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1000000042

第42章 中国戏曲的诞生过程(1)

当今,每一个中国人无不知晓京剧是中国戏曲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京剧不仅为国人喜爱,而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激赏。但是,中国戏曲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又怎么有的中国戏曲?是否它一开始就是京剧的模样?众所周知,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希腊话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这三种古老戏剧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产生过程。中国戏曲则是中华民族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服饰和手工工艺等各种因素的有机结合体。一句话,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中华民族的艺术样式。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所著《戏曲考原》中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简洁明确地道出了中国戏曲的特点。中国戏曲就是在不断编织新奇故事、不断完善歌舞技艺、不断改进演出场地、不断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审美需求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几乎经历了一千多年。在这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戏曲经历了许多变化,产生了许多样式,发生了许多故事,其中详细,且容作者一一道来。

一、鱼龙百戏千年相传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全国民众热烈期盼的节目。那一台台令人眼花缭乱流光溢彩的节目,有歌唱、舞蹈、相声、魔术、杂技、小品……每一年的春节晚会都会给全国民众带来极大的欢乐和愉悦。殊不知这种晚会的样式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在我国产生,而且那时的演出除了现代化的声光电等科技手段不如现在外,其他节目的表演技巧却毫不逊色。什么吞刀吐火、驯兽马戏、角斗飞刀、高空绳技、滑稽调笑、歌舞杂艺、气功魔幻等,无所不有。那时这种综合表演的节目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鱼龙百戏”。直到现在,一些电视台还把某些多种娱乐节目同台表演说成他们的演出样式是“鱼龙百戏”。那么究竟什么是鱼龙百戏呢?是否就是因为鱼龙混杂之意,说演出是各种样式、各种水平的技艺相混杂?这种猜测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

古代“鱼龙百戏”,也叫“鱼龙杂戏”。那时所说的“鱼龙”和“百戏”(杂戏)各有自己的特殊含义。

鱼龙,是指当时表演的一种幻术,或者说是一种大型魔术。其节目的名称全称叫“鱼龙漫衍”或“漫衍鱼龙”。《汉书》里的“西域传赞”曾有记载说,汉代皇帝“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这里说的《巴俞》是古代一种歌舞名称,“都卢”是古代西域一个小国,那里的人善于攀缘。连起来就是说演出异域的新奇歌舞。“海中”是地名,传说其地有三座神山,《砀极》是古代乐曲的名称,连起来就是说演奏仙乐的意思。至于漫衍鱼龙、角抵之戏就是指的魔术和杂技小品之类的演出。也就是说汉代皇帝以酒肉招待外国来客,同时用歌舞、音乐、魔术、杂技、小品等百戏来招待宾客。汉代著名文学家张衡的《西京赋》对“漫衍鱼龙”和“角抵之戏”演出情况更有形象的描写,从而我们可知“漫衍鱼龙”这个节目的演出情况。关于“漫衍”,《西京赋》有道:“巨兽百寻,是为漫衍。”“寻”是古代计量单位,一寻相当于八尺。巨兽百寻就是八百尺,当然这只是一种夸张之词。这种极大的巨兽说的就是“鱼龙”。那么“鱼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巨兽呢?当今有人妄加揣测,说就是大鱼和大龙。所谓“鱼龙漫衍”,就是人扮作大鱼和巨龙舞动行走。但是古代传说却实实在在有一种巨兽叫做“鱼龙”,并不是“鱼”和“龙”两种动物简单的合称。原来“鱼龙”是一种异域的“舍利兽”,性可吐金,又善变化。于是人们根据传说和想象排演出一种大型魔幻节目。它的表演分三个阶段:先是模样怪异的巨兽在大庭上表演其特技——吞吐金丸;接着它就跳入庭前湍湍激流,在水中摇身一变,化为一巨大比目鱼,翻腾跳跃,使水雾蒸腾,遮天蔽日;继而它化成一条八丈黄龙,腾上高空,鳞甲耀日,光辉照人眼目,以引得人们欢呼呐喊。因为这种舍利兽能够幻化成鱼,又能幻化成龙,所以给它取名叫做“鱼龙”。这种神奇的魔幻节目也被称作“鱼龙”。它的魔幻表演直可以令当今美国巨型魔术大师大卫叹为观止吧。这种鱼龙幻化的节目历经南北朝以至隋唐久演不衰。唐朝不少著名诗人都对其时代的“鱼龙”表演歌唱吟诵过。如陈子昂《洛城观酺应制》诗道:“云风休征满,鱼龙杂戏来。”张说《侍宴隆庆池应制》道:“鱼龙百戏纷容与,凫鹢双舟较泝洄。”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则写道:“鱼龙华外戏,歌舞洛中嫔。”李商隐《宫妓》诗则道:“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道君王怒偃师。”甚至唐玄宗也有《酺宴》诗说:“伐鼓鱼龙杂,撞钟角抵陈。”

