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1500000007

第7章 里仁篇第四

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好。选择的住处没有仁德,怎么能算是明智的呢?”

名家注解朱熹注:“里有仁厚之俗为美。择里而不居于是焉,则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为知矣。”

观乡人射张居正注:“若卜居者,不能拣择仁厚之里而居处之,则不知美恶,不辨是非,起心昏昧而不明甚矣,岂得谓之智乎!

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不仁义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于贫困中,也不可能长久地处于安乐中。仁德的人安于仁,聪明的人利用仁。”

名家注解朱熹注:“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约必滥,久乐必淫。”又曰:“盖深知笃好而必欲得之也。惟仁者则安其仁而无适不然,知者则利于仁而不易所守。盖虽深浅之不同,然皆非外物所能夺矣。”

张居正注:“惟仁者之人,纯乎天理,无一毫私欲,其于这仁道,不待勉强,而心与之相安。处约处乐皆相忘而不自知也。所以说仁者安仁。知者之人,中有定见,无一毫昏昧,其于这仁道,深知笃好,而求必欲得之,处乐、处约皆确然不易其所守也。所以说,知者利仁。”

4·3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孔子说:“只有仁德的人才能够真正知道喜爱什么人,厌恶什么人。”

名家注解朱熹注:“盖无私心,然后好恶当于理,程子所谓‘得其公正’是也。”

张居正注:“好人恶人惟仁者能之,可见人当以仁为务,克去己私而后可。”

4·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一个人具备了仁的修养,就不会有特别讨厌或看不惯的人和事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恶,如字。苟,诚也。志者,心之所之也。其心诚在于仁,则必无为恶之事矣。”

张居正注:“盖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心既专于天理,又岂有纵欲灭理之为乎?孔子勉人为仁之意如此。”

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孔子说:“富有与尊贵,是人们所向往的,但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能接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抛弃它,君子是不能摆脱的。君子离开了仁德的准则,怎么可以成就他的名声?君子不能离开仁德,哪怕是一顿饭的工夫,在最匆忙的时候要与仁德同在,在最颠沛的时候也要与仁德同在。”

名家注解朱熹注:“君子之不去乎仁如此,不但富贵、贫贱取舍之间而已也。言君子为仁,自富贵、贫贱取舍之间,以至于终食、造次、颠沛之顷,无时无处而不用其力也。举取舍之分明,然后存养之功密;存养之功密,则其取舍之分益明矣。”

张居正注:“君子之为仁,不但处富贵贫贱而不去也。自至静之中,以至应物之处,自一时之近,以至终身之远,其心常在于仁,未尝有一顿饭的时候,敢背而去之。”

4·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爱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不过了;厌恶不仁德的人,那他是在实行仁德,不让不仁德的东西影响自己。有谁能在一天之内尽全力去实行仁德的吗?我没有见过力量不足的。大概有这样的人吧,不过我没有见到过。”

名家注解朱熹注:“夫子自言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盖好仁者真知仁之可好,故天下之物无以加之;恶不仁者真知不仁之可恶,故其所以为仁者,必能绝去不仁之事,而不使少有及于其身。此皆成德之事,故难得而见之也。”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孔子说:“人们犯错误,是根源于各自不同的利益。看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是仁还是不仁了。”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人之过也,各于其类。君子常失于厚,小人常失于薄;君子过于爱,小人过于忍。”

朱熹注:“但言人虽有过,犹可即此而知其厚薄,非谓比俟其有过而后贤否可知也。”

张居正注:“盖人有君子,有小人。君子的人,存心宽厚,就有过失,只在那厚的一边,必不苛刻。小人的人,立心奸险,他的过失,只在那薄的一边,必不宽恕。其党类各自不同如此。人惟律之以正,而不察其心,固皆谓之过而已。若观人者,因其过而察之,则过于厚的,必是忠爱的君子,而其为仁可知矣!”

