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00000052

第52章 黄老思想

迁都的事情定了下来,咸阳也获得了新的名字—长安。当年的咸阳城在项羽的一把大火下早已是断壁残垣,萧何受命修筑长安城。

为了显示新王朝的气象万千,萧何在秦朝兴乐宫的基础上,一改节俭之风将宫殿修得雄伟壮丽,并且取名长乐,未央,也叫东宫西宫,寓意永远快乐。

工程完工的时候,萧何很得意地请来刘邦验收,不想一向大方无度的刘邦竟然大发雷霆道:天下长年与匈奴作战,成败还未知,为什么把宫殿修得如此壮丽呢?(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

稍微地分析一下这句话,你就会更加明白,为什么刘邦能扫灭群雄一统江山了!

从他个人的成长经历的来看,很难把刘邦称之为好人,年轻的时候,坑蒙拐骗吃喝嫖赌偷鸡摸狗的事情,他没少干过,危急关头,他甚至可以将亲人子女一脚踹开。这么一个人,却能令天下归心,荣登九五之尊,似乎再一次应证了坏人未必有坏报的道理,如果你是有神论者,推论下去,那么你得绝望了,天子乃老天的儿子,俗话说有其子必有其父,看着天子的德性,就能推断他老爸的德性,最终你会得到一个令人发颤的结论,上帝或者神仙不是好人,换句更有哲学味道的话可以这么来说,上帝是邪恶的或者上帝是万恶之源。

姑且不管上面的推断是否周密,结论是否有意义,但你千万不要在宗教人士面前摆谱,否则本人亦不能保证他们不会动用板砖之类的武器来捍卫他们的信仰。当然,这句话不是本人的专利,因为有很多人说出过类似的话,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尼采。

尼采先生说道:上帝死了。对于此种言论,有人发颤,有人怒骂,有人嘲笑,在尼采为自己的发现喋喋不休的时候,人们忍无可忍,只能代表上帝回敬尼采先生道:你疯了!

不论尼采先生是真疯还是假疯,我们都管不着,尼采的话提供给我们一个分析的视角。这个视角,在武侠大师金庸的小说里也反复地被使用。

这个视角便是人性并无绝对好绝对坏,拟人化的上帝如此,皇帝也如此。刘邦作为皇帝,起义前没干过几件好事,起义后好事干过坏事也干过,他不是个好人,但他未必不能做个好皇帝。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我始终认同历史评价要多于道德评价的。

所谓历史人物,是指对历史具有推动作用的人物,既然是历史人物,那就不能是普通的人物,她不能是大街上卖菜的大妈,不能是走街串巷吆喝磨剪刀的大叔,如果哪天他们躺在殡仪馆开追悼会的时候,说他们这一生为了拉动内需不辞辛苦,为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昌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恐怕追悼会要开成笑林大会,他们的家属就得问候写悼词的人和他的祖宗了。那么反过来,在给历史人物开追悼会的时候,说他偷过几只鸡,逛过几次窑子,杀了几个小喽啰,造了几间茅草屋,踹了几次小孩等等之类的鸡毛蒜皮又关乎道德品质的事情,恐怕黑框里的人会气得吐血晚上就要出来问候了。

所以朱元璋他数次将大明帝国的官员几乎清理干净,他有过不少令人发指的杀戮行为,但不可否认他是个好皇帝。所以清朝道光皇帝经常穿着缝补过的旧龙袍上朝,甚至在后宫养些家禽来贴补私用,貌似节俭为民道德水平高,但不可否认他是个不好的皇帝。

仅以好坏来评判一个皇帝会比较片面。刘邦这个人,有流氓习气,坏毛病不少,但工作做得扎实,称之为有道明君并不为过。

在刘邦的任期内,老百姓穷是穷了点,那也是因为底子薄,不能怪他刘老三,老百姓的日子却在慢慢的变好,这与刘邦的治国思想息息相关。

一说到思想统治,大多数人头脑中肯定蹦出一个慈眉善目,有着大家风范,穿着飘逸的汉服的老头形象--孔夫子孔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在他生存的年代并不得志,到了秦代他的弟子差点被灭门,汉初时也并未占主流,直到刘邦的重孙子(汉武帝)当政时代,儒家学说才在政府的大力推广之中迅速地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思想主流。

