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颗镇海珠好不容易又拿到手了,可婀妹将要飞近海湾时,还是没有逃脱海神的魔掌。这下海神暴怒起来,他带上弓箭出了海面,运足力气,狠狠地射了一箭。这一箭穿透了婀妹的胸膛,她和镇海珠一道坠落海中,海浪很快吞没了她的身躯。
三天过去了,花头鲨的母亲、老婆和儿子也病死了。花头鲨气急败坏,下令把所有的京族人都拉出来砍头陪葬。
墨鱼九连忙献计说:“暂不杀头,万一婀妹取回镇海珠,这帮穷鬼还不是又都活转过来了,只有把他们一个个推下大海淹死,让海浪冲跑了他们的尸体,镇海珠就无能为力了。”
花头鲨点头称是,便亲自带人把京族人赶到一处又高又陡的临海悬崖上。
京族人一个一个被抛下大海。海风怒号,海浪咆哮,和大人、小孩的叫骂声、哭喊声响成了一片。
小孩、老人和妇女都淹死了,那些水性好的青壮年虽未淹死,但也无法向岸边靠拢,滔滔海浪把死尸和活人都卷进了深海。但阿武哥仍在和海浪搏斗着,他又冷又饿,眼看也游不动了。
忽然,海底下爆发出“轰隆隆”震天动地的巨响,一连三声,接着三座岛屿从海中缓缓升起,巨浪和发生的巨大响声把悬崖也震塌了,花头鲨和他带的人全从悬崖上跌下海里淹死了。
巨浪逐渐平息了,这三座小岛排列成三角形,巍然屹立在北部海湾畔。
阿武哥恰好被海岛托了起来,众乡亲也都被这三座岛屿托起来,并全都活转过来了。
原来这三座岛屿,就是那三颗镇海珠变成的。第一颗变成巫头岛;第二颗变成山心岛;最后那颗变成■尾岛。
从此,北部海湾畔就有了京族人民世代居住的京族三岛。
扬 州 蛤 蟆
从前,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国家,它们之间连年不断地打仗,老百姓被搞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不得安生。如果一遇到灾荒,就更苦啦!吴国也和别的国家一样,经常派军队去攻打周围的邻国。有一年秋天,吴国遭了水灾,眼看到手的秋谷全都给水淹没了,连谷种都没有收到。
老百姓整天饿着肚子,吴王夫差看到这个情景,心里很是着急,他和大臣们商量,决定亲自领兵攻打北方的齐国,抢些粮食回来度荒年。
一天傍晚,他领着人马走到一个山沟,迷失了方向。他立刻派了几个士兵到附近去找个向导来带路,自己则坐在马上等着。不大一会儿工夫,士兵们回来报告说:周围连个人影都没见到。眼看太阳落下山,夫差就干脆下令叫人扎下营盘,等第二天再去找人。他正准备下马休息,突然看见远处有一个人从草地上飘飘悠悠地向他走来。他感到很奇怪,就手提宝剑向前迎去。走近一看,原来是个年轻的姑娘,那姑娘好看极了,黑黑的头发披到了双肩,圆圆的脸像红红的苹果,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像天上的星星,不等夫差开口,那姑娘就在他的马前施了一个礼问道:“大王你到哪儿去?”夫差望了望她,答道:“孤王要到齐国去筹粮!”姑娘又问:“那么,你怎么不走呢?”
夫差就把迷路的事告诉了她,并请她带路。姑娘听夫差说完,满口答应下来。她朝夫差笑了笑说:“不过,我在给你带路以前,请大王告诉我几件事情。”
夫差听她答应带路着实开心,就说:“好,你说吧。”姑娘把手指了指天空问道:“大王,你说天上有没有太阳?”夫差原以为她要问什么难题的,一听问的是这个,便哈哈大笑说:“有啊!”
姑娘又问:“大王,你说地上长不长稻谷?”
夫差说:“长呀!”
姑娘接着问:“那么你为什么要到齐国去抢粮呢?”
夫差被姑娘问得怔住了,只好把遭遇水灾筹粮度荒年的事,原原本本告诉了她。姑娘听了夫差的话,跪下叩了一个头说:“大王,我们都是黄帝的儿女,分散居住在四面八方,天下的百姓全是一家人,一家人怎么能互相仇杀呢?”夫差想不到这个年轻姑娘竟敢当面责问他,刚想发作,举剑把她砍了,但转念一想,还得用她带路,只好忍了忍气,大声吼道:“不去打仗,叫我拿什么给百姓吃呀?”
