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是这一时期的主题,曹丕废汉建魏朝、刘备称帝建蜀汉、孙仲谋武昌称帝正式把军阀四起、皇权旁落的东汉王朝一分为三,历史的舞台在这一刻把人性的智慧、奸雄的狡诈、忠臣的丹心阐释得淋漓尽致,晋师灭吴成一统原来也是南柯一梦般的短暂,南与北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歌声中走向统一。
曹丕是如何废汉建魏的?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王太子曹丕当时正在邺城(今河南安阳北)。噩耗传到邺城,曹丕放声痛哭,不能自已。中庶子司马孚劝他说:“先王驾崩,天下大事都依赖殿下作主。您应当上为宗庙祭祀的延续着想,下为天下百姓的生计考虑,怎么能像普通人行孝一样,只知道哭呢?”曹丕又哭了很久,才勉强止住,说:“你说得对。”这时群臣刚刚听到曹操的死讯,聚在一起痛哭,连上朝的行列也无法保持了。司马孚在朝中大喊:“现在君王去世,应当尽早拜立新君,以稳定全国局势。你们难道就只知道哭吗?”于是,曹丕下令让群臣退朝,设置宫廷警卫,料理丧事。
群臣认为太子即位应该等待皇帝的诏令,尚书陈矫却说:“先王在外地去世,全国上下惶恐不安,太子应当节哀,继承王位,以维持天下人的期待。况且还有先王宠爱的其他儿子在一边等待拥立的机会,万一来去之间发生变故,那么国家就会有危机了。”于是,曹丕立即安排官员备办礼仪,一天之内全部准备齐全。第二天早晨,曹丕借用王后的名义传命令:太子即位为魏王。汉献帝还授予曹丕丞相官印和魏王玺绶,并让他兼任冀州牧。
当年十月,曹丕又制造了群臣上书请他称帝的事件。汉献帝做了三十多年的挂名皇帝,接到大臣上书后,被迫将帝位“禅让”给了曹丕。曹丕假意推辞再三后,接受了玉玺,正式称帝,建国号为魏,即魏文帝,定都洛阳,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将汉献帝贬为山阳公。东汉灭亡了。
刘备在哪里即皇帝位?
曹丕称帝后,蜀中风传汉献帝刘协已被杀害,身为宗室的刘备于是发丧制服,追尊刘协为孝愍皇帝。事后,刘备部下全都劝刘备即帝位,刘备没有答应。军师诸葛亮多次上书劝进,刘备终于同意,并让军师诸葛亮、博士许慈、议郎孟光设定礼仪,选择吉日良辰,上了尊号。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即皇帝位,是为汉昭烈皇帝、蜀先主。因他以兴复汉室为号召,所以国号仍为汉,改元章武。但他仅有益州这很小的一块地方,又称“蜀汉”或“季汉”。刘备任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设置百官,建立宗庙,祭祀先帝。五月十二日,刘备立夫人吴氏为皇后,并立儿子刘禅(阿斗)为太子,娶车骑将军张飞的女儿为皇太子妃。
陆逊治军有哪些特点?
