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的地位一天天提高,汉平帝也一年年长大了,他已经长到14岁了,多少懂得了一些事情。汉平帝看出王莽的野心不小,内心又是害怕,又是怨恨。王莽也渐渐感到逐渐成年的平帝可能对自己的权力扩张不利,就寻找机会杀害了平帝。
汉平帝死的时候才14岁,当然没有儿子。王莽从刘家的宗室里找了一个两岁的幼儿为皇太子,叫做孺子婴。王莽自称“假皇帝”(“假”是代理的意思)。有些文武官员想做开国元勋,迎合王莽的心意,劝王莽即位做皇帝,一直以推让出名的王莽这会儿也不再推让了。
公元9年,王莽正式即位称皇帝。改国号叫“新”,王莽自称“新皇帝”,都城仍在长安。这样,从刘邦称帝开始的西汉王朝到这时就结束了。
王莽做了皇帝以后,为了显示他的威德,也为了巩固统治,解决西汉末年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矛盾,实行了一系列制度上的变革,这在历史上叫做“王莽改制”,但王莽改制最终失败。
绿林、赤眉起义分别由谁领导?
王莽称帝建立新朝不到10年,终于爆发了绿林、赤眉大起义。公元17年,长江中游地区连年灾荒,饥民们在王匡、王凤兄弟领导下发动起义。因为这支起义军最初驻扎在绿林山,故称绿林军。公元22年,绿林山地区瘟疫蔓延,绿林军离开绿林山,一路由王常等率领,叫做“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等率领,叫做“新市兵”。分散的绿林军到处攻打地主武装,发展很快。他们的战斗沉重地打击了王莽在南方的统治。
公元18年,青州、徐州一带发生大灾荒,琅琊人樊崇率百余人于莒县起义。起义军人人皆以赤色涂眉,因而被称为“赤眉军”。公元22年,起义军与新军在成昌(今山东东平西)展开激战,新军大败。起义军乘胜追击,攻至无盐,杀敌万余。这次战役后,赤眉军势力大增,人数发展到十几万人。他们转战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瓦解了王莽在东部的统治。
绿林、赤眉大起义的爆发,使王莽的新朝统治摇摇欲坠了。
刘玄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就在绿林、赤眉起义席卷全国的时候,有一批没落的贵族和地主、豪强也乘机起兵造反。
南阳郡舂陵(今湖南宁远北)乡的汉宗室刘縯、刘秀两人怨恨王莽废除汉朝宗室的封号、不许刘姓人做官的做法,发动族人和宾客七八千人在舂陵乡起兵。他们和绿林军三路人马联合起来,接连打败了王莽的几名大将,声势越来越强大。
绿林军将士们认为人马多了,必须推选出一个负责统一指挥的首领,这样才能统一号令。一些贵族地主出身的将军利用当时有些人的正统观念,主张找一个姓刘的人当首领,这样才能符合人心。于是,舂陵兵推举刘縯,可是其他各路的将领都不同意。经过商议,众人立了破落的贵族刘玄做皇帝。
公元23年,刘玄正式做了皇帝,恢复汉朝国号,年号“更始”,所以刘玄又称更始帝。更始帝拜王匡、王凤为上公,刘縯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又封了其他的将领。从此,绿林军又称为汉军。
刘秀在哪一场战役中扬名天下?