刘邦对儒术向来是不怎么感冒的,而且还很讨厌,所以骑在儒生头上,拿着儒生帽子撒尿的事他没少干过,后来在叔孙通的努力下他对儒生的态度才稍微有点改变。这种情形下,若要他采用儒术治国那就好比天方夜谭。既然摈弃了儒术,又不采用秦朝的完全法治,那用什么统治术呢?最终,刘邦和他的团队选择了以‘道’为核心的黄老之术来治理天下,黄老之术主张清静无为,与民休息,轻徭薄赋。

所谓黄老之术,源自于道家,形成于战国中期,流行于齐国的稷下学宫。

其核心为道家思想,兼杂法、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的一种治国之道,传说为黄帝和老子所创,传说而已,不必当真。百家争鸣时,各派在学宫里开坛辩政,道家某些无名士子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列席听讲,最后博采众长,凑合成一家之言,为了推动该思想的传播,信奉者们特地搬出黄帝和老子来吓人。

先秦以来,各门各派,观点鲜明,泾渭分明,黄老学派明显打破了这个界限。

黄老学派主张治国在于‘无为而治,与民生息’,同时又主张‘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认为君主应 ‘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也应‘务德化民,恢弘礼义’。

你也可以这样认为,黄老之术是道家的现实版,升级版,所以要了解黄老学派,还得了解道家,要了解道家,必然要了解老子。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非常的出名,他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内核之一,有人统计,他老先生的手笔《道德经》是仅次于《圣经》被最多语言翻译的作品。老子不仅现在出名,在他那时代也很出名,向他求教的人络绎不绝,著名的孔老夫子就曾经二度上门求教。

老子喜欢骑着青牛游历,史载他的头顶上经常会出现祥云,他到哪里,哪里的风气就会为之一变。

在不断的游历中,老子结合自己的所学,经常悟出一些非凡的道理来。

比如他在外野炊煮鲜鱼汤改善生活的时候,发现烹煮时汤搅动的越少,鱼汤就越鲜美,然后老子发挥其无限的想象力,嘴里蹦出‘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名句。他见着潺潺流动的溪水,他想到,‘上善若水’,见着长长短短的树木,高矮胖瘦的人们,老子又想到了辩证法。到了某个村庄,老子住了一段时间,他啥也没干,那里民风却因他的到来变得非常朴素,于是,老子感慨道,‘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当然,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指大家都不干活,闲着吃干饭,而是指不要无事生非,无中生有。在他看来,天下纷争不止,全因为诸侯们心存私欲,挑动干戈,无事生非。老百姓生活困苦,全在于官府政策繁多,扰民过甚。因此,国家要想安宁无事,人们要想生活幸福,就必须人人‘无为’,以无为来应付有为,‘为无为,则无不治’,官府一定要杜绝捣糨糊的可耻行径,只有那样国家才能长久。

老子在不断的思索和游历中,终于探索到了哲学上最高深最神秘的本源。他把它称之为‘道’,道是一个什么东西呢?

用他老人家的话说,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妙之又妙,众妙之门’。

道这个稀罕物,是不同寻常的,它无影无踪,无处不在,看不见,摸不着,没人见过它的真面目,但它却时时刻刻存在,时时刻刻在发挥作用。用今天的名词来解释应该叫规律,或叫上帝之手(跟足球比赛没关系),爱因斯坦喜欢称它为上帝置骰子。

有了‘道’这个玄乎的东西,很多东西就可以自圆其说了,于是,很多别的学说也开始借助‘道’来阐述自己的理念,比如儒家也有道,不过具体一点叫天道王道,法家也有道,人家叫主道(君主之道)等等。

道既然这么大能耐,什么都能解释,什么都能做,即可以治民又可以治国,那怎么就没有哪个君主会采用道家思想来治国呢?

