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1000000047

第47章 戏曲发展的里程碑(3)

沈璟对南曲深入研究,对嘉靖年间蒋孝编辑的《南九宫十三调谱》中的652支曲子的由来、句式、板式、韵律一一进行考订,为南曲创作和歌唱进一步确立了严格的标准。他谆谆告诫自己的弟子:写作传奇,首要问题就是要严守音韵格律。沈璟的门生和他的朋友大都遵守沈璟的创作主张,作曲严守格律规范。这就形成了中国戏曲史上有名的“吴江派”。沈自晋一首《临江仙》曲曾叙说“吴江派”的阵容:“词隐(沈璟)登坛标赤帜,休将玉茗称尊。郁蓝(吕天成)继有檞园(叶宪祖)人,芳诸(王骥德)能作律,龙子(冯梦龙)在多闻。香令(范文若)风流成绝调,幔亭(袁于令)彩笔生春,大荒(卜世臣)巧构更超群,鲰生(沈自晋)何所似,颦笑得其神。”另外还有顾大典、汪廷讷也是此派中人。沈自晋曲中所说“休将玉茗称尊”就是指戏曲界人不要一味尊崇汤显祖(“玉茗”是汤显祖所居之堂名)。这里实际已表明他们“吴江派”和汤显祖创作不是一路,他们阵营极其强大,两家在创作主张上已有明显的纷争。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曾官至南京太常寺博士、遂昌县令等职,万历二十六年(1598)辞官回乡。在戏曲创作方面他主张以意趣神色为主,不应受音律约束。他的代表作是“玉茗堂四梦”,即《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和《牡丹亭》,也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的成就最为杰出。人称该戏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传说当时娄江俞二娘酷爱看《牡丹亭》演出,却因过于感伤,断肠而死。而一个演员商小玲则在演出《牡丹亭》时,真情涌动,暴死台上。内江一女子因爱《牡丹亭》,倾慕汤显祖,自愿要终身侍奉。《牡丹亭》之所以如此感人,就在于作者写出了“人间真情”,此情可以战胜理学,可以超越生死而获得永生。

因为汤显祖作《牡丹亭》使用的是流行于家乡的弋阳腔的分支——宜黄腔,吴中曲家用昆曲衡量多有不合曲律之处,因此吴江派人就对汤显祖多有指责。或说他“未窥音律”,或说他“不谙曲谱”,凌濛初《谭曲杂札》甚至说他“惜其使才自造,句脚、韵脚所限,便尔随心胡凑”,“至于填词不谐,用韵庞杂,而又忽用乡音”,“彼未尝不自知,只以才足以逞而律实未谙,不耐检核,悍然为之……况江西弋阳土曲,句调长短,声音高下,可以随心入腔,故总不必合调,而终不悟矣”。沈璟好友,吕天成之父吕殷昌(汤显祖同年进士)把沈璟的曲书寄给汤显祖,意为让汤显祖好好学习音律。汤显祖回信说:“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语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摹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沈璟的好友孙如法也给汤显祖寄来沈定曲谱,汤显祖回信说:“此亦安知曲意哉?……弟在此自谓知曲意者,笔懒韵落,时时有之,正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汤显祖意思是作剧应当先在立意和文辞上下工夫,然后才能顾及音律。沈璟则针锋相对地在他的剧作《博笑记》卷首以一首《二郎神》曲回应道:“道欲度新声休走样,名为乐府,须教合律依腔。宁使时人不鉴赏,无使人挠喉捩嗓。说不得才长,越有才越当着意斟量。”“纵使词出绣肠,歌称绕梁,倘不谐音律,也难褒奖。耳边厢,讹音俗调,羞问短和长。”很长时间沈璟与汤显祖之间通过他们的朋友你来我往,对于戏曲创作展开了不同意见的书面论争,这就是中国戏曲史上有名的“汤、沈之争”。

当时汤、沈除了就戏曲创作理论展开论争之外,还特别就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的修改问题进行了激烈论争。沈璟为便于《牡丹亭》用昆曲演出,曾对汤显祖原作进行改编。吕天成之父吕殷昌送给汤显祖看,汤显祖大为恼火,他不知道改编者是沈璟,以为是吕殷昌自己修改,就对凌濛初说:“我写的《牡丹亭记》,被吕玉绳(吕殷昌字姜山,号玉绳)大加改窜,说是便于昆曲歌唱。我不禁哑然笑:过去有人看到唐人王维所画冬景芭蕉,以为不合实际,就把芭蕉割去,改成梅花。这一下是冬天的景色了,可是却不是王维笔下的冬景了。”他又对演员罗章二说:“《牡丹亭记》要依我原本,其吕家改的,却不可从。虽是增减一二字以便俗唱,却与我原作的意趣大不同了。”

