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3200000034

第34章 大唐盛世(2)

643年,魏徵得了重病。李世民每天都派人去看望他,向他表示问候,希望他还能为自己再提点意见。到了病危时,李世民亲自来到魏徵病床前,看着魏徵,难过得流下了眼泪,就问魏徵:“爱臣还想要些什么?”魏徵缓缓应道:“我是什么也不想了,我只担心国家的前途啊!”李世民紧紧握住魏徵的手,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不久,魏徵去世了,李世民亲自赶往吊唁。在魏徵的灵前,李世民想起了魏徵忠君报国、犯颜直谏的件件往事,又伤心地痛哭起来。由于过分伤心,李世民整整五天没有上朝。李世民还颁发诏书,命文武百官都要去吊唁魏徵,参加魏徵的葬礼。

李世民为魏徵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之后,一上朝议事,就对百官慨叹道:“以铜为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戴得是否端正;以历史为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以人为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如今魏徵去世,就使我少了一面明察得失的镜子了。”

唐三藏西天取经

唐三藏就是玄奘。玄奘是唐代著名的佛学大师、翻译家和探险家,玄奘一名是他在佛门的法号。因为玄奘潜心研究佛学中的《经藏》《律藏》和《论藏》,所以人们也叫他唐三藏。唐三藏自小受到身为虔诚的佛教徒的父亲和在洛阳净土寺出家的哥哥的影响,13岁那年,他也当了和尚。自此之后,唐三藏便与哥哥一起学习佛经。唐三藏十分聪明,而且十分刻苦地研究经典。到他15岁时,不仅能背诵《涅槃经》,并且还能讲解。隋末唐初,许多精研佛典的高僧全集中在四川成都一带。唐三藏跟他的哥哥到了成都空慧寺,向高僧们请教,佛学学识大有长进。

后来,唐三藏决心继续深造,毅然离开哥哥,独身一人沿长江东下,抵达荆州,在天皇寺与僧众研究经典,随后又北上河南、山东、河北等地,拜访各处著名的高僧,探讨各家的学说。唐三藏对佛学钻得越深,困惑越多,他发现国内佛经现有译本的翻译有很多差错。为了探寻经典的真谛,追求佛教的至高境界,他决心去佛教“圣地”一探究竟。于是,唐三藏又来到长安,向外国人学习天竺语言文字,筹集经费,作远行的准备。

当时中国的西部地区在突厥的控制下,人们要想出国,必须官府批准,领取过所(护照)才能成行。唐三藏虽已提出申请,但还没得到批准。627年,唐三藏随同一些商人从长安出发,踏上了西行之路。当他们就要到玉门关(唐朝边境的最后一道关卡)的时候,唐三藏的坐骑死了,随从他的两个小和尚全跑了,偏偏官府的差役也追了上来。唐三藏藏在客店里,真不知怎样才好。瓜州的州官李昌拿着追捕文书走了进来,问道:“您就是玄奘师父吧?”唐三藏沉吟了一下,没有答话。李昌说:“师父若说实话,弟子可以帮您想个办法。”唐三藏见李昌神态诚恳,就说:“不错,贫僧正是玄奘。”李昌道:“师父诚心到天竺研习佛法,功德无量,我定当尽力帮助。”说完就扯碎了追捕文书,说:“师父尽快赶路吧,要是晚了就出不了关了。”唐三藏听完大喜过望,急忙赶路出了玉门关。

在瓜州,唐三藏结识了西域的石槃陀,就请他当向导,又有位瓜州老人送给他一匹瘦马。这匹马虽说瘦,但是它曾经往返天竺国10余次,熟识道路。

唐三藏从瓜州出发,走出50多里,绕玉门关而过。一日中午,来到了一座烽火台。他正在马旁休息,突然一箭飞来,虽未射中,却也吃惊不小。惊魂未定,又是一箭射来。唐三藏急忙向着烽火台大喊:“我是长安来的僧人,要到天竺取经,请你们别再射箭。”守卫烽火台的官兵了解了唐三藏的来历,不由得十分敬佩,送他到了下一座烽火台。这样,一直到了第四座烽火台,台上守将还留他歇了一夜,为他准备好干粮和清水,并且介绍说:“下一座烽火台的守将很坏。如果被他发现,实在难说出什么事,请师父绕开那一台走吧!”