至于“百戏”,《事物纪原》一书的“博弈嬉戏”部有记载说:“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后乃有高□、吞刀、履火、寻橦等也”。“曼衍”之戏就是“鱼龙”之戏,也就是说“鱼龙漫(曼)衍”开启了百戏之端,所以历来才称“百戏”为“鱼龙百戏”。所谓“百戏”就是“杂戏”会演。无论“百戏”还是“杂戏”,这里的“戏”并不是“戏曲”之“戏”,而是“戏耍”之义。从秦汉到隋唐,人们对“鱼龙百戏”各种节目、各种杂艺都有称颂。如刘晏《咏王大娘戴竿》:“楼前百戏竞争新,惟有长竿妙如神。”张九龄则更喜欢“鱼龙”,他的《奉和上元酺宴应诏》诗道:“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百戏不是戏曲,但是中国最早的戏曲却就在鱼龙百戏里萌生出来了。君不见当今电视里的“鱼龙百戏”节目里也常混有中国戏曲演出吗?这就是千年传统香火不灭吧。

二、东海黄公悲壮激烈

秦汉时期的鱼龙百戏演出节目中,曾有一个著名的节目叫“东海黄公”。

据《西京杂记》记载:黄公本是东海(今山东郯城北部地带)人,他年轻时跟随艺人学得一身本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他得高人传授,练就得武艺高强,出类拔萃。那时山野野兽众多,经常有豺狼虎豹出没,危害民生。黄公凭借一身武艺,不惧虎豹,常常为民除害。当时人们对他佩服不已,纷纷传说他的不凡事迹。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甚至传说他会巫术,使用咒语就能够制龙御虎。实际上黄公不过是个凡人,只不过他生得身高体壮,肌肉发达,有武艺在身,腿脚灵活,身手敏捷。他经常佩着赤金刀,用绛红的绸带束扎着乌黑光亮的头发,让人一看就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他为人豪爽,经常与人大块肉、大碗酒地对饮。酒兴所至,常豪情满怀,意气风发,述说其打虎豪举。人们都称他是当世英雄。

可是日月推移,时光不饶人。黄公在年岁转老时,气力大大不如年轻时代,再加上他饮酒过度,他的武术架势虽然照旧,可是他的拳脚已经迟钝多了。可惜的是黄公不肯服老,心气仍然不减当年。人们劝他不要再去打虎,他哪里肯听。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那是秦朝末年,有白虎见于东海县,白虎不知从哪里来,无比凶猛,危害一方,人人谈虎色变。黄公遂激发当年之勇,竟只身寻虎,可是当他找到那条白虎挥起赤金刀与虎搏斗时,他万万没有料到白虎对他竟毫不畏惧,竟然一跳一扑,用尾巴一扫,把黄公手中的刀打掉。紧接着白虎得势不饶人,张开血盆大口一下子就把黄公咬得血肉模糊。黄公遂被白虎吞吃。

人们得知这一消息后都无限惋惜,于是他家乡的人们就把黄公的事迹编成了戏(类似当今的小品),在街上表演,用以纪念黄公。后来这个戏就流传开来,汉朝皇帝还把这个戏列为宫廷角抵戏的保留节目。角抵戏在秦代宫廷就很兴盛。《史记·李斯列传》就记载说:“(秦)二世在甘泉,方作角抵优俳之观。”东汉时应劭对此解释说:“战国之时,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示,而秦更名曰角抵。角者,角材也;抵者,相抵触也。”由此可知角抵戏来源于战国时期的武备训练,秦时正式命名。实际上,民间角抵一类的歌舞戏起源可以追溯到更加久远的年代。

