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实践活动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受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的影响和制约。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并把这种思维方法成功地运用于实践,就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一种独特的认知技能和反思能力。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不盲目相信权威,对事物抱有质疑、求真的态度。他们知晓如何发现和分析问题,能够做出理性的批判和选择,并能得出经得起考验的结论。因此,批判性思维对于正确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气质是邓小平重要的品质之一。邓小平是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典范。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成就,正在于他用批判性思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批判性思维在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与发展是在批判性思维中实现的,可以说没有批判性思维,就不可能有邓小平理论。因此,对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1.本课题通过对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梳理,使人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进一步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领略邓小平理论的批判性思维的理性光辉。通过呈现邓小平理论中所蕴涵的批判精神,凸显邓小平的自我批判与革命精神,有助于我们对邓小平及其理论的准确理解。
2.批判性思维的实质是批判、创新与发展,邓小平理论的要义也是批判、创新与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及其成果,人们可以从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角度,正确地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如何批判地形成,如何创新地发展的;正确地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如何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正确地理解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必然性。
3.批判性思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逐渐传入我国。因此,国内学界对于这一内容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去解读和分析邓小平理论,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将为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除了可以进一步加强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之外,也可以领会和学习其批判性思维的品格特征,培养和提高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习惯,从而正确地认识和分析问题,科学地处理和解决问题。
5.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批判性思维开始进入我国思维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领域,陆续翻译出版了一些批判性思维的书籍,代表性的有美国学者M.尼尔·布朗(M.Neil Browne)、斯图尔特·M.基利(Stuart M.keeley)的《走出思维的误区》(1994年),武宏志、刘春杰等:《批判性思维——以论证逻辑为工具》(本课题成员参与主编,2005年),谷振诣、刘壮虎的《批判性思维教程》(2006年)等等。在研究内容上,主要是对国外批判性思维理论的引介和对其概念、内涵、特征、意义进行初步探讨,对批判性思维与各个具体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等等。国外批判性思维研究远远地走在我们前面。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已经从早期的概念界定和内涵特征的探讨,过渡到对信度和效度的研究、测量工具的研制、批判性思维的影响因素和培养途径的研究等等,呈现出研究系统化、规模化的态势。
6.关于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邓小平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开始进行研究,发表和出版了一些相关的论文和专著,为开拓邓小平理论的研究视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在国内外,除了本课题组成员近年来在一些中文核心期刊陆续发表的学术论文外,这方面的研究非常薄弱,几乎是一片空白,不仅没有一本相关的专著,就连相关文章也寥寥无几。因此,本课题填补了这一研究空白,它将是系统探讨和研究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第一个课题。
本课题对邓小平批判性思维所进行的系统深入的研究是开拓性的,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工作,为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将给人们带来一种清新的学术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