更始帝刘玄做了皇帝后,就派大将四处攻伐城池。眼看汉军长驱直入,王莽慌了手脚,派司空王邑、司徒王寻率军四十余万,气势汹汹地向昆阳扑来,一场恶战迫在眉睫。当时昆阳城内的汉军只有八九千人,敌我力量悬殊,汉军众将认为:如果敌军长期围困,昆阳必被攻陷。于是,刘秀和李轶率领11名骑兵,冒死从城南突破重围去别处搬求救兵。
刘秀刚离开昆阳,王邑、王寻就命令士兵挖地道,并用冲车撞城门,箭像雨一样落在昆阳城里。汉军顽强应战,一次次击退了王莽军的进攻。这时,刘秀等人已赶到郾城和定陵,带着援军赶赴昆阳,向数倍于己的王莽军冲去。为了鼓舞城里守军的士气,刘秀修书一封,谎称另一支汉军主力已攻破宛城,派使者给城里守军送去。这封信后来被王莽军截获,使王莽军阵脚大乱。刘秀一看机会来了,立即组织了一支突击队向王莽军冲去。
王邑和王寻见刘秀的援军人数不多,不当一回事。他们两人亲自带着一万余人前来迎战,同时命令各营军队不得出击。刘秀的突击队冲入敌阵后,奋战拼杀。王邑军阵大乱,因军令限制,其他将领也不敢互相救援。刘秀率军左冲右杀,很快冲到王寻面前,将王寻杀死。城内守军见状,趁机杀出城来,内外夹攻,杀声震天动地。王莽军大乱,四处溃逃、互相践踏,死伤不计其数。恰巧此时风雷大作、雨下如注,昆阳城北的洼水陡涨。王莽军不少人落进洼水中淹死,尸体把河道都堵塞了。
汉军取得了昆阳大战的胜利,王莽的40万大军顷刻间化为乌有。官军败逃后,留下的粮草、兵器不计其数,汉军搬了一个多月还没搬完。昆阳大战是刘秀戎马生涯中的一个光辉战例,从此,刘秀扬名天下。
刘秀何以得江山?
昆阳大战以后,汉军又攻破了宛城,更始皇帝刘玄住进了宛城,更始帝的许多事情都依赖刘縯来办理。刘縯、刘秀的权力越来越大,引起了汉军中一大批首领的不满,大将军王凤、李轶等人便在刘玄面前议论,说刘縯迟早要自己当皇帝,建议刘玄早点作决定,杀掉刘縯。可刘玄胆小,几次都不忍心下手,最后还是李轶等人找了个借口,杀了刘縯。
这时,刘秀正带兵在外。为了斩草除根,刘玄决定寻找机会杀掉刘秀。他派人拿着自己的诏书去试探刘秀,只要刘秀表现出一点异常,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除掉他。使者一边对刘秀宣读诏书,一边观察刘秀的脸色:“太常偏将军刘秀英勇善战,特意封为破虏大将军、武信侯。”没等刘秀谢恩,又宣布说:“大司徒刘縯,一向图谋不轨,常常违抗皇帝的圣意,如今已被杀掉。”听到哥哥被杀的消息,刘秀心里大惊,但他猛然想起了《论语》一书中“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话,迅速冷静下来。听完诏书后,刘秀强忍杀兄之恨,磕头谢恩说:“陛下赏罚甚明。只是我建功微小,不值一提,皇上如此嘉奖,刘秀受之有愧。至于兄长刘縯发展到今天被诛杀的地步,实在是罪有应得。”刘秀的一席话,说得至为真诚,不要说刘玄派来的使者深信不疑,就是刘秀的部下也信以为真。
使者走后,刘秀只偷偷地痛哭了一场,暗暗下决心要为哥哥报仇;但表面上不动声色,连孝也不戴,动身到宛城去向刘玄请罪。
见了更始帝,刘秀言必称陛下,既显得十分恭谨,又表现得宽厚大度。他平时谈笑自如,没有半点哀意,只在夜深人静时才偷偷为哥哥的惨死痛哭。刘秀“忍辱偷生”的表演终于解除了刘玄的疑忌,保住了性命。三个月后,刘秀被派往河北去发展起义军的实力。从此,刘秀摆脱了刘玄的监视和控制,迅速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刘秀便发展到十余万人,还有了一批能征善战、忠心耿耿的战将,于是便我行我素,公开和刘玄分道扬镳了。
靠这批人马做班底,经过一番征战,到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了东汉政权。又经过12年时间,刘秀终于铲平群雄,坐稳了江山。
“马革裹尸”说的是谁?