这场“汤、沈之争”多少带有意气之争的色彩,双方主将虽未照面,但是唇枪舌剑火药味甚浓。我们抛却他们之间的意气和过火的言辞来看这场论争,它实质标志戏曲发展到传奇阶段后,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它标志传奇创作出现了不同的流派、不同的艺术主张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这场论争引发了戏曲界对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广泛深入的探讨,从而推进传奇奔向更加繁荣的道路。在中国戏曲史上有几场著名的论争,而能够标志中国戏曲发展到一个新的里程的论争有两场,其一是这场“汤、沈之争”,另一场则是清代的“花雅之争”。

五、“花雅之争”与徽班进京

“花雅之争”是中国戏曲史上历时最久、范围最广、牵涉人员最多的一场“大战”。其结果是奠定了京剧的国剧地位,使中国戏曲成为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独特魅力的表演艺术样式。

什么是“花雅之争”?“花雅之争”可以说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戏曲革命”,它与两个艺术流派、两种戏曲创作主张的“汤、沈之争”的内容完全不同。这场纷争历时一个世纪,涉及整个戏曲界,可以说闹得天翻地覆,其中心地在清朝首都北京。

明清以来的苏州地区,资本主义工商业非常发达,形成了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该地周围大量的文化人居住。昆腔经过魏良辅、李玉等剧作家的改进,因为音律精致,乐词优美,赢得了该地区的主导地位,这也正是它被称为“雅”的原因。

当昆曲取得绝对优势在全国成为第一大剧种,尤其是获得明清上层社会认可,被宫廷欣赏,越来越典雅时,弋阳腔却也发挥着它“落地生根”的优长,和各种地方曲调结合,形成了多种多样多姿多态的地方戏。这些地方戏没有清规戒律的束缚,蓬勃发展。清朝中叶相当有名的地方戏种就有梆子、罗罗腔、秦腔、柳子腔、弦索腔、京腔等,它们就成为足以与昆曲抗衡的力量。于是时人就称呼昆曲为“雅部”,称呼各种地方戏为“花部”。“花部”诸戏不仅在地方演出,而且当它们有了一定的实力后,它们就继承并发扬金院本元杂剧“冲州撞府”的传统,到各地演出,而一国之都更是各戏班必到之地。据北京乾隆年间的碑记可知,那时在京都的地方戏班常有数十个。

花部诸腔首先在北京站住脚的是京腔戏班。乾隆初年有京腔的六大名班,在京都九门轮转。在它得到清廷欣赏的同时,也被朝廷强制规范,成为一种和昆曲并行合演的戏曲样式,使它失去了原有的色彩。这被人们说成是“花雅”的第一次交锋,结果以花部京腔被“同化”失败而告终。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秦腔名角魏长生带着他的戏班和剧目进京,演出《滚楼》一炮打响,取得巨大的轰动效应。据说当时人“歌闻昆曲,辄哄然散去”,“京腔旧本,置之高阁”。不少京腔艺人转投秦腔戏班。有人还写下这样的诗句:“丝弦竞发杂敲梆,西曲二黄纷乱忙。酒馆旗亭都走遍,更无人肯听昆腔。”这时清廷又用政府手段予以强行干预,禁止魏长生的秦腔戏班在京演出。秦腔在北京辉煌了七年之后被迫离开。这一次的斗争又以花部失败而告终。

时隔四年,借着乾隆八十大寿之机,花部第三次进京与雅部较量。这一次到京的是高朗亭率领的徽班“三庆班”。高朗亭吸取以前腔调单一容易失败的教训,他把京腔、秦腔和自己地方曲调二黄腔(徽调)融合在一起,选择连台本戏演出。由于其腔调既熟悉又新鲜,武打表演既热闹又有趣,迅速得到京都人们,包括宫廷的欢迎。但是保守势力不会甘心,八九年后清朝政府再次下令在全国禁止各种花部戏曲的演出。然而,这一次清廷的禁令如同废纸,花部演出不但未被禁止住,而且徽班又有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相继进京,与先前的三庆班联手,形成四大徽班与昆曲决斗的局面。在四大徽班新鲜的为民众越来越欢迎的演出冲击下,昆曲终于因为自身的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而败落了。

又过了十几年,在道光八年到十二年间,湖北汉调的一些艺人如王洪贵、余三胜等人进京,他们加入徽班演出,使徽班的二黄与汉调的西皮迅速结合,形成新的皮黄戏,于是一个新剧种——京剧诞生了,昆曲独霸天下的局面从此彻底结束。“花雅之争”以花部的最后胜利而落幕。

