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3100000037

第37章 兴衰有凭 国运无常——走向世界的隋唐文明(3)

唐太宗李世民热爱书法,对《兰亭集序》垂涎三尺。一次,李世民召集众大臣在大明宫蓬莱殿会饮。酒酣耳热之时,李世民乘着酒兴,挥笔在屏风之上写就《飞白书》,笔力刚劲、意境空灵,引起群臣一片喝彩,纷纷向皇上讨教书法,李世民放下笔说:“书学乃小道,然不能一蹴而就,应常年坚持不懈。我临古人之书,绝不求其形似,只在骨力,乃得骨力而形自生……”然后却神色黯然道:“我李世民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可唯独求不来王右军的《兰亭集序》,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群臣闻听此言,都暗记在心;御宴散后,便偷偷派手下人到各地寻找此书。

后来有人打听到《兰亭集序》已经传到王羲之的第七代孙王智永手上。王智永少年出家,酷爱书法,死前他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对书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兰亭集序》的价值,将它视为珍宝。李世民闻之大喜,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李世民见硬要不成,便改为诱骗之术。李世民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手携他所藏的二王书法真迹去与辨才接近,寻机取得《兰亭集序》。

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谈得很投机。待两个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欣赏。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萧翼忙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诉他是《兰亭集序》真迹。萧翼假装不信状,说此帖已失踪。辨才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萧翼观看,萧翼一看,果真是《兰亭集序》真迹,随即将其纳入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诏书”。辨才此时方知上当。辨才失去宝物之后,郁郁寡欢,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房谋杜断说的是哪两个人?

“房”指房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杜”是杜如晦,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唐高祖武德年间,二人均为秦王府的重要谋士,助秦王李世民平定群雄、取得帝位。

唐太宗贞观初年,房玄龄、杜如晦分领尚书左、右仆射,共掌朝政,台阁制度皆二人所定。房玄龄善建嘉谋,杜如晦能断大事,两人为佐太宗,同心协力、相得益彰。故时称良相,必曰房杜。

谁死后李世民感叹是失去了一面镜子?

魏徵是唐代有名的谏臣。他不管李世民生气也好,称赞他也好,照样给李世民提意见。在短短的十几年里,魏徵给李世民提的批评、建议大大小小有二百多件。魏徵常常引用隋朝的例子来劝谏李世民,李世民也知道魏徵是帮助他避免亡国之祸的忠臣,因而能接受劝谏。

公元643年,魏徵得了重病。李世民每天都派人去看望他,向他表示问候,希望他还能为自己再提点意见。到了病危时,李世民亲自来到魏徵病床前,看着魏徵,难过得流下了眼泪,就问魏徵:“爱臣还想要些什么?”魏徵缓缓应道:“我是什么也不想了,我只担心国家的前途啊!”李世民紧紧握住魏徵的手,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不久,魏徵去世了,李世民为魏徵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之后,一上朝议事,就对百官慨叹道:“以铜为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戴得是否端正;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以人为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如今魏徵去世,就使我少了一面明察得失的镜子了。”

“渭水之盟”是怎么一回事?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不久,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率10万骑兵南下,直至渭水便桥北,距长安仅20公里。

在形势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李世民只带几名骑兵来到渭水便桥南,隔水责问东突厥为何侵犯唐朝。颉利可汗见李世民镇定自若,认为唐朝已有防备,就向李世民请和。双方在渭水便桥上,杀白马,订立盟约:唐朝送给东突厥金帛,东突厥军队撤离唐境。这就是有名的“渭水之盟”。

阴山之战唐军怎样大败突厥?