南朝梁代任昉《述异记》记载说,传说上古时代的部族首领蚩尤氏其鬓如剑戟,头上有角,与轩辕氏族首领黄帝相斗,以角抵人,人不能面对。宋代陈晹《乐书》也有同样记载。实际上牛是蚩尤氏的图腾。头上有角,不过是一种装扮。两书还记述说:很早以前冀州一带就有一种古乐,叫做“蚩尤戏”,配合乐曲,其地民众三三两两,头戴牛角而相抵为戏。这种“蚩尤戏”就是模拟黄帝与蚩尤之间的战争,通过表演以为娱乐。在古代神话里蚩尤又是战神,所以到战国时代这种战争模拟表演就被用于武备训练。俳优进一步发挥,增加了角斗摔跤之类的比武场面,就更加好看了。所以历经秦汉,到隋唐角抵戏一直盛演不衰。而角抵戏也并不一定要表演者头戴牛角了,只要两者相斗即为“角抵”。而《东海黄公》则成为这一表演样式中最有代表性的长演不衰的节目。

著名的汉代文学家张衡在他写的名作《西京赋》里就记录了《东海黄公》角抵戏的演出情况。他说:“东海黄公,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挟邪作蠹,于是不售。”大概从黄公以武艺制服老虎起演,到黄公年老酗酒,体力不支,被虎所杀结束。中间夹杂一些魔幻技艺,以说明黄公法术奇异,以增加节目的观赏性。但是节目核心是有两个角抵演员一扮黄公,一扮猛虎,按照传说故事中的情节发展线索进行表演。按照王国维所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东海黄公》已经就是以“角抵”这种“歌舞”表演故事的戏剧了,所以中国戏曲史上常把《东海黄公》角抵戏的演出作为中国戏曲史上第一场完整的戏剧表演。秦汉之际,当《东海黄公》作为一个节目出现在百戏艺术当中时,其突出的意义就在于由此可以说中国戏曲艺术的胚胎已经诞生了。

三、《踏摇娘》与歌舞戏种种

张衡《西京赋》描写长安的一场百戏演出说,那时演出的场面极其宏伟,种类特别繁多,其中的歌舞更是绚丽多彩:“总会仙倡,戏豹舞罴;白虎鼓瑟,苍龙吹篪;女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蜲蛇;洪涯立而指麾,被毛羽而襳□。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三国薛综注说道:“仙倡,伪作假形,谓如神也。罴豹熊虎,皆为假头也。洪涯,三皇时伎人,倡家托作之,衣毛羽之衣,襳衣毛形也。”这是集中了神话传说里众多的仙人神兽而进行的一场假形扮饰表演,这些神人仙兽多有各自的故事,可见当时歌舞表演内容和形式多么丰富。

汉代以后百戏表演的项目,在北齐时就超过了百余种,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百戏”。而北齐时出现的歌舞《兰陵王》,则标志中国戏曲的发展又迈进了一大步。据《北齐书·兰陵武王孝瓘传》记载:有突厥人入侵晋阳,兰陵王高长恭(又名孝瓘)尽力击之。在与北周的邙山大战中,高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突入周军,遂至洛阳金墉城下,却被周军包围。因高长恭面目秀美,不够威武,所以他出战总是戴上面目狰狞的假面。当时城上北齐人不识城下来者为兰陵王,高长恭赶紧摘下面具,城上齐人马上派出弓箭手支援,于是高长恭等打败周军,大战告捷。当时北齐武士们极其兴奋,就自发创作了歌谣《兰陵王入阵曲》共同歌唱。继而有人又编出舞蹈,模仿兰陵王戴假面指挥击刺之状。于是为表彰高长恭战斗业绩而出现的歌舞《兰陵王》就诞生了。由于《兰陵王》表现兰陵王戴面具突阵征战的故事,其表演带有格斗的成分,舞曲雄壮,动作激烈优美,所以一直受到民众喜爱。在北朝就传播开来,后一直传到唐代。因为《兰陵王》歌舞者头戴假面,人又称其舞为《代面》或《大面》。唐代崔令钦《教坊记》说:“《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若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著之。因为此戏。”

