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500000029

第29章 1911~1918年:成型(下)(7)

李登辉一生培植出来的学生,数以万计,服务于各省各界的人才极多,仅就教育界而言,充任过大专校长的即有13人之多:竺可桢、胡敦复、郭任远、罗家伦、何世桢、程天放、吴南轩、章益、黄季陆、黄华表、曹惠群、裴复恒、章渊若,其中极大多数是复旦毕业生,少数是肄业生,个别是清末李兼教中国公学时的学生。

1947年,在李登辉追悼会上,复旦老校董颜惠庆说,“李氏终身从事教育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他是华侨,在国外深感华侨备受压迫的痛苦;二是百年前耶鲁大学第一个中国毕业生容闳回国后,建议李鸿章‘教育救国’,主张选派学生出国留学(中国第一批官费生120名,就是由容闳率领出洋的),李先生受他‘教育救国论’的影响很大,但主张在国内多办大学,不必大批地出洋留学;三是李回国时严复在青年会讲《天演论》,南洋公学及爱国学社也都在主张维新改革。他受了时代环境的影响,就决心终身办学了。”

邵力子则说:“李先生爱国爱民,在清代主张赶办教育,提倡科学。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时,即主张团结牺牲,抗日救国,带头捐输整月薪资支援东北义勇军。抗战胜利后,他老人家又主张和平,临终前还期望祖国和平统一,繁荣富强,这正是爱国家、爱人民,时代精神的表现。李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不会离开我们的。”

7、1914年A:橘子红了

之江大学是基督教美北长老会和美南长老会在中国杭州联合创办的一所教会大学。也是旧中国的14所基督教大学之一。

之江大学起源于1845年美北长老会麦嘉谛牧师在宁波创办的崇信义塾。该校于1867年迁往杭州皮市巷和大塔巷相交处,改名为育英义塾。1897年开设大学课程并改名育英书院,1909年美南长老会加入,1911年迁至月轮山六和塔西侧。1914年改名为之江大学。北伐战争期间一度停办。1931年向中国政府立案,因为只有文理两个学院,定名私立之江文理学院。抗日战争期间,曾迁至安徽屯溪、上海、福建邵武、贵阳、重庆等地。1948年,因已拥有文、商、工3个学院,得以恢复之江大学名称。

1951年之大被浙江省文教厅接管,美籍教员离校回国。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校土木系、机械系并入浙江大学,商学院并入上海财经学院(今上海财经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并入上海同济大学,航空工程系并入中央航空学院,文理学院部分并入复旦大学,浙大文、理学院部分,浙江师专、俄专,之江大学余下文理学院合并,组建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前身,今浙大西溪校区),校址设在原之江大学处。

1949年杭州本部有学生904人,上海分部有学生162人,共1066人。教职员113人。设文、工、商3个学院。

校址初设皮市巷,后移大塔巷。自1911年起坐落钱塘江畔六和塔旁二龙头,倚山靠水,风景甚美。这里现在是浙江大学之江校区,旧称“浙大三分部”,容纳学生近3000人。现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和浙江大学沃森基因组研究院所在地。

2006年5月25日,之江大学旧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著名校友:潘希珍,笔名琦君,台湾作家,擅写怀旧抒情散文;其短篇小說《橘子红了》曾被改拍为同名电视连续剧。陈从周:建筑学家。杨嗣信:建筑师。

8、1914年B:“南有湘雅”

湘雅医科大学位于长沙,1914年由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协会联合创建,是我国创办较早的一所西医高等学校,旧中国14所教会大学之一。90多年来,先后更名为湘雅医科大学、湘雅医学院、湖南医学院、湖南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至今该校的医科仍列国内高校前茅。

湘雅医科大学秉承“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院风,近百年来造就了张孝骞、汤飞凡、谢少文、李振翩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医学专家,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共为16名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巨匠发行了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其中医学家3名,分别为毕业于协和医学院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毕业于湘雅医学院的微生物学家汤飞凡与内科学专家张孝骞。

知名校友:

汤飞凡: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病毒学与微生物学家

张孝骞: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消化病专家

谢少文: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病毒学与微生物学家

李振翩:美籍华人科学家、著名病毒学与微生物学专家

齐镇垣:一级教授、著名血液病学专家

易见龙:一级教授、著名血液生理学专家

凌敏猷:一级教授、著名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家

鞠躬: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神经解剖学家

刘德培: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生物化学专家

姚开泰: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病理生理学、试验肿瘤专家

潘世宬:著名病理生理学、试验肿瘤学家

卢惠霖:著名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人类优生学家

9、1915年A:筚路蓝缕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女子教会大学,民国时期14所教会大学之一,1915年在南京开学。她一开始就以大学的规格出现,第一任校长是德本康夫人。

