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2300000035

第35章 文学大师(13)

因为莫泊桑的短篇驰名中外,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的成就以至于因此被湮没。其实,他不但是个短篇小说的高手,在长篇小说创作上也颇有建树。他继承了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心理描写上又开拓出新路。《漂亮朋友》就是他的一部长篇代表性作品。莫泊桑不满足于短篇小说所取得的成就,在他声誉鹊起后,他经常涉足上流社会,开阔了眼界,便想到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去反映社会现实,长篇小说给他提供了一个得心应手的工具。从第一部长篇《一生》到第二部长篇《漂亮朋友》,他的笔触已经从个人生活投向新闻界和政界,具有丰富的内容,堪称一部揭露深刻、讽刺犀利的社会小说。

他勤奋地创作了一生,由于过度劳累得了精神错乱症,后来被送进巴黎的一家精神病院。1893年7月6日莫泊桑逝世,年仅43岁。

世上真不知道有多少能成就功业的人,都因为把难得的时间轻轻放过以致默默无闻了。

——莫泊桑

人生活在希望之中。旧的希望实现了,或者泯灭了,新的希望的烈焰随之燃烧起来。

——莫泊桑

印度伟大抒情诗人泰戈尔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但他的才华并不仅止于此,他多才多艺,著作丰富,涉及诗歌、小说、戏剧、音乐、哲学、画坛等诸多领域。当然,其中尤以他的诗集最为著名,他一生写下了《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五十多部诗集,为印度新诗体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1861年5月7日,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泰戈尔出身印度名门,其祖父为德瓦勒凯那特亲王,一生显赫,他的父亲以其虔诚地遵循道德标准而被赞称为“大哲”。家庭虔诚的毗湿孥教传统深深影响着泰戈尔的一生,而当时的民族自治和民族自决的独立运动也在塑造着泰戈尔的命运和思想。

泰戈尔的父亲交友甚广,家里经常宾客盈门,洋溢着文学、音乐和艺术的气氛。他的父亲坚持让孩子受到严格、正规的教育。从8岁到13岁,泰戈尔先后被送进四所学校学习,但是他厌恶当时学校刻板的填鸭式教育,在每所学校都只学了不足一年便辍学回家。父亲思想开明,并不勉为其难,他请了加尔各答有名的教师到家里给小泰戈尔授课。家庭教育的科目繁多,文学、哲学、数学、英语、科学常识、音乐甚至是摔跤。这种全面严格的教育,使泰戈尔在童年时代广泛地接触了各种知识,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练就了一副坚强的体魄。

12岁的泰戈尔对孟加拉的美丽、富饶和灿烂的历史遗迹惊叹不已,却又对殖民统治下人民的贫困和阶级对立有着深刻的认识。泰戈尔从小酷爱文学,喜欢读梵文、孟加拉文和英文名著。泰戈尔少年时代即崭露诗才,他的爱国诗篇《给印度教徒庙会》(1875)发表时,年仅14岁。17岁以前,他已经熟读了大量的印度古典文学、哲学名著。

1878年秋,泰戈尔遵从父命,去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法律。虽然他并不喜欢法律,但这却给了他一个系统地了解西方尤其是英国文学和艺术的机会,这对泰戈尔毕生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1880年,19岁的泰戈尔回到印度成为职业作家。1881至1885年,他出版了抒情诗集《暮歌》(1882)、《晨歌》(1883),还有戏剧和小说等作品。这些早期作品的特点是梦幻多于现实,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他的作品已充分显示出他敏锐的观察力,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和人道主义思想的萌芽。

当时,印度人民反对殖民统治和封建剥削的民族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年轻的泰戈尔便积极地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中。他用手中的笔,讨伐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写出了一篇篇犀利的战斗檄文。

他在归国五年之内出版了抒情诗集《暮歌》《晨歌》和《画与歌》;戏剧《大自然的报复》;长篇小说《王后市场》和《圣哲国王》等。这段时间他的作品沉湎于个人感受,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1886年他的诗集《刚与柔》的发表,标志着他在创作道路上进人面向人生、面向现实生活的时期。1890年出版的诗集《心中的向往》是他第一部成熟的作品,在形式上它突破了印度诗歌的传统和英、法浪漫主义派作品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889年、1890年,他先后写了两个剧本,即《国王与王后》和《牺牲》,反对恢复婆罗门祭司的特权和落后习俗。

