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300000004

第4章 留学美国(3)

1911年武昌起义后,充当袁世凯内阁全权代表,于袁就任临时大总统以后,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后经孙中山同意,加入同盟会。1912年3月到南京组织新内阁,4月迁往北京。力图推行责任内阁制,同袁的意图不能相容,被迫弃职离京。后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1917年参加广州护法军政府,任财政总长,后为7大总裁之一。1920年后退居家乡。

1931年5月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同年“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1932年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中山县县长。日本侵占上海、南京后,策动其出任伪政权首脑,未成事实。1938年9月30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上海。

马寅初:以为经济学更“富有内容和生命”

马寅初是中国最早研究西方经济学的著名学者;也是一位非常有血性的爱国人士,积极投身革命活动。他有句名言:“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所欲言,那就不太容易了;言人之不能言,那就更难了……我就要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不敢言。”马老的铮铮铁骨,随处可见。

他抨击“四大家族”大发国难财的罪行。甚至矛头直指蒋介石,批评他只顾袒护家族利益而不管国计民生。他以老师的身份,斥责蒋介石不懂经济管理方法,混乱经济制度。无论威胁还是收买,他都没有屈服,依然仗义直言,被多次逮捕软禁。马寅初也因此跟中国共产党越走越近。

建国后,马寅初回到阔别已久的北大校园,担任校长。他为人谦虚,言谈幽默、随意,爱护学生,一直深受师生们拥护。后来,他发表著名的《新人口论》,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的人口问题,提出“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倡议实行计划生育,奠定了我国后来的以计划生育为基本国策的格局。

虽然他留洋多年,但是在婚姻方面,并没有摆脱旧时思想的束缚。在北洋大学读书期间,他就娶了父母为他安排的同乡姑娘;后来又娶了比他小22岁、与他女儿一样大的女子为妾。他和2个妻子一共育有5个女儿、2个儿子。其实,谁都会有一些观念是根深蒂固的,但是发生在马寅初身上,不免有些反差,因此一直为人所诟病。他的好友胡适也曾经调侃他:“饭后与马寅初同到公园,……寅初身体很强,每夜必洗一个冷水浴。每夜必近女色,故一个妇人不够用,今有一妻一妾。”

做生意?上学?他很有主见

马寅初的家乡,是以文风鼎盛、名人辈出而闻名于世的浙江绍兴。清光绪八年五月初九,马寅初降生在绍兴嵊县浦口镇。马家人丁兴旺,他是家中的第5个儿子。马寅初恰好出生于马年、马月、马日、马时,再加上本姓马,乡间盛传,“五马齐全,必定非凡!”所以,后来马寅初就被人称为“五马奇人”。他的父亲马棣生给他取名寅初,字元善。

马棣生是附近村里的一个酿酒作坊主,有着一手酿酒的好手艺。同治年间迁至嵊县浦口镇,创立“马树记”酒坊。马寅初的童年,就在这个青山秀水、民风淳朴的小镇中度过。马家的小酒坊,在一家人的辛苦经营下,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马寅初8岁时进入私塾读书。当时的私塾由一位学识渊博的国学生主持,给马寅初的启蒙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后又进入绍兴学堂就读。受维新思潮影响,学堂里引入了一些自然知识的课程。少年的马寅初感到十分新鲜,使他学习知识也变得更加热切,有了到更高等的学堂去读书,吸收更多的新鲜知识的想法。但是,这时候出现了不可避免的矛盾。

马家酒坊的生意越来越好,但是马寅初的父亲马棣生年岁渐长,经常感觉有些力不从心。而自己的几个儿子中,有的体弱多病,有的常年在外,只有马寅初人既聪明、伶俐又能禁得起操劳。所以,马父希望把自己的酒坊交给小儿子马寅初打理。

马寅初得知父亲的安排后非常苦闷,多次和父亲冲突。马寅初无数次被罚跪、被打,依然坚持要去读书。最后,他甚至觉得无法读书则生不如死,竟投河自尽,所幸被人救起。可见,马寅初从小就有着十分倔强的性格,这就可以理解他后来竟敢不畏强暴抨击“四大家族”大发国难财,抨击国家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了。他对知识无比的渴求和坚定的信念,也着实令人钦佩。

