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800000033

第33章 思辨之道(3)

从这则“鼓盆而歌”的故事,可见庄子对生死看得比较透彻。即使庄子自己临死时,也表现出看得透,放得下的超然态度。据《庄子·列御寇》载:庄子生命垂危时,其弟子们商量如何为其厚葬。庄子得知,对弟子说:“我视蓝天为自己的棺椁,把光辉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看作相连的宝玉,天上的星星是珍贵的珍珠,把天下万物当作自己的殉葬品。这还不够齐备吗?何必还搞什么厚葬?当他的弟子解释说,怕他的遗体为乌鸦啄食时,庄子说,放在地面上为乌鸦啄食,埋到地下则会被蝼蚁所食,这就等于从老鹰嘴里夺过来,再送到蝼蚁嘴里,你们这不是偏心吗?这个故事反映了庄子把死看得很淡。人既然已经死了,就等于回归于宇宙自然之中,暴尸或深葬,为鸟啄,为蚁食,反正都是一样,何必那么在意?承认生命的自然属性,当生则生,不当生则不生。生则好好生活,死则超然以对。生命遏不住,死神更难扼。何况从宏观上看,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这就是人类的新陈代谢。有新陈代谢,历史长河才源远流长。

人的生死有时就是“有定数”,应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要顺其自然,就是在大势已去时,想得开,别钻牛角尖,特别是对少年夭折、中年短命、突然变故、死于非命的打击,要建筑平衡就得这样想,才能解脱。不然,你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眼前的现实,最终死而不能复生,活人总要活下去,一切悲观消极都无济于事。

生命是宝贵的,短暂的,重生乐生,在有限的生命岁月,创造更多更高的人生价值,使生命更有意义,不枉来世上走一趟。世间的事情永远是不呆能十全十美的,也许正因为这样,才会有人一辈子都去追求完美的东西。歌德有句名言:生活在理想的世界,就是要把不能的东西当作仿佛是可能的东西来处理。是的,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歌唱,活着应该笑。因为只有笑,才是苦难最好的归宿。“笑对生活”就是乐生重生,顺其自然,追求高,看得透,想得开,活得既有意思、有价值,又比较轻松。

福与祸——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原文]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今译]

灾祸,幸福就倚靠在它旁边;幸福,灾祸就潜伏在它里面。

[按语]

河上公:倚,因也。夫祸因福而生,人遭祸而能悔过责己,修养行道,则祸去而福来。祸伏匿于福中,人得福而为骄恣,则福去祸来

韩非子精通老学,尝作《解老》篇,对老子的这个思想作了十分具体的发挥。他说:“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行端直,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得事理,则必成功;尽天年,则全而寿;必成功,则富与贵。全寿富贵之谓福。而福本于有祸。故曰:‘祸兮,福之所倚’。以其成功也。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行邪僻,则身死夭;动弃理,则无成功。夫内有死夭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而祸本生于有福。故曰:‘福兮,祸之所伏’。”

人一生的遇,有的时候是福,有的时候是祸。总之,人生不是福,就是祸;不是祸,便是福。所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每一个人莫不希望“求福远祸”。但是,祸福都有因由,所谓“祸福有因,自作自受”;一切祸福,都是我人造作后的“自食其果”。所以,有的人“福至心灵”,有的人“祸从口出”;有的人“因祸得福”,有的人“祸起萧墙”;有的人“福星高照”,有的人“飞来横祸”。

我们都望“趋吉避凶、求福远祸”;然而世事多变,一切都不能尽如人意。所谓“祸不单行,福无双至”,当祸福已经成形,等于为火势蔓延,不易扑灭。所以我们平时应该要注意所行所为。

塞翁失马这一典故可以说是对“福与祸”的最好诠释。传说古时候,北方边塞住着一位老翁,靠养马生活。一日,老翁养的马,越过边境跑到胡人的地盘去了,真乃不幸。邻人们纷纷前来安慰老翁,老翁却说:“没什么,失马并不一定是坏事,说不定是福呢?”