19世纪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时期。从1891年起,在他主编的《萨塔纳》杂志上,发表《摩诃摩耶》等60多篇短篇小说,主要是反对封建压迫,揭露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现象。他发表了抒情诗集《金帆船》《缤纷集》《收获集》《梦幻集》《刹那集》、哲理短诗《微思集》和《故事诗集》。收入《缤纷集》的叙事诗《两亩地》是作者民主主义思想的最高表现。从《刹那集》起,他开始用孟加拉口语写诗。他的第二部英译诗集《园丁集》里的诗大多选自这一时期作品。

1901年,泰戈尔为改造社会创办了一所学校,从事儿童教育实验。1912年,这所学校成为亚洲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学。由于英国在孟加拉推行分裂政策,1905年印度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泰戈尔积极投身于运动并创作了许多爱国诗篇。创作了《洪水》等爱国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今日印度的国歌。这一时期是他创作的最辉煌时期。他出版了8部孟加拉文诗集和8部英文诗集,其中《吉檀迦利》为诗人赢得世界性声誉。这一时期重要的诗集还有《园丁集》(1913)、《新月集》(1915)、《飞鸟集》(1916)等。1910年,泰戈尔又发表了史诗性长篇小说《戈拉》和象征剧《国王》等。

1912年,泰戈尔以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金。1913年发表为人们所熟知的《飞鸟集》和《园丁集》。

1913年后,泰戈尔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1916年,泰戈尔发表长篇小说《家庭和世界》,热情歌颂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精神。

1919年,印度掀起第二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为寻求民族解放道路,泰戈尔走遍五大洲,发表了许多著名演讲。这时期突出成就是政治抒情诗,分别收在《非洲集》(1937)、《边沿集》(1938)、《生辰集》(1941)等作品中。

20世纪20年代,泰戈尔创办了国际大学,并曾多次到国外访问,之后他又出版了剧本《摩克多塔拉》《红夹竹桃》《时代的车轮》和《纸牌王国》,小说《纠纷》《两姐妹》和大量的诗篇。20世纪40年代,在德、意、日***猖獗时,泰戈尔曾写了一些重要的政治抒情诗,对遭受侵略的国家表示同情,如《礼佛》,对日本****侵略中国表示愤怒的抗议。

泰戈尔生逢急剧变革的时代,受到印度传统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但他世界观最基本最核心部分还是印度传统的泛神论思想,即“梵我合一”。在《缤纷集》中,他第一次提出“生命之神”观念。他对神的虔诚是和对生活、国家与人民的爱融合在一起的,但这使他的诗歌也蒙上了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另外,他提倡东方的精神文明,但又不抹煞西方的物质文明。这些都使他的思想中充满了矛盾,从而表现在创作上。

1941年8月7日,泰戈尔在加尔各答逝世。

泰戈尔在长达60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篇和长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此外还写了大量有关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创作了1000余幅画,谱写了很多歌曲。泰戈尔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制度双重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描写了他们的反抗和斗争,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诗歌继承了印度古典文学和中世纪孟加拉民间诗人抒情歌曲的优秀传统,吸取了民歌和民谣的丰富营养,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深为人民所喜爱。他丰硕的创作成果,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给世界文学的艺术宝库增加了宝贵的遗产。

泰戈尔一生的创作既有“菩萨慈眉”,也有“金刚怒目”。他的诗歌受印度古典文学、西方诗歌和孟加拉民间抒情诗歌的影响,多为不押韵、不雕琢的自由诗和散文诗;他的小说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又有创新,特别是把诗情画意融入其中,形成独特风格。

泰戈尔不仅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作家、诗人,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画家。他一生共创作了2000余首激动人心、优美动听的歌曲。其中,他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创作的不少热情洋溢的爱国歌曲,成了鼓舞印度人民同殖民主义统治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泰戈尔70高龄时学习作画,绘制的1500帧画,曾作为艺术珍品在世界许多有名的地方展出。

我们一度梦见彼此是陌生人,醒来时发现彼此是相亲相爱的。

——泰戈尔

我们如海鸥之与波涛相遇似地,遇见了,走近了。海鸥飞去,波涛滚滚地流开,我们也分别了。

——泰戈尔

心智先知爱默生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被认为是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人本主义思想和自立主张对美国人民和美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

