刻无心办事。日内尚不能起行。至七月初旬乃可长征耳。余不一一。

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至切至切。余①深悔往日未能实行此二字也,千万叮嘱。澄弟向来本勤,但敬不足耳。阅历之后②,应知此二字之不可须臾离也。

兄国藩手草

咸丰四年六月十八日

【注释】

①余:我。

②阅历之后:有了阅历之后。

【译文】

澄、温、沅、季老弟左右:

今日,湖北青抚台率军进入省城,但所带的士兵,均不准许入城,只令他们在城外二十里扎营,人数大约五六千人。他所说有几万难民跟随在后,也不可信。我打算让他们再逗留几天,然后就打发给他们一些路途用费,命他们到荆州另立湖北省城。这样的变乱局面确实从未发生过。

邹心田那里,已有信札寄至县里,撤去委托他劝捐一事。以前胡维峰说邹心田可以劝捐,而我不知道邹就是至堂的兄长。昨天接到父亲大人的亲笔信才知道,所以就用信札通知县里撤去。胡维峰近来办事不妥当,我也必定会指斥他。我去年办理清泉宁征义、宁宏才一案,案卷已送回家中,请澄弟清查出来,并即日送来为要。

湖北失守,李鹤人之父(孟群,带领广西水兵的人)想来已经为国殉难。如今鹤人方寸已乱,定无心办事。所以我近日还不能起程出发,到七月上旬才可长征。我不一一说明了。

弟弟们在家训教子侄,最重要的是要有“勤敬”二字。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乱世纷争之时,凡一家之中能做到勤和敬,无不兴旺发达;若不勤不敬,则难逃衰败之运,千万牢记!过去没能够切实实行这两个字,如今我深深后悔,所以现在才对你们千叮万嘱。澄弟向来以一个勤字为先,只是敬做得还是不够。待你们有了阅历之后,就会发现这两个字是须臾不可离开的。

兄国藩手草

咸丰四年六月十八日(1854年8月5日)

【精华点评】

在这封信中,曾国藩嘱咐弟弟们要用“勤敬”二字教导晚辈,不论是治世乱世,勤敬能兴家,不勤不敬则败家。“勤敬”,“勤”即人要勤奋、要勤勉、要勤快,还要勤俭;“敬”是立德做人的根本,要敬业、敬爱、敬奉、敬重、敬服。这两个字既是古文化的精髓,又蕴含着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的内涵。《尚书》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意思是勤劳、节俭能使国家发达,家庭兴旺。在治家方面,曾国藩把“勤”和“敬”二字结合并举,不厌其烦地提醒家人要坚持勤,而“勤敬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也是曾国藩为家订立的最后家规,也是曾氏子孙的传家之宝。而在当今社会,命运是公平的,付出多少,想要得到什么,命运便会给你提供得到它的条件。只不过,这些条件都是隐晦的,需要自己去识别。假如你得到一份低贱的工作,你总是抱怨它的不如意,与你的人生追求大相径庭的话,那你什么也得不到,如果你将其作为训练自己毅力以及培养各种能力的手段,你将大有收获。在社会压力日益紧迫的今天,“勤敬”也教会我们要继续保留勤奋、谦恭的态度,积极面对生活。

【经典格言】

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兴家在勤、敬、和三字

(1854年10月2日与诸弟书)

【家书】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弟足下:

久未遣人回家,家中自唐二、维五等到后,亦无信来,想平安也。

余于廿九日自新堤移营,八月初一日至嘉鱼县。初五日自坐小舟,至牌洲看阅地势,初七日即将大营移驻牌洲。水师前营左营、中营自七月廿三日驻扎金口。廿七日贼匪水陆上犯,我陆军未到,水军两路堵之,抢贼船二只,杀贼数十人,得一胜仗,罗山于十八、廿三、廿四、廿六日等日得四胜仗。初四发折俱详叙之,兹付回。

