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之美
第一次登陆月球的太空人,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德伦。当时阿姆斯特朗所说的“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
在庆祝成功登陆月球的记者会中,有一个记者突然问奥德伦一个很特别的问题:“由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
在全场有些尴尬的气氛下,奥德伦很有风度地回答:“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
大家在笑声中,给予了他最热烈的掌声。
成功不必在我,团队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你会不会赞赏他人的成就呢?你愿意不愿意从心里给别人热烈的掌声?“成人之美”不但是一种修养,更是一项美德。
真正的美德如河流,越深越无声。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奥德伦以这样的平常心来看待这样一个人人羡慕的光环的。
成人之美是一种境界。有的人为了一生的辉煌而背负名利的重石,有的人视名利如草芥。如果能有一颗平常心,就能一生坦荡。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平淡是一种幸福,平淡是一份温馨。但是,世俗中人很难甘于平淡,不是平淡不好,而是不愿舍弃那“名”和“利”。其实,名利是重石,它只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而不会给你幸福。当你暮年回眸,只会常常地感叹一句:“啊,活着真累!”那时,你也许才悟出平淡的真义。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今生无作为,还盼有来世吗?有作为并非得出名,平淡人生不重名。平淡人生无需刻意追求。自然的,都是美的。
“成人之美”,平平静静的四个字,包含了多少海底波涛的宁静,多少风轻云高的淡泊?选这四个字如此精当地组合在一起,绝对凝聚了无限的心智,让它能以持久的力量穿透恒久的时空。
17世纪,日本有一个叫百忍的僧人名声极佳。寺院附近有个女孩未婚而生产,女孩的父亲追问她新生儿的父亲是谁,女孩无奈,说是百忍。人们震惊了,狠狠地斥责了百忍,并把孩子送到了寺院,百忍轻轻一笑收下了孩子。许多年后,女孩良心发现告诉父亲那个小孩的父亲是另一位青年。大家这才知道错怪了百忍,去寺院向百忍道歉并接回孩子,百忍还是粲然一笑。承受奇耻大辱,大师却视若纤尘。
大师成全的,又何止是那个女孩,这是怎样的气度啊!
人生不过百年,风骚安能永久?学会如何平心静气地面对荣辱,实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功名皆为身后事
在岁月的长河中,在历史的篇章中,有许多人被视为伟人。他们崇高的人格,伟大的功绩,使人类牢牢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深邃的目光,深刻而崇高的思想与风范气质,超越常人,达到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在人类的社会中,他们如同夜空中璀璨的群星,在黑暗中闪烁着神圣、耀眼的光芒。在美国,就有这样一个被无数人景仰,并且载入史册的伟人,他就是乔治·华盛顿。
在孩提时代,华盛顿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生来就正直诚实,办事极为公道,这与他受到修养极好的父亲在智力上和道德上的熏陶有关。他渴望着成为一名驰骋疆场、威风凛凛的勇敢军人,报效国家和人民。在他的同学中,他总是领导者。
1748年,英法两国为了争夺在北美的领地和利益而发生冲突,双方都开始备战。由此也为华盛顿提供了一个走入军界的机会。那一年,他19岁。
在数年的战争中,华盛顿处事谨慎,富于进取精神,有忍耐力,更有魄力。在每次战斗中,他都骑着自己的白马冲锋陷阵。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身边人的崇拜和信任。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以后,人们希望有一个独揽大权的人物来接管政府。在人们眼里,华盛顿就是这样一个人。军中也有这样的思想,甚至有军官上书要求他做皇帝。但是华盛顿并不想当皇帝,他从不对名利动心,他追求的是得到广大人民的尊敬,他是一个视荣誉重于生命本身的人,有着强烈的共和思想。因此他在向大陆会议索要独立自主的权力时,多次重申,一旦战争结束,他将解甲归田,化剑为犁。他不愿为了一顶金灿灿的皇冠、为了个人的野心而使美国在刚刚摆脱英国的殖民地统治后又重新陷入内战之中。
和平终于来临了,1783年3月下旬,英美签署和平协议。4月19日,历时8年的北美独立战争结束。华盛顿时年51岁,他辞去军职,向部队告别。面对昔日生死与共的战友,他激动不已,与他们斟酒告别。人们热泪盈眶纷纷与他拥抱,最后为了不使自己过于激动,他一句话也没有说,泪流满面地径直离去。在费城,他与财政部的审计人员一起核查了他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的开支,账目清楚、准确,他甚至还补贴了许多自己的钱。