这次投河事件,竟然使马寅初的人生路转峰回。父亲的友人张江声感动于他的执着,支持他去上海读书,还认他为义子。在马父拒绝提供任何经济支持的情况下,张江声却一直资助马寅初上学。

马寅初终于得偿所愿,进入上海教会学校“英华书馆”(又称“中西书院”)读书;后来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天津的北洋大学。北洋大学特别注重对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学习,目的是培养本国本民族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当时正是“实业救国”轰轰烈烈的时候,年轻的马寅初也渴望能为强国救民出一份力。由于成绩优异,1907年,他被保送到美国耶鲁大学公费留学。

这时的马寅初已经25岁了,并奉父母之命迎娶妻子,还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但是,他还是毅然踏上了开往大洋彼岸的轮船,开始了他漫长的9年异国求学生涯。

对“实业救国”失望,改学经济学

耶鲁大学位于纽约市与波士顿市之间的纽黑文市(属于康乃狄格州)中心。这里有全美最大的图书馆,是美国第一所有资格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有“常青藤大学”、“美国学院之母”之誉。学校特别强调自由的学术空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鼓励支持各种社团活动。这一切,使得在中国严格教育制度下长大的马寅初感到新奇,印象非常深刻,也对他以后的教学管理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马寅初融入了美国的学习生活。但是,随着对美国了解的深入,他渐渐发现,“实业救国”这条路似乎走不通,有很多东西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他深刻体会到,清政府治理下的祖国,与美国这样的西方强国比起来,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不是简单振兴工商业就能够解决的。

他希望能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的方法,于是放弃了原来的矿学专业,转而去学经济学。后来,在1947年的一次演讲中,马寅初还谈到过自己的改专业一事:“余到美之后,不再想选择矿科,将学矿科的念头抛入九霄云外,以为经济学富有内容和生命,遂选经济为主课,选自然科学为副课。”

马寅初在耶鲁大学的生活相当充实,每天往返于教室与图书馆之间,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乐不思蜀。忙里偷闲的时候,他也会做些体育运动,这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他尤其喜欢登山。后来回国后,他每到一个地方,一定要先打听附近的地理山势,以便早晨登山。他还每天洗冷水澡,坚持了几十年。正是这些,让他的身体一直很好,没有受到家庭遗传的影响。

1910年,马寅初在耶鲁大学拿到了经济学硕士学位。虽然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但是,马寅初并没有满足,而是选择继续攻读。1911年,他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

艰难求学,扬名异域

哥伦比亚大学是一所多科性综合大学,是美国最早的研究生院中心之一,培养了很多政治、经济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考入这样的著名高等学府,很不容易。马寅初也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抓紧分分秒秒刻苦学习。

正在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希望自己能使病弱的祖国强大起来的时候,他的生活却开始陷入困境。留学生们的费用,原本是由北洋军阀政府提供。在他们这批留学生临行之前,时任北洋政府大臣的袁世凯特地召见了马寅初和其他留学生,并给每人颁发了一张有袁世凯署名的“留学证书”。国内政局风云变幻,北洋军阀政府慢慢开始缩减提供给留学生们的费用。马寅初的生活日益捉襟见肘。为了完成学业,他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涯。

其实早在青少年时代,马寅初就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作风、奋发进取的精神。他在上海中西书院读书的时候,由于一直是义父张江声提供他的学费和生活费,所以,他宁愿节衣缩食,也没有开口管义父多要些生活费。甚至连点油灯,再昏暗他也只用一根灯芯。此事被他的老师大为赞许,并说他“灯芯一根心中亮,寒窗十载必成人”。

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这样的困难并没有吓倒马寅初。他利用课余时间,在餐馆洗盘子赚钱,以负担自己的学费。有一天,一个洋人制片商来到餐馆,告诉马寅初若到他那儿去扮演一个华人配角,可以拿到高于餐馆20倍的报酬。这个制片商是餐馆老板介绍来的,并说如果签订合约,就可以预付一部分报酬。这样的好事,马寅初自然求之不得。