唐三藏绕过了烽火台以后,便奔向野马泉,进入了莫贺延碛。这时向导跑了,在这广阔无边的寂静的沙漠里,天上无飞鸟,地下无走兽,唐三藏独自行走。两天过去了,唐三藏在茫茫的沙漠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野马泉,心中万分焦急,身体更是疲倦。他拿起皮囊准备喝口水,一不小心,水都洒在沙漠里,这可是无法弥补的失误。他在沙漠中顽强地走了五天四夜,一滴水也没入口,头两天还只觉得口干舌燥,后来全身燥热,嘴唇都干裂了,呼吸急促,头昏眼花。这时,连马都不能走了,最后人和马一起倒在沙漠里,昏死过去。夜间,唐三藏在昏迷中被一阵凉风吹醒了,渐渐地有了精神,马也站起来了。唐三藏支撑着虚弱的身体走了几里路,突然看到前面绿油油一片草地,到了跟前,发现还有清澈的泉水。唐三藏在那里歇息一天,装够了水,又继续走了两天路,才走出沙漠,抵达伊吾国境。

唐三藏在伊吾国住了10余天,随后来到高昌。高昌国王本是汉人,也是一位佛教徒,他命王妃大臣也前来拜见唐三藏,并请他讲经。高昌王很尊敬唐三藏,答应给他优厚的待遇,希望他留下来说法。唐三藏说:“我云游是为求佛法。现在被大王相留,大王能留住我的身体,却留不住我的求佛法的决心。”可高昌王还是不放他走,唐三藏一连三天不饮不食。到了第四天,深受感动的高昌王终于同意送他西行,并且给他准备了衣物、干粮、挑夫和30匹马,还给沿途各国去信,请他们一起保护这位追求佛法的高僧。

唐三藏在离开高昌后又翻山越岭,整整用了一年,于628年夏天到达了天竺。在天竺,他看到许多高大的鸵鸟,看到50尺高的佛像和1000多尺长的石刻卧佛像,还看到许多的大象往来运输。他几次渡过恒河,寻访佛教史上的古迹。他到了伽耶城,那儿有一棵高达5丈的菩提树,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曾经在这棵树下苦修;他到了佛经中所记载的西天灵山,参拜了释迦牟尼弘扬佛法的遗址。这些实地的考察活动,使唐三藏对佛法的理解更深入了。

唐三藏来到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那烂陀寺是天竺最大的寺院,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也设在这里,有长达700多年的历史,常年住有僧众1万多人。这个寺院的住持是戒贤法师,当时已100多岁高龄了,是当时天竺德高望重的大学者。唐三藏到那烂陀寺院的那天,1000多僧众捧着香、鲜花欢迎来自远方中国的客人。年过百岁的戒贤法师早已不收徒讲学了,为了表示对中国的友好,法师特地收唐三藏为弟子,重登讲坛,用了1年多的时间,给玄奘讲授了最难懂的《瑜珈经》。唐三藏在寺里留学5年,把寺内所藏各类经论通读了一遍,并虚心诚恳地向戒贤法师及寺内高僧质疑问难,通晓了经论真谛。唐三藏仍不满足已学到的知识,辞别了戒贤法师又游历南印度去访师学佛。