“花雅之争”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一次剧种之间的斗争,又是广大民众与封建统治者对戏曲不同审美意识之间的一次空前的较量。这次斗争标志着中国戏曲以作家和剧本创作为中心、以戏曲文学审美观念为主的戏曲欣赏习惯开始发生改变,戏曲表演成为大众更加关注的目标和审美中心,演员的演出技艺更加被人们所重视,并逐渐成为戏曲观众评论的中心。这次斗争更标志原本属于民众的戏曲艺术又重新回到民众的怀抱,从而中国戏曲再一次“由雅还俗”,获得了长驱发展的新的生命力。

同类推荐
  •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精短小说合集,刘国芳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花开的声音》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官场、职场、道场、情场,无论是否看上去很美,都只是一个道理:人人在实现着利用与被利用的价值。在《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一书中,辛可大师通过36封托名唐僧的书信,对经典名著《西游记》加以另类解读。作者无情奚落了原作中的偶像,把吴承恩不忍明说的真相全部曝光,辛辣批判了中华历史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和“正统观念”。作品以经典为原料,展示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令人瞠目的现代作风和有悖常识的历史观察,是近年来最具颠覆力、最让“正人君子”失眠的文字作品。正史野传信手拈来,说古论今笑骂不羁。酣畅淋漓,舒经解闷,辛辣戏讽的文风,纵横驰骋的笔墨,一卷在手,非让你一口气读完为止。
  •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提起唐诗,每个中国人都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在唐诗里,你会看到秀美的河山,你会闻到清新的花香,你会听到离人的哀怨……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的唐诗选本。然而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以“温柔敦厚”的中庸之道来选择诗文,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都没有入选,如《石壕吏》、《卖炭翁》等等。为了惠顾广大读者,我们继承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的精华,又参照多种唐诗编本,精选出了三百首唐诗,编成了这本唐诗大全集。目的在于为中学生、大学生、社会青年以及爱好唐诗的广大读者提供一本普及型读物,为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做出绵薄之力。
  • 与病魔抗争的日子

    与病魔抗争的日子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母亲,她的儿子走过了漫漫12年对抗艾滋之旅。自从1983年孩子确诊之后,她便加入了刚刚起步的休斯顿艾滋病基金会。在本书里,她讲述了自己帮助他人的故事,以及做这些事情时,她是如何怀抱着希望,想要找到一种方式,应对自己无可避免的厄运。当然了,正如您将在本书中读到的,没人能够做好准备,接受如此巨大的打击。本书记叙了作者看护独子和其他无数艾滋病患者时,自身得到的成长。就连她的志愿者同伴们都不堪这种恶疾带来的重负,更加深切地体现了那种绝望和悲伤。 本书出版后仅5个月,作者就于2008年5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难度图书博览会上获得了银奖。
  • 热风(鲁迅作品精选)

    热风(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误惹豪门:腹黑叫兽小淘妻

    误惹豪门:腹黑叫兽小淘妻

    他,玛利亚贵族学院毒舌教授高长恭,柔美俊逸,姿容无双然而在我眼底却是病得不清的妄想症患者。他说,他是北齐兰陵郡王,然而,他却没能记住老祖宗男女授受不亲的教悔对我是又亲又抱。我说,我喜欢隔壁班的王麻子,他那张星象图一般星罗密布满红疙瘩的脸蛋是我的最爱。他一心在现代寻找回去的路,只因为他将一个很重要的人遗忘在了过去,于是,他找寻回家的路,奔向历史所注定的悲剧结尾,全然不顾生命。
  • 聪明女人人脉学

    聪明女人人脉学

    美国有一句流行语说:“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 vou know),而在于你认识谁(whom vou know)。”聪明女性更是高声提醒所有的女性同胞:女人,人脉决定财脉、情脉,甚至是你的命脉!人脉是一个女人获取财富、抓住爱情、走向成功的门票。 本书结合当今女性人脉关系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大量的真实事例和简明的理论,介绍了女人如何建立人脉关系,如何利用人脉关系办事的方法和技巧,全书小中寓大,俗中见雅,给女性朋友提供了一整套实用、高效、便捷的人脉关系成功妙略。 女人要相信,只要拥有完善的人脉,天底下没有办不成的事!
  • 鬼剑至尊