但是,生性谨慎的他,还是要求先看看剧本再签合约。他接过剧本开始翻看起来,越看越觉得按捺不住怒火。原来,这是一部丑化华人的电影。马寅初立刻严词拒绝,结果却因此得罪了餐馆老板。在争吵中,马寅初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失去了工作,他只能跑去码头当起了搬运工人。这件事后来上了华人报纸,不少人都很钦佩这位有骨气的青年。马寅初工作所在码头的老板便是其中之一,有次巡视工作时偶然认出了他。知道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高材生后,就把他介绍到自己一个朋友家里当家庭教师,并且兼翻译一些资料。

后来,北洋政府索性中断了提供给留学生们的费用,并声明让留学生们自己决定去向。很多人由于求学生活无法继续下去,只得纷纷回国。这时候,马寅初在耶鲁大学时的舍友王正廷劝他回国,觉得革命期间正是报效国家的时机。王正廷回国后,任黎元洪都督府外交司司长,一直在民国政府担任要职。然而,马寅初并不想从政,他觉得:“了解美国的财政经济管理来整理中国混乱情形,比做官要有一点贡献。”他是这样答复王正廷的。

马寅初靠顽强的意志和旺盛的求知欲,继续着自己的学业。这使得他的导师、美国著名财经专家萨里格曼教授深受感动,他也十分喜爱这个聪慧、上进的中国学生,于是决定资助马寅初完成学业。

1914年,马寅初的博士论文《纽约市的财政》终于完成了。他详细、深入地分析纽约财政收支情况的各个层面,纽约财政是怎样从混乱不堪变为运转良好,中国可以借鉴那些方面等,赢得了专家委员会的高度认可,给予了他“杰出”的评价。

自己的学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萨里格曼教授自然非常高兴。他帮助安排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院出版了马寅初的这部著作,并负担了80%的费用。这篇论文一经出版,很快就轰动了当时美国的财政界和经济界。哥伦比亚大学把它作为一年级新生的教材,一直沿用到1968年。

马寅初顺利完成了他的学业,获得博士学位。萨里格曼教授希望他能够留校任教。毕竟,美国无论生活条件还是学术环境,都比国内好上太多了,也更利于马寅初的个人发展。哥伦比亚大学也热切挽留他。这样杰出的经济学人才,学校怎么舍得任其外流。然而,马寅初推却了学校和导师的美意,怀着“强国富民”的理想,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一踏上中国土地,马寅初就来到民国财政部报到。然而,政局的混乱、政府的腐败和半殖民破败的经济状况,彻底粉碎了他的梦想。“今我国财政情形,五花八门,光怪陆离,实属腐败已极,岂仅谓之紊乱已哉。”生性耿直的他,不愿与这些人同流合污,于是离开财政部,走进北京大学,开始了他教书育人的生涯。他表示自己“一不做官,二不发财,竭尽全力于教育救国事业”。从此他便一心投身于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和经济人才的培养,著书立说。

【大师小传】

马寅初(1882—1982) ,浙江嵊县人。中国现当代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

1901 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选学矿冶专业。1906年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15年回国,先后任北洋政府财政部职员、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1919年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1927年到浙江财务学校任教,并任浙江省省府委员。1928年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1929年后任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兼任南京中央大学、陆军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38年初任重庆商学院院长兼教授。1940年12月被蒋介石逮捕。1946年9月到上海私立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任教。1949年8月任浙江大学校长,并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1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60年1月,因发表《新人口论》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1979年9月,平反后担任北大名誉校长。1981年2月当选为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1982年5月10日因病逝世,享年101岁。

主要著作有:《中国国外汇兑》(1925)、《中国银行论》(1929)、《中国关税问题》(1930)、《资本主义发展史》(1934)、《中国经济改造》(1935)、《经济学概论》(1943)、《通货新论》(1944)、《战时经济论文集》(1945)、《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1958)、《新人口论(重版)》(1979)、《马寅初经济论文集(上、下)》(1981)等。