姑娘不慌不忙地说:“大王,听说你是仁慈的君主,只要你使百姓安康,我就会帮你忙的!”
夫差听了半信半疑。心想,口气不小,小小年纪能帮我什么忙?
姑娘见夫差怀疑的样子,便转身举手朝地上一划,说也奇怪,大地裂开了一个长长的大口子,一片金光闪闪。夫差连忙跳下马来一看,口子里装的全是饱满的稻谷,足足可供吴国吃好几年。他惊奇极了,忙问姑娘是什么人?这些稻谷又是从哪儿来的?姑娘微微一笑:“大王,我是你脚下的臣民,这稻谷是我每年在收割以后从田野里拾来堆藏在这里的,现在就送给你吧!”
姑娘说完就变成一只蛤蟆,一蹦一蹦地走了。夫差恍然大悟,感动极了,朝着蛤蟆爬去的方向鞠了一躬,打消了去攻打齐国的念头,命令士兵把稻谷搬出来,除留下一些做种外,全部分给老百姓度荒。
夫差就自己带领着士兵在这里住下来,开山造田,耕耘播种,没有几年工夫,吴国就渐渐地富起来了。
后来,夫差又领着士兵在这山沟里开筑了一条叫邪水的大河,又在那水旁边造了一座土城,叫“邪城”。也就是今天的扬州城。
从此,扬州人为了记住夫差和蛤蟆的功绩,就在城北土山上造了一座精巧的石屋。石屋子里雕刻着夫差和蛤蟆的石像,这就是人们常提起的“吴王祠”。
留 园 奇 石
在古代宋朝的时候,宋徽宗在京城里要造御花园,搜罗天下奇石。苏州的地方官为了巴结皇帝,大献殷勤,把江南的好石头都往京城里运,这可苦了那些石工、石匠和运石头的民夫、船夫。
太湖西山有一家姓石的人家,祖孙三代都靠凿石过日子。他们凿穿了不知多少座太湖里的山,磨光了不知多少个鹤嘴锄,打捞了不知多少块太湖石,一块块都给官府和财主老爷连抢带夺地运走了。后来湖里的太湖石越来越少了,要凿太湖石越来越犯难,祖孙三代人,也一代比一代穷,一代比一代苦了。如今又下来皇差,限时限刻要献出最高、最大、最美、最玲珑的太湖石,运到京城里去给皇帝造御花园。可是太湖里一时找不出这样的石头,怎么办呢?
这一天,皇差逼紧,官兵拥来,要硬逼石家祖孙下湖捞太湖石。老阿爷事前得到风声,自知难逃虎口,就把儿子和孙子叫到身边,要他们速速逃到别处躲藏起来。儿子石老大和孙子石小弟却不肯离开老阿爷,说你不走,我们就是死也要在一道。老阿爷火了,说:“我活了这把年纪,死也算了!你们年轻,怎么好轻易讲死!”又说:“人生总有死,不过一个人,死活都要像太湖石一样清白强硬!你们记住我的话,我有三长两短,口眼也闭了。”这时候,官兵已经赶到家门前了,老阿爷连忙打发儿子、孙子出后门逃走,自己背起竹篓子,把开山凿石的鹤嘴锄朝篓里一丢,打开前门,泰然走了出去。官兵就押着他来到了太湖边上。
太湖边上阴云层层,狂风怒号;太湖里水浪翻腾,掀起丈把高。官兵连声催逼老阿爷快快下湖打捞太湖石。老阿爷却两眼炯炯,望着太湖怒涛,一言不发,闷声不响。官兵见老阿爷拒绝下水,一个个剑拔弩张,对准了老阿爷。老阿爷却面不改色,只有两只眼睛像冒着火一样。只听得“嗖嗖”一阵乱箭,老阿爷栽倒在太湖里,血把太湖水都染红了。
老阿爷一死,太湖里狂风更是“呜呜”怒号,一直刮了三天三夜。后来浪涛把老阿爷的尸体卷到岸边,直挺挺地竖立起来。“呜”,一阵风吹来,这尸体长高了一截;“哗”,一阵雨打来,竟变成了几丈高的石峰。身上被乱箭射穿的地方,就变成了石峰上大大小小的孔洞。仔细一看,这石峰背后还背着一只竹篓子,一只鹤嘴锄还在里面。不久,从天上忽然飞来了一只仙鹤,一啄把鹤嘴锄叼走了。
再说石老大和儿子逃到外面,因为想念老阿爷,三天以后偷偷回来,到家不见老阿爷的影子,正在犯愁。忽然飞来一只仙鹤,落在石老大面前。老大定神一看,那仙鹤嘴里还衔着一把鹤嘴锄;拿过来细看,是阿爷的东西。石小弟蛮机灵,晓得不好了,惊叫起来。那仙鹤也“扑扑”地流下眼泪来。老大心里难过,但不晓得阿爷究竟怎么样了,也不晓得到哪里去找他才好。过一会,石老大抚摸着仙鹤说:“仙鹤啊仙鹤,带我去寻阿爸吧!”仙鹤张张翅膀,又点了点头。于是他对儿子说:“小弟呀,我去寻阿爸。如果我有三长两短,你要争气呀!”