辞职的他回到了家,回到了自己的农场,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华盛顿的辞职树立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先例,让人主动放弃权力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一个能随其心愿担任任何职务的人而言,这就更令人称奇。
浮生一世,短短几十年,总有一天连生命都不得不放弃,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懂得放弃的人往往要比一味追求的人得到得更多些,也更放松些和快乐些。人生的路很宽,为官为民,有钱没钱,一样可以活得有滋有味,只不过各有各的活法而已。民有民的乐,官有官的忧;穷有穷的喜,富有富的悲,此皆随个人与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处心积虑地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当然,平常心并不是寻常人具有的,它是经历磨难、挫折后的一种心灵上的感悟,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
放下你的臭架子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他指着前方问:“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走着走着,国王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说:“我认为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了。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到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更没想到后来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也不知天高地厚地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即使自己是领导,也要切忌“夜郎自大”,要学会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别人对自己的恭维奉承,也要学会放得下架子。
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人的某种盲目性的产生,往往是因为他们对某种事物缺乏深刻的了解。人的高傲或者自卑,也是由于他们对自身缺乏一定的了解所致。一个人只有对自己有了透彻的了解,才会将自己置于恰当的位置,做到自知之明。
一个人的角色是多种多样的,职务的角色仅是一个人众多角色中的一种。角色会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决不可能固定在一种方式上。一个人尤其是做领导的人,如果能够认清这个问题的话,那么他所从事的事业也一定会成功。可以说,认识到自己的多种角色是人们做到自知之明的思想基础,身处领导岗位的人尤其如此。
自大多一点就是一个“臭”字。人们对妄自尊大者,就嗤之以鼻,拒之于千里之外。
刘秀即位后,蜀地有位叫公孙述的人,自立为王,与中央对立。与此同时,西北陇地的隗嚣,正困惑于不知应投靠汉光武帝还是归顺公孙述。于是他派部下马援前往公孙述处打探。马援与公孙述原是旧知,以为他这次前往,公孙述定会像以前那样欢迎他。
然而到蜀后,公孙述迎接他的态度如同冷水一样,十分严肃、傲慢。马援对随从说:“够了!他们只是虚有其表,这种地方怎能容下天下之士呢?”
说完,马援便打道回府,报告隗嚣道:“公孙述只是外强中干的家伙,充其量是个坎井之蛙,不足信也。”
之后,马援又奉命去拜访光武帝。马援到后不久,光武帝便亲自迎接,笑容可掬地寒暄道:“久仰贵公才能,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马援受宠若惊,说:“前不久我去拜访我的旧知公孙述,他却一副盛气凌人之态。这次与大王初见,即受到如此亲切的接见,陛下不疑我是刺客,这到底是为什么?”
光武帝好言相慰,始终不摆架子。后来,马援率部投奔汉朝。
做人应该谦逊、和蔼,这样人家才愿意亲近你,你才有群众基础;反之若高傲自大,人皆远之,你就成了“孤家寡人”。
惜牛还是惜人
一年春天,宰相丙吉乘车从繁华的都市经过。正走着,忽然听见远处人声嘈杂,叫骂声一声高过一声。车子继续前行,声音越来越大,隐隐看见街中心围着一大群人。走近前,见是一群人在殴斗。双方各有五六个人,有的拿着铁条,有的拎着粗木棒,有的舞动着板凳,打作一团。
只见棒起棍落,有喝骂,有惨叫,死的死,伤的伤,鲜血溅了一地,有两个人被打得头颅开花,脑浆涂地,令人惨不忍睹。那群人却并未罢手,打得还正起劲。
围观的有不少人高喊,让他们住手,但都无济于事,也有喜凑热闹的,围着看,一边躲闪一边笑着指指点点,窃论哪个人更为勇猛。有的实在不忍再看这种惨烈的场面,摇头叹息着走开了。
丙吉的车子经过时,手下的侍从向那群殴斗者看了看,然后对丙吉说:“大人,前面是一帮乌合之众在群殴,已有两个被打破了脑袋死在地上,还有几个折了胳膊,断了腿,打得非常厉害。”
丙吉并未说什么,只是点点头,又从车子里向外望了望,摆了摆手,没令停车。
侍从问宰相:“大人,是不是要把他们抓来审讯一番,对恶人进行惩处?”
