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南方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叛乱,攻陷邕州(今广西南宁),建立了大南国,自称仁惠皇帝。公元1052年,宋仁宗赵祯命狄青率军平叛。狄青受命之后,于同年十月调来精锐骑兵15000,用瞒天过海计攻占了昆仑关;又乘胜追击,攻克邕州,平定了叛乱。
由于战功卓著,狄青不断得到提升,最后当上了掌管大宋全国军事的枢密使,他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由一个大宋士兵到枢密使的奋斗史!
“文坛三苏”中谁最有名气?
在北宋时期,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享有盛誉,被时人称为“文坛三苏”。而在后人的评述之中,苏氏父子也以其散文成就占据“唐宋八大家”之中的三家之位。像这样一门三父子皆以文闻名的现象,堪称古今罕有。而这苏氏三父子中,要说名气最大的,还得数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在今四川)人。青年时,苏轼和弟弟苏辙一起参加了京城的科举考试。判定试卷的时候,众考官认为苏轼的文章应评为第一。由于试卷是密封的,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误以为欲评第一的文章为弟子曾巩所作,恐遭人非议,于是将其改评第二。启封后,方知文章为苏轼所作,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后来,苏轼按照考生的惯例,去拜见主考老师。苏轼不仅温文尔雅、气度不凡,而且谈吐潇洒、举止大方,处处显出出众的才华。欧阳修既高兴、又惭愧,便对他的老同事,也是宋代的一个著名诗人梅尧臣说:“这样出众的人才,真是难得,我应该让他高出一头呢!”成语“出人头地”就是由此而来。
沈括的成就有哪些?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沈括原是支持王安石新法的官员,办事认真细致,对地理尤其精通。有一次,宋神宗派他到定州去巡视。他假借打猎的名义花了二十多天的时间详细考察了定州边境的地形,还用木屑和融化的蜡捏制成一个立体模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立体地图。回到定州后,沈括让木工用木板根据他制成的模型,雕刻出木制的模型,献给宋神宗。
宋神宗对沈括画的地图和制作的地图模型很感兴趣。第二年,就叫沈括做全国地图的编制工作。12年后,沈括终于完成了当时最准确的一本全国地图——《天下郡国图》。
沈括不但在地理研究上成就突出,而且是个研究兴趣非常广泛的科学家。他曾经为了确定北极星的位置,一连3个月在夜里用浑天仪观察,终于计算出北极星的确切位置。
沈括晚年时在润州(今江苏镇江)的梦溪园闲居。在那里,他把一生研究的科学成果都记载下来,写成了一本著作——《梦溪笔谈》。在那本书里,除了记载他自己研究的成果以外,还记录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许多创造发明。
司马光为什么一心著史?
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散文家,陕州夏县涑水乡人,字君实,号迂夫,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司马光做官后,研读了很多史书,发现自古以来的史书虽然卷帙浩繁,但却没有一部通史。于是,他参考了众多史书,花费了两年时间,完成了一部从战国到秦末的史书,给书取名为《通志》。《通志》编成,正是宋英宗在位。司马光于是把它献给英宗。英宗读过以后,认为该书对治国理政很有帮助,就专门给司马光设立了一个书局,让司马光全权组织编写人员,准许他们借阅官府的藏书。英宗的支持使司马光得到极大的鼓舞,他立即邀请了当时著名的史学家刘恕、刘和、范祖禹等做助手,组成了一个编写机构,把《通志》写下去。
到了宋神宗即位,司马光又把新编好的一部分稿子献给神宗。神宗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他读了司马光的稿子后,更是高兴。他认为司马光的书,可帮助皇帝了解历代盛衰,以为镜鉴。于是,神宗把《通志》改为《资治通鉴》。
司马光与王安石原本是很要好的朋友。王安石受神宗器重,回到朝廷主持改革时,司马光是翰林学士。司马光思想保守,与王安石愈来愈谈不到一起。后来,王安石被升为宰相,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司马光拼命反对,同老朋友彻底闹翻了。一气之下,司马光向神宗辞职,离开京城到了洛阳,一心编写《资治通鉴》去了。司马光前后一共花了19年,才把这部著作全部写完。
龟山先生是谁的雅号?
宋朝文风大盛,文人们的求知意识浓厚。当时的程颢、程颐兄弟都是极有学问的人。哥哥程颢,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弟弟程颐,字正叔,人称伊川先生。他们都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被世人称为“二程”。由于他们都为人持正严谨,很有学问,所以人们都很尊重他们,很多人慕名前来拜师求学,杨时和游酢就是其中的两位。
杨时从小就十分聪明好学,他曾对人说:“我两肘不离书案达30年,方觉得学问有所长进,故而不敢稍有懈怠。”可见其治学是何等用功!杨时跟一般文士不同,他虽然考取了进士,却淡泊名利,几次放弃做官的机会,一心致力于理学研究。当时程颢在河南颖昌,杨时经常登门求教。后来,程颢病逝,杨时十分悲痛,发誓要把老师的理论发扬光大。为了掌握理学的精髓,杨时决定奔赴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杨时的密友游酢也不辞辛苦,与杨时结伴而行。
来到洛阳后,杨时与游酢稍作休息,便直奔程颐家门而去。二人走在路上时,突然刮起了大风,不多时,天空就下起了鹅毛大雪。到程颐家时,正巧程颐在案头打盹,杨时和游酢就恭恭敬敬地站立在窗下,等候他醒来。
这时,风越刮越急,雪越下越大。他们俩虽然冷得很,却连跺跺脚都不肯,生怕惊动了先生。雪渐渐漫过了他们的脚踝,可他们仍然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程颐醒来后,见到窗外雪人似的杨时和游酢,感动不已,于是将自己的学问倾囊相授。后来,杨时和游酢都成为厚学之士。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而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米芾为什么被称为书坛怪杰?