其实,这也怪不得那些不识货的君主,还得怪老子。老子的政治理想是建立小国寡民的社会,在这种社会,君主要清心寡欲,官府要限制功能,老百姓顾着自己就可以了,而且君主不能让老百姓变聪明,最好能让老百姓老死不相往来。

这样的政治学说,恐怕只有等到共产主义统一全世界后才有市场,在战国大争之世,国家之间打得不可开交,这样的无为之术根本行不通,那些君主要么当它是科幻小说,要么马上将它扔进火坑里烧掉。

这样看来,道家岂不没得混了?老子活着的时候有官做衣食无忧,活的好好的,他虽然死了很多年,但还有一堆信奉者,总要混口饭吃。没办法了,他们意识到不能坐着等死,学说只有改进来迎合统治者,才能有前途。

那时候,各国变法,法家弟子过得特别滋润,道家的某些弟子们眼馋极了,于是,翻开道德经来看,发现有这么一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革命派弟子顿时眼中一亮,原来祖师爷说过要用法啊。他们从中得到启示,主张‘道生法’。这个口子一开,再融会贯通,各家各派的亮点,都可以集成过来。

集成是集成了,但眼前又摆着一个很大的难题,该给集成改进版取个什么名字呢?集成版已经不是纯粹的道家了,而是大杂烩。总不能还叫道家吧,那些保守的道家弟子肯定不会答应,不能叫道家,叫别家可以吧?也不行!别的各家各派都有着极其优秀的代表人物,有着不同于别家的核心理论,可这个改进版并非新理论,叫别家也不合适。那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不就得了,很多派别都是这么干的。主意不错,可这些学子都是君子,别人的总不能说成自己的。那咋办,难道就没有办法既能推广学说又能不得罪他人吗?

这貌似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道家改革派弟子们发挥勤于动脑,勇于动脑的优良传统,总算想到了一个圆满的办法,他们把老祖宗黄帝请了出来,这下好了,不管是秦人齐人楚人还是道家儒家法家墨家阴阳家,不都是黄帝的子孙吗?既然是黄帝的学说,那就是大家的学说,这招绝吧!绝,太绝了。为了不得罪祖师爷,他们保留了老子的冠名权。因此这门学派将黄老并称,称作黄老学派。

黄老学派就这么新鲜出炉了。

实际上,聪明的统治者发现无论哪家哪派都无法面面俱到,也就是说大杂烩有市场。别看汉武之后独尊儒术,但并未消除别的派别。

黄老学派之所以能被刘邦及其团队选中,原因在于当时的民众经过频繁的战乱,强烈要求休养生息,而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自然就进入统治者的视野,作为政府来讲,又不能真的无为,这样的情况下,黄老之术当然成为首要选择。而且那时候封建等级制度观念不深,有个宽松的社会环境也是刘邦及大臣们的梦想,现在他们当权了,自然会首先考虑使用黄老之术。

虽然如此,黄老之术的寿命并不长,对于一些好大喜功的统治者来说,束缚太大,而且随着君权的不断加强和神化,无为显然不利于维护统治。

思想之争伴随着制度之争将一起成为大汉王朝前行的风浪。

同类推荐
  • 湖广填四川

    湖广填四川

    肖平的《湖广填四川》是一部重说历史的典范之作。作者通过大量相关史料的勾连,以文学化的想象叙述,从屠蜀传说中剥离历史的虚实,重说一段三百余年的移民史。“构架不繁而文字清爽,为同类著作所未见,堪称翘楚。”(流沙河评)全书共分五章,主要从移民们入川的经历、创业的历程以及“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对巴蜀的深远影响入手,全景式地展现了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
  • 汉末之中华崛起

    汉末之中华崛起

    王宇是一个全世界最顶级的特工,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却意外的来到了三国时期。来到了三国时期,他是如何改变三国文化,又是如何成为那些一个个诸侯的噩梦,听到他的大名都乃为之胆寒。将那些天下闻名的文臣武将一一收入麾下。统一了汉朝,又是怎么远征R本,H国等亚洲国家的!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可怕巧合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可怕巧合

    在我们生活的星球上,有太多诡异的现象让人无法解释,有太多匪夷所思的巧合引入深思,因为它们的神奇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和认知。比如,一个人从万丈高空跌落,竟然安然无恙。一个频繁再婚的男子,在他第53次结婚时,娶到的竟是自己的发妻。科幻作家,鬼使神差地成了著名的预言家。有人则时常可以听到常人听不到的晌动,提前感知地震、泥石流、沉船……一次次应验,一次次令人毛骨悚然。这些人、这些现象、这些可怕的巧合,就在我们周围,与我们朝夕相处……
  • 逆史