4·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上知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不觉得遗憾了。”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言人不可以不知道,苟得闻道,虽死可也。”又曰:“皆实理也,人知而信者为难。死生亦大矣!非诚有所得,岂以夕死为可乎?”

朱熹注:“道者,事物当然之理。苟得闻之,则生顺死安,无复遗恨矣。朝夕,所以甚言其时之近。”

张居正注:“孔子此言盖甚言道之不可不闻,欲人知所以用力也。然人不学不知道,欲闻道者,可不以务学为急哉?”

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真理,但是以穿破衣、吃粗食为耻的人,不值得与他谈论真理。”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志于道而心役乎外,何足与议也。”

朱熹注:“心欲求道,而以口体之奉不若人为耻,其识趣之卑陋甚矣,何足与议于道哉?”

张居正注:“大抵衣服饮食,不过奉身之具,于性分原无加损。故大舜在贫贱之时,饭糗茹草,若将终身,及其为天子,被轸衣鼓琴,若固有之。”

4·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无所谓必行,无所谓必不行,只要符合道义就可以了。”

昼息鼓琴名家注解张居正注:“适,是必行的意思。莫,是必不行的意思。”

4·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孔子说:“君子思念仁德,小人思念乡土;君子关心法度,小人关心恩惠。”

名家注解朱熹注:“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矣。”

张居正注:“夫君子小人之所怀不同,如此观人者,但看其意思何如,便可以知其为人之实矣。”

4·12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孔子说:“依据自己的私利而行动,会招来很多怨恨。”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欲利于己,必害于人,故多怨。”

张居正注:“放利而行,本欲为身谋、为家计也。至于多怨,又岂保身全家之道哉!故君子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4·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译文孔子说:“能够以礼让来治理国家吗?这有什么难的呢?不能够用礼让来治理国家,那要礼仪有什么用呢?”

名家注解朱熹注:“让者,礼之实也。何有,言不难也。言有礼之实以为国,则何难之有?不然,则其礼文虽具,亦且无如之何矣,而况于为国乎?”

张居正注:“礼,是尊卑上下的礼节。让,是逊让,即礼之实处。何有,是不难的意思。如礼何,譬如说没奈他何。言礼不为之用也。”

4·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孔子说:“不担心没有职位,担心的是没有立足的能力;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要力求使自己成为能够被人知道的具有才德的人就行了。”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君子求其在己者而已矣。”

朱熹注:“所以立,谓所以立乎其位者。可知,谓可以见知之实。”

张居正注:“夫患所以立,非修此以觊得其位,求为可知,非务此以求知于人,盖君子为己之学如此也。不然,有为而为,则亦小人儒耳。奚足贵哉!”

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曾参啊,我的学说贯穿了一个基本思想。”曾子说:“是”。孔子出去后,别的学生问曾子说:“这是什么意思呢?”曾子说:“他老人家的学说,就是忠恕之道罢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圣人之心,浑然一理,而泛应曲当,用各不同。曾子于其用处,盖已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体之一尔。夫子知其真积力久,将有所得,是以呼而告之。曾子果能默契其指,即应之速而无疑也。”又曰:“夫子之一理浑然而泛应曲当,譬则天地之至诚无息,而万物各得其所也。自此之外,固无余法,而亦无待于推矣。曾子有见于此而难言之,故借学者尽己、推己之目以著明之,欲人之易晓也。盖至诚无息者,道之体也,万殊之所以一本也;万物各得其所者,道之用也,一本之所以万殊也。以此观之,‘一以贯之’之实可见矣。”

张居正注:“盖一人的心,就是千万人的心,我心里要尽的去处,就是人心所欲得的去处。若真实自尽,念念都出于忠,便能推以及人,事事都出于恕,可见千万人的心,只是这一个心,便都通得,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意不过如此,岂复有他说哉!