初三日接上谕廷寄,余得赏三品顶戴,现具折谢恩,寄谕并折寄回。余居母丧,并未在家守制,清夜自思,局蹐不安。若仗皇上天威,江面渐次肃清,即当奏明回籍,事父祭母,稍尽人子之心。

诸弟及儿侄辈,务宜体我寸心,于父亲饮食起居十分检点,无稍疏忽,于母亲祭品礼仪必洁必诚,于叔父处敬爱兼至,无稍隔阂。兄弟姒娣①,总不可有半点不和之气。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无有不败。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险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比我尤甚,此是败家气象。嗣后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缕,竹头木屑,皆宜捡拾伶俐,以为儿侄之榜样。一代疏懒,二代淫佚,则必有昼睡夜坐,吸食鸦片之渐矣。四弟九弟较勤,六弟季弟较懒;以后勤者愈勤,懒者痛改,莫使子侄学得怠惰样子,至要至要!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前寄来曝笋殊不佳,大约以盐菜蒸几次,又咸又苦,将笋味全夺去矣。往年寄京有曝竹,今年寄营有曝盐菜,此虽小事,亦足见我家妇职之不如老辈也,因便附及,一笑。烦禀堂上大人,余不一一。

坐小舟至金口看营,船太动摇,故不成字。

兄国藩手草

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

【注释】

①姒娣:姑嫂。

【译文】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弟足下:

许久没有派人回家,家中自从唐二、维五到后,也没有信来,想必平安吧。

我在廿九日从新堤转移营房,八月初一日到嘉鱼县。初五日坐小船到牌洲察看地势,初七日便把在木营移驻牌洲。水师的前营、左营、中营,自七月廿三日起就驻扎金口。廿七日敌军分水陆两路进犯,我们的陆军没有到,由水师分两路堵击,抢到敌船两只,杀敌几十人,打了个胜仗,罗山在十八、廿三、廿四、廿六等几天中,打了四个胜仗。初四发寄奏折,详细叙述了经过,现寄回去。

初三日接皇上谕旨,我被赏赐了三品顶戴。现在写奏折谢皇上恩典,寄谕和奏折寄回去。我正在服母丧,并没有在家里守制,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想起来,真是局促不安。如果仰仗皇上的天威,江面上的敌人逐渐肃清,马上奏皇上,回家侍奉父亲、祭奠母亲,稍微尽为人之子的一点孝心。

清朝旧式水师师船诸位弟弟和儿、侄辈,务必体谅我这一份心意,在父亲饮食起居方面,要十分注意,不要出什么疏忽不到之处,对于我母亲的祭品、礼仪,一定要清洁,要诚心诚意;对叔父那边要做到敬爱双全,没有一点隔阂。兄弟姑嫂之间,总不可以有半点不和气。凡属一个家庭,“勤、敬”两个字,能遵守到几分,没有不兴旺的;如果一分都不遵守,没有不败落的。“和”字能遵守住几分,没有不兴旺的;不和没有不败的。弟弟们试着在乡里把这三个字到家族亲戚中去一个一个验证,一定会觉得我所说的没有错。

弟弟们不爱收拾,不喜欢干净,比我还厉害,这是败家的气象。今后务必要细心收拾,就是一张纸、一根线,就是竹壳、木屑,都要捡拾起来,为儿侄辈树立榜样。第一代人如果疏忽懒怠,第二代就会骄奢淫逸,那么就会渐渐出现白天睡觉、晚上打牌、吃鸦片烟这些坏事!四弟九弟比较勤快,六弟季弟比较懒散,以后要勤快的更勤快,懒散的下决心痛改,不要让子孙学坏样子,至关重要啊!子侄除了读书,还要教他们打扫房屋、抹桌椅、拾粪锄草,都是很好事,切不可以为这会破坏自己摆架子,而不愿去做。

上次寄来的曝笋很不好,大概是用盐菜蒸过几次,又咸又苦,把笋的味道全部都弄没了。往年寄到京师的有曝豆腐干,今年寄到军营里的有曝盐菜。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足以看出我们家妇人的活计不如上一辈了,我这里顺便说一句,全当博大家一笑。还请弟弟们禀告父亲大人。其余的我不一一述说了。

