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00000058

第58章 杀功臣二

汉高祖十年,周昌去赵国都城邯郸赴任,从三公万石变成一个诸侯国的国相,周昌的心里并不纠结,因为他的身上背负着一个重大的使命。周昌明白,只有深受天子信任的大臣才配担任这项重托,他怀着感恩和骄傲的心情接受了官场上的一时沉浮。

周昌到邯郸到任不久,便发现了一个令他坐卧不安的景象。

赵地与代地毗邻,阳夏侯陈豨每有假期,会路过赵国邯郸,官员省假探亲并不少见。少见的是陈豨休假的队伍十分庞大,随从宾客众多,连邯郸的所有旅舍都无法满足其住宿需要。地方两千石官员也算一品要员,出行多带些人,造造声势,也情由可原,他的官属,保镖,侍从,再加上七大姑八大姨,敲锣打鼓的,人数肯定少不了。但陈豨的队伍除了带着这些人,他还带着一个特殊的群体,说到特殊的群体,很多人的脑海中习惯上会浮现出一群缺胳膊断腿睁着白眼流口水的人,不过,陈豨队伍中的特殊群体不但肢体健全,而且还非寻常之辈,他们有个很响亮的名字,叫宾客,或叫食客。

宾客职业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非常兴盛,战国四君子就曾以养宾客闻名天下,如果你记忆力好,你一定会记得赵平原君鸡鸣狗盗的故事。陈豨处处以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为人生楷模,好养宾客,宾客当中,自然也鱼龙混杂,不乏一些混吃混喝的人,但总的说来,这个行业的整体素质还是很高的,没有特殊的能耐也混不长久。

陈豨出行规格超标不但有僭越的嫌疑,而且引起了周昌的警觉,他开始琢磨陈豨的意图,为此,周昌特地上前与陈豨攀谈,从陈豨的言谈中,周昌感觉到了陈豨的勃勃野心。

周昌觉得事关重大,准备亲自去长安密告刘邦。这个时候,刚好一道诏书下来,原来太上皇驾崩,召集一班文武功臣赴京开追悼会。

在太上皇的追悼会上,周昌并没有见到陈豨的影子,更是生疑。他单独觐见刘邦,把事情原委告诉了刘邦。

刘邦听后,并未惊慌,想想当年陈豨这小子打仗卖力得很,可谓劳苦功高,被封为阳夏侯,得意忘形也在所难免,如果仅凭三言两语就断定其谋反,有失公允。

但周昌的话也不能置之不理,否则这家伙要执拗起来,可就没完没了了,刘邦先派人去代地查访。

没过多久,使臣回来了,带回来了陈豨一箩筐的违法行为。刘邦很不高兴,但他并没有下旨严办。他念着旧情,打算再给陈豨一个机会,于是,下诏让陈豨进京。

刘邦的本意是想让陈豨亲自过来解释,如果解释不通,那么可以当庭宣判,也不用大动干戈。当陈豨接到诏书的时候,却想到了最坏的层面,他心想太上皇驾崩托病不去,已是大不敬,接着亲差前来明察暗访,这道诏书哪是诏书,明明就是阎王的催命符。

明知有去无回还去,那是韩信。陈豨并不想做韩信。他在代地苦心经营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刻的到来。他养着这么多的宾客也是为了等待这一刻的到来。

陈豨和僚属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反叛朝廷的各项事宜,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他并没有主动挑起事端,而是向朝廷发了份自己的病历,继续称病不去。

然而,陈豨在代地的一举一动,另外一个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韩王信自从被击溃后,便一直游离在边塞地区喝西北风,他得知陈豨抗旨不遵,且正在积极准备谋反,欣喜若狂,心想重返长城内的机会来了。他派出心腹大将王黄,曼邱成前往代地游说陈豨联兵抗汉。

陈豨当然很乐意,多一个盟友就多一份胜算,何乐而不为呢?

