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6600000009

第9章 “下嫁”之谜与“立后”:母子关系的纠葛

这样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按理说应当母慈子孝、关系融洽,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关于顺治皇帝和母后的关系,《清史稿?后妃传》仅有例行公事的四句话:“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赠太后父寨桑和硕忠亲王,母贤妃。十三年二月太后万寿,上制诗三十首以献。上承太后训,撰《内则衍义》,并为序以进。”以上四句话总共60个字而已。而同一篇传记,记载康熙同他祖母关系的则有715个字。从中透露出顺治同他母亲的关系并不太协调。

1、立后之争

顺治小时候贪玩,母后管教过严,这是家庭中的常理。这一点不构成母子不和的原因。笔者认为导致顺治同母后关系不太协调的最关键因素是“情”:“立后”和“下嫁”。皇太后和顺治帝母子间在“立后”的问题上存在着矛盾和分歧。前者出于国家大统,后者重于个人感情。自太祖、太宗开国创业以来,就把与蒙古“姻盟”视为团结蒙古各部,增强国力的重要政治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来自蒙古科尔沁的皇太后深有体会,因此她为顺治帝两次“立后”皆出于此种政治目的。第一次立蒙古科尔沁部卓礼克图亲王克善之女为后,这是母后和叔父多尔衮给指定的。小皇后出身蒙古科尔沁贵族,从小娇生惯养,顺治不喜欢。虽然勉强成了亲,但婚后经常发生口角。不久顺治帝认为志意不协,传旨废后。虽然皇太后不同意,但是看到儿子执意要废,也就不强求了。于是将皇后废为静妃,改住在侧宫。就这样,顺治不顾母后和大臣的反对,强行废掉了皇后。直到顺治病危的时候,被废的小皇后想要见他一面都没给任何机会。第二次立蒙古科尔沁部贝勒绰尔济之女为后,顺治帝仍不满意,又要废后,却遭到母后的反对,未能废成。可见再立一个皇后,顺治还是不喜欢。

再者,顺治喜欢董鄂妃,爱得死去活来。后来皇太后得知,顺治帝已有意中人,是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她很理解儿子的个人感情,便把董鄂氏召入宫内立为贤妃。但顺治帝要立董鄂氏为后,所以再次提出废后。这次不仅母后反对,而且知书达理的董鄂妃也不同意,于是顺治只好作罢。董鄂氏隶属满洲正白旗。父亲鄂硕任内大臣,母亲却是江南的一位才女。董鄂氏兼有满汉女子的优点,既有满洲人性格的豪放、开朗、洒脱,又有汉家才女的蕴藉、温柔、多情善感。她外柔内刚,含而不露,有心胸、有见识,可谓是姿容绝代。顺治董鄂妃相遇也有一段故事。