由于我正坐着小船到金口去查看营地,船摇晃得太厉害,所以字写得不成样子。

兄国藩手草

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1854年10月2日)

【精华点评】

古话说,“一代苦、二代富、三代吃花酒、四代穿破裤”。纵观历史,无论哪个朝代,很少有家族能拥有长久的功名富贵。汉朝开国大功臣萧何在选择住宅基地的时候,会选择穷僻所在。他说:“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也就是说如果子孙后代贤良,那么就会像祖宗萧何一样节俭,如果子孙不贤良,必然保不住祖宗的产业,定然会被有势力的人家抢夺走。这和曾国藩“兴家在勤、敬、和三字”的治家观念大抵相同,子孙们有品有德,那么家族的兴旺就不愁难以传承下去。因为功名富贵,如果是从道德修养中得来的,那就像在山林中生长的花,自然绵延不绝地繁衍生长;如果是从建功立业中取得的,那就像花园中以及花盆中生长的花一样,会随着移植、搬动的变化而枯萎或茂盛;如果是以手中权力抢夺而来的,那就像插在花瓶里的花一样,由于根部不在土中,不久就会枯萎。

【经典格言】

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无有不败。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

一概不可干预公事

(1855年5月11日与诸弟书)

【家书】

澄、温、沅、洪四弟足下:

廿五日,春二、维五来营,接家书数件,具悉一切。

乘败仗之时,兵勇抢劫粮台,此近年最坏风气。向帅营中屡屡见之,而皆未惩办。兄奏明将万瑞书即行正法,奉严旨饬骆中丞即行正法①。闻骆中丞不欲杀之,将附片奏请开释,近日意见不合,办事之难如此。

周万胜一案,唐父台既经拿获认供,即录供通禀,请在本县正法可也,立毙杖下可也,何必遣澄弟先至省城一次?既非湘乡署内之幕友,又非署内之书办,而仆仆一行,何不惮烦?谓为出色之乡绅耶,则刘、赵诸君皆不肯去,而弟独肯出头;且县署办案,必一一请乡绅去省一次,则绅士络绎于道矣。谓为吾军中之事耶,则军事极多,澄弟能一一管之耶?且军中事件,家中亦不宜干预。唐父台径禀来营,兄可批令正法也。

自兄办军务以来,澄弟在兄左右,得谤议甚多。澄弟肝气亦甚旺。人咎怨于弟,弟亦咎怨于人。去春在省在岳之景象,岂忘之耶?澄弟在省河告假归家之时,其意似甚忿嫉,若终身不愿复出家门者,而今忽又至省一行,将何颜以对兄乎?澄弟接此回信,务望即刻回家,凡县城、省城、衡城之事,一概不可干预。丹阁叔受辱之事,可为前车之鉴。

提捐项五万,前有此札,后因武昌失守,又有札止之。凡有信托商大营事者,弟概辞以不管可也。捐项事尤不可干预。湖南捐项,实未多解交吾军,十月以后未解一文。粮台所抢,陕西、江西之银也。兄在外年余,惟有忍气二字日日长进,常恐弟等在家或受侮辱,故不惮迫切言之,不知弟果知兄之意否也?

吾癣疾大发,幸精神尚足支持。罗山在广信府大获胜仗,杀贼三四千。塔军门在九江平安。吾常有家信并奏折寄回,而来信言塔公回鄂,不听吾家信而专听谣言,何也?