汉高祖十年九月,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陈豨终于按捺不住,在代地公然起兵叛汉,他自称代王,代地各郡守摄于陈豨的威胁,都纷纷投向了陈豨。

刘邦自接到陈豨上书告病的奏折,心生怜悯,正打算把代地的事情压一压,他把国家的北大门交给陈豨,除了表示对陈豨能力的认可外,也是对陈豨的格外倚重,没想到陈豨竟然不识好歹,公然叛乱,刘邦能不火大吗?

鉴于代地的极其重要性,刘邦决定再一次御驾亲征,并且下令大军星夜兼程,急行军赶往邯郸。

刘邦到达邯郸后,向周昌询问军情。同时,他下诏命令各地派部队前来助战,这其中包括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但两人就像心有灵犀一般都称病不往,只派了少股部队前去助战。

对于彭英二人的推托,刘邦只能暂时忍耐下去,当务之急,还是先平叛为重。

陈豨造反的势头很猛,常山郡二十五城,他占了二十城,而且还有韩王信及匈奴的帮忙。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各路平叛大军调集之前,刘邦决定先打政治牌,瓦解陈豨的锐气。

刘邦看到,代地的守尉并不是真心跟着陈豨造反的,而是被武力胁迫的。所以他打出了了第一张政治牌。

这是一道赦令,赦令中写明赵代吏民只要主动弃暗投明,一律既往不咎。还没开打,却先下赦令,刘邦的水平可真不是盖的。要知道,谋反这种大罪不管是主动还是被迫加入,是没有回头路的,如果没有这道诏令,他们就得一条道走到黑,跟朝廷拼个鱼死网破。刘邦自己是从造反起家的,因此,他深通造反者的心理,只要给他们一条活路,他们还是愿意放下武器,走向光明的。

第一道赦令下去,很快便见了奇效,原本被迫加入陈豨谋反大军的人们开始陆陆续续回归政府的怀抱。

刘邦的第二张牌是叫周昌挑选来四个赵地的壮士,充任前锋将领。

为了把这四个人弄得服服帖帖,刘邦想了个办法,他先将他们谩骂一番,然后再好言善语,再封他们做千户,为前锋将军。刘邦先骂后捧,恩威并重,那四人一惊一乍,对刘邦自然服服帖帖。

刘邦之所以封赏四个毫无战功的赵地人做千户,目的在于调动当地人奋勇平叛的热情,用现代军事观点来看,可以这么来看,把敌人消灭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这也是一张非常高明的牌。

刘邦的第三张牌说来不太光彩,但非常的管用。这张牌叫贿赂。

陈豨的僚属很多是商人出身,商人重利轻别离,他们会跟着陈豨混,一是觉得有利可图,二是出于无奈。当刘邦拿出重金招降陈豨的部将时,又是一大批前来归降。

尽管刘邦这几招收到了奇效,但陈豨毕竟在代地经营了数年,还是有点本钱的,再加上韩王信的助阵,汉军还有恶仗要打。

汉高祖十一年元月,刘邦调集的兵马陆续赶到,大军分别由曹参,夏侯婴,樊哙,灌婴,周勃,柴武统领,采用瓮中捉鳖的战略,围剿叛军。

结果在意料之中!

貌似势头很猛的陈豨没能抵挡住汉军的围剿,不到一个月,就一败涂地,兵败之后,陈豨逃到了匈奴。此战,陈豨幸运地逃了,但韩王信及其部属却全军覆没。

叛军被击溃,刘邦留下周勃守代,自己则亲率大军班师。在回军的路上,刘邦考虑到赵代二地土地过于宽广,决定将代地恢复为代国,立年仅七岁的第四子刘恒为代王。

谁会想到,刘邦的这一不经意的决定保住了大汉王朝的血脉?

刘邦率军回到洛阳的时候,吕后派人送来一封信。

信上的内容,让刘邦愣住了!

韩信死了,韩信死了!刘邦抓着信件,来回不停的踱步,表情时而欣喜时而阴沉!