顺治年幼即位,大权最初由叔叔多尔衮掌管。他自小形成暴躁、猜忌的性格。再加上娶了一个刻薄的妻子,事事过得不顺心。清初有命妇轮番入侍后妃的制度,这便给顺治帝与董鄂妃相识热恋提供了机会。董鄂妃经常到后宫来拜见皇太后。她天生丽质,又很朴素,看起来宛若仙子,引起了顺治的注意。董鄂氏之夫博穆博果尔经常从军出征,董鄂氏出入宫苑侍候后妃,与福临相识并坠入情网。孝庄皇太后察觉后也曾采取措施,宣布停止命妇入侍的旧例,以“严上下之体,杜绝嫌疑”。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止福临对董鄂氏的迷恋。为了获得更多接近董鄂氏的机会,顺治十二(1655年)年二月,福临封博穆博果尔为和硕襄亲王,以示优宠。后来博穆博果尔得悉其中内情,愤怒地训斥董鄂氏。这事被福临知道,他打了弟弟一耳光。博穆博果尔因此羞愤自杀。未及守孝一年,董鄂妃便被顺治皇帝接进宫里封为王妃。一个月后,晋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顺治对董鄂氏的感情,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认为董鄂氏有德有才,正是理想的皇后人选,准备二次废后。顺治的皇后是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亲王的女儿,蒙古科尔沁自满清入关以前就始终支持皇太极平定满洲,夺取天下的战争,是蒙古四十九旗中最强大而举足轻重的一支。假如顺治再度废后,改立董鄂氏,蒙古女人失去中宫主子之位,势必影响满蒙关系,动摇大清帝国的立国之基。所有这些,顺治不是不知道。可是当一个人感情狂热的时候,理智难免就要丧失。董鄂氏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她的母亲还是一个汉族女子。顺治册封董鄂氏为皇贵妃已经引起很多人因祖宗有“满汉不通婚”的制度而不满。孝庄太后毫不犹豫地对儿子的举动进行了抑制。结果,母子间出现隔阂,顺治皇帝甚至公然下令除去太庙匾额上的蒙古文字。同时,那位生活在感情荒漠中的蒙古皇后,对于安排自己命运的同族婆婆并无丝毫感激,相反把不幸和怨恨,统统归集到太后身上,连太后病倒也不去问候一声。这种微妙紧张的母子婆媳关系维持了五六年。

入宫不久,董鄂妃生皇四子荣亲王。不久爱子病逝,董鄂妃十分伤心悲痛,身体每况愈下。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董鄂妃病逝。顺治帝似乎失去了一切,他“寻死觅活”,不能自拔。年轻的顺治帝,本来就尚佛事,喜好参禅,取法名“行痴”。面对繁忙的国事,他却经常与僧人交往,把国家社稷置于脑后。董鄂妃死后他便企图净发为僧,步人空门。皇太后对此十分失望,坚决反对,出面阻止。顺治对董鄂氏去世非常哀伤,为此五天没有上朝。不久,顺治下旨礼部,称“奉圣母皇太后懿旨,皇贵妃佐理宫中事务多年,以其贤淑之德行教化宫闱,成绩斐然。如今突然去世,朕内心深为痛悼。现追封皇贵妃为皇后,以示褒奖推崇。朕仰承太后懿旨,特此追封,并加以下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顺治为董鄂氏亲撰行状,说她对皇太后“奉养甚至,左右趋走,皇太后安之”;“事朕,候兴居,视饮食服御,曲体,无不悉”;“至节俭,不用金玉,诵四书及易,已卒业;习书未久,即精”,等等。并命学士王熙、胡北龙编纂《董鄂皇后语录》,大学士金之俊撰《董鄂皇后传》。当时听说的人都感到惊讶和不解:仅仅是一个贵妃,死后三天就被追封为皇后,皇帝何必如此滥加谥号?

贵妃辞世,留给少年天子无尽的哀思。四个多月之后,福临就溘然离世,追随爱妃而去。有人说,顺治皇帝并没有死,而是出家了。这不符合事实。从现有材料来看,顺治还是死了。顺治帝患天花有历史记载,清廷还曾禁止民间炒豆。还有更加直接的证据:顺治病危时,翰林院清孝陵掌院学士王熙起草《遗诏》。《王熙自定年谱》记载了这件事情:正月初二日,顺治帝突然病倒,病情严重。第二天,召王熙到养心殿。初六日子夜,又召王熙到养心殿,说:“朕患痘,势将不起。汝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王熙退到乾清门下西围屏内,根据顺治的意思撰写《遗诏》,写完一条,立即呈送。一天一夜,三次进览,三蒙钦定。到初七日傍晚《遗诏》撰写与修改完毕。当夜,顺治就去世了。顺治临终前说:“祖制火浴,朕今留心禅理,须得秉炬法语……”顺治帝死后被火化,由溪森和尚主持。四月十七日,溪森和尚在景山寿王殿为顺治遗体秉炬火化。溪森死后,他的门人编辑他的语录《敕赐圆照溪森禅师语录》记载了这件事。所以,顺治帝确是死了,而不是出家了。

2、董鄂妃是谁?