“渭水之盟”之后,李世民加紧训练将士,每天召集几百名将士在殿前练习弓箭,没用多长时间,便练出了一支攻防俱精的军队。

公元628年,北方因一场大雪而发生了严重的饥荒,东突厥的牛羊被冻死和饿死很多,颉利可汗趁机加紧对其他部族进行掠夺和压迫,引起了各部族的反抗。颉利派他的堂兄弟突利去镇压,反被打得大败而归。颉利追问突利丧师之罪,将其痛打,突利挟羞带愤,率部下投到了唐朝。李世民抓住这个时机,派出李靖、李勣(即徐世勣,因功被赐李姓)等4名大将率领大军10多万,由李靖统率,分路出击突厥。

公元630年正月,李靖率骑兵趁黑夜攻下定襄,李勣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大破突厥。颉利既败,怕唐军继续追赶,卑词请降作缓兵之计,在阴山休养生息,准备进入漠北。李世民一面派唐俭到突厥表示安抚;另一方面,又命令李靖带兵前去察看颉利动静。李靖与李勣会师白道,合谋进兵。他们挑选了1万精兵,每人带20天的粮食,一路跟踪到了阴山。唐军乘夜出兵,李靖在前,李勣在后,在阴山俘获突厥1000余帐。

当时,唐朝派遣的议和使臣唐俭正在突厥营中,颉利可汗毫无战争准备。当唐军发起攻击时,突厥兵无力应战,纷纷溃逃。此战,突厥兵被杀死1万余人,俘虏10余万人,缴获牲畜数十万头。颉利可汗乘千里马逃跑,被李勣堵住归路,颉利无法北归,转而带败兵逃到小可汗苏尼失的居地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苏尼失把颉利执送唐军,率众投降。

阴山之战,唐军大败东突厥,提高了李世民在西北各族中的威信。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什么?

公元640年,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带着黄金5000两、珍宝数百件,去长安求婚,李世民答应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文成公主出身皇族,聪明、美丽,又有才华。李世民为她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其中有各种各样的日用器具、珠宝、绫罗、衣服等。公元641年,李世民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文成公主的父亲)护送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亲自带领大队人马迎接,吐蕃人民穿着节日的服装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带去了许多历史、文学书籍以及经书、佛经和有关医药、生产、工艺等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了大量的粮食、蔬菜种子和生产工具。她还帮助吐蕃人推行历法,教吐蕃妇女纺织、刺绣。她带去的水磨深受吐蕃人民的欢迎,使他们学会了利用水力资源。文成公主信奉佛教,松赞干布在她的影响下,提倡佛教,修建了大昭寺。文成公主带去的乐队大大丰富了藏族的音乐。当时,松赞干布不断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求学,唐朝许多有学问的人也被聘请到吐蕃掌管文书。唐朝还给吐蕃送去蚕种,派去养蚕、酿酒、制碾磨和造纸墨的工匠。先进的汉族文化传入吐蕃,对吐蕃生产和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瞒天过海”有怎样的来历?

公元645年,李世民决定出征攻打高丽。大军需从山东的东莱跨过渤海,直赴高丽都城平壤。当李世民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来到海边时,举目远眺,见沧海茫茫、一望无边,大军很难渡过去,不禁大为着急,竟然萌生退兵之意。大将薛仁贵见状,心生一计。薛仁贵请李世民来到海边一座五彩的营帐中歇息,并请文武百官一起陪同李世民饮酒作乐,一时间笙歌四起、美酒飘香。此情此景竟然使李世民忘记了忧愁,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不知不觉就陷入了酣睡。睡得正香时,李世民忽然被帐外的波涛汹涌之声惊醒,便急忙揭开帐幕向外张望,这才发现自己与30万大军正在乘船渡海,而且马上就要到达彼岸了。

李世民大喜,拉着薛仁贵的手说:“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朕的将领们都老了,现在遇到战事已经不堪忍受这种重负了,我想挑选年轻能干的将军,没有人能比得过你啊。”

原来,薛仁贵担心李世民因为大海阻隔而放弃东征,便瞒着他指挥大军渡海,从而帮助李世民顺利实现出征攻打高丽的计划,这就是成语“瞒天过海”的来历。

为什么孙思邈被称为“药王”?