他想起初见韩信,想起登台拜将,想起与韩信彻夜相谈,想起垓下之战等等场景,仿佛历历在目。他很欣赏韩信的才能,但也很害怕韩信的才能。他打心底里感谢韩信,这大汉江山,有一半都是韩信打下来的。韩信的功劳太大,大得甚至让刘邦几乎寝食难安。刘邦不是没想过杀掉韩信,但是他实在下不了这个手。而现在这位爱将,却先走了,这个时候,他反倒有些不舍。

韩将军,或许这就是你的宿命!安息吧!朕也是被逼无奈。刘邦心里感慨道。

说起韩信的死,吕后与萧何是主谋。

刘邦率军出征后,据说韩信意欲给陈豨做内应,他会释放囚犯,攻进宫里去,杀掉吕后和太子。而这件事是由韩信舍人栾说弟弟向吕后密告的。栾说受了韩信的责罚,心中怨恨,便派遣弟弟去吕后那里告密。

吕后接到密报,大惊。吕后在各种险恶的环境中早就磨练出非常敏锐的政治嗅觉,她深知这种事情绝不会空穴来风,韩信对朝廷早有不满,那是人所共知,谋反并不奇怪。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个人不能为我所用,迟早会对我母子造成威胁,晚除不如早除。吕后暗暗地思索着对策。

危急时刻,她想起了老成持重的萧丞相。她赶紧召来萧何,告诉他事情的原委。

一场由吕后萧何联袂导演的阴谋正悄悄地展开。

他们布好了陷阱,就等着猎物一脚踩进去,而他们的猎物却对此一无所知。

吕后派遣心腹吏役假扮刘邦派来传捷报的信使,从城外绕进城内高呼捷报。群臣听闻捷讯,按规矩都前往宫中表示庆贺。韩信得报,心中一度郁闷,反倒称病不去。

萧何见韩信不来,于是假借探病为名,去韩信府上拜会,一见到韩信,萧何便说道:将军不过是小病,现在陛下传来捷报,将军宜速速入宫道贺,消除众人误会,如何却托病不去呢?

听了萧何一席入情入理的话,韩信只好跟随萧何入宫!

韩信前脚刚踏进宫门,早已埋伏好的武士便冲了上来,把韩信捆住,韩信大声道:丞相,这是为何?

萧何一心羞愧,也不答话,只能悄悄地走开了。

韩信被武士带到长乐殿中,只见吕后早已正襟危坐,。吕后见韩信被抓了来,喝道:有人告韩将军与陈豨同谋,意图谋反?

韩信回道:“此话怎讲?”

“陛下活捉陈豨,审讯之下,陈豨供称你为主使,且你的舍人也有密告,休想抵赖!”这话吕后早已想好,听起来言之凿凿。

见韩信还想申辩,吕后唯恐夜长梦多,赶忙命令武士将韩信押到长乐钟室中,就地处死!

韩信死前悲呼道:悔不听蒯彻言,为尔女子所诈,岂非天命?

随着吕后一声令下,韩信已是人头落地,死时只有三十三岁。

吕后并未禀报刘邦便处死韩信,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她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幸福,她失去了宠爱,她不能再失去权力。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有一句对联更能概括韩信短暂而传奇一生:生死一丞相,存亡两妇人!

这里的两妇人指漂母和吕后!

吕后秉着除根勿尽的原则,灭了韩信三族。也有传言说,萧何自感愧对韩信,保住了韩信的一个儿子,为了安全起见,萧何将韩字去掉一半,给此子取姓为韦,把他送到了江南寄养,因此,韩信成了韦姓的一个远祖。更为有趣的是,据说金庸先生看到这段历史,突发奇想,创作出了韦小宝这个不朽的形象,韦小宝玩弄当权者于股掌之间,也算是给韩信鸣不平吧。

刘邦到了长安,问起韩信有什么遗言,吕后据实回答。没想到吕后刚说完。因韩信的死积压的那种且喜且忧的复杂情感一下子迸发出来,而他的发泄对象就是蒯彻,他大怒道:赶紧把蒯彻给朕抓来!

蒯彻被抓到刘邦面前的时候,刘邦看了他一眼,相貌普通,看不出有什么道行,便懒得问他,命武士将他推出去斩首。

蒯彻并不慌乱,他高叹几声!

作为辩士,他们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嘴皮上的功夫,这种人只要给他们开口说话,他们能把死的说成活的,没有不被侃晕的。

刘邦见他有话要说,便下令先等等!