董鄂妃是何许人?她有什么样的魅力令这位至高无上的年轻君主甘心为之生,为之死?

董鄂妃的来历有三说:

一说是《清史稿?后妃传》的记载:“孝献皇后栋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

二说是董鄂妃为秦淮名妓董小宛。董小宛原为江南名士冒辟疆之妾。传说,清军南下,董小宛被掳到北京,先留在王府,后被太后要了去。顺治看了喜欢,就从孝庄太后那里要到自己身边,用满洲姓董鄂氏。其实,只要用一些史料排比对照着看一看,就知道这个说法站不住脚。

民国初期,我国不少地方上演了《董小宛与冒辟疆》一剧,而根据冒辟疆《影梅庵忆语》记载,冒辟疆初识董小宛在崇德四年(1639年)。那一年董小宛已经有十六岁了,顺治帝才两岁。顺治娶董鄂妃时是十九岁,董鄂妃才十八岁。如果董鄂妃就是董小宛,那么此时她应当是三十三岁了,这样的年岁显然不合。同时,《影梅庵忆语》对董、冒二人从相识、完婚、蒙难到董小宛病死,都有比较详尽的记录。大致的情形是:

崇德四年(1639年),董小宛十六岁。冒辟疆初遇董小宛。

崇德六年(1641年),冒辟疆又巧遇陈圆圆,于是疏远了董小宛。

崇德七年(1642年),陈圆圆被周奎购到京师,冒辟疆重逢董小宛。

崇德八年(1643年),董小宛二十岁,入冒辟疆家为妾。

顺治二年(1645年),董小宛二十二岁。清豫亲王多铎领军渡江,破南京。冒辟疆在逃难中患病,“此百五十日,姬仅卷一破席,横陈榻旁。寒则拥抱,热则披拂,痛则抚摸,或欠身起伏,为之左右翼”。

顺治四年(1647年),董小宛二十四岁。冒辟疆再病,“勺水不入口者二十余日”。董小宛侍疾。

顺治八年(1651年),董小宛二十八岁,病死。当时不少文人墨客的悼念诗词均可证明董小宛确实是死在冒府。

董小宛比顺治大十四岁,同冒辟疆结婚九年未生育,并于顺治八年病死。冒辟疆写的《影梅底忆语》明白地写着董于顺治八年(1651年)去世。这时世祖才十四岁,不可能纳董小宛为贵妃。所以董小宛即董鄂氏之说实属望风捕影,不能成立。

三说是董鄂妃原为顺治的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妻子。这种说法主要来自于《汤若望传》的记述:“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刮。这位军人于是乃因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底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根据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的考证,她似乎就是顺治夺十一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之妻。(本书采用此说)3、太后下嫁之谜

太后同多尔衮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这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太后下嫁。这也导致母子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太好。

太后下嫁多尔衮的疑云之起,是由于张煌言收录在《奇云草》中的两首七绝,题为《建夷宫词》:

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掖庭犹说册阏氏,妙选孀闺作母仪;

椒寝梦回云雨散,错将虾子作龙儿。

建夷是指建州之夷,是明朝遗民对清王朝的蔑称。觞是盛酒的杯子。合卺指成婚。慈宁宫是孝庄住的地方。阏氏是汉代匈奴君主的正妻之称呼。诗的前七句没有什么好解释的,无非是诋毁丑化敌国君主。最后一句颇费解。细推之,原来指的是多尔衮无子,以弟多铎之子为嗣。满文称侍卫为“虾”。多铎当时的职位有“领侍卫内大臣”一职。看来虾子指的是多尔衮的义子多尔博。也就是说,顺治子随母嫁,自为“龙儿”,不必以多铎的“虾子”为子。以前我们常将这首诗作为无稽之谈,但从多方面的证据来分析,“太后下嫁”的确是事实。