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期的著名医学家,生于公元581年,正是隋朝建立的那一年,逝世于公元683年,整整跨越了两个朝代。孙思邈不仅医术高,医德也很好,他不会因病人交不起诊费就把病人拒之门外,见死不救。相反,他经常为病人义务治疗,还把药送给他们。对于远道上门求医的病人,他还腾出房子让他们居住,亲自为病人熬汤端药,胜似对待自己的亲人。

孙思邈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积累和搜集了大量简便而有效的药方,他把这些药方汇集起来,编成了一部书,叫《千金要方》,也叫《备急千金方》。“千金”的意思就是说,书里所载的药方都是十分宝贵的,这时孙思邈已经70岁了。到了整整100岁的时候,孙思邈又把他后30年所积累的方子编成了另一本书,叫《千金翼方》。“翼”就是辅助的意思,就是要用它来弥补前一本书的不足。在这两本书里,孙思邈一共记载了6500多个药方,不仅数量多,疗效也很好。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医学家,人们尊称孙思邈为“药王”,把他经常采药的五台山称作“药王山”,并且在山上建了药王庙。

卢承庆为何宠辱不惊?

唐朝大臣卢承庆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很小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由于他为官清正,很受李世民信任,被任命为吏部考功员外郎。考功员外郎主要负责对官吏们进行考评,虽然算不上位高权重,但考评关系到每位官员的仕途升迁,这个职位也算举足轻重的了。卢承庆上任后,一直兢兢业业,公正、负责地对待考评官吏之事。

有一年,一位管理漕运的官员在督运粮草时遇上大风,导致运粮的船只沉没了。年度考核中,在给那位运粮官评定等级时,卢承庆给了他一个“监运损粮,考中下”的评语。那位官员听完后,神色自若,一言不发地退了下去。卢承庆对这位官员的气度颇为欣赏,转而一想:粮船沉没也不全是他的责任,碰上这样的事情,只怕回天乏力啊,若评为“中下”,恐怕不合适。于是,卢承庆把那位官员叫了回来,对他说:“损失粮草非人力所能及,考中中。”随之把评语改了过来。那位官员听卢承庆这样评价自己,只是不声不响地站在那里,不置可否。卢承庆非常钦佩他的涵养,不禁脱口而出:“好,宠辱不惊,难得难得!”当即又把对他的评语改为:“宠辱不惊,考中上。”

其实,卢承庆本人也是一个遇事宠辱不惊的人。唐太宗在位时,卢承庆官运亨通,处处得宠,先后任过雍州别驾、尚书左丞等官职。唐高宗登基后,他因事获罪被贬为简州司马,之后又多次升迁或被贬。但他坦然面对,并不因起落无常而改变自己的为人原则,表现出一种“宠辱不惊”的风格。卢承庆对宦海沉浮是如此,对生死也是如此,他临终前告诫儿子:“人有生死,如同日有起落。我死后,一切从简。弄块碑,写上生年卒日即可。”

日本文字是怎么来的?

唐初,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一般不超过200人,但从8世纪初起,人数大增,如717年、733年和838年派出的3批遣唐使,人数均在550人以上。遣唐使志在学习中国的科学文化知识,他们大量输入中国的经史子集各类书籍,中国文化风靡日本,渗透到艺术、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日本大化改新之后,通过长达200多年的向唐学习,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从而使宗法统治制度不断完善。

在日本全面学习唐朝文化的过程中,吉备真备与空海是留学生和学问僧的典型代表。吉备真备出身于低级贵族家庭,随第9批遣唐使来到唐朝。入唐之后,他在唐四门助教赵玄默的指导下学习儒家经典。空海,俗名真鱼,出生于日本赞岐国一个地方豪族家庭,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20岁时剃度出家,法名空海。空海是作为学问僧随遣唐使来到唐朝长安的。吉备真备用汉字楷体偏旁造成了“片假名”,空海采用汉字草体造成了“平假名”,这就是今天日本文字的来历。

“三箭定天山”是怎么回事?