蒯彻知道刘邦杀他的道理,刘邦是想在把自己成为牺牲品,以儆效尤,让天下人看看做乱臣贼子的下场。

既然你要忠义,那我就用忠义把你侃晕。蒯彻心想道。

蒯彻一阵忽悠,什么“当是时也,不知刘项,只知齐王”等等。结果,刘邦被说服了,蒯彻成功地用嘴皮子证明了自己也属于忠义之士。

刘邦将蒯彻当庭释放!蒯彻因为名气,后来被齐相曹参请去做僚属。

这个小插曲告诉我们,口才得好好练,生死关头用得着。

同类推荐
  • 掌上帝国之秦朝的变革

    掌上帝国之秦朝的变革

    坐看高富帅们尔虞我诈,利用矮矬穷们出谋献计,哪怕你年岁不在,只要有才,照样功高盖主,定会有你一片天地。最终渔翁得利者,才是笑到最后的霸主!
  • 回到大明当才子

    回到大明当才子

    总之一句话,张大少爷确实是一位非常非常难得的好人,谦谦君子,绝对算得上大明朝的道德楷模!当然了,不遭人妒是庸才,张大少爷兼张大探花再是好人,总有一批心胸狭窄、心理变态、居心叵测、缺乏教养的宵小鼠辈对他是百般诋毁、万般污蔑——至少建奴们和包衣奴才们就没一个能看张大少爷顺眼的。为什么呢?因为咱们的张大少爷活生生的毁了大清天朝入主中原!赤果果的毁了康乾盛世!恶狠狠的毁了被包衣奴才无比吹捧大清十二帝啊!
  •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这是抗日战争中足以令每一个中国人自豪的事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对抗战做出的卓越贡献之一。《细节见证历史·抗日战争》之《百团大战》着重从中国抗战最艰难时期的大背景——1940年的中日对峙态势、国际局势特点和中国国内形势出发,来进一步凸显百团大战的意义。正面战场四次会战的失利,令中国民众抗日士气受挫;由于看到抗战胜利的可能性大增,蒋介石认为日本迟早必败而又动起反共的老念头……在这种形势下,百团大战打破了“囚笼”,鼓舞了士气,表达了决心,也击退了国民党的反共企图。百团大战就像一把剑,划破了日军的“囚笼”,也划破了笼罩在中国抗日军民头上的阴霾。
  • 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

    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

    70多年前,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在宁夏,红军到达陕北后西征的主要地区也在宁夏。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红军长征和西征,在现代战争史上都是里程碑式的历史事件;尤其是西征,更是促成了“西安事变”的爆发。红军长征与西征的过程中,在宁夏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就是时下所说的“红色文化”或“红色文化资源”。宁夏的红色文化,除了红军长征、西征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外,留下的文化遗产,应包括四大部分。
  • 逍遥侯

    逍遥侯

    李中易,本是最牛的中医,因车祸到了五代十国,附体在一个文不能科举、武不能提刀的废柴身上!这时候,儿皇帝石敬塘刚刚卖掉燕云十六州不久。后蜀国主孟昶,正在与花蕊夫人嬉戏。南唐后主李煜,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周世宗柴荣,做梦都惦记着北伐。北宋太祖赵匡胤,正琢磨着黄袍加身。这是混乱的时代,却也是李中易的时代!逍遥侯书友一群:75206776,欢迎兄弟们进群讨论!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龙血武神

    龙血武神

    恶魔少年杜林,左手“罚天”,右手“净世”,身怀“混沌元气”,于帝国都城边缘地带的恶魔林走出,一头扎进了风云诡谲的帝国乱世,传奇从此开始。天境大陆,大秦帝国,乱象频生,正处在黎明前最为黑暗的时期。强大的修者,无尽的传说,不朽的秘境。天才如繁星,强者如沙粒。
  • 以经典的名义

