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专业的人往往也犯有这种同样的错误。那是数年前的事,我去费城一位著名的喉鼻医生的诊疗室。这位医生在还没有看我喉间扁桃腺前问我的职业是什么。他不去注意我扁桃腺的大小,而注意我钱袋的大小。他所关心的,不是帮助我、替我解决一个问题,最使他关心的,是能从我钱袋里得到多少钱。
结果,他什么也没有得到……我轻视他人格的欠缺,放弃了请他诊断的打算,就走出了他的诊疗室。
世界上就充满了这些人:攫取、自私。可是那些不可多得的、不自私的、服务他人的人,却相反的获得了很大的利益。欧文·杨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能置身于他人境地,能了解他人意念活动,他不必考虑到将来的前途如何。”
如果看这本书,你只获得到一件事——你会永远站在别人立场去打算、设想,并由对方的观点去观察事物的趋向。如果你真获得了这本书上的那件事,那就是你一生事业转折的关键。
许多人受过大学教育,钻研深奥的学问,可是,他们从未发现,自己的心是如何起作用的。
有一次,我替一家冷气装置公司具有大学学历的年轻职员举行一种“有效力的演讲术”的课程,我找出一项资料,做个比喻:
有个人要劝别人打篮球,他话是这样说的:“我要你们去打篮球,我喜欢篮球。可是前几次去体育馆,由于人数不足,不能分队对垒。那晚上我们两三人做掷球游戏……不小心,我的眼睛给打紫了,不过我希望明晚你们来,我要打篮球。”
他可曾说,你需要些什么?你不去那谁也不要去的体育馆,是不是?你不管他要什么,只愿别把眼睛打紫了。
他能告诉你,去体育馆你能得到你所要的吗?当然可以:激发精神、加强食欲、清晰头脑、消遣、游戏。
研究会训练班中有一位学生忧虑他的孩子,原因是这孩子体重很轻,不肯乖乖的吃东西。孩子的父母通常会这样责骂他,母亲要他吃这个、那个!父亲要他快快长大成人!
这孩子会注意到这些话吗?他不会注意这些,也就像你不会去注意那跟你漠不相关的一次盛宴一样。
一个没有一点常识的父亲会希望一个3岁的孩子能对30岁父亲的见解有所反应。可是那个父亲最后觉察出来,那是不合情理的。所以他对自己说:“那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我如何将我所需要的,和他所需要的联结起来?”
他开始想到那点时,问题就容易解决了。他孩子有一辆三轮脚踏车,那孩子喜欢在屋前人行道上踩着这辆三轮脚踏车玩。间隔他们几家的一个邻居家里,有个“很坏”的大孩子,他常把那小孩子推下三轮脚踏车,自己骑上。
那小孩哭着跑回来,告诉自己母亲,他母亲出来,就把那“很坏”的大孩子推下三轮脚踏车,再让自己孩子坐上车子,像这样的情形,每天都发生。
这小孩所需要的是什么?这问题不需要做深奥的探索。他的自尊,他的愤怒,他求得自重感的欲望,这都是他本性中最强烈的情绪驱使他想报复、痛击这“很坏”的大孩子的鼻子!
如果他父亲这样告诉他,只要吃母亲要他吃的东西,他就会快快长大,将来就可以把这个“很坏”的大孩子一拳打倒。当他父亲应许他那件事后,已不再是饮食的问题了!现在这孩子什么都爱吃了,菠菜、白菜、咸鱼和任何其他食物。他希望自己快快长大,去打那个一再欺负他的“暴徒”。
当那问题解决后,又有另外一个问题困扰了这位父亲……这小男孩有“遗尿”的坏习惯。
小男孩跟他祖母睡一起,祖母早晨醒来,摸摸床单,向小男孩说:“你看,强尼,昨夜你又干了些什么?”
强尼总是这样回答:“不,没有,我没有弄湿床,那是你弄湿的。”
父母打他,骂他,羞他,他母亲无数次地告诉他,要他别那样,可是强尼没有改过他这个遗尿的坏习惯。所以强尼的父母自问:“如何让强尼这孩子改正遗尿的坏习惯?”
强尼他所要的是什么?第一,他要穿像父亲一样的睡衣,而不愿意穿像祖母那样的睡袍。祖母已受够了他夜晚的打扰,使她每夜不能舒服的入睡,所以强尼如果改去他那种坏习惯,她乐意替他买套睡衣。第二,他要一张属于他自己的床——祖母对这件事也不反对。
母亲带了强尼去一家百货公司,以目示意柜台女售货员说:这位小绅士要买些东西!
女售货员使他感到自重的问:“年轻人,你要买些什么?”
强尼抬起脚跟,站高了些,说:“我要替我自己买张床。”
当强尼看到他母亲喜欢他买的床时,强尼母亲向女售货员又使了个眼色,女售货员就向强尼说出那张床的可爱和实用,这张床就买了下来。
床送到的当天晚上,父亲回家的时候,强尼奔到门口,大声地叫着说:
“爸爸,爸爸,快上楼来看,我自己买的床!”
父亲看到那张床,想到司华伯所说过的话,就对这小男孩点头赞许。
他问儿子:“强尼,你不会再弄湿这张床了,是不是?”
