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1000000026

第26章 夸饰华丽的辞赋家族(1)

公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秦王嬴政指挥着秦国威武之师统一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他和他的儿子胡亥把暴政用过了头,本来企望自己的帝国能够万代相传,没想到只过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偌大一个秦帝国就在起义的打击下土崩瓦解了。继之而起的,是由刘邦领导建立的西汉王朝。随着国家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的局面结束了,热闹一时的诸子百家已经没有了争鸣的舞台,诸子散文的黄金时代因此告一段落。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进入了另外一个全新的阶段,一种吮吸着《诗经》、楚辞这先秦时代两大文学源头的乳汁成长起来的文体——赋,从此粉墨登场。它包罗万象,气势恢弘,俨然成为两汉文坛的主角;它生命顽强,深受喜爱,经历魏晋六朝和唐、宋、元、明,直至清代,常变常新,多姿多彩,算得上是中国散文这万园之园中的一处奇异景观。

一、在铺陈中娓娓道来

南朝文艺理论家刘勰在其不朽巨著《文心雕龙》中专门开辟了一篇《诠赋》,对赋这种文体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诠赋》开篇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这就一下抓住了这种文体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功能。赋,就是通过铺叙、描写以见文采,来形容事物、抒发情感。刘勰又说,赋是由《诗经》和楚辞两个渊源发展而来的,即所谓“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这又该怎样解释呢?

赋,就其本义而言,乃是《诗经》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古人有所谓《诗经》“六义”的说法,见于《周礼·春官》和《毛诗序》,就是风、雅、颂、赋、比、兴。《诗经》中的内容按照体裁可以分为风、雅、颂三类,国风一般是各地方的歌谣,而雅、颂则是朝廷宗庙的歌诗、舞诗。发展到后来“风”便有了教化讽刺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颂”则是形容盛德的意思。而“赋”就是铺陈和直接叙事、言情的意思;“比”者比喻,用别的事物来比喻想要描写的事物;“兴”有联想的意思,触景生情,由一种事物引起、感发所要抒发的感情。这是《诗经》中具有标志性的三种基本艺术表现手法。“赋”的作用更为基础,可以描写,可以抒情,运用最为广泛和普遍。

汉代作家一方面模拟楚辞,一方面把《诗经》中用于铺叙的“赋”法变成主要的,甚至唯一的表现方法,逐渐扩大篇幅,句子也明显散文化了,有了自己特殊的描写对象,汉代大赋就形成了。

散文化的关键一步,是去掉配乐,不再演唱。《诗经》中的歌谣和“楚辞”里面的大部分篇章,都是配合着音乐来演唱的,汉大赋就不同了,它的特点之一就在于“不歌而诵”,只用于朗诵和阅读,而不去歌唱。这个特点对赋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首先是篇幅大大扩展了,《子虚赋》、《上林赋》加起来3523个字,《两都赋》4702个字,《二京赋》7696个字,字数不断地增加,若是继续保持演唱的方式,非得把歌手给累坏了不可;其次是表现的范围扩大了,因为有足够大的篇幅作保证,因此汉赋的内容几乎能够包罗万象;再一个,这么大的篇幅都用来抒情就比较累,用于描写和铺叙就容易协调,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汉赋的特殊表现手法。屈原的《离骚》篇幅就比较长,将近两千五百字,虽然它总体上是用来抒情的,可是主要的表现手法就是描写和铺叙,把情感寄托在这种叙写当中。汉赋作家干脆抛弃了抒发情感的成分,完全用充满感官刺激和抑扬顿挫的铺叙来弥补没有音乐配合的不足。

汉大赋几乎不抒发个人的感情,它追求气势,语言夸饰,内容简直无所不包。天文、地理、鸟兽虫鱼,举凡当时世上所能见到的物象,大赋作家都想囊括进去。这同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很大关系。汉帝国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武帝时已经相当富庶,经济的繁荣和疆土的广大,可以说前所未有。这大大增强了当时人的自信。一个繁荣、强大的帝国自然容易引发文人的激情,为了迎合帝王的爱好,他们更要用赋来歌颂,歌颂皇帝的丰功伟绩,歌颂帝国的强大声威,凡是赋里面所描写的东西,无不要表现它的大,体积上要广阔雄伟,色彩上要光彩夺目,整体上就显示出一种崇高、巨丽的美。这是那个时代共同的艺术追求。再者,汉武帝开疆拓土,通过一系列战争开通了通往西域和西南方向的交通要道,东西之间、南北之间的交流频繁起来,西方的珍奇之物不断进入长安,进入中原,大大开阔了士人的眼界,于是他们把从西方进来的珍禽异兽、奇花异草统统写进大赋,简直像是开了博物馆,令人眼花缭乱。他们的目的,仍然不外乎润色帝王的雄才大略,汉王朝的无所不有。

