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6900000046

第46章 尊重父母的生活习惯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些事情即使是一家人也不一定意见相同。夫妻会拌嘴,父母和子女之间也会因为时代差别有误会和矛盾。“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淡了,信任少了,距离远了。除了钱,什么都不是了。”一位母亲伤心地说。中国人身上那种朴素的亲情已经被利益、金钱冲垮了。青年人急切地盼望发家致富,在为财富奔波的路上,很多人已经无心、无暇顾及自己的父母。有些儿女和父母出现矛盾后,沟通不好,就会采取和父母冷战的方式,表示自己的不满,其实这是一种变相的给父母“精神虐待”,使矛盾和误会激化,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他们伤心难过,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父母最怕孤独,所以,懂得孝道的儿女,即使和父母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生活中我们也不要和他们冷战。像天下大多儿女一样,我深爱着我的父母,我的父亲正直仁慈,母亲单纯善良。他们是一对勤恳的本分人。

从小到大,不论我在外面闯了多大的祸,父母从来不动手打我。父亲爱讲道理给我听,而不是用拳头讲话。这一点我颇为理解,因为我的父母都是教师。不同的是,我的父亲是高中教师,母亲是小学老师。

父亲的身体不是很好,经常生病。家务事经常是母亲一个人承担,还要照顾我和几个儿女,自己也要教书。我佩服我的母亲,她真可算是女强人。幸好,母亲的身体还算硬朗。

父亲对工作十分敬业,每天早出晚归。经常到了深夜,他还在灯下,给学生们批改作业。虽然身体不好,可总是坚持去给学生上课,从不肯请假好好养病。记得有一次,天下着大雨,他发着高烧,母亲劝他在家休息,可父亲却说学生们马上要高考了,这一堂课对他们十分重要。母亲劝不住他,父亲冒着大雨冲出家门。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父亲晕倒在课堂上。这一下,让父亲在医院里足足躺了一个月。

在那个年代,父母的早年都吃尽了生活的苦。我听母亲给我讲过,母亲九岁就要承担家里上上下下七口人的中午饭。要在家人从地里回来前做好午饭,还要负责带着最小的弟弟。

而那时父亲六、七岁就去放牛。奶奶把父亲放在牛背上,父亲手里拿着柳条,自己就赶着老牛去野地里吃草。母亲常常叹着气说,你们的奶奶心也很大的,她怎么放心让六岁的孩子去放牛呢?万一从牛背上掉下来,岂不让牛一脚踩死了吗?我问母亲,父亲真从牛背上跌下来过吗?母亲笑着说,她也不知道。父亲十岁那年,爷爷离开了家乡,去闯关东,这一去就是三年。家中只有父亲和奶奶相依为命。父亲后来告诉我,那三年他吃了很多苦。自己承担起一个家庭里男人的重要角色。每天父亲都要早早的起床,去路上拾粪。有时父亲偷懒不想去,奶奶就会打父亲,追得父亲满院子地跑。他说后来,他能理解奶奶为什么那样,一个女人生活真的不容易,不免有时气躁,加上那个年代的人都读书少,教育孩子的理念多数都是“不打不成钢”。拾粪还算是比较轻松的事儿,最要命的是去田里锄地。头上顶着火一样的大太阳,烤得人大汗淋淋的,皮肤被晒得直脱皮。可以想象一个十岁的孩子,在地里弯着腰锄地的情景……

我长大以后,父亲曾这样教育我,孩子,要记住,人没有受不了的罪,只有享不了的福。

也许是父母都过惯了苦日子,他们养成了十分勤俭的习惯,在我的记忆中,父母从不乱花钱。母亲做的财务账一分一厘都不差。父亲唯一的嗜好就是喝点小酒,父亲从不喝贵的,他只喝二锅头。这已经让他觉得自己有些奢侈。我心疼父亲,回家经常给他捎几瓶好酒。这时,父亲总是笑容满面。其实父亲也愿意喝好酒,只是他勤俭,舍不得买。

父母经常告诉我,孩子,生活并不是一直顺利的,人的一生,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顺境里要想到怎样度过困境。现在生活好了,也不能丢掉勤俭的习惯啊。我踏入社会多年,自己在外面闯荡,也经历了不少风雨,父母说的话,我十分理解。

有时候,我们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废报纸等等,可能在我们眼里即使就是卖给收废品的也不值几个钱,基本上就是随同垃圾一起扔掉,可是父母们却会悄悄地收集在一起,放在角落里,也会经常听见他们跟小贩因为几角钱,讨价还价。4母亲曾经一本正经地跟我说过:你们这代人不懂得积累……是啊,想想父母结婚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如今儿女长大成人,家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们一点一点攒在一起,才有这个家。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习惯,尤其是在父母面前。

同类推荐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热门推荐
  • 求求你,表扬我

    求求你,表扬我

    管教孩子是门很高深的学问,欺骗、利诱、威胁,这些都是管教方法,但它们将在孩子十二岁之后统统失灵。只有赞扬,可以对孩子终身有效,而且会越来越有效!本书正是让家长学会赞扬、懂得赞扬、适时赞扬、理性赞扬!于是,你便真的在孩子眼中看到自信的光芒,孩子,你真棒!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三十六计·孙子兵法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三十六计·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是“中华国学经典读本”之一,由孙武编著。《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存最早、最负盛名的古代兵书。《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谋略著作。
  • 阿娇翁主

    阿娇翁主

    陈阿娇不愿陷入这争斗中,陈家因窦太主而成为诸侯,因陈阿娇而成为外戚,故刘彻终会除之。为了保的陈家注定仅剩的血脉,为了能够离开那座皇城,她宁愿一步一步的退,一步步出卖着自己的仅有。她与刘彻妥协着。曾经深爱刘彻,却因为刘彻的不爱而放弃在感情上对他的追逐,一次次的伤害,学会了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虚与委蛇。
  • 桃花无意惹邪君

    桃花无意惹邪君

    穿越异世附身刺客之身,几经周折却将心失落;奈何天意弄人,一朝身世揭露,却没想到引发的却是另一个惊天的阴谋。为救他,她不惜以身犯险,待到尘埃落定之时,却已是……
  • 用理智驾驭情感

    用理智驾驭情感

    用理智驾驭情感》讲述了:理智地驾驭情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感情用事者不仅仅会远离成功,还会因为自己的不成熟给别人带去伤害、给自己招来祸端。宽容会让人感动一世,爱意会让人温暖一生。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身心愉悦,远离愤怒,把持平和,少生气,多喜乐,认真快乐地生活,豁达宽容地处世,用理智赢得快乐的人生。
  • 月亮镇奇遇

    月亮镇奇遇

    亲爱的小读者,课堂上的书本是你学习认识的必备,但课外读物的充实更是不能或缺的。或许,家长与老师的孜孜教诲,是你们成长道路上的奠基石。而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是点缀花园的美丽花朵。在这本书中,作者用简洁、明快的话语,生动活泼的小插图,讲述了关于小朋友毛丫丫在成长中的一个个小故事。相信本书一定会成为你们课余生活的良伴
  • 后屋

    后屋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