公元661年,九姓突厥侵犯边境,唐高宗李治派薛仁贵前去平定边乱。临行前,李治设宴为他送行,对薛仁贵说:“古时候善于射箭的人能射穿七层铠甲,这里有五层铠甲,你来试试看。”薛仁贵取过箭,把弓拉满,一箭射去,穿透五层铠甲,李治既惊讶又佩服。

薛仁贵带领军队远赴天山扎下营盘后,准备与突厥交战。九姓突厥有十多万大军,仗着人多势众,派出几十位骁勇善战的将士来挑战。为首的三个虎背熊腰、目光凶恶,他们口出狂言,根本不把薛仁贵放在眼里。薛仁贵单枪匹马前去应战,二话不说,张弓搭箭,连射三箭,三个悍将被射下马来,当场丧命。突厥的十万大军顿时大乱,纷纷向后溃退。薛仁贵早在他们后退必经的一个山谷布下伏兵。等他们退进山谷时,两边山上的弓箭手万箭齐发,杀得突厥人狼狈逃窜。从此,九姓突厥乖乖地归顺了大唐,不敢再侵犯唐朝边境了。薛仁贵平定了天山南北,凯旋而归。后来,他又转战南北,威名震慑天下,凡是他守卫的地方,突厥人都不会去侵犯。

薛仁贵戎马一生,勇猛善战,“三箭定天下”的故事更是在民间广为流传。

唐高宗是怎样平定百济的?

公元660年,百济和高丽联合多次对新罗进行掠夺。新罗无奈,只好向唐王朝求援,唐高宗李治遂派大将苏定方率水陆大军10万攻打百济。唐军大败百济,歼灭和招降其军万余人。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及太子扶余隆投降。唐将百济收复后,在百济之地置熊津等5处都督府,任命百济的酋长为都督、刺史。

公元661年,百济僧人道琛和百济国旧将福信把故王子扶余平从倭国迎回,立为百济王,于是反叛唐王朝,进而围攻唐守兵。李治派刘仁轨与新罗兵攻打扶余平等部。公元662年,刘仁轨战胜百济军,占攻真岘等城。公元663年,刘仁轨大军在白江口又将倭兵击败,焚毁倭兵船只四百余艘,并攻占百济王城周留城。百济王扶余平逃奔高丽,王子忠胜等人投降。平定百济后,李治令刘仁轨领兵镇守百济。刘仁轨派人前往百济各地宣布政令,劝课农桑,训练士卒,以图攻打高丽。

唐平定百济,此后倭国几百年不敢入侵朝鲜半岛。后来高丽发生内乱,唐趁机讨伐,历时两年,终于将其平定。

武则天用什么心计夺得皇后之位?

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按照当时的宫廷制度,26岁的武则天及后宫中没有生养的妃嫔都要被送进感业寺削发为尼,为先皇祈福。公元654年的一天,逢李世民忌日,李治到感业寺进香,与武则天相遇,随后,李治就把她召回后宫,封为昭仪。

同类推荐
  • 史记精华:楚汉风云录

    史记精华:楚汉风云录

    《史记》不但是一部历史巨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巨著,是史传文学的承前启后的丰碑,也是国民必须了解的经典之一。本书用选本的方式将《史记》精华部分呈献给大众,对于普及国学,宏扬中华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本书对原著文选的导读阐释,实用而便览,包含有三种内容:提示,即在篇首介绍全文的主要内容及文学特色;段意,即对原文加以分段,逐段概述段意;注解,紧接段意,对该段的疑难字词进行注解,并对疑难句子进行疏通。读者循此体例,即可窥《史记》之壶奥。
  • 历史名人之谜(求知探索)

    历史名人之谜(求知探索)

    当我们以惊叹的目光回望这段遥远的历史时光时,我们发现,这里有高贵优雅的汉谟拉比王,正以恢宏的气势写就人类史上的第一部法典;这里有从容安详的释迦牟尼佛祖,正端坐在菩提树下凝思;这里有聪明睿智的阿基米德,用纤细的杠杆撬起地球。
  •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这是一本亲历者书写的、深刻揭露抗日战争前后一段时期内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著作。作者万斯白是意大利人,后加入中国籍。曾在张作霖的特务机构工作,并亲历了张作霖被日本暗杀事件。后因家人被日本劫持,不得已加入日军特务机关并为其效力。因仇视日本军国主义、同情中国的抗日力量而被日本人痛恨,后逃往上海,并发表了本书。书中记录了他在日本特务机关工作期间的种种经历及见闻,揭露了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大量秘密,如日本间谍在中国的组织及活动、张作霖如何被杀细节、日本人在中国如何压榨民脂民膏等。
  • 旧山河