石老大跟着仙鹤走了。他们来到太湖边上,那仙鹤就围着白晃晃的石峰打转,一面飞,一面哀伤地鸣叫着。不一会儿就停在石峰顶上,还在掉眼泪呢!老大心里明白了一大半,就指着石峰问道:“仙鹤呀仙鹤,阿爸就是这石峰吗?”仙鹤立即点点头,石老大就号啕大哭起来。
石老大的哭声惊动了附近的官兵。他们一看是他,就粗声粗气地说:“我们正等着你呢。快下湖捞太湖石去!不然就像老头一样,射杀你!”
石老大一听老阿爷是被他们射死的,怒火万丈,两眼都红了,发疯一样奔过去,揪住一个领头的,挥拳乱打。这领头乱叫乱喊,几个官兵过去,把石老大强拉到湖边,硬逼他下太湖。这时候突然狂风又起,阴云密布,白花花的浪头翻滚吼叫。石老大望望太湖,心里也是浪头翻动,想起老阿爷,禁不住掉泪。他心里说:“阿爸呀阿爸,你死得冤枉!我生不能保护你,死也要陪你在一起。”
官兵看到石老大不肯下湖,呆钝钝站着,就放乱箭把他射死了。石老大倒在湖边,一个浪头就把他冲走了。
石小弟在家里等阿爸,天快晚了,仍不见他回家,心里着急起来。正想出门去找,那只仙鹤又飞来了,停落在他面前。石小弟一眼看见仙鹤在掉眼泪,就料到不好了。他抚摸着仙鹤说:“仙鹤呀仙鹤,快带我去寻找阿爷和阿爸吧!”仙鹤点了点头,立即带石小弟走了。
石小弟跟着仙鹤来到太湖边。那仙鹤绕着石峰转了两转,又到湖面上回旋不息,一边悲哀地鸣叫着。
小弟晓得内中有原因,说:“仙鹤呀仙鹤,你先告诉我,阿爷在哪里!”仙鹤马上停落在石峰上,不住地点头,像是说:“在这里!在这里!”
石小弟又说:“仙鹤呀仙鹤,你再告诉我,阿爸在哪里!”仙鹤就飞到太湖面上,不住地哀号着,像是说:“在那里!在那里!”
石小弟晓得阿爷、阿爸被人害死了;阿爷变了石头,阿爸沉在湖里,呼天抢地大哭起来:“阿爷呀,阿爸呀,你们死得冤枉!我若不能为你们报仇,死也要跟你们在一起。”石小弟的哭声又惊动了官兵。他们听到他口口声声要报仇,立即一阵乱箭也把他射死了。
石小弟倒在湖边,一个浪头也把他冲走了。
太湖里狂风“呜呜”怒号,又刮了三天三夜。后来浪涛也把石老大、石小弟的尸体卷到了岸边,变成了两块几丈高的石峰,直挺挺立在原来一块奇石的两旁。
太湖边忽然出现了这三块奇石,又说是石家三代人变的,一时轰动了四面八方,许多人都拥来观看。官兵赶快跑到苏州城去报告官府,府台老爷就亲自下来察看。他一看到这三块石峰,却高兴得跳了起来,真正是天下难觅的奇石啊!立即找人来掘,可是石峰像生了根,掘了九天九夜,一动也不动。后来又找来了九九八十一个石匠,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掘起来了。于是,装上船准备运到京城去献给皇帝,谁知船到湖心,竟连船带石一起沉到湖底去了。官府没法,只得再派出好多官兵来打捞。这时候,到处议论纷纷,有的说:“强搬硬拉,说不定要降天灾!”后来越说越玄,还说它们通灵性,成了神,要除尽天下坏蛋。苏州知府听了这些话,半信半疑,他平日害人又多,真怕报应,就把它们运到苏州城里,在石匠弄里造了座石公祠,把这三块太湖石供奉起来。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有个姓徐的大官,建造了一座东园,就是留园的前身,把这三块奇石搬到自己园里,一直保留到现在,成为苏州园林中有名的一景。
黄 山
在很久很久的时候,有一天,浮丘公来见轩辕黄帝,发现他眉宇紧锁,郁郁寡欢,便关切地问:“尊敬的帝王啊,你为啥闷闷不乐呢?”