该大学的发展是很艰难的,开办时只有6名教员,教学设备也很简陋,只有一间普通的化学实验室、两架钢琴和一部大英百科全书。

第一期招收了11名学生,最后完成学业毕业的只有5人;第二期招收学生20人,最后毕业的只有8人。她的学生来源不但少,而且年龄偏大。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这一现象才开始发生变化。到1920年,该大学已经有学生70名,教师16名,其中5名中国人。

大学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教会的捐助和其它大学的资助。1923年,金陵女子大学迁移到新校区,占地面积扩大,而且校园美丽,从而开始受到中国上层社会的青睐,学生人数进一步增加。

1930年,该大学命名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在教学方面,她保持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后来又改名为私立金陵女子大学。1951年9月,该校与私立金陵大学合并为公立金陵大学,最终并入新南京大学。

10、1915年B:“居河海,为河海”

今天的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90余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她位于河(长江)海(东海)相接的城市南京,她的办学也正是针对江河湖海方面的水利事业,所以说是“居河海,为河海”了。

1915年,时任北洋政府实业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张謇于南京创立河海工程专门学校,隶属全国水利局,是我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水利人才的学府。1915年3月15日正式开学。是辛亥革命后第一所招生开课的高等学府。第一任校长:许肇南。

1924年,该校与国立东南大学的工科合并为河海工科大学,茅以升任校长1年;1927年并入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成为国立中央大学水利系,1949年成为国立南京大学水利系;1952年,南京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的水利系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1985年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中国水利类院校排头兵,水利类人才的摇篮。

[附文]河海名人榜

张謇(1853~1926年):江苏南通人,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创办者。清光绪状元,称实业、教育为“富强之大本”。

黄炎培:著名民主人士,江苏川沙(今属上海)人,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筹备主任。

许肇南:贵州贵阳人,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第一任校长。曾就读成都高等学堂,后留学日本、美国。1914年回国后即参与学校筹建,并亲自教授多门课程。主持校务期间拥护民主革命,支持进步学生参加反帝爱国活动。

李仪祉:陕西蒲城人,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教务主任。1904年考入京师大学堂,1909年赴德留学。1914年回国后即参与学校筹建。1923年为解救陕西旱灾,投入艰苦的水利工程建设。由于成就突出,被中国水利界公认是理论和实践上贡献最大的近代水利专家。

汪胡桢:浙江嘉兴人,1915年考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23年获美国硕士学位后回河海任教。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院士。

须恺:江苏无锡人,1915年考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毕业后赴美留学并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任第四中山大学教授、中央大学水利系主任等职。

沈泽民:浙江桐乡人,1916年考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21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共产党,是上海发起组13名成员之一。

张闻天:江苏南汇(今属上海)人,1917年考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在校期间,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南京及江苏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曾任中共中央领导。

茅以升:江苏镇江人,河海工科大学校长、教授。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1917年留学美国,获硕士、博士学位。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院士。

冯仲云:江苏武进人,1926年入清华大学读书,曾任中共清华支部书记,1955年至1958年兼任华东水利学院院长。

徐芝纶:江苏江都人,河海大学教授。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获硕士学位。1952年参与组建华东水利学院并先后任教务长、副院长,是国内最早引进有限单元法解决水利问题的专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严恺:福建闽侯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93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38年获荷兰德尔夫特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师学位。1940年后任国立中央大学、河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52年起历任华东水利学院建校委员会副主任、副院长、院长。

11、1915年C:榕城岁月

福建协和大学是旧中国14所著名教会大学之一,老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

“私立福建协和大学筹委会”由福州市基督教“三公会”(圣公会、美部会、美以美会)成立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校址原设于福州仓前观音井美丰银行内。

清宣统三年(1911年),由世界基督教大会推举的高等教育委员会会长高绰博士来到“榕城”福州,与福建基督教六公会联议创办大学,几经酝酿、筹备,于民国四年(1915年)成立董事会,以俾益知为主席,推选庄才伟为首任校长,校名定为福建协和大学。

民国五年(1916年)二月,该校于福州仓前山租旧俄商茶行正式开课,将福州的英华、格致、三一及闽南的英华、寻源5个书院的高年级学生作为一年级学生,总数有81人,但不招收女生。老师专任者5人,兼任者4人。

