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对于清政府而言,是一场不能醒的噩梦。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在列强铁船利炮下,先后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领土不断地被列强瓜分蚕食,中国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但列强的胃口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将中国变成完全的殖民地。
然而,随着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列强们感到,必须给中国一个更惨痛的教训,中国才能束手就擒。于是,在1900年,英、法、德、日、意、俄、奥、比八国联军从海上袭来,一路进军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做。慈禧、光绪一行人逃往西安,清政府完败。这一次,在西方列强的逼迫下,中国政府代表签下了我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遭受屈辱最深重的《辛丑条约》。不过,令人诧异的是,在以往的诸多条约中,中国的领土曾或多或少被瓜分,《辛丑条约》中却未涉及割地内容。西方列强为什么没有提出割地的条款呢?
其实,我们从八国联军与义和团、清政府军队斗争时的情况就可以看出端倪。1900年6月11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两千多人强占火车,由天津驶往北京,意图直接进入北京城,遭到义和团的顽强抵抗。此时此刻,清军董福祥、聂士成等部也与义和团联合起来作战,将侵略军围堵在廊坊、落岱、杨村一带。义和团和爱国将领奋勇抵抗,直打得西摩尔溃不成军,被迫退回天津。6月中旬,列强海军进攻天津大沽炮台,尽管清军战力吃紧,依然击沉敌舰六艘,毙伤敌军两百余人。虽然大沽炮台最后失守,但帝国主义列强的军队已经胆战心惊。此后,在天津、保定、唐山、张家口、沧州、瑷珲、北大岭、黑龙江畔、渤海之滨等地,中国军民没有半分胆怯,视死如归。
面对这样顽强的抵抗,八国联军虽然最后取得了战争胜利,但在拟定赔款条约时却下笔迟疑了。侵略军首领瓦德西当时便写了一封信给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从信中可以看出,帝国列强对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心有余悸。事实上,八国联军的其他国家也有此考量。他们惧怕一旦再次瓜分中国的领土,便会在中国民间激起更大的反抗浪潮。八国之联军共同进军北京尚且遭到如此顽强的抵抗,损失惨重,如果再因瓜分领土问题使中国军民忍无可忍,联军将很难控制中国的局势。
除了心中对中国军民存有半分胆怯,八国联军其实也在彼此顾忌。毕竟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斗争非常激烈。就以中国为例,沙俄趁八国联军侵华的机会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而日本对东北三省也早有图谋。很显然,俄、日的矛盾因此而激化。在瓜分中国问题上,各国之间均有类似俄、日这种矛盾。一旦分赃不均,很有可能引发列强之间的战争。
有鉴于此,八国列强并不想因《辛丑条约》而激化各种矛盾,便退而求其次,以勒索大量钱财为目的。况且清政府已经摆出任其宰割的姿态,联军的目的已经达到,中国这块“肥肉”可以慢慢任其宰割,不必急于一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从始至终都不曾减弱半分,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