马援,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汉族,扶风茂陵人,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公元32年,马援投奔刘秀,并协助他西平隗嚣。在破羌安陇的战斗中,马援身先士卒,腿肚子被箭射穿,流血不止,仍坚持直到获胜,刘秀赐他三千只羊、三百头牛,他将这些犒品分发部下,因而深得将士的敬重和拥戴。
后来,马援被授予“伏波将军”称号,大家都来向他祝贺,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官员。马援对孟翼说:“为什么先生不说些指教我的话,而一味夸奖我呢?”孟翼不知如何应对。马援说:“汉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的土地,他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封地多达三千户。赏大于功,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求当个先锋,做个有志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疆场,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就行了(马革裹尸),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身边?”孟翼听了由衷佩服。
公元47年冬天,湖南地方暴动,这时,马援年已62岁,饱经风霜,有病在身,闻讯从床上一跃而起,披挂上马,请缨出战。马援率军奔驰在疆场上,屡战屡胜。由于南方气候炎热,很多士兵中暑死去,马援自己也病倒了,不久病死军中,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壮志。
董宣为何被称为强项令?
东汉光武帝刘秀非常了解民间疾苦,但皇亲国戚、功臣显贵们都不像皇帝那样为百姓着想,常常纵容自家的子弟和奴仆横行街市,无恶不作。刘秀碍于亲贵们的面子,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因此,京都洛阳成了全国最难治理的地方,连换了几任洛阳令,还是控制不住局面。
最后,刘秀百般无奈,起用年近七旬的董宣做洛阳令。董宣知道光武帝的用意,就对权贵们违法的行为严格处理。
有一天,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家奴在街上杀了人,董宣立即下令逮捕他。可是这个恶奴躲进公主的府第里不出来,官府不能进去抓人,董宣就派人昼夜监视。湖阳公主以为新来的洛阳令只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过了几天就带着这个恶奴出行。董宣得到报告,立即带人拦住了公主的车马,把凶犯从公主的车上拖了下来,就地正法。
湖阳公主觉得董宣太不给她面子了,就跑到皇宫找刘秀哭诉。刘秀没有办法,只好命人把董宣捉来,安慰姐姐说:“我一定把他乱棍打死!”董宣被捉后,不仅不向湖阳公主认错,反而痛斥刘秀不守法度,然后一头向殿柱上撞去,碰得满头满脸都是血。刘秀赶紧让卫土给他包扎好伤口,然后打圆场说:“你总得给公主一点面子,给她磕个头,赔个不是吧。”
董宣就是不磕头,刘秀让小太监使劲往下按他的脖子,可董宣用两只胳膊支撑着地,硬着脖子不认错。刘秀趁机对太监们说:“这个老头子脖子可真够硬的,快把他撵出去吧!”湖阳公主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刘秀非常欣赏董宣执法如山、宁折不弯的气节,立刻派人给董宣送去了30万赏钱。董宣把赏金全部分给了他手下的官吏和衙役。“强项令”的威名传遍了全国,整个洛阳城的豪强皇亲没有一个不怕他的,人们都称他是“卧虎”。
宋弘为何不娶公主为妻?
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寡居,看中了才貌出众的大臣宋弘。湖阳公主的确是好眼力,宋弘可以说是当时朝廷中第一等的人物,位至三公,品行方正,仪表堂堂。宋弘为人很有骨气,当年赤眉军打进长安,强行拉他入伙,宋弘宁可跳到渭河寻死,都坚决不从。后来宋弘被人救起,他又装死,就是不入赤眉军,从此天下扬名。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征宋弘入朝,封为太中大夫,其后又任大司空。
当时宋弘已经有了恩爱的妻室,让他这样的铮铮硬汉抛妻离子,再娶湖阳公主,刘秀根本没有把握,所以不敢跟姐姐打保票,只能留心等机会。
有一天,刘秀找到了一个在宫中单独召见宋弘的机会,就让湖阳公主在屏风后面听着,自己在堂上接见宋弘。谈完公事后,刘秀试探着说:“常言道,人显贵了就会换交新朋友,发了财就会娶新老婆。人情大概都是这样的吧。”宋弘听后,连连摇头说:“我听说的一句俗语正相反:‘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意思就是人在贫贱的时候交的朋友是真朋友,这样的朋友是不能相忘的;人在吃糠咽菜、不得志时娶的妻子是与你患难与共的妻子,这样的妻子绝对不能离弃。刘秀顿时呆了,也忘了宋弘就在眼前,情不自禁地转头对屏风后的湖阳公主说:“这事不成了啊!”