二、用文章来修饰政治

本来大赋铺张的目的在于讽谏,要阻止帝王不合理的政治举动,可是铺张过度,赋的作用就变质了,反倒助长了帝王过分的欲望。汉武帝喜好神仙,追求长生不老,司马相如写了《大人赋》去劝谏,但他的赋用了多半的篇幅去描写神仙的种种美丽生活,只在最后轻描淡写地说明了劝阻的意思,结果适得其反,没有起到劝阻的作用,反倒弄得汉武帝飘飘然,更加沉醉于化为神仙的美梦了。其实这并不是司马相如的错,大赋就是这么个写法。扬雄说“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诗人”与“辞人”的不同,就是前者具备儒家的讽谏精神。失去了这个精神,铺张就成了漫无主旨的诙谐逗趣和文字游戏。扬雄早年热衷于作赋,晚年却笑话它是“壮夫不为”的儿戏,也就不足为怪了。

最初奠定汉代大赋基本格局的,是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作家枚乘所写的《七发》。枚乘字叔,淮阴(今江苏淮阴)人。他给吴王刘濞做过郎中。吴王怨恨朝廷,策划谋反,枚乘曾经上书劝阻,可惜吴王不听。枚乘很聪明,他怕吴王谋反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于是跑到梁孝王那里去了。他心地还是很好的,始终没有忘记吴王,后来刘濞发兵谋反之后,枚乘又一次给他写信,劝他不要做傻事,吴王刚愎自用,还是不听,结果失败被杀。枚乘就因为这两封信出了名。景帝让他做弘农都尉,可是枚乘在诸侯王门下时间比较长,习惯了那里闲散的生活,不太喜欢做地方官,就借口有病辞了官,又跑到梁孝王那里。梁孝王好文艺,他的门下聚集了一大批杰出的辞赋作家,形成了一个创作群,枚乘是里面水平最高的。梁孝王死了以后,枚乘就回了老家淮阴。汉武帝即位,他喜欢辞赋,当太子的时候就听说过枚乘的大名,于是让人用安车蒲轮——这是当时比较高档舒适的车——去请枚乘到长安,可是枚乘年纪太大,就死在路上了。

《七发》首先说楚太子有病,久治不愈。吴客前往探病,找到了病根,指出太子的病是由日夜无度的纵欲和享乐造成的。这病就是让神医扁鹊、巫咸来治也难以奏效,只有请博学多闻的君子经常给予启发、诱导,改变贪恋享乐的情志,才能得以痊愈。然后,赋的主要部分,都用来描绘太子享乐生活的境界:用最好的琴,请最好的琴师,演奏天下最美的音乐;选用天下最上乘的肉和菜,烹调味道最美的菜肴;乘坐坚车宝马,让最著名的勇士驾车,同人比快争胜;登上高台,置酒高会,同时有高才文人写作美文,又有美女在身旁侍奉。这些都是太子平日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太子屡见不鲜,听来听去,没有丝毫兴趣。接着,吴客又给太子描述宫墙之外的游猎活动,场面之宏大、景象之热烈都是太子很少经历的;又讲述江边观涛的宏伟景观,较之游猎更加激动人心。说着说着,太子有了兴趣,阳气出现在眉宇之间,可惜此时身体有病,还不能参与其中。最后,吴客建议延请博学高人为太子讲述天下之道、万物之理,太子听了,竟然霍然病愈。