米芾,字元章,是宋代著名书画家,“宋书四大家”之一。米芾为人放荡不羁,举止癫狂,人称“米癫”。米芾最喜欢石头,有一天在两个家人的陪同下到郊外游玩,正在行走之间,发现路旁有一块奇形怪状的大石,他顿时欣喜若狂,立刻下马,整理衣冠,伏首大拜,并口中念念有词:“石兄,受我一拜。”此事后被传为佳话,妇孺皆知。
米芾的书画水平很高,临摹的功夫尤其精深。我们现今看到的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一些作品,都不是真迹,而是米芾临摹的。
一次,有个商人拿着一幅唐朝的真迹,有意要卖给米芾,他说:“你先放这里,7天后你再来。我若要,你把钱拿走;我不要,你把字拿走。”第七天,商人来了。米芾说:“字我看了,不错,只是价钱太高,你又不让价,就请你把它拿走吧。”说着把卷轴打开,说:“你看好,是不是这幅字?”商人客气地答道:“没错。”就把字拿走了。但是,第二天商人拿着那幅字又来了。一见面,米芾就笑着说:“我知道你今天准来,就在家里等你。”商人心里马上明白了,说:“是我眼拙,把您的临本拿走了,今天特来奉还。”米芾大笑:“你不来找我,我也会去找你,你拿走了临本,我心里特别高兴。好了,原本你拿走,临本还我。”商人取起原本真迹,临本还给米芾。米芾在朋友中叙说此事,每次都笑得前仰后合。
阿骨打为什么能成为金太祖?
公元1112年春,辽国天祚帝耶律延禧到春州(在今黑龙江)巡游,兴致勃勃地在混同江(今松花江)上捕鱼,并且命令当地的女真各部酋长都到春州朝见。当地习俗,每年春季最早捉到的鱼,要先给死去的祖先上供,并且摆酒宴庆祝,叫做头鱼宴。这一年,天柞帝在春州举行了头鱼宴。头鱼宴上,天祚帝几杯酒下肚,有了几分醉意,叫女真酋长们给他跳舞。那些酋长虽不情愿,却不敢违抗命令,就挨个跳起舞来,唯有一个青年人神情冷漠,两眼望着天祚帝,一动也不动,这个青年就是女真族完颜部酋长乌雅束的儿子,名叫完颜阿骨打。天祚帝见阿骨打居然敢违背自己的旨意,很不高兴,一再催促他跳。一些酋长怕阿骨打得罪天祚帝,也从旁劝他。可是不管好说歹说,阿骨打就是不跳,叫天祚帝下不了台。这场头鱼宴闹得不欢而散。
天祚帝当场没有发作,散席后生气地跟大臣萧奉先说不如趁早杀了阿骨打,免得日后发生祸患。但萧奉先劝天祚帝不值得跟阿骨打计较,天祚帝就把这事搁在了一边。
后来,天祚帝数次召见阿骨打,阿骨打都假称有病没有去。不久,阿骨打的父亲乌雅束死去,阿骨打继任完颜部首领,他建筑城堡,训练人马,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准备起兵反辽。公元1115年,阿骨打在会宁(在今黑龙江)正式称帝,建立金国,是为金太祖。
谁是皇帝书法家?
宋徽宗赵佶是个标准的文人,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尤其在书法上有较高的造诣。赵佶的书法在学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瘦金体的意思是美其书为金,取富贵义,也以挺劲自诩。赵佶传世的书法作品很多,楷、行、草各种书法作品皆流于后世,且笔势挺劲飘逸,富有鲜明个性。其中,笔法犀利、铁画银钩的《秾芳依翠萼诗帖》为大字楷书,是赵佶瘦金体的杰作。
赵佶的书法存在着柔媚轻浮的缺点,这也许是时代和他本人的艺术修养所致,但他首创的瘦金体,为后人竞相仿效。
《清明上河图》是如何问世的?