    逆史

    《逆史》由卷枕神州编著。《逆史》讲述了:你知道跳大神竟然跳出了华夏5000年文明吗?你知道大禹治水功在当代却罪在千秋吗?你知道被讥笑为“纸上谈兵”的赵括背了多少冤枉吗?你知道“篡国奸雄”王莽的悲情吗?你知道“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的仕途迷梦吗?你知道害死杨家将的大白脸奸臣潘仁美的千古奇冤吗?你知道岳飞之死性格注定吗?你知道印象中积贫积弱的南宋王朝其实是块硬骨头吗?你知道朱元璋的遗害无穷吗?你知道李鸿章的忍辱负重吗?……你知道你所知道的历史,其实是一个被人打扮过的小姑娘吗?
  • 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研究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本书着重注意的地方。专家们关于古史分期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本书试图从正面进行阐述,提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看法,以论证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问题。
热门推荐
  • 异界都市之神游

    异界都市之神游

    因为一次意外的空难,而降临到一个他完全陌生的大陆,在那个大陆,一个没有办法看到东西的人,要怎么生存下去呢?他那双天生的盲眼,在那个世界会不会好起来呢?他是怎么样从一个吟游诗人,一个盲人摔跤运动员,成为一位人人敬仰的大侠呢?他是不是可以在那个世界找到自己的真爱呢?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中国字,到底是从那里来的呢?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呢?随着明宇去看,啊,不对,是感觉一下这个新奇的世界吧!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尘封档案系列故事之一公交车离奇事件

    尘封档案系列故事之一公交车离奇事件

    你知道吗?在我住的地方曾经出现过一个非常离奇的事情。这件事是在一九八七年的一个冬天发生的。而且也不大不小的轰动了整个城市。可是政府却没有大肆的报道,只是出面辟了几次谣。所以,人们似乎对这件事的兴趣也就慢慢地淡漠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你不理财 财就贬你

    你不理财 财就贬你

    本书从观念、策略、技巧、经验、不同理财方式等多个方面向您揭示了理财与投资的奥妙,书中不仅包含了名人理财投资事例,普通人的理财投资体会,更有专家提供的各种理财投资建议和妙招。对于有志于理财的新手来说,可以通过此书培养自己的理财观念,从书中学到有助于理财的消费观念和技巧;对于那些想要了解一些储蓄、股票、基金、保险、房产等理财方式的人们,《你不理财财就贬你》也提供了有关这些理财方式的介绍、技巧、策略、注意事项等常识。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夫人曾经说过: “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找到一大堆答案来回答经济问题,而是要学会不被经济学家欺骗。”尽管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是那么有趣,但以往总是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们在唱主角。现在,让我们回到经济学的原点,共同探讨如何将经济学运用到生活中,使我们过得更幸福、快乐。
  • 大法师

    大法师

    有一个美丽的女孩儿告诉洪蒙,只要他能够在《创世》中混出名堂,那么女孩儿就成为他的女朋友。洪蒙最终被女孩儿的诺言给征服了,于是,毫无顾忌的进入了《创世》,意外的获得了隐藏职业冰霜法师,于是,菜鸟开始蜕变...鸿蒙,公众微信号:hongmeng0316作品最新资讯会在这里告诉大家
  • 网恋77天

    网恋77天

    简介:该书是一本以QQ为题材的校园网恋的浪漫爱情故事。这里没有武侠里的刀光剑影,这里没有玄幻里的斗气魔法,这里没有科幻里的天马行空,这里没有历史里的源远流长,这里没有后宫里的勾心斗角,这里没有悬疑里的扑朔迷离,这里也没有灵异里的毛骨悚然……这里只有毫无营养的对白以及淡淡的故事构筑成平淡无奇的小说。
  • 中华鉴人术(大全集)

    中华鉴人术(大全集)

    如今,精心编汇而成。从对人的客观方面的观察,如眼神、神骨、气态、容貌、谈吐等,在众多国家的实践中继续得到发扬光大。中国古代对于鉴人的经验和方法富含科学性、系统性。《中华鉴人术大全集》由雅瑟、凡禹编著,再到主观方面分析,鉴人的智慧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人力资源中,如性格、习惯、爱好等,详述各种识人的妙法,并早已走出国门,介绍识人的技巧,鉴人是一门大智慧。正是在参考前人的鉴人智慧,融合古代的经典案例的基础上,足以令世界上其他国家叹为观止。中华文明的鉴人智慧之丰富,相信能为你的人生、事业增添成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