    鬼剑至尊

    这是一个让人谈之色变的世界,这是一个充满怨魂的世界!鬼奴叶晨,偶然习得《鬼剑术》,可斩孤魂野鬼,可杀阴冥判官!身躺黄泉,魂过奈何,寻孟婆,问三生,一人一剑,闯荡地狱,成就无上鬼王,正可谓应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 铁血红河

    铁血红河

    自从居住在红河大陆的人们有了印象开始,无数个流血的画面就从未自人们的心头消失过。当历史的车轮滚动到1500年这一路段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是更为腥风血雨的画卷。或许这昭示着全大陆的罪恶,或许这将会带来神的惩罚;又或许这昭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那么和平的天使会降临么?论英雄成败,皇图梦,转头空。颂风情万千,倾城恋,淡若云。无论时世如何变迁,保留下来的一般是道不尽个中滋味的旁白。不如让我们一起端坐林中阁:杯茶话万物,赏林间自在飞花。煮酒论人生,品窗外无边丝雨……
  • 痞子闯仙界

    痞子闯仙界

    如果得到一件能够穿越到十天以前的法宝,你会选择穿越呢,还是选择穿越呢!天生难以修炼的混沌之体,却也阻止不了叶峰走上强者之路。
  • 伏魔仙尊

    伏魔仙尊

    恐怖禁地、荒古禁地,六极迷宗,开辟法相界倒转轮回,无尽洪荒至宝,脚踏天才屠戮仙魔,弑仙诛神,巧得仙精入命凝结仙脉,热血修仙路,踏破万重门!,敛尽美女无数!废柴体质,无上的修真神通。淬炼天生仙体觉醒仙界传承,强势崛起,软妹伴修行
  • 浮光

    浮光

    当一个小摄影师爱上了大明星,他们恩怨纠缠,他们爱恋牵扯,鸭毛一堆,狗血一升,大团圆收场。可是,可是,你见过这样的大明星吗?你见过这样的摄影师吗?习惯了被人注视的人,总会不自觉地戴上面具。习惯了用镜头观察别人的人,总会不自觉地寻找那面具上的微小裂痕。但凡热爱光影,关心传言,那便都与明星最近。近到用手触及报刊画片,就能亲密端详。所以摄影师谢明朗并不曾期许过能与言采有更多接触,对方太过璀璨,反而并非合情的交叉线。然而总是如此,有人长存在闪光灯下,就需得另一人为他按下闪光。或你,或他,或面目模糊芸芸众人,只为那仅有的一人在瞬间打上最夺目光华。他不巧要为他打出一束光。他不巧被拉近,得以窥知那束光背后,有怎样的今日和过往。二十四帧的美未必真实,编织出美梦的人未必流连梦境。太过入戏的好演员,大约总难能有真正的好人生。所幸,当浮光散去,长存在流光溢彩之中的浮华人影,终有一天,也能尘埃落定。留予他们的,并非仅仅只是爱情。  
  • 魔鬼说服术

    魔鬼说服术

    魔鬼说服术中没有故弄玄虚的夸夸其谈,也没有太多的卖弄嘴皮子的花招,而是呈献16个非常实用、实在的说服法则。这些法则,让你变得游刃有余,让他人按照你的方式去想或者去做时,感觉很好,很自然,心甘情愿!从不经意的细节入手,教你在第一时间攻破人心,运用最恰当、最巧妙、最有针对性的说服技巧。牢牢抓住人际交往的主动权!
  • 能力提升篇(大学生成功求职系列)

    能力提升篇(大学生成功求职系列)

    从校园到职场就是这样成功飞越的!练好“内功”是大学四年的“必修课”,8堂课助你一臂之力,为你揭示成功求职者的练“功”心经!如果不想让自己“毕业即失业”,不想“成才不成反成宅”,不想在职场中被欺压凌辱,不想大学里的女朋友因为你没“钱途”而甩了你,不想让老爹老妈伤心,不想……你不想的事情太多了,是以,赶紧给自己下几副猛药吧!《能力提升篇》是“大学生成功求职系列”之一,经由大量调查,揭示出过来人在工作上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并对症下药,逐一分析阐发,总结大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掌握的能力。本书通过大量调查,揭示出前辈们在工作上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并对症下药,逐一分析阐发,总结大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掌握的能力。
  • 绝爱浮生最红颜

    绝爱浮生最红颜

    且看天生命硬、睥睨众生的她如何救人于水火,秦紫心是酷爱考古的医科学生,逍遥地辗转于江湖和庙堂之间。却换来一句"妖孽"。,江湖盛会上拼死救下武林势力。她成为薛国和江湖通缉的对象,带着不断变化的琉璃梳和更大的谜团,错入时空裂痕,和废柴皇帝踏上了啼笑皆非的寻宝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