《大面》这种面具舞的形式,在唐代还有其他一些很著名的歌舞戏如《钵头》、《浑脱》、《苏莫遮》等。唐代慧琳所著《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说:“《苏莫遮》,西戎胡语也,正云‘飒麽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钵头》之类也。或作兽面,或象鬼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或以泥水沾洒行人,或持绢索搭钩,捉人为戏。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戏,七日乃止。土俗相传,常以此法禳厌,驱趁罗刹恶鬼食啗人民之灾也。”《通典》卷一四六则记:“《钵头》出西域。胡人为猛兽所噬,其子求兽杀之,为此舞以象之。”《乐府杂录》记录该歌舞的内容说:“《钵头》,昔有人父为虎所伤,遂上山寻其父尸。山有八折,故曲八叠。戏者被发素衣,面作啼,盖遭丧之状也。”所以该舞表演者大概扮作服丧的模样,边歌边舞,表演登山寻父的情节,最后则应该以杀虎报仇为结局。《兰陵王入阵曲》的表演在其流传过程中大概也借鉴了西域《大面》的形式,由于其脍炙人口,遂成为代表性剧目。

唐代的歌舞戏极其兴盛,它们都具备了初步的情节结构和载歌载舞的特征。如《大面》、《钵头》、《秦王破阵乐》、《樊哙排君难》、《苏莫遮》、《还京乐》等。《还京乐》是宫廷乐人张野狐创作的歌舞,表现唐明皇在安史之乱平息后从四川返回国都长安的情景。《秦王破阵乐》则是为歌颂秦王李世民的征战业绩,《旧唐书·音乐志》解释说:“太宗为秦王时,征战四方,人间歌谣秦王破阵之曲。”它们虽然都有个性化的扮饰和一定的叙事因素,但其中表演故事成分较多的剧目还是《踏摇娘》。

《踏摇娘》的故事源头也来自北朝的北齐,不过它是一个平民百姓的故事。一开始故事的名字叫做《苏郎中》。据唐人崔令钦《教坊记》的记叙说,一个叫苏葩的北齐人,他没有当过官,却自号为郎中。其人嗜饮,酗酒,长着一副酒糟鼻子,鼻头总是红红的。他饮酒必醉,每醉,不是自己去歌舞发泄,而是动辄殴其妻。他的妻子满腹幽怨,诉于邻里。此事传扬开来,人们同情苏妻,于是有好事者编演成小品,在街市演出以讽苏葩。当日演出情形为一丈夫著妇人衣,徐步入场,行歌,每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踏谣,和来!踏谣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谣;以其称冤,故言苦。及其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讥讽。发展到唐代,则直接以妇人扮演苏妻,而且还增加了新的角色——典库,新的内容——典库讨账。

《教坊记》名之为“踏谣娘”,但是其他史籍里多作“踏摇娘”,如杜佑《通典》说:“踏摇娘生于隋末。河内有人丑貌而好酒,尝自号郎中,醉归必殴其妻。妻美色善自歌,乃歌为怨苦之词。河朔演其曲而被之管弦,因写其妻之容。妻悲诉,每摇其身,故号踏摇娘云。”这里把《踏摇娘》的得名归之于歌舞者模拟妻子的悲戚情态,即摇动身形的表演。

从北齐北周或隋末到唐代《踏摇娘》的歌舞逐渐发展,由乐人扮演“苏郎中”独舞,到以女乐扮演苏妻为主,双人舞或三人舞,歌舞故事性越来越强。这一歌舞被唐代宫廷吸收后,就成为唐代主要歌舞剧目之一。《踏摇娘》的表演形态已经接近后世的歌舞小戏,特别是在运用歌舞装扮等综合表演手段揭示人物心态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唐代歌舞戏成就的一个突出代表。

四、从“优孟衣冠”到参军戏

同类推荐
  • 听林清玄讲禅意

    听林清玄讲禅意

    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太嘈杂,充斥在耳边的除了各种大型机械不停运转的轰鸣声,就是为了金钱利益而引发的争吵声。
  • 姥爷

    姥爷

    全书以第一人称。其中对于亲情的描写极具感染力,本书是蒋雯丽的首部自传体随笔作品集,动人心扉。,讲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作者与自己的姥爷相依为命的童年生活,从出生、成长到成熟,生命在亲情中传承,在温情中延续。文中弥漫着浓厚的怀旧情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记录了她内心深处的童年故事
  •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这是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也是每一个向往自由的人都应该阅读的文字。它是来自人和自然互赠性情的心灵之歌。书中收录多多诗作60余首,随笔40多篇,另有作者行脚途中若干摄影作品。
  • 中国2012年度诗歌精选

