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800000009

第9章 处世之道(5)

知足艺术表现在足与不足的调和平衡。知“不足”所以知足;不知“不足”,所以不知足;“不足”可以知足;不知足,便总是“不足”。由此可见,知足就是一个人自觉协调人心无限欲望与现实有限条件两者关系的过程。它用什么来协调?用“知”来协调。足不足是物性的,而知不知则是人性的。以人性驾驭物性,便是知足;让物性牵制人性,就是不知足。足不足在物,非人力所能勉强;知不知在我,非贫富所能左右。

一个人对事事都感到不知足,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并不需要主观上的任何功力,因为不知足正是人的欲望的唯一特征。所以,不知足是自然的、下意识的,仿佛骑手信马由缰毫不费力。知足,倒是自觉的、顽强的、坚毅的和勉为其难的。当你步行在街道上看到一辆辆擦身而过的漂亮轿车时,当你身居斗室望着窗外一幢幢摩天大楼时,因羡慕、嫉妒而生的不知足,无需吹灰之力便不招自至了,而要摆脱这些情绪的纠缠,今晚依然知足的卧床酣睡,明晨照样知足地挤车上班,却是很不容易的。

知足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众所周知,我们中国人最善于适应环境,所以在相同的条件下我们确实比西方人更容易满足。这并不是我们天生知足,而是我们所处环境使然。一个乡下人与城里人相比,我们往往会感到乡下人很知足。城里人穿西服革履,住高楼大厦,尚不免满腹牢骚;而一个老农只要有粗茶淡饭果腹,有简陋房屋安居便会心满意足了。如果城里人因此对乡下人颇感不屑并自以为高人一等,就让人感到很好笑了。这样城里人反过来拿自己与物质享受更高的外国人相比,必然会产生另一种自卑与不足。

处世的要务是寻找生活本身的幸福和快乐,而不是去计较这种生活究竟是“贫民窟”,还是“富贵乡”。所谓“贫民窟”或“富贵乡”,无非是在物质生活条件上相比较而言。其实,快乐主要还是一种精神上的充实和愉悦。钱钟书说:“一切快乐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的。”又说:“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因而,在“贫民窟”里也有精神的富贵者,在“富贵乡”里照样不乏精神贫穷者。

许多人常常满足于既有的事物,这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现和利用周围的一切来丰富生活的乐趣。所以,在我国很难找到被认为是完全无用的东西。正如学者林语堂总结说:“下定决心从生活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东西,并且渴望享受已有的一切,万一得不到也不感遗憾,这就是中国人知足常乐的这种天才和奥秘。”

“知足”说时容易做时难。因为知足难,所以知足常乐才称得上是一种艺术。任何事情本身无所谓足不足。足与不足,都是比较的结果。有人不小心丢失了一双新买的鞋,为此他一个人闷在家里茶不思、饭不想,难过了好几天。这天他强打着精神来到街上闲逛,无意中看到一个拄着拐杖只有一条腿的残疾人正兴高采烈地与人聊天,蓦然之间,他翻然醒悟:在这个世界上失去一条腿的人尚能如此快活,我丢失了一双鞋又算得了什么呢?想到这里,心胸顿觉爽朗,积聚了数天的不快霎时间烟消云散。

生活是公平的,它虽然毫不吝惜地把幸福赐给众人,但从来不让其中的任何人独占鳌头,免得他过于狂妄;生活也毫不留情地把各种各样的灾难带给人们,却极少把其中的任何人推到绝境,这正是“天无绝人之路”。一个人不管遭受何种境遇,比上固然不足,比下终归有余,只要知足,就有快乐——当人失意的时候,都是会这样想的。

知足虽然通过比较而生,但凡是通过比较而生的知足总不是最高境界的知足。所谓最高境界的知足,乃是一种源于内在精神的充实完满,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沛然自足,老子称此为“知足之足”,并教诲后人说:“知足之足常足矣!”当一个人拿到一串葡萄时,如果他从大到小一颗颗吃下去,往往会越吃越不知足,而一个“知足之足”的人吃葡萄,根本就不会想到葡萄的大小,这样的知足是真正的知足。

现代人相对来说比较不知足,这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潜动力,也是商品社会的必然结果。虽然,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不知足”是产生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动力,但就个人而言,“不知足”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及这些压力所产生的精神苦恼,常常使辛苦得来的物质幸福黯然失色,甚至完全掩盖生活的本来意义。鉴于现在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别有增无减的趋势,“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更是一门必修的处世课程。

一念之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原文]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老子·第79章》)

[今译]

有德者只依照契约办事,无德者才依照彻法催租。那天道没有偏心,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按语]

张松如:“司彻”,河上注:“司人所失。”王弼注:“司人之过也。”皆取比治之意,与“契”义难为对。《文雅·释诂》三:“司,主也。”《释诂》二:“彻,税也。”《论语·颜渊》篇:“盍彻乎?”郑注:“周法,什一而税谓之彻。”《孟子·滕文公》篇:“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是“彻”乃周之税法。