唐三藏又用6年的时间走遍了全印度,以增加学识、开阔眼界。之后,唐三藏又回到那烂陀寺。戒贤法师令玄奘登坛宣法,为全寺僧众讲授《摄大乘论》。当时有一个婆罗门(印度古代的僧侣贵族,掌握教权,垄断知识)写出10余条理论,挂在那烂陀寺的门口,并且狂妄地声称:“假如有人驳倒我一条,我情愿把头割下来认错。”过了很长时间没有人能出来驳倒他。唐三藏请戒贤法师等人作证,与那个波罗门展开辩论。辩论下来,那个婆罗门只得低头认输,请求照约认错。唐三藏说:“佛不杀生,你就给我当佣人吧。”

唐三藏在印度宣讲大乘论,对印度各地影响巨大。因为仰慕唐三藏,戒日王和鸠摩罗王特派使者聘请玄奘,并以两位国王的名义通知当时印度境内的大小国家,在曲女城举办全印佛教大会,恭请唐三藏讲学。642年,大会正式召开,参加大会的有那时印度的18个国家的国王,专修大小乘的高僧3000余人,那烂陀寺的僧众2000余人和婆罗门等外道2000余人。这次佛教大会在印度历史上是第一次,整个印度的各界名人几乎全来了。

唐三藏在大会上宣讲的主要内容是《大乘论》,同时他又写了一部《破恶见论》,悬挂在会场中,对与会者发表自己的观点。《破恶见论》发表后,到会议结束,并没有人站出来辩论。这次大会持续进行了18天,大家聆听唐三藏的宣讲,始终没有任何人提出不同意见。大会结束那天,各国国王拿出许多金钱献给唐三藏。唐三藏分文不取,全分给贫苦百姓。自此以后,印度佛教界公认唐三藏是佛学学术中的泰斗,印度全境无处不知他的大名。

戒日王一再恳切地挽留玄奘留在印度。一个国王甚至表示,唐三藏只要肯留下来,愿虔诚地为他建起100所寺院。可是,唐三藏在印度研学佛法的15年中,没有一天不在想念祖国,他决定回国。临行的那天,戒日王和当地的印度朋友依依不舍,挥泪送行。

唐三藏于645年初,带着收集的650多部佛教书籍,行经西域,回到祖国的都城长安。唐三藏当年去天竺是违犯禁令偷偷出去的,李世民了解到他的全部情况,很钦佩他的坚强精神,特地命宰相房玄龄等去迎接他,长安民众在朱雀大街开了欢迎大会。人们夹道欢迎唐三藏归来,路两旁设着香案和鲜花,长安的僧尼、信众数万人列队护送,把唐三藏带回的佛经迎请到弘福寺。

李世民在洛阳接见唐三藏,听取了唐三藏旅途所见所闻的西域天竺各国风土人情。李世民听得聚精会神,想让唐三藏还俗,辅佐自己治理国政。对此,唐三藏婉言推拒了。于是,翻译佛经便成了唐三藏的主要任务。唐三藏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苦干了19年,共将74部佛经共计1335卷1300多万字译出。唐三藏的译文既忠实于原经典,汉文又通达流畅、文字优美。有些专有名词的译名,例如“印度”,就是唐三藏那时确定下来的。