孙权派兵攻取了关羽驻守的荆州,又杀死了关羽。而后,急于为关羽报仇的张飞被他自己手下的将士刺杀而死,叛将逃到了东吴。刘备万分悲愤,决定为关羽和张飞报仇。
公元221年,刘备任命黄权为镇北将军,让他统领长江以北各路蜀军;自己则亲率蜀军,从长江以南翻山越岭,驻扎在夷道县的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准备攻打东吴。东吴人心惶惶,孙权几次派使臣求和,但刘备都不答应,并继续进兵,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下了巫县(今四川巫山)、秭归(今湖北秭归)。蜀军声势浩大,一直打到夷陵(今湖北宜昌),并驻扎在长江南岸。
孙权任命年轻有为的陆逊为大都督,率领5万人马前去迎战。陆逊在吴军将领中资历较浅,而他手下的将军有的是跟随孙权征战多年的老将,有的是皇亲国戚,他们对年轻的陆逊当都督都很不服气。
吴军到达夷陵之后,陆逊认为刘备军队初来,锐气正盛,应当避免与其交锋。而陆逊部下的将领体会不到他的意图,以为他害怕强敌,怯懦畏战,纷纷对他表示不满。
一天,陆逊召集众将,手握宝剑说道:“刘备是天下知名的枭雄,连曹操都怕他几分。我们绝不可以轻视他。希望众将军协力抵抗来犯之敌。我虽是一介书生,但主上任命我为大都督,诸位将军也只能服从。我想主上之所以委屈诸位将军,让你们屈尊于我,就是因为我能够忍受委屈、负担重任的缘故。希望大家今后能各负其责。军令如山,违者必将按军法处置。”经陆逊这么一说,诸将心中虽然还有不服,但在行动上却不敢再违抗命令了。
猇亭一战陆逊用什么谋略对付刘备?
刘备攻伐东吴一路势如破竹,听说孙权派大将陆逊领兵出战,知道将有一场大战,将大军开到猇亭(在今湖北省宜都西北),安下营寨,准备和陆逊决战。哪知接连挑战了十几天,吴兵不肯出战。
两军就这样相持了半年多,这时季节已经是夏天,气候炎热,刘备令自己的部队全部移到树林里靠近水边上安营扎寨,好就水乘凉。蜀兵移动时,陆逊也不去管,等蜀兵安营结束,这才说:“打败刘备的日子到了!”
陆逊召集大将们说:“刘备打了一辈子的仗,很会用兵,现在他领兵攻吴,开始肯定会考虑得非常周到,不容易对付。但时间一长,士兵的锐气都消失了,必然会出现考虑不周到的地方。现在,他的弱点暴露了,打败蜀兵,就在这一战了!”陆逊传令,鲜于丹为先锋,攻击蜀兵大营,韩当、徐盛二人随后进发。不到半天时间,派出去的三名将军都吃了败仗回来了,向陆逊请罪。陆逊笑笑说:“派你们去是作为试探的,真正打败刘备,看今天夜里的行动。全体将军,晚饭过后来听候命令!”
晚饭后,大家来到陆逊的军营,陆逊这才说出了自己的战术:火攻!命令士兵们人人带着火种,偷偷地绕到蜀兵大营后面,突然放火,又把各路将领的行动路线安排好。当夜,刘备正在和部下商量进兵的事情,忽然报告说军营起火,刘备马上出营指挥救火,哪知道火势越来越大,直烧到自己身边来。正忙乱中,忽然从四面八方冲出无数的吴兵来,蜀兵大乱,四散逃命,死伤无数。刘备领着士兵拼命冲出火阵,却又被陆逊埋伏好的军队冲杀了几次,等冲出包围圈,脱离危险时,只剩下很少人马。幸亏赵云接应得快,这才安全地撤到白帝城住了下来。
你知道“白帝托孤”的故事吗?
刘备撤到白帝城后一直没回成都。公元223年,刘备病重,命丞相诸葛亮辅佐太子刘禅,并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十倍于曹丕,一定能安国家,定大事。如果我的儿子刘禅行,你就辅佐他;如果不行,你就废了他自己当皇帝吧!”诸葛亮流泪说:“臣下哪敢不尽心竭力。一定效忠太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又给太子下诏说:“人活到五十不算早亡,我今年已六十有余,没什么遗憾,只是挂念你们兄弟。你们一定要努力呀!不要以恶小而为之,不要以善小而不为!只有贤德的人,才可以服人。你父德薄,不足效法。你与丞相处事,要待之如父。”这年四月,刘备在永安(即白帝城)去世,时年63岁。这就是历史上的“白帝托孤”。
诸葛亮是怎么治理蜀汉的?