班超为何投笔从戎?
公元62年,班固被召到京城洛阳做官,30岁的班超与母亲随同前往。由于家境贫寒,班超经常替官府抄写书籍,以取得一些收入。
时间久了,班超对整天抄抄写写非常厌烦,觉得长期干这种事没出息。一天,他正在埋头抄书,突然心有所感,把笔一扔,感叹说:“大丈夫应当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到西域去建功立业,取得高官厚禄,怎么能老是这样埋头在笔砚之间抄书呢!”同班超一起抄书的人听他说这话都不以为然,讥笑他是异想天开。班超义正辞严地说:“你们这些庸碌无为的小人,怎么能理解壮士的志向呢?”不久,班超就参加了军队,后来成了东汉名将。
班超出使西域有什么意义?
班超“投笔从戎”后,在公元73年奉命出使西域。二百年的历史证明,在汉匈关系这架天平上,西域是个决定性的砝码。汉家联合西域,匈奴则势孤;汉家与西域绝交,匈奴则势强。欲制匈奴,必先联西域,去其右臂。这就是班超出使西域所肩负的战略使命。
班超一行来到鄯善(原名楼兰,在今新疆若羌县治卡克里克,地处西域南道),鄯善王对汉使起初殷勤而又热情,后忽变得疏远而怠慢了。班超意料到其中有故,可能匈奴也派来使者,鄯善王何去何从狐疑不定。这个判断从鄯善的使者口中得到证实。班超立即与同行的36个伙伴密商,当机立断,先发制人,夜袭匈奴使者,否则汉使必为其所害。班超遂率吏士,乘夜半风起,出袭匈奴使者。班超亲手格杀3人,伙伴们斩首三十余级,其余一百多人全被烧死。第二天,班超把鄯善王请来,鄯善王看到匈奴使者的人头,也为汉家使者的英勇果敢所震惊,遂打消狐疑,决意摆脱匈奴的统治,与汉家复通和好。
接着,班超一行经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争取了于阗王。于阗人主动杀死了匈奴派去奴役他们的“监护使者”。
班超继续西行,来到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得知疏勒王兜题并不是疏勒人,是龟兹王依仗匈奴势力杀死前疏勒王后,派来统治疏勒的。疏勒人恨他,可又不敢惹龟兹和匈奴。班超和几个伙伴来见兜题,出其不意,突然动手把他抓了起来,宣布他的罪状。疏勒人举国欢庆,推出自己人当国王。班超让疏勒人把兜题放回龟兹,让他去警告龟兹王,不准依仗大国势力欺压小国。
班超在西域,联合弱小民族,团结抗暴,先后打败莎车(今新疆莎车一带)、龟兹、焉耆(今新疆焉耆一带)等国,匈奴北单于在西域北道上的势力也被驱逐出去,西域五十多国又同东汉王朝建立起友好的关系。
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是什么?
班固出身于有良好家学渊源的史学世家,自幼博学群籍,九流百家著作多有涉猎,学无常师,9岁即能作文。其父班彪死后,他继承父志,开始编写《汉书》。有人向刘庄告他“私作国史”,刘庄看了他所撰书稿后,十分重视他的才华,同意他编撰《汉书》。后由于窦宪事件的牵连,班固于公元92年死于狱中,《汉书》尚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完成,其妹班昭与同乡马续受和帝之命续之,终于完成了这部中国史学的第一部断代史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