论据一:保全皇位的政治婚姻

皇太极死时,庄妃才三十二岁,年仅六岁的儿子福临继位。一个是三十出头的寡妇,一个是只知玩耍的顽童。在当时,执掌朝中军政大权的实际上是睿亲王多尔衮。他手握重兵,成为朝中说一不二的人物,甚至连皇帝的大印“玉玺”也搬到睿王府内使用,以代理天下。小皇帝随时有被废掉的危险。人们认为,孝庄为了保住儿皇帝顺治的天子宝座,而委身于小叔子多尔衮。

论据二:弟娶其嫂的满族旧俗

从当时满族婚俗来看,嫂嫁小叔、兄纳弟妇之事常常发生,此事不足为怪,甚至还有不管辈份的婚俗(汉族礼教称之为“乱伦”)。站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来思量,盛年寡居的孝庄与壮年英武的小叔子多尔衮的结合,也就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了。如顺治皇帝的大哥、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在清贵族政治斗争中死去后,他的两个妻子就分别被叔父辈的多尔衮、阿济格娶去。庄妃是蒙古人,十三岁时就与其姑母一道嫁给皇太极,因其美貌聪慧能干,受宠多年,生有三女一子,其子后来就被立为顺治皇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死时,庄妃只有三十二岁,虽被尊为太后,仍风华正茂,美丽异常。多尔衮大权在握,岂能放过这天赐良机。这时清王朝刚入关,满洲贵族从东北刚入主北京,受到汉族文化与纲常礼教的影响与束缚很小,还大量保留原在东北时的旧婚姻风俗,如清皇室与贵族中寡妇改嫁的事频频发生。因此孝庄太后与小叔多尔衮结婚的事就是比较正常的事了。我们切不可用汉族的传统纲常礼教去要求和看待清初的满洲皇族。

论据三:多尔衮的“皇父”称谓

持下嫁说的人特别强调,在顺治朝多尔衮公开以皇上的父亲自居,称号就叫“皇父摄政王”。而只有皇帝的母亲下嫁了,多尔衮才有可能被称为“皇父”。人们认为,多尔衮称谓变化的过程,恰恰反映了太后与多尔衮的婚姻由隐秘到公开的过程。《朝鲜李朝实录》中记载,“皇父”称号非但举国轰动,甚至已经“声闻海外”。《朝鲜仁祖李倧实录》载:二十七年己丑(即清世祖顺治六年),二月壬寅,上曰:“清国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此何举措?”金曰:“臣问于来使,则答曰:今则去叔字,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云。”上曰:“然则二帝矣。”朝鲜邦外属国,国王都发现此举与“二帝”无异。大清朝难道就真的荒唐到这种程度不成?当然不是。其时清廷正推崇儒教,广纳天下饱学之士,断不会做这种令世界当做笑柄的糊涂事,但“皇父”一词确已明诏天下,一朝二帝,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论据四:皇帝谕旨露出破绽

顺治十七年(1660)十二月二十四日,因乳母李氏病故,顺治降谕礼部,其中有这样几句话:“睿王摄政时,皇太后与朕分宫而居,每经累月方得一见,以致皇太后萦怀弥切。乳母竭尽心力,多方保护诱掖,皇太后眷念慈衷赖以宽慰。”这无意间透露,幼年皇帝顺治与母亲孝庄分宫而居,而且皇太后不是居于皇宫之中,否则母子之间为何“每经累月方得一见?”皇太后萦怀弥切,为何却不去看望皇上?皇上又为何不去探望生母,以解“皇太后眷念慈衷”?度之事理,其间必有一个超越两者之上的力量破坏了母子之情。这个力量,除了多尔衮之外,还能有谁?另外,徐柯《清稗类钞》中对“太后下嫁摄政王”有较为详细公允的记载。