蒋梦麟:决定以教育为主科

作为堂堂的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的地位却相当尴尬……在校方组织撰写的校史中,曾经称蒋梦麟为“典型的国民党新官僚”,“在北大是不得人心的”。然而,作为北大历史上掌校时间最长的校长,长达15个春秋,使得北大的教学和科研在风雨飘摇的战乱年代仍有稳步上升,实为一大奇迹,他对北大毕竟功不可没。

努力先过语言关

蒋梦麟很早就认定,西化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当他在浙江高等学堂读书的时候,年仅18岁的他,就一直忧虑着如何拯救祖国,免受列强的瓜分。许多人相信:经过日本同化、修正的西方制度和组织,要比纯粹的西洋制度更能适合中国的国情,因此他们主张通过日本接受西洋文化。但是也有一班人认为:既然他们必须接受西洋文明,何不直接向西洋学习?

蒋梦麟是主张直接向西方学习的,虽然许多留学日本的朋友来信辩难,他却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而他此前先进入南洋公学,就是想给自己打点基础,以便到美国留学。在这里,一切西洋学科的课本都是英文的,刚好合了他的心意。南洋公学开办时,采纳了美国传教士福开森博士的许多意见。南洋公学的预科,一切按照美国的中学学制办理,因此南洋公学可说是升入美国大学的最好阶梯。学校里有好几位讲授现代学科的美国人。在校2年,蒋梦麟在英文阅读方面已经没有多大困难,不过讲却始终讲不好。学校教的英文并不根据语音学原理,他的舌头又太硬,始终跟不上。

第二年暑假,蒋梦麟参加浙江省官费留美考试,结果未被录取。但是,蒋梦麟不想放弃留学美国的想法;于是只好向父亲要了几千块钱,预备自费到美利坚合众国加利福尼亚州深造。

同类推荐
  • 重访新批评

    重访新批评

    《重访新批评》由赵毅衡所著,新一代的批评家感叹:“新批评派像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依然在指挥我们。”出版这本,并且名之曰是因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国内不少年轻学者对新批评方法感兴趣,用之于中国文学,做出了出色的文本分析和理论拓宽,他们用批评实践证明了新批评方法,的确有一定的生命力。
  • 道可道:晚近中国学人珍闻录

    道可道:晚近中国学人珍闻录

    其中多见机智谐趣。却能以小见大,本书分“天分”“勤学”“应试”“授业”“论争”“品典”等共26章,录介中国近现代以来一些学界名流的趣闻掌故,钩沉诸多历史的生机和真实。历史上有很多被有意无意丢弃的“边角料”。涉及人物有梁启超、章太炎、赵元任、鲁迅、白寿彝、竺可桢、傅斯年、梁羽生等。,虽然抹去了庄严格调,报喜特色人物的特色性格
  •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散文诗,可以说是诗的散文或散文式的诗。它有着诗的灵魂及散文的外衣。它经过思想与艺术的多维嫁接,根植生活之壤,成为文苑一枝受作者珍玩读者喜爱的奇葩。读它,我们能从它的语言中感知灵魂的光芒,感知色彩、气味、声音的美妙。读它,犹如一次大享受,全身的神经感官都处在愉悦之中,想象张开彩色的翅膀,每一句语言都释放出无数个枝杈。本书精选了2009年度的优秀散文诗作品,尽显年度散文诗写作之盛景与实绩。
  • 泪与笑(纪伯伦全集)

    泪与笑(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泪与笑(散文诗)》收集了纪伯伦三部经典作品《泪与笑》《暴风集》《珍趣篇》,泪与笑、生与死、灵与肉,所有都是对立面,人生就是在这个充满各种对立面的世界中度过。纪伯伦以超越哲学家的深邃思索,用文学家的悲悯情怀写出对世间万象的解答,这是纪伯伦自己的天问也是代苍生而问,读这本书已经不耽美于它的文字,尽管文字依然很美,但吸引你的一定是其中充满人生解惑的哲思。不敢说本书是人生的导师,但绝对会在你陷入人生困境的时候,意外地给你点一盏温暖的心灯。
  •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中编为“观照文艺学学术史”,对美学界、哲学界、文艺界热切关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的成果。 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主要关注并深刻研究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美学学术史等前沿问题。这是当前文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它要追问的是当下的电子媒介时代文学会不会消亡的问题。下编为“美学的沉思”,这实际上是百年美学学术史的缩写,本书正是在关注和研究这些(以及其他相关的)前沿问题的基础上,是在总结以往美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价值美学的构想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桑那镇的春天