过了数月,老翁的马果真跑了回来,并且还领回胡人一匹骏马。老翁喜从天降,邻人们又纷纷来祝贺,但老翁却说:“没什么好祝贺的,说不定是祸呢?”看不出一丝高兴的神情。

结果,几年时间,骏马生骏马,挤满了老翁家的马圈。不幸,喜欢骑马的儿子从马背上掉下来,摔折了腿骨,应了福转祸的说法,邻人们又前来慰问,老翁又说:“没什么,说不定这是福呢?”没有一点难过的样子。一年后胡人进攻要塞,村里年轻人被征十有九人战死在战场,而老翁儿子身体残废免征,父子皆无事。

这就是“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的成语由来。它说明任何事物都是对应的统一体,其内部对应的双方不停地转换、交替循环,形成了发展。

《孙子兵法》中记载有:“何谓天地的法则?”“极则衰,满则欠”,这由日月的运行表示;“有兴有废”,这由四季的变化表示;“有胜与不胜”,这由五行而显现。“五行”则是用金木水火土来代替阴阳二气五行交互,循环而形成的学说。它作为一种认知世界的方法,已深入到中国人的观念之中,对人们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形成、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自古以来,中国就苦于战乱频繁,天灾不断,加之贪官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面对这恶劣的自然、社会条件,循环思想给人们带来了“总会有好日子过”的希望,也成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信念,成为我们组成传统文化中颇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

面对载浮载沉变化无常的人生,不应只看阴暗面,要有塞翁失马的精神,振作起来,明媚的明天是属于我们的。

怨与德——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原文]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老子·第63章》)

[今译]

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报答仇恨。

[按语]

河上公:陈其戒令也,欲大反小,欲多反少,自然之道也。修道行善,绝祸于未生也。

王弼:小怨则不足以报,大怨则天下之所欲诛。顺天之所同者,德也。

我们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误解是常有的事。如何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前人留下了许多闪光的思想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明代朱衮在《观微子》中说过:“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以宽厚的态度待人,并非软弱无能,而是自信的表现,是正义的行为。尤其是“以德报怨”可以使人反躬自问,心悦诚服。

《新序·杂事》有一则窃灌瓜田的故事,说的是梁国有个叫宋就的人,在一个边县当县令,这县和楚国交界。梁国的边亭和楚国的边亭都种瓜。梁亭的人勤劳,多次浇灌,瓜的长势很好。楚亭的人很懒惰,不常浇灌,长得不好。楚令因梁瓜长势很好,恼恨自己的瓜长得不好,楚亭人也恼恨梁亭人比自己强,因此夜间就偷偷地去毁坏梁亭的瓜,把瓜秧都给糟蹋死了。梁亭人发现后,就去请示他们的县尉,也想偷偷地毁坏楚亭的瓜来作报复。县尉请示宋就,宋就说:“怎么可以这样干呢?和人结怨,是招祸的行径。人家对我们不好,我们对人家也不好,这是多么狭隘呀!你们若听我的教导,就每夜派人偷偷地去为楚亭浇瓜,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亭人就每夜偷偷地去浇灌楚亭的瓜。楚亭的人早上到瓜地一看,都已浇过了,瓜的长势一无比一天好。楚亭的人很奇怪,就去注意观察,发现是梁亭人干的。楚国的县令听说了,非常高兴,就把这事报告了楚王。楚王听说后,感到很惭愧,就用重礼对梁王表示感谢,并请交好。这个故事说的就是“以德报怨”。

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们相交相处,都要以诚心待人,以善意待人,以和气待人,以礼貌待人。不管对师友,对上下,总要以诚实相处。也就是古代哲士说的“诚可格天,诚可感人”,以及“待人诚实,虽疏远也亲密;待人虚伪,虽亲密也疏远”。

人的品格参差不齐。对待人的方法,也要因人而异。遇到欺诈的人,用诚心来感动他;遇到残暴的人,用和气来熏陶他;遇到贪得无厌的人,用廉耻来警醒他;遇到倾邪私曲的人,用仁义来激励他。这样,天下全在我的陶冶之中了。

还有一个佛教“以德报怨”的故事:从前有位禅师乘船渡河的时候,船已驶离岸边,却有一人匆匆赶到,要求船夫调头载他,船夫摇摇头不肯。这时,禅师说道:“船刚驶离岸边没多远,还是回去载他一程好了!”