    旧山河

    刀尔登颠倒看历史,刁钻说古人;兼有李零之“文”、王小波之“武”。本书是刀尔登的历史文化随笔集,以另类的視角和犀利的笔触,重写历史中的各色人物和轶事。刀尔登的文风从容、收放有度,不铺张,见好就收,常被误以为是深刻,其实他追求的不是深刻,就是刁。“在平民看来,顺康年间,除了头顶上多根辫子,生活和从前,也没很大的不同,风俗依旧,人伦依旧,豆腐也还是原来的味道”。“土财主派儿子去念书做官,白胖胖的一个孩子出去,回来已变成儒士”。 “家里有鬼,山上有神,哪个也得罪不起,所以进庙烧香,入观求签,还有几百个杂神,都得磕头,宜乎古人之半月板容易受伤也。”
  • 明朝遗民的大清岁月

    明朝遗民的大清岁月

    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
热门推荐
  •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这部雅瑟编著的《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从一般性的背景介绍。到字句梳理与注释解读。,我国古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其发展壮大成熟的过程中,名家辈出,成就斐然。那些丰富的散文作品,无疑是前辈遗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古文观止》这一清初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选本,共辑有自先秦至明末具有代表性的文章222篇。选择上轻重得宜,取舍有据,并以时代为经、作家为纬分为十二卷,每卷篇目匀称。篇幅适中,将几千年间名家巨擘所著的智慧结晶悉数囊括其中,概括而精当地铺展出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重点反映了汉文及唐宋八大家文的独特风格及突出成就,可谓是中国古典散文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
  • 笏山记

    笏山记

    《笏山记》六十九回,是清末长篇小说中的一部奇书。主线是一位叫颜少青的才子如何建立笏山王国,成为笏山王。笏山是小说虚构的一块与世隔绝的地域。本书兼有侠义、言情、公案、战争、理想等类小说的成分小说的吸引力在它曲折离奇的战争故事,以及在战争中夹杂着颜少青与十五位女子之间的爱情纠葛。
  • 沉没的羔羊

    沉没的羔羊

    学校车棚凶杀案背后的凶案;《纸面具》:流水村庄里畸形恐怖的洞穴展厅,在绝望和深情的诡异纠结中,看警察李俊怎样一步步解开谜团。最后时刻,到底是正义战胜邪恶还是绝杀复仇,让我们拭目以待。
  • 著名音乐小品欣赏

    著名音乐小品欣赏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音乐小品欣赏》主要内容包括:G弦上的咏叹调、皇家焰火音乐、小夜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小步舞曲、土耳其进行曲、小夜曲、G大调小步舞曲、哀格蒙特序曲、致爱丽丝、D大调军队进行曲、邀舞、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等
  • 皇上,多谢厚爱

    皇上,多谢厚爱

    “娘亲放心,若他是孝子,那么我便是孝孙!待百年之后娘亲必不会委屈了。”少年面目纯真,眸间却是透着丝丝狠戾。“既是如此,那我便助你又有何妨!”望着那妖媚身形,他心口微痛。“若是你我无缘,那我宁愿只是当初,不会有梅林相遇,而你必会万千宠爱于一身,不再有那些个顾虑。”那时他抱着冰冷的尸身,空洞的目光沉谧、似水。明知结果却还是飞蛾扑火,一句话平添几分尴尬。被拒绝的表白、禁忌的喜爱,无法在一起的事实,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殿下纯情:我的绝佳男友

    殿下纯情:我的绝佳男友

    我们回家的时候,滟清正坐在地上画画。她头发蓬散着,围裙上全是五颜六色的油彩。
  • 稻草人(青少版名著)

    稻草人(青少版名著)

    依据其思想发展的轨迹顺序排列,以供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考虑到阅读对象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书中的重点词语和写作技法作了相应注释,以期在词语运用及写作技法上有所指导。叶圣陶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他的童话作品是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经典宝库中的珍品,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不少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课本,影响了几代人。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