李道纯《道德会元》:“亲”作“私”,“善”作“圣”。

河上公:大道无有亲疏,唯与善人,则与司契省也。

“天”是万物的主宰,“神”是心灵的寄托和信仰的对象。向天看齐,向神乞求,乃是人们的规范行为。

在现世中,无论古今中外,善恶好坏都是客观存在的,当人们遇到困惑时就不免对天到底是偏恶还是偏善产生了动摇,有时还对天道产生重大怀疑。

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了这一点,即使身处寒门蔽户,也会觉得跟富贵人工智能家的高楼大夏毫无不同。在他的眼里,金屋与茅屋只是形式上的不同而无实质的差别。也就是说人生的真快乐只是存乎一念之间,假如贪得无厌作恶多端,即使住在金屋也空虚难耐;假如乐天知命毫无邪念,即使住在茅屋也会感到愉快充实。此处所说的存乎一念,主要指修养的程度。没有追求一念的精神,人的本性就会在客观世界的影响中发生质变。

一天,一位年迈的捕蛇人坐在一块巨石旁休息。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捕蛇人坐下后不久,便睡着了,并用很快进入了梦乡。

突然,捕蛇人被一种声音惊醒,打断他的美梦的是一条眼镜蛇。“你这个家伙,快告诉我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眼镜蛇一边吐着信子,一边凶狠地问道。“你这个可恶的家伙,不知道你残害了多少生灵。你不配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更没有资格来问我天堂和地狱的秘密!”捕蛇人平静地看了一眼眼镜蛇,漫不经心地说。

“你这个老不死的家伙!竟敢口吐恶言,来羞辱我,你一定是活得不耐烦了!”眼镜蛇骂完,就要把毒汁吐到捕蛇人的身上。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捕蛇人指着眼镜蛇,轻轻地说:“这就是地狱!”

霎时,眼镜蛇惊愕不已,它对这个敢以生命来教导它的捕蛇人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就在它为自己刚才粗暴的行为向捕蛇人表示歉意时,捕蛇人说:“这就是天堂!”

善恶总相连,善与恶就在你的一念之间。有了恶念,你的世界就是地狱;如果能即时弃恶从善,地狱也能变成天堂。

一个行善事的人,常会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到快乐,而快乐就是心的天堂。因此在生活中,你应该多行善事,杜绝恶行,惟有如此,你的世界才会变成天堂。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因誓死不食周粟而丧生于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传记时,曾结合自身的遭遇而大发感叹。他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伯夷、叔齐该称得上善人了吧!但是如此大仁大义、谨言慎行的君子最终却饿死于首阳山,又该如何解释呢?……近世有许多罔视社会秩序横行霸道的人,却都能终生安逸,一世享有荣华富贵。而那些自律守法,言所当信,行所当行的正人君子却常遭厄运。被人小人猜忌、陷害者,又不知多少?!想到这里,我不免深深地颖惑:所谓的天道,到底存不存在呢?”

司马迁发自内心的呐喊,都会对天道发生动摇。孔子哭颜回时的“天丧予!天丧予”不也是一种不满的发泄吗?元代戏剧《窦娥冤》中,作者不也借女主人公窦娥之口骂道:“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骂得真是淋漓尽致!

孔子作为圣人似乎很少对“天”发什么议论,但他仍说过:“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上达,知我者天也。”孟子亦云:“顺天者大者存,逆天者亡。”表达了古人对“天”的无限崇敬和信赖。

如果撇开功利思想来看“天道”,也不无积极作用。有些人在遇到大难、或不顺心、甚至受死亡威胁时,往往会说:“此乃天间”,因而会采取达观态度,或昂然就难,或从容就义,这是何等潇洒的人生壮举!

诚然,“天”是“常与善人”的。它既然使你生得伟大,又能让你死得光荣。

同类推荐
  • 听朱光潜讲美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热门推荐
  • 卑鄙的圣人:曹操7

    卑鄙的圣人:曹操7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少年自私事

    少年自私事

    自私、嫉妒、卑微、依恋、执拗、欣悦、温暖、伤害……每一个词汇,皆会在年少的时光里留下一圈一圈的印痕,犹如树木清晰荡开的年轮。作者试图通过文字来解读成长中那些细微的伤痕,如何一点点地积聚,裂变,进而形成我们完全迥异的人生。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我是装饰镶贴工能手

    我是装饰镶贴工能手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我是装饰镶贴工能手》针对农民工从事装饰镶贴工而编写,主要介绍墙体涂装、镶贴饰面、金属装饰、木装饰、玻璃装饰等基本知识、施工要求和技能、技巧。《"金阳光"新农村丛书:我是装饰镶贴工能手》由常用装饰镶贴工具、墙面与顶棚抹底灰、一般抹灰工程罩面施工等十二部分构成。
  • 军事战争未解之谜

    军事战争未解之谜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古代战争之谜、近代战争之谜、现代战争之谜、战争人物传奇、神奇的军事工具等。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礼仪金说6:社交礼仪

    礼仪金说6:社交礼仪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社交礼仪作为联系沟通交往的纽带和桥梁,显得更加重要。本书具体而详尽地介绍了社会交往中所必须遵循的各种社交礼仪,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1735年-1826年),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总统,绰号“圆球”《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被美国人视为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1735年10月19日,亚当斯生于马萨诸塞州昆西的一幢房子黑,美国人称这幢房子为“美国独立的摇篮”。亚当斯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的美誉。20岁时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1765年发表文章评击《印花税法》,从此参加到反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运动中。1774年当选第一次大陆议会的代表,成为《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被誉为“美国独立的巨人”。
  • 异世擎天录

    异世擎天录

    运气不好,被雷劈?投胎异世,我也生在大贵族,我也是天才,我就要纵横大陆!但是我得命怎么就不一帆风顺呢?看转世而来的杨擎天如何打造自己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