丙吉依然什么也没说,用力摆手命令车子前行,大家都莫名其妙,却又不敢违抗命令,只好赶车前行。丙吉在车上神态自若,表情冷淡,好像他根本不知道方才的事似的,车子头也不回地穿过殴斗现场,继续前行,围观的人也很是疑惑甚至恨骂。
又走了一段路,迎面来了一辆牛车,拉车的牛正长伸着舌头,“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鼻侧唇角满是白沫,很吃力地拉着车子往前走,丙吉突然命令道:“停下,停下!”
侍从们不知何事,赶忙停下车子,问大人有何吩咐。丙吉伸手指着那牛道:“你们看,那头牛伸舌狂喘,不知何故,你们去问问牛的主人,那头牛是怎么啦,是不是得了什么病?”
侍从们更是惊诧,比刚才还要惊诧。心中暗想:“大人今天这是怎么啦,刚才有人殴斗都闹出了人命,大人却充耳不闻,不理不睬,像没事一样穿场而过;这会儿仅一头拉车的牛喘喘气就叫我们去打听原因,不成了惜牛不惜人嘛;牛命倒比人命重要,本末倒置,轻重不分,人畜颠倒呀!”
众人疑惑,愣着不动,丙吉见状,用眼睛扫了扫众人,微微地笑了,说:“你们吃什么惊呢?是不是觉得我这个宰相不分轻重,不爱惜人的性命,却怜惜一头牛啊?”
侍从们赶紧拜礼,说:“还望大人赐教。”
丙吉一笑,问道:“你们可知这是何处所在?”
众人又是一愣,有人答道:“大人,这不是长安城吗?”
丙吉又问:“既然是长安城,这长安城由谁负责治理呢?”
众人忙回答:“大人,当然是长安令或京兆尹大人。”
丙吉点头说:“是啊。我的职责是每年评定他们的政务功过,然后再将其赏罚情况上报圣上便可。取缔群殴群斗之事,本属他们分内之事,本官没有必要去查管。一一参与这些琐碎小事,本官非得累死不行。”
众人称是,丙吉又问:“你们可知现在是什么时节?”
众人道:“初春时节。”
丙吉点头,说:“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万物复苏,又要一度四季轮回。那头牛正值此时节吐着长舌喘气不止,我担心是阴阳不调之兆,而本官的职责之一就是要顺调阴阳。阴阳是否顺调,关系到国计民生,本官又岂能不理不问?故此才派你们去问牛气喘的原因,绝非本官不爱惜民众。”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佩服宰相的英明决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就好比是一个机器人,如果你是他大脑中的数据库,就不应该去关心膝盖上的螺丝钉有没有拧紧,只要负责下达指令就行了。
有些为官之人常常抱怨自己的工作多么繁忙,属下工作多么不让人放心。为此,每当有什么任务由他们负责时,自己总是要累个半死。其实我们之中的许多人都有这样的遭遇,很多领导总是担心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担心别人会把事情搞砸,有时甚至明明知道别人也能做得很好,却仍然放心不下,偏要亲自去做不可。
其实作为领导,不是什么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只要能把握好总体大局,注意方向性原则性就可以了。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的领导者,收获的只能是咸涩的汗水和来自各方的讥笑和挫折,要让能干的人去做他能干的事。
所谓“在其位,谋其政”,每一个在工作岗位上的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范围。领导不应该过多地干涉下属的具体工作,细节问题自然有人去完成,你只要稳坐钓鱼台指挥就足够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有这样四种说法:“在其位,谋其政”、“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从古至今,上至皇族君臣、政府要员,下到贩夫走卒、普通百姓,都处在社会的不同阶层上,各有各的安身立身之所,各有各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也就是所谓的各司其职。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建议大家还是选择“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各司其职,才能出效率,出成绩!
三国时的杨修是个文学家,他才思敏捷,灵巧机智,后来成为“一代奸雄”曹操的谋士,官居主簿,替曹操典颁文书,办理事务。但就是这么一个有才华又“善解人意”的人却被曹操所杀,究竟为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杨修和曹操之间的“过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