1803年5月25日,爱默生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一个牧师家庭。他14岁进入哈佛大学,17岁毕业,而后从教数年。1826年,他步父亲的后尘,进入哈佛神学院学习,次年被获准讲道。1828年,爱默生成为波士顿第二教堂的牧师,这个教堂当时属于新英格兰居优势的唯一神教派(Unitarian)。虽然唯一神教在某些方面对卡尔文教的教义作了修改,但仍保留了许多旧教规。1832年,因不赞成这一教派的某些教义,加上结婚仅18个月的爱妻因患肺结核病逝,爱默生放弃神职,远赴欧洲游历。在欧洲,他拜访了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兰道尔、柯尔律治、华兹华斯等人,并深受康德先验论哲学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超验主义哲学观。1834年,爱默生回到美国。1835年,他和第二任妻子在波士顿的康科德定居。次年,发表《论自然》,这篇散文几乎包含了爱默生所有重要思想的胚芽。从那之后,他到处公开演说,逐渐成为美国的知名学者。

从1836年开始,包括亨利·戴维·梭罗、纳撒尼尔·霍桑、玛格丽特·富勒、皮博迪姐妹、乔纳斯·维利等在内的一群思想家、改革者、诗人、艺术家,不定期地聚集在康科德爱默生的家中,和爱默生一起探讨神学与哲学的不良状况,思考着美国的身份,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诠释学术和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立以及乌托邦式的友谊。他们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外,可以通过直觉得以把握,这就是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起源。在这个超验主义俱乐部,他们创办了评论季刊《日晷》(1840~1844),撰写文学作品和发表主张教育、伦理、政治等方面进行社会改革的论文。

1837年8月31日,爱默生在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上以《论美国学者》为题发表演讲,抨击美国社会中灵魂从属于金钱的拜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使人异化为物的现象,强调人的价值;他提出学者的任务是自由而勇敢地从表相中揭示真实,以鼓舞人、提高人和引导人;他号召发扬民族自尊心,反对一味追随外国学说。这一演讲轰动一时,对美国民族文化的兴起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誉为是美国“思想上的独立宣言”。

爱默生的思想受到了当时的传统思想的压制和攻击。1838年7月15日,当爱默生在剑桥神学院发表题为《神学院致辞》的著名演讲时,遭到新英格兰加尔文教派、唯一神教派等宗教势力的抗议和攻击。这表明,在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美国社会,各种思潮斗争很激烈。这时他的演说更接近于亚里士多德学派风格,重要讲演稿有《历史的哲学》《人类文化》《目前时代》等。

1840年爱默生任超验主义刊物《日晷》的主编,进一步宣扬超验主义思想。后来他把自己的演讲汇编成书,这就是著名的《论文集》。《论文集》第一集于1841年发表,包括《论自助》《论超灵》《论补偿》《论爱》《论友谊》等12篇论文。三年后,《论文集》第二集也出版了。这部著作为爱默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思想被称为超验主义的核心,他本人则被冠以“美国的文艺复兴领袖”之美誉。

1847年和1867年他分别出版两册《诗集》,此外还有《代表人物》(1850)《英国人的性格》(1856)等作品。

爱默生一生经历过多次生死离别,他最大的一次痛苦是1872年的那场火灾烧毁了他与妻子生活了37年的住房,也烧毁了超验主义者的聚集地。朋友们怕爱默生伤心过度,安排他到国外旅行。与此同时,他们集资重新修建了康科德的房子。1873年,爱默生从国外返回康科德,接受了这份意外的惊喜,他居住在那里继续思考和写作。1882年的一天雨后,当爱默生穿过心爱的康科德小树林时,意外感染了肺炎。4月27日,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在康科德病逝。这个新英格兰的小镇为他的去世敲响了79下钟声,象征着这位伟大思想家的一生。当噩耗传开,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追忆伟人的一生。

爱默生一生著述甚丰,他的作品是对美国文化的高度浓缩,是对美国精神的精辟概括,“是那些想在精神方面生活着的人们的朋友和帮助者”。

他集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于一身,他的诗歌、散文独具特色,注重思想内容而没有过份注重词藻的华丽,行文犹如格言,哲理深入浅出,说服力强,且有典型的“爱默生风格”。有人这样评价他的文字:“爱默生似乎只写警句。”他的文字所透出的气质难以形容:既充满专制式的不容置疑,又具有开放式的民主精神;既有贵族式的傲慢,更具有平民式的直接;既清晰易懂,又常常夹杂着某种神秘主义……一个人能在一篇文章中塞入那么多的警句实在是了不起的。那些值得在清晨诵读的句子为什么总能够振奋人心?岁月不是为它蒙上灰尘,而是映衬得它熠熠闪光。