轩辕黄帝长长叹了一口气,无限伤感地说:“清晨起来,我到溪边梳洗,面容倒映水中,这才发现我已两鬓染霜,胡须斑白,唉——我老了,老了!”
浮丘公说道:“世上万物有生必有死,您担忧又有什么用呢?”
黄帝摇摇头:“我不是怕死。但我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没有办完,土地要开垦、河流要治理、禽兽要驯化、植物要选种……我可不能早死啊。”
“那有什么办法呢?”浮丘公为难地说,“只有神仙才能长生不老。”
“不错,”轩辕黄帝脸上露出了笑意,“我听说凡人只要吃了仙丹便能超脱凡尘,成仙不老。浮丘公,你快去给我寻一个炼丹的仙境来。”浮丘公不敢违抗,只得领命而去。
浮丘公走后,黄帝每天丢一粒石子在瓮里,瓮里的石子已经一千多粒了,就是说浮丘公已经离开三年了。这一天,轩辕黄帝放了石子,心里焦急不安,忽然容成子来报:“浮丘公回来了!”皇帝赶紧出门迎接,一见面来不及寒暄,便迫不及待地打问:“快说快说,事情办得如何?”
浮丘公施礼道:“尊敬的帝王啊,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炼丹的地方,那真是个仙境。”
“那地方在何处?”黄帝欢喜地问。
浮丘公说:“江南有一群高山,只因山上多是黑石,我就给他取了个名字叫黟山。”
轩辕黄帝的高兴劲儿简直无法形容。他顾不得让浮丘公休息,第二天便带着浮丘公、容成子和一些臣仆起程上路,直奔江南黟山。到了那里,众人抬头看时,果真是个绝胜处。只见奇峰错列,拔地而起。一座座山峰千奇百怪,各具情态,真是“奇峰峰侧抽奇峰,怪石石上叠怪石”。大家正看得张嘴咂舌,惊叹不已。忽然,从山谷的一个洞穴中飞出团团云雾,把眼前的美景遮掩到沙幕后面去了。轩辕黄帝看得正入神,不料想景致被云雾遮住,非常恼怒,就用手去撕云扯雾。说来也怪,那云朵竟顺原路像流水一般地流回原来那个洞里去了。众人惊疑不止。
轩辕黄帝如痴如醉,也不用浮丘公引路就一直向山里走去。
行不多远,只见一座山脚下有个水池,池上笼罩着团团雾气。容成子蹲下身用手掬水,那水竟是热的!浮丘公说:“我曾听说山中有一仙池,一定就是这个了。”轩辕闻听欢喜若狂,赶紧脱了衣裳,跳进池中。池水不热也不凉,浴罢精力倍增,使人飘然欲仙。
再往前走,忽见一群猿猴嬉戏追逐,它们嘴里都含着各种各样的花朵,聚齐在一块巨石上,只见群啸一声,一道黄光,猴儿们全不见了。轩辕黄帝心中好生纳闷,便率众人追寻。哪里追得上?山里本就无路,遍地野莽,处处青藤,更加怪石狼牙,行不了几步便陷入绝境。皇帝不死心,又命令容成子在前抡斧开路,跌跌撞撞一路寻来。爬至一座悬崖,只听谷中喧喧嚷嚷,低头一看正是那群猿猴,只见它们把采摘来的鲜花全丢在一个大石槽中。一块突石上,端坐着一只毛色雪白的老猴,几只小毛猴正给它抚背搔痒。轩辕黄帝心想,这一定是个猴王。这时,那老猴王已站立起来,向山崖上的皇帝拱手行礼,嘴里还呀呀有声。皇帝正欲还礼,只听一声呼啸,那猴王及群猴又都不见了。
浮丘公走到皇帝身旁,低声说道:“据传这山中有一仙猿,能腾云驾雾,来去无踪,刚才见到的恐怕就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