论据五:风水墙的诉说

按清朝早期丧葬制度,皇后、妃嫔最终都要与皇帝合葬。可是,孝庄竟葬在了遵化的清东陵风水墙外,而未与清太宗皇太极合葬于沈阳的昭陵。这种悖乎常礼的葬法多年以来一直引起人们的种种议论,其中可能有难言之隐。有人认为,这是孝庄因改嫁而无脸到阴间见皇太极的刻意安排。史料中也确有这样的记载。太后在遗嘱中说,“卑不动尊”,不忍再惊扰皇太极,这实在是托词。对祖母孝庄的心思,康熙自然心知肚明。但康熙又感到,将祖母单独安葬实在没有这样的先例,是件很棘手的事。于是他把这一难题留给了儿子雍正,将孝庄的棺材在东陵的地面上一直停放了三十八年之久,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才为孝庄建陵安葬。还需说明的是,长眠在清东陵的五个皇帝、十四个皇后、一百三十六个妃嫔,都葬在了风水墙之内,而只有孝庄葬在风水墙外。这又是为什么?孝庄皇太后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论据六:有人见过“太后下嫁诏”

关于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事,虽由于后来清皇室受汉族影响日深、纲常礼教观念加强,因而不让将此事记载到正史中,甚至原有的记载也被删改,使我们今天很难查到有关此事的正式记载,但我们仍可以从众多史料中看到有关此事的明显痕迹。如清故宫藏顺治朝的“批红”题本及《东华录》上,就记载顺治五年(1648年)多尔衮由“皇叔父摄政王”改称“皇父摄政王”,并“亲到皇宫内院”,“自称皇父”。若无太后下嫁之事发生,此事是顺治皇帝所万万不能接受的。太后下嫁之事传播甚广,前面已经提到当时人的记事诗,虽极尽嘲讽挖苦,但也是这件史事的一个有力旁证。1946年10月,近代学者刘文兴撰文《清初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起居注跋》,其中写道,宣统元年(1909年),他的父亲刘启瑞任内阁侍读学士,奉命收拾内阁大库档案,“得顺治时太后下嫁皇父摄政王诏”。世上若果真有这一诏书,无疑是太后下嫁最具权威的铁证。

同类推荐
  • 擎国

    擎国

    穿越不可怕,穿越后从零开始也不可怕,但如果有个前辈比你早穿越,而且人家还当上了皇帝,你说这可怕不可怕?
  •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研究》分主题篇、内容篇、时空叙述篇、文体篇、文学篇五个部分。主题篇讨论了作品主题与作者心声的传达这两个相关话题。内容篇则关注书中对人与物的展现。时空叙述篇讨论了《洛阳伽蓝记》全书独特的叙述框架,即以空间叙述为经、为主;在空间叙述中又加入时间叙述,以时间叙述为纬、为辅,最终形成时空交融、共时与历时叙述交融的叙述格局。
  • 大学生必知的重大历史事件

    大学生必知的重大历史事件

    本书从公元前21世纪夏的建立到20世纪中叶新中国的诞生为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战争的残酷杀伐,新旧王朝的毁灭与诞生,政治经济的改革和改良先声,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进步与保守思想的迭次斗争,揭秘人类创造文明的艰难历程,展现伟大革命运动的黎明前夜……
  • 三国云起

    三国云起

    三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梦想!纵观三国英雄云起云落,回首再看三国风云不免有些感慨!人生如梦,且看一个梦想着回到三国的年青人真的回到三国时代的金戈铁马!
  •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是继梁氏《新史学》后又一杰作,系以传统史学所积累的方法为基础,结合当时西方史学最新进展,运用新的学术眼光编纂而成。作者以其宏阔的学术视野,对史料鉴别、史事考订、史迹论次、史书编纂诸层面都有详细阐述,建构起独具一格的史学理论体系。《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散落各处的经验之谈,对于史学初学者颇为亲切有味,堪称培植史学研究趣味的极佳读本。
热门推荐
  • 神探凰妃