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的是义,小人只知道利。”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君子之于义,犹小人之于利也。唯其深喻,是以笃好。”

朱熹注:“喻,犹晓也。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

张居正注:“夫君子小人所喻不同如此。然喻义则君子固自成其君子,而天下之事亦因以济。喻利则小人固终陷于小人,而天下之事亦因以坏。修己用人者,可不慎择而深辨之哉!”

4·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对照他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

名家注解朱熹注:“思齐者,冀己亦有是善;内自省者,恐己亦有是恶。”

张居正注:“夫见贤思齐,则日进于高明,见不贤内省,则不流于污下,此君子之所以成其德也。然是道也,通乎上下者也,人君若能以古之圣哲自期,而务踵其芳规,以古之狂愚为鉴,而毋蹈其覆辙,则为圣君不难矣。”

4·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译文孔子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过失要婉言劝阻;如果父母不听从自己的心意,仍然要恭敬父母不要违背他们,虽然忧愁但不能有怨气。”

名家注解朱熹注:“此章与内则之言相表里。所谓‘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也。见志不从,又敬不违,所谓‘谏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则复谏’也。劳而不怨,所谓‘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熟谏。父母怒不悦,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也。”

张居正注:“昔大舜父顽母嚚,常欲杀舜。舜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瞍亦允若。夫以瞽瞍之恶,而大舜犹能以孝感之,况未至为瞽瞍者乎!然则孔子所谓几谏,惟大舜能之也。”

4·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孔子说:“父母健在时,不要远离家门,如果非远行不可,也要有一定的方向。”

名家注解朱熹注:“远游,则去亲远而为日久,定省旷而音问疏;不惟己之思亲不置,亦恐亲之念我不忘也。游必有方,如己告云之东,即不敢更适西,欲亲必知己之所在而无忧,召己则必至而无失也。”

张居正注:“夫人子事亲,一出游而不敢轻易如此。又岂可纵肆逸乐,不惜其身,以贻父母之忧乎!所以古之孝子,不登高,不临深,出必告,反必面,无非欲安父母之心而已,为人子者不可不知。”

4·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本章系重出,请参见《学而》篇第十一章。

4·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因为他们长寿而感到欣喜,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感到恐惧担忧。”

名家注解朱熹注:“常知父母之年,则既喜其寿,又惧其衰,而于爱日之诚,自有不能已者。”

张居正注:“若知道这一件可喜,又有这一件可惧,时常记念在心,则爱日之诚,自不能已。而所以奉事之者,不敢有一毫之不尽矣!所以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译文孔子说:“古代的人话不轻易说出来,因为他们以自己的行为跟不上为耻辱。”

名家注解朱熹注:“言古者,以见今之不然。逮,及也。行不及言,可耻之甚。古者所以不出其言,为此故也。”

张居正注:“古之人惟其尚行,故笃实之风行,今之人只是空言,故浮华之习胜,学术既异,而世道人心亦迥然不同,孔子之言,盖伤之也。”

4·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文孔子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过失的人是很少的。”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盖人情才放肆,则日就旷荡;自检束,则日就规矩。故成汤制事制心,只是一个懋敬;太甲败度败礼,只是一个纵欲。圣哲狂愚之判,实系于此,可不慎哉!”

4·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勤快。”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欲讷于言,则言必能顾行,欲敏于行,则行必能顾言,岂非慥慥笃实之君子乎!”

4·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德行的不会孤单,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名家注解朱熹注:“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

张居正注:“人君修德于上,则百姓归心,四夷向化,而天下为一家,不然,则众叛亲离,不免于孤立而已。可不慎哉!”

4·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译文子游说:“侍奉君主劝谏过于烦琐,就会遭到侮辱;对待朋友规劝过于烦琐,就会被疏远。”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数,烦数也。”

张居正注:“若夫为君为友者,又当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优容褒奖,以求乐告之诚,虚心受善,以求切磋之益,庶德日进而过日寡,与圣贤同归矣!”