纪泽儿读书记性平常,读书不必求熟,且将《左传》、《礼记》于今秋点毕,以后听儿之自读自思。成败勤惰,儿当自省而图自立焉。吾与诸弟惟思以身垂范教子侄,不在诲言之谆谆也。即候近祺。

兄国藩手草

咸丰五年三月廿六日巳刻

【注释】

①饬:上级命令下级(多用于旧时公文)。

【译文】

澄、温、沅、洪四弟足下:

廿五日,春二、维五来到了营中,接到了几封家信,知道了家中的一切。

士兵趁着打了败仗,抢劫粮台,这是近几年最坏的风气。以前帅营中多次出现这种情况,但是都没有加以惩办。我把此事奏明了皇上,将万瑞书马上正法,接着接到了严旨命令骆中丞把这名犯人马上正法。听说骆中丞不想杀他,用附片奏请将他释放。这些天意见不统一,这件事情难办就在这里。

周万胜这个案子,唐父台既然已经把他拿获并且他已经供认了,就要录下供状一同报上来,请求在本县正法也可以,立即杖毙也可以,何必派澄弟先到省城去一趟?既然不是湘乡县衙里的幕友,也不是县衙里的书办,却风尘仆仆地走一趟,为什么就不怕麻烦?难道会因此说你是出色的乡绅吗?为什么刘、赵诸位都不肯去,但是澄弟却愿意单独出头露面。况且县署办案,要是每一件案子都请乡绅去一次省城,那么在路上的乡绅还数得过来吗?就说我军中的事务吧,现在军中事务很多,澄弟能一件件都来管吗?况且军中的事,我的家人不应该出面干预。唐父台直接来军中报告,我就可以直接下令正法他。

同类推荐
  • 戴高乐(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戴高乐(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本书以戴高乐将军奇峰迭起的一生传奇为主轴,通过对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种种亲身经历的逼真摹写,全景式再现,并充分塑造了戴高乐将军坚忍不拔、锋芒毕露的“军人政治家”形象。
  • 荧河踏浪

    荧河踏浪

    本书收录了作者21篇新闻作品。其中1-8篇是作者在黄石人民广播电台实习期间采写的部分新闻稿件,除了在电台播发外,还被《黄石日报》刊发。9-21篇是我到湖北电视台工作后留存的部分稿件。
  • 雍正的智慧

    雍正的智慧

    公元1678年十二月十三日,也就是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伴随着几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一个男婴诞生在皇宫中。康熙皇帝给他的这第十一个儿子取名叫“胤禛”,在这名字里面“胤”字代表他们兄弟的排行。而这“禛”字在许慎的《说文解字》里面的解释是“以真受福”,康熙希望这个儿子对上天和祖宗真诚,并以此得到福祉。同时也希望这个儿子能健康成长,因为虽然之前康熙皇帝有十个儿子,但不幸的是这些男孩中有不少幼年夭折,活下来的也就只有胤裎、允礽和胤祁三人,所以这样算下来,这个婴儿就成了康熙的第四个皇子。它就是本书的主人公雍正,一个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很大影响的皇帝。
  •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找一个暖暖的午后,一杯清茶,在拂面的春风中,在醉人的墨香里,邂逅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几丝微凉,淡淡墨香,一位素衣女子飘然而过,清无声,静无痕,宛若碧波荡漾中的莲荷。她以花为容,诗为骨,智为魂,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她都保有莲荷的雅致。坦坦荡,清清然,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仅属于她――林徽因的独特舞步。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用最让人落泪的文笔告诉揭露她凄美的一生。她是传奇,在时代中逆流而上;她不传奇,华丽背后也苍凉。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让世间的男子仰慕了一生,更让所有的女人无端敌视了一生。
  • 梁启超传

    梁启超传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青春中国诞生的第一口呼吸;他的《变法通议》是一新文化向旧文化宣战的第一把利剑;他的“小说界革命”的尝试为腐朽的旧文学注入第一支兴奋剂。他力主变法却踏上流亡之路;他推行共和体制却步履艰难;他指挥讨袁护国却遇重重阻拦;他与康有为同为戊戌干将,却最终分道扬镳……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调包公主重生记

    调包公主重生记

    前世的她,能否掌握自己的命运,36岁撒手人寰……前世的她,重新来过?,红颜祸水颠覆四国……后世的她,在火刑之下惨死,涅槃重生,被迫易嫁10次,历史惊人相似,绝世之姿挑起七国纷繁战火,她历尽人世沧桑,前世的她,悲欢离合,……前世的她被世人指为狐狸精,诛连母族二百六十四口获腰斩之刑……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宋贼