《七发》采用了对话的形式来组织整篇文章。它的写作目的在于劝诫,可主要的工夫都用在了铺叙宏大的场面上,而且气氛层层递进,逐渐推至高潮。这些特点,都为后来的大赋所继承。枚乘的创造天才在散文史上是应当给予充分敬意的。可惜他多少有些生不逢时,文帝、景帝都是提倡俭朴和节约的君主,对文学,特别是辞赋没有多少兴趣,枚乘的文采只有在藩王那里发挥,一旦等到喜好辞赋的汉武帝掌握权力,枚乘却老病而死了。否则,他在汉武帝时代中央的文学侍从之臣里面也会是最杰出的作家,会有更好的条件从事辞赋创作,写出更多的好作品。

汉武帝当政时期,是大赋的黄金时代。一时文坛俊杰集中到长安,形成一个庞大的文学侍从群体。严助、朱买臣、吾丘寿王、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都因为文辞出众而得到汉武帝的重用,可谓人才济济。东汉班固追忆这段历史的时候,还透露着无限的向往和羡慕。他在《两都赋序》中说,武帝、宣帝时代,“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儿宽、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时时间作。……而后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这是大赋作家群星璀璨、扬眉吐气的时代,是汉代盛世景象的最动人一幕。司马相如的经历在这群作家里面最为典型,水平最为杰出,担当着一代文坛的主要角色。

司马相如字长卿,小名犬子,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因为仰慕战国名士蔺相如的为人,改名叫相如。汉景帝时为武骑常侍。他本不愿意做这个官,景帝又不喜欢辞赋,难免有些不得意。后来梁孝王进京朝见,司马相如见到了梁孝王的门客邹阳、枚乘、庄忌等人,都是些写作文章、辞赋的高手,很合得来,相如便借口有病辞了官,也跑到梁孝王那里做了门客。当时的辞赋专家多集中在东方藩王的门下,梁孝王、淮南王那里都聚集了很多这样的人物,对推动辞赋创作起了很大的作用。

梁孝王死后,相如回到老家成都,穷得一无所有,还找不到谋生的职业,就去投奔好友——临邛的地方长官王吉。王吉对相如极为尊重,临邛巨富卓王孙、程郑大概因为王吉的关系,邀请相如吃饭。相如没来,王吉就不敢动筷子,这让两个大财主很惊讶。席间,在王吉的恳请之下,相如弹唱了两首曲子,倾动四座,更倾动了卓王孙守寡在家的女儿卓文君。相如本来风度翩翩,儒雅多情,文君在相如唱歌时隔窗偷看,不禁春心荡漾,爱上了他。相如也心有灵犀,弹琴时有意挑引文君,真可谓两情相悦,一拍即合。卓文君思想比较“前卫”,当晚主动跑到相如家里投怀送抱,就此结为连理,真个成了琴瑟和鸣。两人一起从临邛到了成都,相如一心当作家,不擅长赚钱养家,终于穷得过不下去。卓王孙为此大发雷霆道:“我这个闺女忒不争气了!我虽说不忍心杀了她,但她也甭想得到我一分钱!”

卓王孙确实很有钱,所以动辄拿“钱”说事儿。卓氏从战国时代起,就是有名的富户。其祖先本是赵国人,秦国灭了赵国之后,卓氏被迁到蜀地,当时的移民都贿赂官僚,希望留在近便的地方,唯独卓氏眼光长远,躲开人多地少之处,自愿到偏远的临邛,靠着冶铁很快发家致富,有家僮(奴隶)近千,还拥有大量的田地、山林、池沼,平时以射猎取乐,财产、享受都可以同帝王相比。富可敌国的卓王孙想对女儿实行“经济制裁”,却没想到女儿女婿技高一筹,让他赔了银子还要丢人。

相如夫妻卖了车马,回到临邛开了一家酒馆。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司马相如则穿着形如牛鼻子的短裤,同佣人们混在一起刷盘子,他们大概是故意给老爷子找难堪。果然,卓王孙觉得丢人丢得不得了,连门都不敢出。亲戚们劝他说:“你有儿有女,又不缺钱,文君同司马相如已然生米煮成熟饭,这年轻人虽说穷了点,人还蛮不错嘛,又是父母官的朋友,你何苦让他们这么为难呢?”卓王孙也觉得丢不起这份儿人,无奈之下,干脆把上百个家僮、百万资产,连同给文君准备的嫁妆,一起送给了小两口儿。相如夫妻拿了钱,立马儿赶回成都,买田置地,摇身成了大款。