爱默生说:“愚蠢地坚持随众随俗是心胸狭小的幽灵的表现,是低级的政客,哲学家和神学家们崇拜的对象。”他认为:“任何名副其实的真正的人,都必须是不落俗套的人。”在教育方面,他的人本主义思想让他高度重视教育,他的关于教育的警句在今天都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他认为“世界上一切伟大光辉的事业都比不上人的教育。”他告诫人们:“每个人在受教育过程中,总有一天会认识到:嫉妒是无知,模仿是自杀。”他的主张隐含着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创新教育精神。

同类推荐
  •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分册)》攫取唐朝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其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的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此书,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 叱咤世界经济风云的金融大鳄

    叱咤世界经济风云的金融大鳄

    你想在商界纵横遨游么,你知道香奈儿时尚界传奇的创业历程么,你知道苹果之父乔布斯的经典语录么,你知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成长经历么,你想成为下个IT界的戴安娜么,那么关注这些叱咤商界的精英们吧。
  •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华文明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圣贤哲人,其作为、其思想、其成就一直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不仅为华夏各民族所尊崇,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亦有重要地位。组编《中国古代圣人传》一书,旨在为进一步传播、交流、弘扬华夏文明做贡献。
  • 压不垮的左宗棠

    压不垮的左宗棠

    为什么梁启超说左宗棠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为什么曾国藩说左宗棠才是“当今天下第一人”?为什么美国《时代》周刊将左宗棠与毛泽东、成吉思汗并列,称为全球最智慧的三位中国名人?左宗棠的旷世伟大到底是怎么炼成的?本书以当代鲜活的视角,入木三分地剖析左宗棠独具个性的政治韬略智慧,细致晒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晚清官场剧烈权斗的台前幕后和为官升迁之道。全景式展现左宗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热门推荐
  • 男人和刀子

    男人和刀子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健康饮食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健康饮食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管住你的嘴,迈开你的腿,健康生活从饮食开始。健康饮食首先要学会健康饮食的方法,合理搭配每天的营养,平衡膳食,是保证健康的首要条件。每天怎样吃,吃多少,吃什么,是健康饮食的关键。本书根据人生必需的八大营养素进行了科学的阐述,教你健康饮食的方法和技巧,是家庭饮食的良师益友,也是饭店、宾馆、酒楼、食府专业厨师必须掌握的膳食标准和配餐方法。
  • 没有如果,只讲结果

    没有如果,只讲结果

    打造不找借口的落实型员工,全面提升组织成员的执行力。杜绝即可,医治职场借口弊病,创造价值,锻造一流执行团队的终极宝典。
  • 小时光

    小时光

    十六岁的默云外生长在一个古老而淳朴的龙兴镇,奶奶是老红军,父母是烈士。所以,她的梦想就是要做一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她的身边有很多同她一样单纯善良的好朋友。可是,奶奶的意外去世,让他们不得不面对分离。
  • 黑吃黑(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黑吃黑(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如果你是希区柯克迷,当然不会放过这一系列希区柯克悬念小说,如果你从未欣赏过希区柯克的作品,那打开来吧!当你进入“悬念大师”的迷离世界,那错综复杂引人入胜的故事;那扣人心弦暗藏玄机的情;那案外案谜中谜的悬念,那出人意料的结尾,篇篇精彩绝论!
  • 狐狸相公买一送一

    狐狸相公买一送一

    幼时无意救下收做跟班的小狐狸消失这么多年居然变成了华丽丽的美男一只,还一见面就吵着要负责?有没有搞错,吃亏的那个是她好不好,不但渡了龙息,还丢了初吻,要知道那初吻可是留给心爱夫君的。不过看在此狐容颜倾城,美艳不可方物的份上,姑且收在身边备用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爸爸给女儿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爸爸给女儿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爸爸给女儿讲的365夜经典故事》内容丰富,系枕边书“父母给孩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丛书”之一。全世界的孩子都在用不同的文字,阅读着书里这些流传百年的经典故事。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天香引

    天香引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