蜀汉以益州一隅之地而能与曹魏相抗衡,其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较少,当为重要原因之一。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刘禅立为后主,诸葛亮受遗命辅政。诸葛亮执政后,刑法和德化并用,且能够以身作则。第一,诸葛亮工作勤谨,如《诸葛亮传》注引《魏氏春秋》说:“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诸葛亮处理政务这样勤谨细致,一则可以使部属不易作弊和玩忽职守;二则可以了解下情,及时而较好地处理政务。第二,持身廉洁,如《诸葛亮传》言:“亮自表后主曰……‘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第三,作风公正,《三国志》(卷四十三)《张裔传》:“裔常称曰:‘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上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第四,不受谄谀,《三国志》(卷四十)《李严传》注引《诸葛亮集》:严与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亮答书曰:“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秦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第五,虚心纳谏,如《三国志》(卷三十九)《董和传》载:诸葛亮后为丞相,教与群下曰:“未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复,旷阙损矣。违复而得中,犹弃弊蹻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又曰:“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咨诲。前参事于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有谏止;虽姿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
在诸葛亮治理下,蜀汉政治较刘璋时期有很大改善,且与魏吴两国相比,也在策略上略高一畴。
首次发现台湾岛是在什么时候?
三国时,有一次几个渔民在海上遇难,被东吴的士兵救上岸来,并予以热情招待。渔民们告诉东吴的官员,海中有一个叫夷州的岛,环境幽美,四季如春,而且生长着许多奇花异草。孙权听说了,召集群臣一同商议。将军卫温站出来说:“我们北有魏国,西有蜀国,只有东南方向有发展的余地,如果我们占领了夷州,和南方的国家结为同盟,实力一定会大增,那时候北上攻魏也指日可待了。”孙权听了连连点头。卫温又主动请缨,愿意带兵出海去寻找夷州,孙权答应了。
公元230年,卫温带领万人的船队从章安(今属浙江椒江市)启航,按照渔民们所说的路线开始向南航行。一路上海浪滔天,有好几次大船都险些遇难。卫温一直镇定自若地指挥着船队,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险。船队行了几日,忽然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出现了一座岛的影子。士兵们兴奋地大叫起来,加快了航速,岛屿越来越清晰。
船队靠岸后,卫温带领士兵登上了海岛。岛上林木葱郁、花草繁茂,到处充满着生机。岛上住着很多土著人,一开始对卫温的士兵充满了敌意。卫温等人在树林后的山脚下安营扎寨,上山打猎,将大部分猎物分给了当地人,与他们渐渐开始了友好的交流。
后来,东吴的士兵由于对夷州的气候非常不适应,军中得病的人越来越多,卫温只好下令返航,并且将夷州当地的居民数千人迁往大陆。后来考证,夷州就是今天的台湾岛。
诸葛亮生前的最后一个计谋是什么?
诸葛亮临终时,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把杨仪叫到身边,嘱咐说:“我死之后,军中大事全交给你,魏延对此次出兵不满,可能叛乱,你要把马岱将军安排在他身边,如果他谋反,就让马岱杀掉他!还有,我死之后,要绝对封锁消息,否则司马懿会乘机出兵。如果他出兵,你们可把我的木像推到军前,司马懿以为又中了计策,必然会大败而归。”诸葛亮说罢,已经奄奄一息,这时李福骑快马赶到,一见丞相已经昏迷过去,边哭边说:“我要是早来一步,就可以问一问丞相百年之后,谁来接替他。”过了一会,诸葛亮苏醒过来,李福立即上前,刚想问,诸葛亮便用细弱的声音说道:“不用问,我知道你的意思,我死之后可让蒋琬来填补我的职缺。”“那蒋琬之后呢?”李福赶紧问道。诸葛亮的声音越来越小,用尽全力,才勉强说出两个字:“费祎。”说完,便落了气。
按照诸葛亮生前安排,蜀军有条不紊地撤退。司马懿得知蜀军撤退,便说:“蜀军退兵,一定是诸葛亮已死。我们可乘此良机,一举消灭蜀军!”于是,司马懿亲自率军直奔蜀军。姜维一看魏军快追上了,立刻停止退兵,让军队扎住阵脚,令士兵手执“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大旗,大旗下面有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一人,羽扇纶巾,神情自若,正是诸葛亮。司马懿大叫一声:“上当了,诸葛亮没死,快撤!”魏军也远远看见了诸葛亮,也都知道诸葛亮的厉害,一听主帅让撤兵,立时四处奔逃,一口气跑出五六十里地。蜀兵追杀了一阵,便火速撤兵。
蜀军安全撤到了谷中,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仰天长叹:“诸葛亮乃天下第一奇人,我能断其生却不能断其死,我的才能无法和他比啊!”司马懿知道已经无法追赶蜀军了,只好班师回朝。
姜维率领大军正在后退,却遇到魏延。两军展开战斗,不分胜负,各自收兵,当晚安排在魏延身边的马岱将其杀死。姜维、杨仪叹道:“丞相乃神人也!”