“噢,不,不,”强尼连连摇头说:“我不会再弄湿这张床的。”由于他自尊心的关系,这孩子遵守了自己的诺言……强尼再也不“遗尿”弄湿床了。因为那是他的床——他自己买的。现在强尼穿起睡衣,就像个小“大人”一样,他要做个“大人”,他做到了。
另外有个父亲叫特许门,是一位电话工程师,也是我训练班里的学员。他所遭遇到的困扰,是他三岁的女儿不肯吃早餐。他经常对这小女孩的责骂、请求或是哄骗,都无法收到效果。
这小女孩喜欢模仿她的母亲,似乎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所以有一天早晨,他们把她放在一张椅子上,让她做早餐——眼前的情形,正是这小女孩心理上的需要。当她正在做早餐时,父亲走进厨房来。小女孩看到父亲进来,就说:“嗨,爸爸,你看——我在做早餐呢!”
就在那天早晨,小女孩没用任何人的哄骗、诱劝,乖乖地吃了两大碗。由于她对这件事感兴趣,满足了她的自重感。做早餐的时候,她找到了表现自己的机会。
威立姆·温德说过:“表现自己,那是人性最主要的需要。”
可是,为什么在我们事业上,不用这种同样的心理学呢?
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想到一个人,朋友、亲人、师长,并努力使他开心,这是治好忧郁症的良方。对别人好不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享受,因为它能增进你的健康与快乐。你对别人好的时候,也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时候。一个人希望得到人生快乐,就不能只想到自己,也应为他人着想,因为快乐来自于你为别人、别人为你。心里装着别人的快乐越多,自己的烦恼就越少。
我曾设了一个200美元的奖金,征求那些“我如何战胜忧虑”的真实动人故事。这项征文有3位评委:东方航空公司总裁艾迪·瑞肯贝克、林肯纪念大学校长斯图沃特·麦克兰德以及广播新闻分析家卡腾博恩。我们收到的故事中,有两篇精彩得不分高下,无法定出谁是冠军。我们决定把奖金平分。以下叙述的是其中一个故事-C.R.波顿的故事:
我叫波顿,9岁起就再也没见过母亲,12岁时父亲也去世了。
有一天,母亲出门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同时她也带走了我的两个妹妹。母亲离家7年后,我才收到她寄来的第一封信。父亲在母亲出走后的第三年,死于一次意外事故。
我父亲与人在密苏里州的一个小镇合开了一家咖啡馆。父亲出公差时,他的合伙人出售了咖啡馆携款跑了。一位朋友拍电报给父亲叫他尽快赶回来。仓促之中,父亲在堪萨斯州的车祸中丧生。我有两位姑姑,又老又病又穷,收留了我们家三个小孩。剩下我和小弟没有人要,镇上人怜悯我们,收留了我们。
我们最怕人家把我们当孤儿看,但这种恐惧也是躲不过的。
我在镇上一个穷人家寄居了一阵子,但那年头光景不好,一家之主失业了,他们再也没有能力多养活我一个人。接着洛夫廷夫妇收容了我,把我接到离镇11英里的农庄。洛夫廷先生已70高龄,长年卧病在床,他告诉我只要不说谎、不偷窃、听话,就可以一直跟他们住在一起。这3条戒律成了我的圣经。
我绝对遵守这些规则。
我开始上学,但第一个礼拜情况糟透了。其他的小朋友不断取笑我的大鼻子,骂我笨,叫我‘小孤儿’。我心里难过极了,真想打他们一顿。但洛夫廷先生跟我说:“永远记住!一位真正的男子汉不会随便跟人打架。”我一直不跟他们打架,直到有一天,一个男孩捡起鸡屎丢到我脸上,我痛揍他一顿,还交了几个朋友,他们说他罪有应得。
有一天,洛夫廷夫人为我买了一顶新帽子,我非常喜爱。但是,一个高年级女生从我头上把它抢过去用来灌水,结果把帽子弄坏了。她很不在乎地说,要将帽子里装满水扣在我的榆木脑袋上,好让我开窍。在学校我没有哭,回家后才忍不住大哭起来。
有一天,洛夫廷夫人把我叫了过去,她教给我一个化敌为友的办法。她说:“波顿,如果你先对他们感兴趣,看看能帮他们什么忙,他们就不会再逗你,或叫你小孤儿了。”我听了她的话,用功读书,虽然我在全班功课最好,但没有人嫉妒我,因为我会帮助别人。
我教几个男生写作文,其中有一个男生因害怕别人知道我在帮他,对他妈妈撒谎说他去抓小动物了,结果,却悄悄来到洛夫廷夫人家,让我帮他补习功课。我还曾帮一名同学写读书感想,还用去数个晚上的时间帮一名女生补习数学。
那段时间,村里有两位老人去世了,还有一位夫人被丈夫抛弃了,我就成了这几个家庭里唯一的男子汉。两年来,我一直在帮助这几位可怜的夫人。放学后,我就去帮她们劈柴、挤牛奶、喂牲畜。现在,人们不仅不嘲笑我了,反而赞扬起我来,我成了大家的好朋友。当我从海军退伍回来后,他们对我表现出真正的热情与欢迎。我刚到家的那一天,有200多位邻居来看望我,甚至还有人开80英里的车远道来看我,他们体现出真正的关切。13年来,再也没有人取笑过我,说我是笨蛋和孤儿了。由于我一直在帮助别人,所以,我现在的生活中很少有烦恼。
瘫痪在床23年的弗兰克·卢普博士也有同样的经历。在西雅图《星报》的斯图尔特·怀特斯曾对我说:“我采访过卢普博士很多次,我所知道的人中,就数他最无私、最会享受人生。”
这位长年卧床的病人是如何享受人生的呢?他遵从了威尔斯王子的名言:
“我为大家服务”他收集了很多瘫痪病人的姓名和地址,然后,给他们写慰问信,并组织了一个病友俱乐部,让病友们相互写信鼓励,最后,该俱乐部发展成一个全国性的组织。
他躺在病床上,平均每年要写1400多封信,给成百上千的病友送去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