长期艰苦的翻译工作严重损害了唐三藏的身体健康,这位伟大的佛学家和杰出的翻译家于664年圆寂(佛教对僧尼死亡的说法)在长安郊外的玉华寺。

生前,唐三藏还同参加翻译佛经的辩机和尚一起编写了《大唐西域记》,这部书记载了包括今天我国新疆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当时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山川、城邑交通和民风民俗等。《大唐西域记》已经被译成许多种外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是对上述地区的历史、地理进行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中国史上唯一女帝武则天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权力紧紧操纵在从皇帝、大臣到县吏的男性手中。但是,就是在男性牢牢控制的古代中国政治领域,出现了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虽身为女儿身,依旧掌握了生杀予夺大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女人称帝执掌国家大权的大剧。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娘”,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武则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唐太宗的儿子(即后来的高宗李治)建立了感情。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死后,武则天和部分没有子女或是没有被皇帝临幸的嫔妃们一起在感业寺削发为尼,但是她与新登基的唐高宗李治之间一直保持着联系,李治也一直想办法把武则天从感业寺中带出去接进宫中。永徽二年(651年),武则天26岁,终于在皇后的宣召下回宫了。回宫后,武则天获得了高宗李治的专宠,第二年就被升为昭仪(正二品),并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儿子李弘。独宠后宫,自然会招来其他妃嫔的嫉恨,在武则天回宫之前一直备受李治宠幸的萧淑妃更是对她恨之入骨。后来萧淑妃更是鼓动王皇后和她一起与武则天争宠,并使尽各种手段陷害武则天。随着地位的升迁,武则天也开始意识到只有居于高位才能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在这种思想的促使下,武则天周旋于宫廷后妃的争斗中,聪明机智的她每每是胜利者,直至最后斗败了萧淑妃、王皇后,武则天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李治即位后,朝廷中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皇帝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都反对李治废王皇后改立武则天。而皇后的改立,也正好应和了李治打击元老大臣势力的心思,唐高宗李治也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于是,李治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形成了“拥武派”,打破了原来一面倒反对立武则天为后的局面,后来功臣元老中的李勣也默许了唐高宗“废王立武”的想法。永徽六年(655年),武则天被立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的儿子李弘被封为太子。此后,武则天为李治出谋划策,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唐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一直不振,而“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贵族门阀统治的局面,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定的良好条件。

显庆五年(660年),李治患了风疾,出于对皇后的信任和宠爱,李治开始让武则天处理部分朝廷政务。武则天也是由此开始参与朝政,而经她处理的政务也都得到了高宗的认可。随着唐高宗病情的加重,武则天独自处理朝政的机会越来越多,在朝廷上就慢慢有了公开的势力,引起了唐高宗的不满。麟德元年(664年),唐高宗和宰相上官仪商议对策,决定废掉武则天,这件事最后因为武则天反应敏捷、处理得法而流产了。为了加强对朝政的控制,从当年起,武则天开始垂帘听政。时人把她与唐高宗并称“二圣”。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收买人心,麟德二年(666年)十月,武则天参加了泰山封禅,随后还提议高宗给大臣赐爵加薪。

上元元年(674年),武则天将唐高宗的皇帝称号改为“天皇”,自己则称“天后”,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此后,她开始扶植外戚,为改朝换代作准备;同时武则天针对当时情况向唐高宗提了十二条建议,史称“建言十二事”,这是武则天第一次独立提出自己的施政纲领。上元二年(675年)四月廿五日,太子李弘病死,改立李贤为太子,不久武则天又借故将其废黜,立三子李显为太子。永淳二年(683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武氏为皇太后。

嗣圣元年(684年),李显被废为庐陵王,李旦登基为帝。武则天临朝称制,从此武则天开始了真正独断朝纲的时代。同年九月,徐敬业(李勣的孙子)在扬州会聚了10万人马,发动了一场针对武则天的叛乱,武则天派遣30万大军迅速平定了这次叛乱。与此同时武则天诛杀了顾命大臣裴炎等人,基本清除了朝中的反对派。她还设计逼反李唐宗室,借机大开杀戒,为她后来的称帝扫除了障碍。为了打击潜在的对她不满的人,垂拱二年(686年)三月起,武则天开始奖励告密,任用酷吏。

同类推荐
  • 隋走危机(下)

    隋走危机(下)

    内忧外患,君病臣叛——揭秘隋朝走向灭亡的历史之路。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
  • 世界惊天谋杀秘密档案

    世界惊天谋杀秘密档案

    他们是领袖,是轰动一时的大人物,然而却以不为人知的方式被人谋杀,究竟是什么原因?里面又存在什么惊天阴谋?这就是本书欲向读者揭露的秘密之所在。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在数千年的进程中,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为自己谱写下了波澜壮阔的辉煌画卷。本书内容有:不朽的辉煌建筑,像万里长城、大运河、皇家故宫等;惊叹世人的文明创造,像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让人感怀不已的英雄人物,像蔺相如、项羽、卫青、岳飞等。你想了解这些知识吗?那就不妨翻开本书会心一阅。
  • 掌上帝国之秦朝的变革