    中国2012年度诗歌精选

    2012年的中国诗歌相对于以往,更加安静与结实了。安静指的是诗人的胸怀。诗人与诗人之间,无论是网上还是各种关于诗歌的集会,前些年那种相互之间的指责、诋毁,甚至谩骂几乎没有了,留下的是真正的诗歌论争的声音。起眼东西南北,各路诗人、各种拳脚与路数都认清了一个道理,“拿作品说话”。以往那种各自“我是天下第一”的幼稚已经随风飘去。结实指的是创作的姿态以及作品呈现出的思考。尽管我们现在很难在众多的诗歌里挑出一首成就一个诗人。但平心而论,即使朦胧诗时代、即使“第三代”留下的“经典”,与现在诗人们的创造相比,现在的诗歌从技术层面、思想层面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对文学作品的最高肯定,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共收录百年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散文精品7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可供学习、欣赏、借鉴的世界散文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出版过,现经整理后再版。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由毛信德和李孝华担任编著。
热门推荐
  • 王妃别逃

    王妃别逃

    天降异女,龙壁合一。传说上古龙壁破为三块,分别落于云汐,傲来,夕月三国,相传能够得到三块古龙壁就能称霸天下,为着这一虚渺的传说,三国苦苦寻找。她本是现代特工,遭遇爆炸穿到这个架空世界,无意争霸,却被迫卷入,十指纷飞,勾勒江山,浮屠世界,那就一争长短!片段:1,穿成王妃,不想竟是挂名妃,遭满院女人妒忌,林小水不屑的撇撇嘴巴,勾勾手指:放马过来!2,儿时定终身?帅哥呀,来来,陪我闯世界呗……某女红心闪闪。3,要不是看你长得够帅的份上,我才不屑救个冰块出去呢。……且看现代特工玩转古代,有爱,有恨,有江山……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商务电话沟通的100个关键细节

    商务电话沟通的100个关键细节

    别告诉我你懂得商务电话沟通技巧。100个电话商务沟通的关键细节帮你成功开启商务工作中的宝藏。还在办公室里拿着电话踌躇不安吗?还在为一份成功的订单绞尽脑汁吗?赶紧阅读本书吧,拿起电话,财源滚滚而来。
  • 天下蜀道

    天下蜀道

    道,蜀道,道载蜀道。缘,广元,缘结广元。谨以此书献给中国蜀道文化联合申请世界遗产工程!
  • 致命裁决

    致命裁决

    一位雄心勃勃的律师,一位意志坚定的母亲;一件疑是连环杀人的案子,一件是牵涉到儿子致命的审判;律师萨拉·纽比正全力以赴为当事人犯洗刷罪名时,却发现陷入另一件案子的儿子似乎也牵涉其中……
  • 居委“小妈”

    居委“小妈”

    居委会大妈?已经过时了,现在是“小妈”当道!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的了报告、查得出流氓;招待起领导、调解完夫妻;照顾了小家、顾得起街道;斗得起小鬼、收服得了“洋瘪三”!
  •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是“文革”前孙犁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品集。《白洋淀纪事》即是“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的作品。它从1958年问世迄今已有几个版本,多次印刷,成为新中国以来广为流传的作品集之一。今次新版,除了收入可以收集到的,“文革”前他所创作的所有作品外,还特地将他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合在一起出版。《铁木前传》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要全面了解和认知孙犁的创作风格,不可不读它。读了这本书,读者就会很好地理解孙犁的那些自述和评论文字,同时,对孙犁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他的文学创作,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能从他的作品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
  • 异界都市之神游

    异界都市之神游

    因为一次意外的空难,而降临到一个他完全陌生的大陆,在那个大陆,一个没有办法看到东西的人,要怎么生存下去呢?他那双天生的盲眼,在那个世界会不会好起来呢?他是怎么样从一个吟游诗人,一个盲人摔跤运动员,成为一位人人敬仰的大侠呢?他是不是可以在那个世界找到自己的真爱呢?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中国字,到底是从那里来的呢?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呢?随着明宇去看,啊,不对,是感觉一下这个新奇的世界吧!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