同类推荐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这本书,反映了韦伯思想的总趋势。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世界名著。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包括:正确判断人的自然状态、奴隶制和权力、政治社会的建立和流弊、财产权的问题、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公益与众意之间、人民与政府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失忆侠女养成记

    失忆侠女养成记

    她却从未想过为何支离破碎的记忆里满是美好幸福,桃疆知道自己忘掉了很多很多东西,幸福得有一种诡谲的气息。她不知道自己那些大段大段的空白里是不是有很重要的东西,更没想到有一天会循着仇人的回忆去找寻自己丢失的时光。当真相随着记忆的推移一点点揭开,到最后才明白,一切恩怨纠葛,或许皆是命中注定,无关爱恨,无关风月。而她和楚凉之间,究竟是爱情,是亲情抑或只是依赖,谁能说得清呢。也许不过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千言万语实不足为外人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邻班的漂亮女生

    邻班的漂亮女生

    是一部全面反映小学生校园生活的小说,生动有趣描述了小学生的成长经历,肖小笑,“铁三角”中的老大,班长,学习好,本书是快乐少年第四辑之整蛊校园之一,头脑灵活,是谋划把老师搞掂的主谋,还有“铁三角”中的唯一女生田田和军师范弥胡,当严肃可爱的老教师石老师碰上这群捣蛋鬼时,她该如何接招?本书生动,幽默,情节简单,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
  • 林肯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林肯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暗帝的邪妻

    暗帝的邪妻

    八岁的他,径直走到她前面,霸道的开口:“我喜欢你,嫁给我。”回应他的是银铃般的笑容。十七岁的他,登上皇帝的宝座,同时迎娶她。十五岁的她,撕心裂肺的质问他:“为什么,不征求我的意见就把我囚禁在你的皇宫里,我不是那金丝笼里的雀儿——”“为了他吗?”他表面淡定如斯,内心却早已抓狂。21岁的他,中毒昏迷不醒,她心急如焚,对天发誓:“只要他醒来我甘愿承受一切。”……梦梦欢迎各位读者勾搭qq:2205130728
  • 做最优秀的执行者

    做最优秀的执行者

    本书着重针对当前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员工执行力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工作效率不高的现状提出解决的意见和方法,并结合中外知名企业的经典案例加以讲述,以帮助读者尽快找到提升个人执行力的有效途径。你将领会执行力的真正含义,充分掌握利用现有资源达到自己目标的思维和能力。
  • 缘聚陌上情

    缘聚陌上情

    风打残菊,窗骤开,疑是君又至。一袭嫁衣,两人情伤,负君相思意。念君难忘,音渺茫,天涯无处觅。曲阑深处,梦醒唯见残红舞,一纸红笺朝谁寄。辗转成灰,泪撒香尘,浮生瞬息,追忆当年景。原以为与爱情会永远绝缘,没想到意外穿越到初唐,却是桃花朵朵开。一个情深似海,一个生死相随,一个爱恨交织。
  • 史上最强日本史2

    史上最强日本史2

    史上最强日本史再升级,深入探究日本国民性起源!《史上最强日本史2》,第一部惨遭封杀后依然坚挺,销量轻松飚破20万册!《史上最强日本史2》,扬眉吐气,最全面记录万历抗日援朝之战的历史通俗读物!《史上最强日本史2》,职场晋升必读!比《德川家康》更好看的德川家康,为你深度剖析创业成功背后的厚黑秘笈!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世界地理全知道

    世界地理全知道

    本书为读者打开一扇快速认识和了解世界的窗口,是一部帮助读者快速学习和掌握世界地理知识的工具书。《世界地理全知道》分为非洲、亚洲、大洋洲、美洲(南美洲和北美洲)、欧洲等几个部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属地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经济、习俗、交通、教育、旅游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多角度解读世界自然和人文地理。对世界地理知识加以延伸拓展,力图使繁杂的地理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有机整体,方便读者学习掌握。让地理知识变得亲切,陪伴读者开始一次愉快的读书之旅,轻松获取世界地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