    以经典的名义

    从这个起点出发,再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思考去言说的时候,会减少妄断、谬议、乖论与陈词。增加了写作者的贡献值。,因为名著是时间深处的精神土壤,它记述的是人类的典型形状、典型情感,是人性不断提升的基础和平台,是人性从兽性中脱颖而出的见证和坐标。所以,阅读的过程,为的是寻找来路,理性地找到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命脉,从而不蹈“覆辙”,不费虚功,节省精神追求的人生成本,更好地进行新的思想建构。换言之,名著是时间汰去泡沫之后的结晶,它摆脱了种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催眠”作用,提供的是人性的本质和精神的纯粹,它足可以信任
  • 迪尔伯特的未来:下个世纪战胜白痴的生存之道

    迪尔伯特的未来:下个世纪战胜白痴的生存之道

    本书中,有一点会变得日益明显,即你的竞争对手同你一样一脑子浆糊。轻信的顾客比比皆是,不管产品多么毫无价值,多么愚蠢透顶,他们照买不误。简而言之,该是诺查丹玛斯靠边站的时候了。作者披上他的预言家长袍,以极具穿透力的眼光洞察一切,从技术到工作间,从选举到两性大战,从宠物保护到其他星球上有无智慧生命的可能性。书中融笑料和事实于一体,它弹奏出我们社会的热门音符,令读者忍俊不禁,惊诧不已。
  • 如果你曾奋不顾身爱上一个人

    如果你曾奋不顾身爱上一个人

    迷雾渐渐拨开。原来一直有一个温柔沉默的守护者,少女别琼被失败的初恋深深伤害,工作后却意外与初恋情人温沈锐相逢,可就在这个时候,然而温沈锐却从容自若,与别琼达成和解后,以朋友身份出现在她身边,她才遭遇到一生中最惨痛的离别……,别琼发现自己的生命中,她挣扎、质疑、愤怒,帮助她解决种种难题
  • 守望夏至的距离

    守望夏至的距离

    他缓缓地,缓缓地对我说,小夕,如果我不在了,去他那里,去秦悯哲那里。然后他的手,轻轻地,轻轻地从我的脸上垂了下去。就那样,无力地,垂落了下去。有眼泪,在我的瞳孔里被放大了。我的哀伤,在整个夏季变成了很厚地灰。但我知道,我们还得走下去,走那些未知的路,还有那些未知的人生。我抬起头的时候,夜色就沉了下去。沉在了我们身后的过往里。
  • 名门媳

    名门媳

    逍遥自在的农家女,一朝被逼作冲喜新娘,七岁的小姑娘,在勾心斗角,深渊般的大宅门里,想要站稳脚,何等的艰难。婆婆头脑简单多疑,二太太温和却腹黑难测,大姑个性大气骄傲,小姑开朗任性,还有一屋子的庶出,阿九每天周旋其中,如行云流水,玩得活泛,只是,终是要长大,终是要面对自己的婚姻,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想要过得自在逍遥,那又需要怎样的手段才行?他,生性桀骜,如脱缰野马般难驯,初见面,就被她打得鼻青脸肿。同一屋檐下,他处处与她作对,时时为难于她,却不料,不知不觉中,为难到的不是她,而是自己的心,为了能给她幸福,他远走他乡,建功立业,到最后,能不能得到幸福呢?他是她名义上的夫,耐心等她长大,像老母鸡一样的护在她的周身,赶走一切可能的花花草草,当她长大时,却不知能不能浮获她的真心?他是天之骄子,玩世不恭,风流倜傥,偶尔的机会让他认识了她,以作弄她为喜,最后,真正捉弄的又是谁的心?
  •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大宋王朝4

    大宋王朝4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
  • 心理医生对你说全集

    心理医生对你说全集

    本书针对大众日常容易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提供具体的自我诊断测试、行为分析以及自我矫正(疗法)指南等。涵盖了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包括忧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等以及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些普遍心理问题。每种类型的心理异常,都设计了一个针对此心理异常的总体测验或者分类测验,以便读者进一步鉴别心理异常的情况和类别。每个心理异常包括自我诊断测验、测验结果的解释与建议、矫正心理异常的建议措施、预防该类心理异常的建议等。通过书中的诊断性自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理趋向,以便及早地发现不健康的心理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