什么是中国最早的智能机械发明?
马钧是三国时魏国最著名的机械制造家,他奇思绝世,被时人称为“天下之名巧”。马钧简化了绫机的机械结构,使其生产效率提高了四五倍。马钧还改进了提水灌溉用的翻车,使其成为当时先进的生产工具,有利于农田灌溉,在中国农村中得到长期且广泛的应用。他还将百戏塑型加上原动力和传动机械制成水转百戏。他试制的轮转式发石机,能射数百步远。马钧的这些发明为当时社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235年,马钧受魏明帝之诏制作指南车。他利用差动齿轮机械构造原理,在双轮单辕车上立一木人,车刚刚起动时,使木人手指南方,由于齿轮作用,不论车行的方向怎样改变,木人始终手指南方。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智能机械发明。
哪一战决定了蜀国的灭亡?
公元263年,钟会受司马昭之命,统率三万人马,进攻据守剑阁的姜维。姜维得知汉中已失守,把剑阁守得牢牢的。钟会正想退兵,邓艾赶到了。邓艾让钟会在这里与蜀军对峙,自己领兵从阴平小道穿插到蜀国的后方,这样就会攻破蜀国。钟会觉得邓艾的想法根本行不通,但一看邓艾很坚决,也就马马虎虎地应付了几句。
邓艾派自己的儿子邓忠作先锋,每人拿着斧头、凿子,走在最前面,打开小路通道,自己则率领大军紧跟在后。
最后,邓艾他们到了一条绝路上,山高谷深,没法走了。大家一看悬崖深不见底,禁不住抽了一口冷气,好多人打了退堂鼓。邓艾当机立断,亲自带头用毡毯裹住身子先滚下去。将士们不敢落后,照着样子滚下去。士兵们没有毡毯,就用绳子拴住身子,攀着树木,一个一个慢慢地下了山。
邓艾集中队伍,对将士们说:“我们到了这儿,已没有退路了,前面就是江油。打下江油,不但有了活路,而且能立大功。”镇守江油的将军马邈没料想到邓艾会从背后像天兵一样出现在眼前,吓得他晕头转向,只好竖起白旗,向邓艾投降了。
邓艾占领了江油城,又朝绵竹方向前进。蜀军驻守绵竹的将军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魏军人数太少,双方一交战,就吃了个败仗。邓艾攻下绵竹,向成都进军。蜀人做梦也没有想到魏兵来得这么快,再要调回姜维的人马已来不及了。后主刘禅慌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找不出好的办法,最后大臣谯周提议投降。于是,后主刘禅就派侍中张绍等捧着玉玺到邓艾军营里去请降,蜀国就这样灭亡了。
绘制地图的标准是谁制定的?
裴秀,字秀彦,河东闻喜(在今山西)人,出身于官僚世家,曾担任过司空等职,掌管土地、制图等工作,在制作地图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