    宋贼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陆云乃是现代大学生,被一阵惊雷震到九霄云外,来到了南宋。此时,金国,西夏虎踞北疆,大理吐蕃环伺南宋,朝堂暗弱,士无带甲之力,民以奢靡度日!北疆谁守?故土谁收?!!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毒王鬼妃

    毒王鬼妃

    四克国运昌盛,天公作美降旱灾,将她祭天,封闭粮仓潇洒走人!就是这样的女人,已经让人躲闪不及,可是却又让人惦记上了。原因为何?要来齐国求娶的人正是与她有一样‘好’名声的毒王殿下。传言中,再次醒来,毒王全身是毒,一出生就毒死了父母,旁人不得靠近。传言中,毒王性情乖张,不喜欢看到女子,连杀好几任王妃。既然如此,她不坐实了这名头,还真不行。传言中.嫁过去,她才知道她的毒王夫君并不是如同外界传闻一般。二克嫡女婚事,大姐要做新娘了,放荡成形。她的夫君身子单薄,她撞墙而亡,不仅身中奇毒,而且月圆之夜还需要童子血泡浴,压制那锥心之痛。而男子日益的宠溺与关怀让她放下戒备,其实有个妖孽老公也不错。片段:大婚当日,她大笔一挥,修书与休书一并备下。修书曰:无侍妾,无通房,简介:大婚当日,下嫁。休书曰:三从四德,若有不从,自取休书离去。一克父亲官运,父亲要做丞相了,家风不严。那孱弱的如同一张白纸的男人,终于在看到那两封书信之后,会心一笑。克夫克子克全家。也不过是个小女生的心思,好好安置着便是了。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他一心想要安置的王妃招的桃花朵朵开。“王爷,她成为了人人口中的夺命鬼女。何谓‘鬼女’?那就代表阎王来索命的,三王爷来了,说是将院子全散了,为博王妃一笑!”“轰出去!”“王爷,世子爷来了,说是要抛家弃子,与王妃逍遥天下!”三克百子千孙,各房姨娘陷害了,祖母离奇死亡,假戏成真,一红花井水搞定!“抓起来!”“王爷,皇上来了,她被当庭休弃。不堪羞辱,说是要遣散后宫,要独宠王妃!”“逼宫!”这一个个的,都瞎了吗?他才是正房,为了捍卫自己的地位,他决定死守严防。宠文一对一,求收!
  • 重生之偶像是精分

    重生之偶像是精分

    一夜之间我成了白富美。但小姐的身,丫鬟的命。这是一只小白推开男神大喊“放着我来”,结果自己被车轮碾成植物人后,重生到偶像经纪人身上的小言故事。
  • 蛇蝎毒妃:本宫不下嫁

    蛇蝎毒妃:本宫不下嫁

    穿越到古代最想干什么?看美景,吃美食,顺便勾搭帅哥?从我穿越到古代的第一天起,我的想法只有一个:怎么才能穿回去!其实说起来古代也没有那么悲催,也不过就是没电没网,没有自来水。好吧,即然来了,就要放弃自己宅女的身份,告别以前舒适便捷的日子,我接受,可你要我找不到工作,沦为人家小妾,开什么玩笑。这里有帅哥,是没错啦!这里有权贵,是没错啦!那个平常的我,在古代一众大咖面前,狂刷存在感,是不是还有些小激动呢!可如果让我选,我还是想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白领,一个月领点小薪水,平平淡淡过一生。回去,无论如何都要回去。
  • 荧河踏浪

    荧河踏浪

    本书收录了作者21篇新闻作品。其中1-8篇是作者在黄石人民广播电台实习期间采写的部分新闻稿件,除了在电台播发外,还被《黄石日报》刊发。9-21篇是我到湖北电视台工作后留存的部分稿件。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