民国六年(1917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承认协大是一所合格大学,并参照美国大学毕业生的管理办法,承认其毕业生同样可取得学士学位。翌年,美国罗氏基金董事会鉴于协大办学渐具规模,乃逐年指定一笔巨款,拨作添聘教授和购置设备之用。民国八年(1919年)一月,罗氏基金社拨助该校科学馆的建筑设备及常年维持费,并设科学讲座6名。庄校长之兄嫂亦捐建文学院一座,及逐年图书购置经费。

民国十一年(1922年),学校择定福州魁岐乡(今福州制药厂)为校址,于鼓山之麓、闽江之滨建筑新校舍。大小数十座饶有东方古典风味的精致建筑(主体楼房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内部结构为西式)峙立江东,背倚鼓山,面俯闽江之流,远山凝翠,江帆如画,为当时全国风景最优美的7所大学之一,不愧是一所实施大学教育的好学府。保存至今的协和大学校舍,为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史、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近代建筑艺术提供了实物例证。

民国十二年(1923年),庄伟才校长积劳病逝,由高智继任。民国十四年(1925年),文学院、科学馆及大小30座校舍先后落成,为纪念庄校长即以科学馆命其名。

民国十六年(1927年),校董事会改组,高校长辞职回美。校务收回国人自办,由校友林景润继任校长,并遵照国民政府颁布的私立大学规程报请立案。民国十七年(1928年)得何氏中国文化研究基金会的津助,扩充文学院各学系。民国二十年(193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因协大只有文、理两科,不符合大学至少要有3个学院的规定,遂准以“私立福建协和学院”立案。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女生宿舍竣工,始兼收女性。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得福建省政府补助,添设农学与农业经济两个学系,开办农业试验场。民国二十六(1937年)并在邵武设立闽北农林试验场,作为发展农科学系的准备。这时,该校文学院共分文史、西哲、教育3学系;理学院共分生物、化学、医预、数理4学系。

抗战开始,福州地处沿海,深受日寇威胁,协大就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五月迁到闽北山城邵武。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五月日军撤离福州,八月宣告投降。抗战胜利,协大于十一月筹备复员,迁回福州。次年夏,文学院及其他各部房舍先后修建完成,并添建临时校舍如大礼堂、农学院办公厅及教职员住宅等计共5座,五月一日宣告复课。经过数月艰巨的工程重整之后,高山苍苍,流水泱泱,始重闻昔日弦歌。九月二日林景润校长休假赴美,十月二十日陈锡恩代校长及教师多人由美抵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一月六日林校长积劳成疾,卒于纽约。三月,校董会聘陈锡恩博士继任校长。六月底陈氏任期届满,赴美国加州大学复任,由校董会推杨昌栋博士代理校长。翌年十月杨请辞职,十二月校董会准杨休假,另组校政委员会主持校务。先后担任校政委员会主席的有林冠彬、郑德超、王调謦等教授。

福建协和大学是人才荟萃之所,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先后在此任教。如著名文学家、文论家、教育家叶圣陶、郭绍虞,名儒陈宝琛入室弟子陈易园,严复的哲嗣、著名教授严叔夏,著名考古学家、甲骨文专家董作宾,著名历史学家傅家麟,著名黄麻遗传学者卢浩然,著名动物学家、两栖爬行动物国际委员会委员丁汉波,著名微生物学家、“庆大霉素”发明者王岳,著名昆虫学家、博士生导师赵修复,以及著名学者陈文渊、陈锡恩、陈兴乐诸博士。

同类推荐
  •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本书全景式地再现了"雪龙"号船在严酷的南极冰海上演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幕:"零经验"救援--身陷险境--抓住时机--脱困突围,在大片式展现的同时,将事件置于人类南极探险史、中国30载南极科考史、中国海洋战略发展成就和对南极科学考察的巨大贡献等宏大背景下,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全书汇集280张极其精美的相关图片,让本书极富现场感、震撼感。
  •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文学——社会思潮的风向标。“文革”十年,文艺界一片萧杀。但是在地表的高压和萧杀下,却生发和涌动着激情澎湃的思想岩浆。包括红卫兵文艺、新诗歌运动、知情歌曲、知青文学、手抄本、民间口头文学等,在城市的街道上,在农村的谷场上,甚至是干校和监狱里,到处都有地下文学的声音。本书对“文革”十年的地下文学进行全面的梳理,原汁原味地呈现大动乱年月的民间文学思潮。
  • 唐宋词精品鉴赏

    唐宋词精品鉴赏

    唐宋词从唐五代起,至北宋南宋而大成,由小令到中、长调,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本书博采众长,选唐宋名家各种流派杰作,精华毕呈,希望帮助读者朋友们更好地欣赏唐宋词名篇佳作、领略唐宋词的幽深情韵.
  • 阿坝阿来