    神探凰妃

    堂堂国际刑警女组长竟然穿越回古代,一睁眼竟然发现自己身陷死牢!开什么玩笑,洗冤脱罪顺手收拾所有不待见自己这个庶女的无良亲人,逍遥人间才是正道。可是!死赖自己不放的王爷是怎么回事?想娶自己,别开玩笑了!请拿万里江山来换本妃一纸婚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繁华落尽莫不静好

    繁华落尽莫不静好

    靖康末年,中原大地惨遭金人铁骑的蹂躏,三千多皇室子女被掳北上,唯有仁福帝姬在心上人岳飞的帮助下逃出魔掌,谁知素来亲近的九哥哥做了皇帝,反而暗害于她。且看女主如何反击并与心上人终成眷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龙零

    龙零

    龙零之前无数魔法,龙零之后永无魔法!龙与魔法,《龙零》——永无止境的魔法……
  • 动物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动物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本书按照动物界由低等到高道的排列顺序,详尽、生动地介绍了一千余种动物。动物学家对科学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引人入胜。本书将会带你快捷地进入动物的世界、与鹰翱翔于天空,与鱼嬉戏于大海,与豹驰聘于草原,感受它们的神奇与美丽,展现出一个蔚为大观的动物世界。
  • 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一束馨香的花朵捧献给大家。读者朋友们,多为文学随笔或杂感的形式。或深入浅出、夹叙夹议地阐明一个道理;或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件小事;或触景生情、感物咏志地抒写一种情怀;或由小及大、含蓄深邃地蕴藏一个哲理。每篇文章之后,都配有千余字的赏析文章,珍爱它……,意在与读者共同交流与欣赏好花之“花”,究在何处。但愿您能喜欢它,本书荟萃的120篇精短美文寓意深邃、题材多样、趣味隽永
  • 凤凰斗:妻焰嚣张

    凤凰斗:妻焰嚣张

    一个大家族的千金,新婚之夜,与她圆房的人不是他的丈夫,于是几番逼迫之下竟失了心智,整日疯疯癫癫。一次无意的落水,香消玉殒,而夏初却意外的进入了她的身体,从此开始了她的古代之旅。明明是大少奶奶,住的却是后院的小破屋。相公双腿行动不便,还性格阴郁,现成的儿子每每来捣蛋,视她为仇敌。风流的小叔,光华四射的小姑,冷嘲热讽的婆婆,弟媳……一个庞大的家族,一个个不知底细的人,一件件不为人知的秘密向来懒惰的她,也无所谓,整日装疯卖傻,吃饱了睡,睡饱了吃,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少了电脑,少了一个消遣。可是有些人却看不惯她的平静,偏偏又要来惹她。她向来信奉“认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也不当病猫”的原则。于是松动了懒懒的骨头,为了自己的安宁而选择了争斗。
  • 一等废妾

    一等废妾

    卷四:乱世英雄。江山仿如画,奈何三分天下,国将战谁能一统江山,战不断兄弟血泪无憾,三国乱乱世辈出好汉,纪烽火辜负多少红颜,风云变色群雄争霸交锋谁名扬!兵临城下蓦然回首,却见血色沙场中,那人衣衫翻飞,白衣蹁跹,淡笑,明媚灿烂如旭日,耀眼夺目胜星辰,从容不迫,怏怏气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情有情,无爱亦爱。郁郁黄花,笑映苍苔。顿首静兮,忧思满怀。月光如水,洗我尘埃。悠悠时空,任我徘徊。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强推好友文文:《狂妃,染指天下》《重生之千金绝色》《霸宠多金妻》《血妻》《望门丫鬟》——————————花落谁家——————————————————大爱【楚子轩】由【亲亲孙雨涵】抱走大爱【魏子谦】由【亲亲魅夜寒星5】抱走大爱【风清阙】由【亲亲北雁米露】抱走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