宋神宗时,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还有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虽然后人已经无缘得见当时的盛景,但一位画家用他的如椽巨笔为后人留下了一幅令人神往的图卷,这就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字正道,山东东武(今诸城)人。他早年游学汴京,学习绘画,宋徽宗赵佶在位时供职于翰林图画院。《清明上河图》是他存世的唯一画作,描绘的是汴京夏末秋初的景象。“清明”一词,本是张择端进献此画时所作的颂辞,而不是指节气的名称。
画面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大桥西侧有许多摊贩和游客。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
《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的历史长卷后,将它呈献给宋徽宗赵佶。赵佶是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他用“瘦金体”亲笔在图上题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
辽国是被谁灭掉的?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为了彻底消灭辽,开展了以辽五京为战略目标的灭辽之战。攻取五京的步骤是,逐次攻占东京、上京、中京、西京、南京,战略计划周密得当。金军与辽军鏖战时,宋朝想乘机夺回被辽国侵占已久的燕云十六州,于是与金相约一起攻打辽国。
公元1120年,宋、金两方商定: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朝取辽南京析津府;辽亡以后,宋朝将原来给辽的岁币转纳给金国,金国将燕云十六州归还宋朝。因为双方使臣经由渤海往来洽谈,所以这次盟约称为“海上之盟”。公元1123年,金太祖阿骨打病死,他的弟弟完颜晟继位,就是金太宗。第二年,辽军在宋、金的夹攻下迅速崩溃,天祚帝在应州(今山西)新城东被擒获,辽朝灭亡。
“靖康之变”导致哪个王朝灭亡?
公元1125年,金太宗完颜晟借口宋朝破坏了双方订立的海上盟约,分两路南下进攻宋朝。第二年初,由金右副元帅完颜宗望率领的东路军渡过了黄河,长驱直入,进逼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传位给太子赵桓(宋钦宗),自称太上皇,带着2万亲兵到南方避难。面对金兵烧抢掠杀,大宋朝廷内部分成主战与投降两派。投降派主张割地求和,抗战派首领兵部侍郎李纲则主张坚决抵抗。宋钦宗靖康元年正月初七(公元1126年1月31日),东京保卫战打响了。金人看到宋军士气大振,援军又不断到来,自己孤军深入,恐遭不测,便主动撤围而去。李纲领导的东京保卫战以成功而告终。
同年四月,太上皇赵佶以为东京已经平安无事,便回到开封,继续过他荒淫糜烂的日子。不久,李纲又被夺去兵权,贬到扬州去了。八月,金太宗又出兵大规模南侵,以完颜宗翰、完颜宗望为左、右副元帅,分东西两路向北宋进攻。完颜宗翰的军队猛攻太原,直至九月初,太原城被攻破。十一月,宗翰从太原领军南下,一路上所遇的宋军,不是弃城逃走,就是乖乖投降,所以金兵南下很顺利,很快就打过了黄河。东路的完颜宗望大军只用了20天的时间就攻到了开封城下。宗翰领兵赶到,两军会合一处,驻扎于开封城南薰门外,再次把开封城包围。
开封城内,守军缺少装备,满朝上下慌作一团。不久,金军攻入开封城。当爱国将士在城中和敌人展开巷战之时,赵桓却使人去金营求和。
被派去金营求和的使者回来报告赵桓,金军提出必须皇帝亲自去谈判。于是,赵桓带领几个大臣到金营,献上降表,跪地向金国称臣。
金兵在开封城中大肆烧杀抢掠,查封了宋朝各个衙门的金银财物。公元1127年初,金兵又先后扣留了钦宗、徽宗,金太宗下诏废去他们的帝位,将他们俩连同宋宫里的太后、皇后、妃子、公主以及亲王、大臣和各种手工业工匠一共3000多人,一起押到金国,当作奴隶使用。不仅如此,北宋都城里收藏的各种图书、乐器、天文仪器、金银财宝也叫金兵抢劫一空。
这样,北宋王朝被金国消灭了。这一年,是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历史上称这件事为“靖康之变”。
宋徽宗为什么迷恋李师师?
宋徽宗赵佶信奉中国古代男人中流行的“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的说法。正好,赵佶遇到了名满京城的青楼歌妓李师师。赵佶第一次见到李师师时,就被李师师冷艳的气质迷住了。李师师常常穿着乳白色的衣服,爱唱哀怨缠绵的曲子,这一切都构成了“冷美人”的基调,很符合风流皇帝赵佶的口味。李师师原是一位穷染匠的女儿,本姓王,小时候因为父母双亡,所以为隶属娼籍的李姥收养,从此改姓李,名师师。经过李姥多年调教,李师师成为风姿绰约、技艺卓越的歌妓,芳名远扬开封城。
赵佶第一次打扮成商人模样去见李师师时,李师师没有半点曲意讨好的媚态,看起来淡雅,闻起来馨香,令人神清气爽、心情大好。难能可贵的是,当李师师得知赵佶的真实身份后,还是不卑不亢。后来两个人相恋,李师师并没有利用赵佶对她的宠爱去要求荣华富贵,她只是把他当成恋人对待,与他论诗词、评书画、弹琴曲、下围棋,倾听他的烦恼,分享他的喜悦。倒是赵佶与她感情日深,多次提出让她进宫,都遭拒绝。
你知道李清照和赵明诚的故事吗?
李清照,历城(今济南)人。中国古代杰出的女词人,创造了独具风格的“易安体”,被推为“词采第一”,以刚柔相济见胜,是一代婉约派词宗,诸多诗词堪称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