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懂得用赞赏人、尊重人处理人际关系的人会过得很愉快,别人也会同样的赞赏和尊重他,而一个提倡赞赏和尊重人的团队将会是一个关系融洽的大家庭,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赞赏和尊重别人,每一位成员也受到别人的赞赏和尊重,每一位成员都会心情舒畅,于是这个团队的凝聚力会提高。
赞赏利人又利己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是因为人们常犯一个通病,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很难看到别人的优点。
著名作家刘墉在《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中写了一件事。一天,女儿小帆翻看星座书,书上说,她和双子座还有天秤座的人最为相合。小帆十分不解,因为她的一个叫珍妮的同学就是双子座,小帆并不喜欢她,还有一个同学叫玛丽,是天秤座,小帆同样也不赞赏她。于是,刘墉开始了和女儿小帆的讨论。下面是他和女儿的对话。
“双子座的人有什么优点?”
“他们聪明,善于变化。”
“天秤座的人有什么优点?”
“没有!他们很懒!”
“可是懒就完全不好吗?他们稳重,不容易冲动。所以,我们身边的朋友,不见得非要和我们完全一样,他们甚至可以和我们完全相反,这样相互之间才可以互补促进。”
赞赏他人是与自身的修养分不开的。有了爱才之心、容人之量,才能透过一个人的表象看到他内在的美和善。在生活中,只要客观地观察别人和自己,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所有我们接触到的人,都可以找出优点来。赞赏他人是一种智慧,因为我们在赞赏他人的时候,也能以人为镜,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克服缺点,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我。
一名记者曾做过一次调查:经常赞赏、夸奖、赞美他人的人,往往处世积极乐观,受人尊敬,不常生病,并且比一般人长寿;而常爱指责、抱怨的人,不但没有朋友、孤单落寞,并且心理脆弱,比一般人寿命短。
说赞赏他人的话,既利人又利己。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喜欢的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不能就此放任我们的这种思想,相反,我们要学会赞美自己的亲人、朋友,并把它变成习惯。
学会赞赏他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能胜人一筹,然而,事实上这永远只能是一个梦想。一些心理素质不高的人,每当面对别人的优点与成绩时,往往禁不住妒火中烧,很难坦然地面对与赞赏。在这些人眼里,办事能力强变成了爱出风头,如果我们好心好意去帮他,他私下里还担心我们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于是,这些人对待他人优点与成绩的态度也只能是要么不屑一顾,要么再恶劣点儿,实行打击、报复。而别人往往也不是省油的灯,这就带来了人际关系的恶性循环,自己的事业会因此严重受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成绩,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与赞美。有些优点和长处往往是与生俱来的,比如某人长得漂亮,智商很高等等。因此,对于别人优点与长处的肯定不仅不会贬低自己的位置,而且可以使旁人从中认识到我们所具备的优良素质,从而获得他人的称赞。
战国时期,公子重耳与公子小白争夺王位,鲍叔牙辅佐重耳,而管仲则为公子小白出谋划策,最终公子重耳当上了齐国国君。重耳想拜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说:“公子如果想统治齐国,任我为相就足够了,而公子如果想一统天下,则非拜管仲为相不可。”最终,重耳任用管仲而成为一代霸主。鲍叔牙虽然不及管仲有才华,但却能坦然地赞赏管仲的优点和长处,并大力举荐,从而获得了天下人的称赞,并借此得以留名青史。