    阿坝阿来

    该书是《尘埃落定》的作者阿来的短篇小说集。它以四川阿坝为背景,带着藏族的风土人情,讲述了一个个成长性的小故事。其中还包括一幅阿坝的旅行线路图,相信您可以带着这本书有机会用心灵,甚至用脚步亲自行走在阿坝的天空下,至美的景色、至情的感受、奇异的文字。跟阿来的其它长篇和短篇集不同的是,这部以《阿坝阿来》命名的小说集是以阿来的出生地四川阿坝为全部背景,凸显出他有别于其他汉语写作者的“文学田地”。鲜明的藏族风物人情,“成长性”的内在轨迹,甚至包括一幅阿坝地图,以及到阿坝的旅行线路图,都使这部独特的短篇小说集更像是阿来引领着喜欢他的读者所作的一次从自然到心灵的奇特旅行。
热门推荐
  • 死鸳鸯,再相遇

    死鸳鸯,再相遇

    她与他还真的做了一对死鸳鸯,该死的老头给的什么破玉啊,却让她与他在陌生的未来重新相遇,揭开的不是当年的秘密,揭开的是刻骨的伤痛,那个叫什么左冷的,简直是个恶魔,那个叫什么亚虐楠的,说她身上有什么?蝴蝶印记?穿越过来的身体却隐藏着天大的秘密,一旦被发现,她就有生命危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演讲金口财

    演讲金口财

    拥有高超的演讲技能是每个人的目标。怎样才能让每个人都掌握演讲技巧,勇敢地面对任何场面呢?《演讲金口财》将告诉你如何掌握这些技巧,让自己一步步实现目标,让自己从此冷静、自信地站在所有人面前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 总裁大人,我不嫁!

    总裁大人,我不嫁!

    沈凌夜皱眉:“江小暖,胸这么小还穿什么胸衣。”江小暖撇嘴:“这么小也没见你没少摸……”******沈凌夜:“江小暖,去做饭。”江小暖:“不做!”沈凌夜:“要么吃饭,要么吃你,自己挑一个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了后不后悔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不看你一定后悔~
  • 那些妙趣横生的故事(每天读一点英文)

    那些妙趣横生的故事(每天读一点英文)

    《每天读一点英文·那些妙趣横生的故事》是一套与美国人同步阅读的中英双语丛书。特点有三:内文篇目收录了最精彩、最新鲜的笑话;“实战提升”部分,包括单词和词组、知道不知道,让你捧腹大笑的同时,丰富知识面; 附赠地道美语朗读MP3光盘。 本书幽默逗趣,文字浅显易懂,让你笑着学英文!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健康晚餐

    健康晚餐

    《妈咪私房菜丛书》根据家庭一日三餐的营养需求,精选了一千三百多道营养食谱,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私房菜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重生之千金巨星

    重生之千金巨星

    千金巨星是怎样炼成的:母亲病重父亲卷款而逃,被逼无奈涉足娱乐圈。长相出众天资纵横,却因生父打压经纪人算计,花瓶名号恍若跗骨之蛆。为保底线从高楼坠落,翩然如蝶。她,从此新生。富豪千金、兄宠母爱,拥有令人艳羡的豪门背景。隐瞒身份,从龙套做起,却意外成为超级新人。且看一代风华如何破茧重生,成为亿万人中的独一无二。拍电影,砸赌城,夺影后,玩综艺,重生一世混得风生水起,终铸就一代传奇。诬蔑陷害层出不穷,阴谋阳谋接连不断,她始终淡定从容,一一化解。天马行空的一代名导,深情款款的天王巨星,身价百亿的年轻赌王。当她的身份终被公布,跌破了多少眼镜。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化蝶归来成为亿万人中的独一无二。且试天下,绝世风华。尽在千金巨星。
  • 危栏

    危栏

    ,表现了他的生存境遇中的独特的生命的变异与内在的疼痛。线条简洁而又推进迅速,本书是把普通人带入了官场。我读后心中有些难受,接受“水与火”的灵魂的拷问。表现了他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悲情诉求,这种故事性强而又晓畅好看的小说,有一种不是滋味的滋味,有一些不寒而栗的感觉。这说明小说已达到了它的目的。本书故事性强。这是一位长期耽于官场又不适应官场而又坚持要在仁途上走下去的主人公。作者把主人公带入了其设定的结构之中,也是因为它有着与读者的前意识相一致的预设的结构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