这故事其实同司马相如的辞赋创作大有关系。他的赋铺张华丽,大气磅礴,如果他一直不名一文,穷得吃不饱、穿不暖,怕是也没有什么心情去写赋,更写不出那种气势。后世那么多穷酸潦倒的文人,写了无数穷愁牢骚之词,艺术上自然成就非凡,可是同司马相如辞赋的情调比起来,那真是有天壤之别的。除了时代不同、内容有别之外,个人经济基础的作用绝对不能小看。

司马相如学识渊博,他本身就是个语言文字学家,写过《凡将篇》,是一本与字典相似的小书。他的赋使用文字范围极广,奇字僻字满纸都是,即便在当时也很少有人能在不借助字典的情况下顺顺当当地把他的《子虚赋》和《上林赋》通读下来。

这两篇大赋虚构了子虚、乌有先生和亡是公三人,子虚盛称楚王游猎云梦,场景极为壮观;乌有先生进而夸耀齐王游猎的盛况,竟然能够“吞若云梦者八九于胸中曾不芥蒂”;最后亡是公又极力铺张天子在上林苑游猎的壮阔气派,更是远非楚王、齐王所能比拟,以此说明天子威严压倒一切,相比之下,诸侯之事微不足道。赋中的文辞就像是起了七级台风的大海,层层递进,一浪压倒一浪,身临其境,真有些惊世骇俗的效果。今天的读者乍看起来,就像是几个人聚在一起吹牛,不过作者却是真心实意地夸:“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虡;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排山倒海的气势里面,其实无不表露着那个特殊时代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对天下一统的真诚向往,还有对帝王权威的无限崇拜。这种作品,今天读起来多半读者会感觉枯燥乏味,但在当时,无论作家还是读者,大概都是乐此不疲。我们如果能够想象,在春秋战国长久的战乱和贫敝之后,又经历了数十年倡导黄老思想的知足保和与休养生息,终于出现了这样一个富丽堂皇的繁华世界,也就不难领会汉大赋中所洋溢着的激情了。

同类推荐
  • 我的N种生活

    我的N种生活

    我崇拜痛苦和不公,生活深处的隐痛,它们唤起了我以及我的语言,让我的休闲有痛的感觉。我的隐痛是无限的,语言对于我来说是阶梯,经过攀登,我希望尽头是一扇门,打开它我就可以看到那些痛楚和不公了。这种感觉比做爱、喝酒、游荡、读书更重要,它来自语言,语言深处居住着的理解自己、安慰自己、灭掉自己的冲动和愿望。
  •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散文,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鲁迅、郭沫若、许地山、张恨水、林语堂、徐志摩、老舍、冰心、闻一多、沈从文、林徽音、余光中、何其芳等等等等。
  •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温柔的挣扎

    温柔的挣扎

    每个人都处在某种生活状态中,这种状态既包含着物质的拥有,更显示着精神的姿势。因为身在此山中,我们自己往往很难用一个词来描绘这种由诸多元素合成的状态。但旁人,或许因为与你存在着距离,反而能清晰地穿透你的言行,对你的生存状态作出一言以蔽之的、综合性和概括性极强的评价。“温柔的挣扎”这个语汇就出自我一位文友的描述,“温柔”与“挣扎”这两个情感指向迥然有别、行为姿态截然不同的词,居然能如此浪漫而又理性地、轻柔而又有力地统一于同一个话语环境中,不由让我怦然心动,我认同它作为我生存状态的语言形态了。
  • 南河古话

    南河古话

    全书共16万字,收录了《南河谣》、《刺猬告状》、《猴王抢亲》、《罗大人的亲家》、《蜘蛛精深潭捞金船》、《大雁往南飞》、《牯牛坟》、《驴头狼》等作品,荟萃了鄂西北地区的风俗、语言、自然环境、民间传说等。作者写得亦真亦幻,妙趣横生,可谓一部百读不厌的民间神话集、鄂西文化集。
热门推荐
  • 夫君当道:神棍太子妃