面对他人的成绩,我们首先应该懂得,成绩是他人的勤劳加汗水所赢得的,我们应该坦然地赞赏他人的劳动成果,并予以肯定。与此同时,检讨自己,虚心请教,学习他人的勤奋向上的精神。主动请别人向我们传授学习工作的要领,不仅是对他人成绩的一种高度的赞扬,而且也可以督促自己继续前进;既有利于我们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我们处世水平的提高。这岂不是一箭双雕的事情,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要坦然地赞赏别人的优点和成绩,还需要相当的自信和勇气。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别人比自己强的情形,而赞美之词却怎么也说不出口,主要是因为缺乏自信心,觉得自己不如对方,于是心理失衡,没有勇气为对方喝彩。要么觉得“不好意思”;要么认为自己与之相比,结果昭然自明,不用多此一举;要么觉得自己人微言轻,赞美了也不会引起重视,还害怕会引起非议,被人误解为是溜须拍马。结果,不仅失去了一次坦然赞赏别人优点与长处的机会,也失掉了一次抛弃自卑与胆怯心理的机会。
众所周知,迈克尔·乔丹是一位超级篮球精英,但他却对别人说队友皮彭在投三分球方面比他更有天赋,还说皮彭扣篮方面也比自己胜出一筹。皮彭虽然是最有希望超越乔丹的新秀,而乔丹处处对其加以赞扬,一方面,反映了他自我挑战的勇气,另一方面也是乔丹自信心的体现。因此,在生活中,如果棋逢对手,不妨采取“吴越同舟”的策略,同对手友好相处,对其优点成绩大大方方地表示祝贺,同时奋力追赶。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良好的态度对于事业与社会的关系,正如机油对机器一样重要。”因此,如果我们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不妨试着去发自内心地赞美与我们正相互竞争的同学或者是同事,甚至举荐一位能力在我们之上的同事给老板,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赞美。
赞美具有惊人的魔力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赞美同样要抓住赞美的关键,这就需要洞察对方心理,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切不可“哪壶不开提哪壶”。
有一次,相声演员侯跃文对他父亲侯宝林说:“爸爸,我最近听到一些反映,说商店里某些服务员的态度差,常给顾客吃‘冷面’。我想写段相声讽刺一下。”
侯老听了,沉思了一会儿,说:“你想讽刺服务员,可你了解他们吗?工资不高,上班一站就是八九个钟点儿,多辛苦?再说,哪家不兴有个不顺心的事儿?谁能老有笑模样?又没吃‘笑素’。顾客里头也有捣蛋的,遇上那号人,你乐得起来?我不是说服务员有缺点就不能讽刺,得先去搞点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体谅人家的难处,那才能写出感情,批评得入理。”
侯老的一席话,充分体现了对他人的理解。只有理解他人的心理,了解他人的苦怒哀愁,才能把握好说话的内容与分寸,才能知道如何抓住对方的心理赞美对方。
曾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从某大学一个班里挑出一个最平庸自卑,最不招人喜欢的姑娘,特意安排她的同学对她改变看法,对她表示喜爱和赞扬。于是,从这天起这个姑娘周围充满了赞扬和热心的帮助。有人夸她,有人说她心灵手巧,有人送她礼物,有人每天与她一起回家……奇迹发生了,一年以后,这个原本默默无闻,自卑感很强的姑娘变得活泼开朗,有说有笑,充满自信,她的学习成绩、仪表风度和以前比也大有改善,像是换了个人。
赞扬和鼓励确实有这样的魔力,只要我们懂得一个人最需要什么。
如上文所说的那个姑娘,她以前是那么卑微、胆怯,这样的人需要渴望别人的理解和尊重,那么是否人人都渴望得到尊重?一个位高权重、不可一世的人呢?
在日本历史上身为摄政大臣的丰臣秀吉,权倾一时,不可一世。下面这件事则体现出他与一般人有着同样的心理需求。
有一年,他听说松蘑大丰收,便突然提出要亲自去采松蘑。但当时时令已过,哪还有松蘑的影子。家臣不得已,只好在他要去的那块地里插上松蘑。第二天秀吉来了,看到满地松蘑,不仅赞叹道:“太好了!”这时,有位善于投机的家臣告诉他这些松蘑都是临时插上的。其他家臣得知有人告密,个个魂不附体,因为他们知道秀吉对不忠诚他的人向来是严惩不贷的。但这次秀吉笑着说:“这是大家为了满足我的愿望才做的,是一片好心。好久没见到这样的松蘑了,又勾起我对往昔农村生活的回忆,我很高兴。”
任何人都需要尊重,需要赞美,正如马克·吐温所说:“一句美好的赞美,能使我们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