船夫闻言即将小船摇回头,上来的是一位模样粗暴的将军。他一上船,看到禅师坐在边上,二话不说,便扬起鞭子挥打过去,一边凶狠地说:“死和尚,还不起来让坐!”将刚刚不及搭船的怨气,全数发泄到禅师身上。禅师被打得血流满面,却一句话也没说,默默地站起来,将位子让给他。船上其他舟客皆敢怒不敢言,生怕惹祸上身。

到对岸后,粗暴的将军气渐渐消了,开始有点后悔自己刚才的莽撞。他看到禅师一点责备他的意思也没有,只是走到河边,静静捧起河水将身上的血污洗净,更是觉得良心不安。他踌躇了一会儿,带着忏悔的心情,走近禅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自责地说道:“啊!师父,弟子刚刚实在对不住!请您原谅!”禅师听了慈蔼地笑笑说:“不要紧,出门在外,总会有不顺心的时候。”

将军的忏悔得到禅师的原谅,从此以后他便像脱胎换骨似的成了另一个人,最后还成了禅师的弟子。事后,有人问禅师为何有此气度“以德报怨”?禅师回答道:“每一个犯了错的人都希望得到对方的谅解,如果我不原谅那位鲁莽将军的粗言恶行的话,他不但会因此恼羞成怒,而且心内那一丁点的忏悔之情可能就此烟消云散,甚至因为怨恨,而再次做出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的行为。”

人难免会犯错。当我们犯错时,周遭人宽怀包容的胸襟与大度,是支持我们重新站起来的力量。这样想时,面对他人的过错,我们就能如同老子一样,“以德报怨”,以平和的心境看待社会和人生,也就无羞无恼了。

同类推荐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手术刀的杀意

    手术刀的杀意

    死一般沉静的夜,月色透过蓝色窗帘的缝隙爬进锈迹斑斑的窗台,房子里昏暗一片,角落里摆放着的液晶屏忽明忽暗,发出幽灵一般的光芒。“黑暗的墓洞已经向你做优美的瞄准,那个冤死的灵魂将和死神一起降临,就让你鲜红的血液满地绽放,来赎清你昔日犯下的罪孽!”她看着这一行字,彻夜不眠。
  •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是一种生活状态的表现,也是生命积淀的形象化表述。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茶不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消费品,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了解茶道,才能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之道。中国人对茶倾注了极大的热忱,也将自己的生命意识灌注到了茶香、茶话、茶情之中。从茶杯中氤氲飘起的水雾,就像中国人轻松自如的处世状态;浸泡在茶壶中的芬芳,就像中国人淡雅闲适的生活情怀。这便是茶之道,也是中国人的生活之道和艺术之道。
  • 翠缺

    翠缺

    大战曾强奸过年幼的翠缺,翠缺后来到他的家具厂打工时,他居然还想乘机逼其就范,结果被翠缺用剪刀刺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上海地王

    上海地王

    小说通过主人公崔浩用尽兄弟、耗尽男女,终成地产之王的奋斗搏击历程,记录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房地产业的起伏兴衰。这是一部探究大都市人情世情性情的小说,一部揭秘中国房地产真相的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深度思考中国土地制度,对当下社会状况具有真切观察和批判的小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帝战

    帝战

    太古灭,万物苏,百族斗,天妖出···这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时代,上演了一出源远流长,可歌可泣的故事。当一代天妖皇者手持一件太古神兵遇上一条天罚禁规,是否能打破这源远流长的宿命?
  • 那小子的终极校园

    那小子的终极校园

    人群中飞起两道人影白霜霜旋身一跃,在三楼的地方单手搂住女生另一只手平肩而摆,左腿弯曲,长发随风飞扬,天人般缓缓落地,将已晕过去的女生平放在地上。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不理会众人张大的嘴吧,转身离开,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