    夫君当道:神棍太子妃

    身娇体弱一无所长的颜家七小姐被许给了连丧四妻被国师批字克妻绝子的太子殿下,然后——颜小姐不负众望的溺水了!八卦人士击掌相庆,结果——颜小姐又活了?!爆炸没死,反遭穿越,还是官N代,颜素立马乐了,可是,为啥还附带一个克妻绝子的太子未婚夫?因为国师批命太子妃必死,所以暗杀不断,意外连连,她非死不可?靠!让姐告诉你什么叫做真正的神!棍!批!命!路人:“男人太妖艳,招桃花,咋办?”颜素:“阉了他!”某人:“哦?”某人笑了,拽上她就走。“哎哎,光天化日你干嘛?”“睡觉!”
  • 颠倒鸾凤:君后太嚣张

    颠倒鸾凤:君后太嚣张

    五年前,她遭人暗算却命不该绝,失忆坎坷一波波来袭。待她回忆一切,黑如曜石的双眸意外坚定,红唇勾起嗜血的情怀:敢伤她?自不量力。五年后,她带着两只活宝闯走大街,见到登徒子便徒手袭去,黑丝凌乱刹那唯美。“娘亲,有人喜欢你。”“乖,喜欢娘亲的都是白痴。”追妻晌久的某妻奴幽幽说道:“娘子,儿子他说想要个妹妹。”“你自己生。”
  • 畅行天下的女人口才书

    畅行天下的女人口才书

    作为女人,如果你没有骄人的外貌,也不要为此耿耿于怀,你完全可以通过不断修炼、完善自己的口才,来为你的美丽加分,为你的魅力加分!《畅行天下的女人口才书》,就结合女性的心理特点、性格等不同方面来为女性诠释不同的说话技巧。本书告诉你如何掌握必备的说话技巧,告诉你怎样做一个优雅、美丽、自如的幸福女人。
  • 初恋遇上你

    初恋遇上你

    霖海和松江,两个城市相距1182公里。记忆中那个描摹着她眼睛的形状说像月亮的陆非白还在安静耐心地等她回松江。程知予也不止一次地想过逃离,可一想到那双看着她就像是看着全世界的眸子,她就又心软地留在了霖海。很后来,当她回想起黑暗中飞蛾扑向她的那一刻,她都觉得,一切都是宿命。如果她没有来霖海,那她就不会遇到陈锦言。要如何才能拒绝他那样的一个人?他是致命的诱惑,那她是不是扑火的飞蛾?
  • 此生遇你已很美:有一种深情叫友情

    此生遇你已很美:有一种深情叫友情

    讲述古代文人友情的书。讲的是友谊,更是恩义。这些在文坛上出类拔萃的文人们,在精神上常常离不开彼此。他们有了距离会互相惦念,一方遭逢战祸,另一方会辗转不寐。他们是李白与孟浩然,王维与裴秀才,韩语和孟郊,他们之间不是爱情,是友谊,却胜过人间万千可赴汤蹈火的情爱。作者倾蓝紫仍以其擅长的风格散文写就,文辞华美,取材详实,是一部内容丰富,颇具可读性的一部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惊天女太监:皇上是盘中餐

    惊天女太监:皇上是盘中餐

    穿越了,进宫了,以女儿身成太监了。做为吃货,最大理想,不用干活,有吃有喝。混个两年,假死脱身。可一来就入了人的眼,脱身不能。只能改变目标。得到主子宠爱,让主子不舍得杀自己。于是,她奋斗在争宠的道路上,卖萌、卖乖、卖丑。偶尔还要卖卖眼泪和生命……在她为主子几度生死之后,终于获得主子的宠爱。别说她从太监变成女人,就是占了主子的床,抢了主子的食,调戏了主子的老婆,主子都听之任之。所有麻烦全都交给主子解决,所有危险全由主子扛,所有……爷,救命啊。大姨妈来袭!!这您能扛不?
  • 中国历代疑案解密

    中国历代疑案解密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灿烂文化与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以其惊人的创造力为我们创造了璀璨的文化遗产。但在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值得研究和典藏的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不解的谜团,很多历史真相并不能根据现有的一些资料对其进行还原。未解之谜无处不在……
  •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 天嫁

    天嫁

    现实告诉我们:擅于装傻、扮无辜的美公子是不靠谱的。世人都以为彪悍无比的监国公主,遇上腹黑全角度隐藏无耻的顾三公子,也只能傻傻的为他卖命养家,终于发现真相后——你给我起来,哼,卖萌也没用!其实就是公主重生被坑爹的悲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