    桑那镇的春天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暖暖小娇妻

    暖暖小娇妻

    初见时的美好,让她一直沉溺在他的世界里不可自拔。她却不知,他选择她只不过是因为她微笑时那张美丽的笑靥。三年的相守,得来的却是他的一句话,“雪千映,我们分手吧。”那一晚,她怀揣验孕报告单静静的坐在他的订婚喜宴上,亲眼看着他和未婚妻满面春风的游走在宾客之中,平静无波的面容下是一颗波澜起伏的心。“滚……”医院里遇见,他一把推开她,他却不知,她怀里的小婴儿是他亲生的骨肉。五年后,她狼狈被袭,他冷冷拈起她的下颌,“雪千映,还记得孩子的爹地是谁吗?”她言笑晏晏:“反正不是你。”他嗅着她身上发香,依稀还是从前的味道,那一瞬,他才知道原来想要的放手从来也没有真正的放下。爱情是咖啡,可苦可甜,区别只在于你加了多少糖而已。我爱你,你知不知?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推荐夏夜挽凉美文:《总裁,不做你的女人》http://m.pgsk.com/a/819875/推荐花雨完结文,粉好看哟!《不嫁总裁》:http://m.pgsk.com/a/252788/m.pgsk.com《天降爱妻》:http://m.pgsk.com/a/721654/
  • 爹地,妈咪还未婚

    爹地,妈咪还未婚

    A市最年轻的新晋权贵高调示爱,非卿不娶?那女人竟是已有四岁宝宝的未婚妈妈?未婚生子?单亲妈妈?是真爱抑或是作秀?五年前,还是小小员工的他求婚被拒;五年前,尚是大学生的她表白未果。同样的时间地点,他和她,各自失意着;阴差阳错,酒精燃烧着情欲。五年后,他是新任权贵,她是未婚妈妈;意外邂逅,爱情将会怎样进行?总而言之,就是深情男主俘获未婚妈妈的童话爱情故事。亲们,还在犹豫神马?请尽情收藏阅读之…
  • 解读阎府

    解读阎府

    本书共分为沧桑阎府和魅力民俗两个部分,分别从阎锡山及其家族、阎府的主要建筑、阎府的建筑风格、阎府的雕刻艺术等方面解读阎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珍藏版大全集)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珍藏版大全集)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太多夸张杜撰,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戏剧化的奇谋更是子虚乌有,民间传说则给诸葛亮附上了一层出神入化的神秘色彩;千百年来,真实的诸葛亮就被掩埋在那些神奇的传说与故事当中。本书将为您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情实感的诸葛亮。
  •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散文,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鲁迅、郭沫若、许地山、张恨水、林语堂、徐志摩、老舍、冰心、闻一多、沈从文、林徽音、余光中、何其芳等等等等。
  • 万事不求人(大全集)

    万事不求人(大全集)

    《万事不求人大全集(超值金版)》详细介绍了与家庭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选购、贮藏、保鲜和饮食宜忌的常识,家居装修、居室布置和花卉养护的知识,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健身和心理健康的具体方法,日常生活购房置业、购车养车、安全行驶、外出旅游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厨艺、烹饪技术,美容美发技巧,人际交往、留学移民、理财投资、创业经商、婚恋育儿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以及家用电器、燃气等可能潜在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 创意生活一点通

    创意生活一点通

    生活创意不是奢华、奢侈,环保和节能早就成为热爱生活的“创意一族”的追求目标。那些看似要处理的垃圾里,其实也有重新利用的价值。比如淘米水中就隐藏着你不知道的各种生活窍门。而电器产品日益丰富的今天,如何省电绝对不是抠门主妇才干的事情……品质生活离不开创意,创意更是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