    掌上帝国之秦朝的变革

    坐看高富帅们尔虞我诈,利用矮矬穷们出谋献计,哪怕你年岁不在,只要有才,照样功高盖主,定会有你一片天地。最终渔翁得利者,才是笑到最后的霸主!
  • 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

    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

    如何在风云变幻的政坛存身?爱情、亲情、仕途,古人如何抉择?少年皇帝,是勇夺皇权还是沦为傀儡?《三千年来谁著史: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带你回到帝国最后的时刻,看古人的官场进退,权利得失!
热门推荐
  • 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

    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划时代著作,震撼世界的十本书之一,本书还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经典著作,1985年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图书。
  • 曾国藩的启示

    曾国藩的启示

    评古论今,《曾国藩的启示》延续曾教授独特的曾氏风格,小中见大,通俗易懂,幽默睿智,微小细节中明大道理,平实讲述中显大智慧,深合古人“文章之道”,读者定能从曾国藩通过奋斗而逆转的一生与曾教授的独到解读中获得从未有过的启示与激励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将门丑媳
  • 禁忌校园

    禁忌校园

    怎么这个校园有这么多禁忌,不可以问时间,又不可以随便进厕所,连寝室也是鬼里鬼气,在这个的校园生活的学生们真是伤不起啊!
  • 狐魅吸血鬼

    狐魅吸血鬼

    --情节虚构,这年头,连狐狸精界都流行起了穿越,但是,为什么她会以一只胖狐狸的形象,请勿模仿,BABY!人家要吸你精元!嗷呜,等下,是你把精元给我,不是我把血给你哦,你等等,穿越到吸血鬼的国度?COMEON。你不要过来
  • 琉璃

    琉璃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冒险者传说:追猎与战斗

    冒险者传说:追猎与战斗

    天使也会哭泣,在雨后天空的第一道彩虹,耀眼的光芒,会刺穿枯萎的幻想,梦想不是一种奢望,遗忘的圣域里寻找失落的记忆,最后的天堂中,展开勇气与执著的翅膀,释放自己的力量与悲伤
  • 不分上下

    不分上下

    她从一出生就注定是个抬不起头的人,别人可以骄傲的喊爸爸,她却只能卑微的企求那个男人出钱给妈妈治病!八岁那年,她眼睁睁的看着病重的母亲跪在豪宅外面渐渐失去生命,而里面的人无动于衷!十岁那年,她把自己的亲生父亲告上法庭,一跃成为富家女!十五岁那年她终于找到了活着的意义,可是却被人抹杀了她最后的爱!生命终于只余下仇恨!她微笑着把她身边所谓的每一个亲人赶尽杀绝!这样冷血无情的她,二十岁终于成了让人闻风丧胆的人物!她习惯了做强者,可是突来的一场意外竟然让她回到一个未知的朝代!一个不受宠的公主,一场摆明的充满报复的联姻,弱小的公主被推上风尖的顶头、、、、、、、且看一个没有后台的女子如何在古代的强权制度的生存,如何重新开创属于她的天下!_________他从一出生见到的就是死人,他是在死人堆里长大的的,他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浴血将军”!这个世上,没有谁是天生冷酷,如果他一睁眼看到的就是杀与被杀,那么就注定了他冷血的性格!他的心之所以还暖着,是因为他还活着!——司图凛他以为他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得到整个天下,到最后,才发现,原来,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得到她!——赤月如果我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休想得到!——东方静你给我听好了,有我在,你就别想统一四国,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东方蕾————————推荐妹妹的恶搞美男多多文,喜欢文的亲儿可以去看哦《一代奸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