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1900000001

第1章 神奇的进化论:人猿竟然同祖(1)

石破天惊的猿猴变人学说

人类起源之谜是一个能引起人类无尽遐想的话题。千百年来,诸多声名显赫的人物提出了许多惊世骇俗的理论,并言称自己诠释或揭示了人类起源的问题,例如神创论、外形起源论、大海起源论、化学进化论等。但是在人类智慧越来越强大的聚焦之下,很多假说都被推翻,最后人猿同祖论成为了主流学说。

1863年,英国博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出版了《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把人和灵长类动物的身体结构作了详细的比较,由此证明人是猿类的近亲,他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观点,即人是由古代的类人猿逐渐变化来的,或者说人是和猿从同一个祖先分支而来的。他是第一个提出“人猿同祖论”的科学家。

1871年,达尔文出版了《人类起源和性的选择》,详细列举了人和动物在胚胎和身体构造上的一些相似之处,进而来论证人与动物的关系。他在书中还举出一些在有的动物身上很发达却在人的身上由于不再有用或用得很少而退化的肢体,如尾巴,来论证人类与动物的“血缘关系”。

达尔文提出的“人猿同祖”的观点与基督教“上帝造人”的说法是对立的,因此便遭到了学术界落后势力和基督教会的强烈反对。1860年6月,即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的次年,英国科学促进会在牛津召开会议,会上有3篇论文攻击达尔文。当时达尔文没有出席这次会议,他的好友赫胥黎参加了会议。由于主教根本不懂生物,但他依仗宗教的权威,提出:“按照达尔文的观点,一切生物都起源于某种原始的菌类,那么我们人类就跟蘑菇有血缘关系了。”然后,他又恶毒地攻击赫胥黎道:“请问,按照他的关于人是从猴子传下来的信念,那么跟猴子发生关系的究竟是你的祖父一方,还是祖母一方?”

幸好现代科学的发展帮助了科学家,他们可以使用各种新方法与新技术来界定人类、猿类和猴子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黑猩猩与人类的关系最近,它们和人类是共同的祖先,但从700万年前开始分化开来;再往前200万年,大猩猩又从那时的共同祖先分化出去;其他的猿类在时间上和亲缘关系上,就更早地与人类分化了。

原始人是何时何地转化为真人的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后,多数人已经接受了这种理论,即现代人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但人类这一支系是何时何地从共同祖先这一总干上分离开来的?什么是它分离开的标志?原始人类又是何时何地转化为真人的?……

对于这些难解的谜题,古人类学家也一直在努力寻找正确的回答。多数古人类学家认为:真人是以制造工具为标志,真人出现以前的人类祖先被科学家们称之为“前人”。直立是前人从人猿共祖主干上分离的形态学标志,他从主干分离的地区可谓人类最早的摇篮。真人不断演化发展,最后成为现代人,同时形成现代不同的人种,这个进化过程完成的地区便是人类演化最后的摇篮。

在探索人类起源时首先要确立一个前提,即人类是一个生物物种,他只能有一个祖先,不可能有多个祖先。不能说黑人有一个祖先,而白人又有另一个祖先。因为不同的物种之间虽能婚配,却不能生育后代,只有同种能育。如果我们主张人类多祖论,就会在生物学上犯常识性的错误,现在已证实了人类多祖或多元论是违背科学常理的。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为人们了解自身起源的奥秘打开了一条新的途径。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分子人类学的发展,不仅从微观分子水平上展示了人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特别是与大猿类密切的血缘关系,而且依据遗传物质的变异度可以推算出它们分化的大致时间跨度。原先认为人和猿分离的时间大约为距今2000万。2500万年前之间,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推算只在距今400万。500万年前之间。

那么,人类从人猿主干上分离,究竟发生在哪一地区?是在非洲,然后走进亚洲,还是开始就在亚洲?

争议不断的人类起源地

到目前为止,影响最广泛的就是非洲起源说,即人猿分离最早从非洲开始。

“非洲是人类的摇篮”,首先是由达尔文提出来的。他在1871年出版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作了大胆的推测。另一位进化论者海格尔则早在1863年发表的《自然创造史》一书中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还绘图表示现今各人种由南亚中心向外迁移的途径。此外,还有中亚说、北亚说以及欧洲说。由于人类的摇篮随人类化石的不断出土发现,而摇摆于世界各大洲。

欧洲也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源地。从1823年到1925年就有116个个体骸骨被发现,其中包括猿人阶段的海德堡人。而新石器时代的人骨发现更多,有236起。

因此,人们打开地图一看,欧洲布满了古人类的遗址。而当时除了爪哇猿人以外,在亚洲其他地区和非洲还没有找到过古人类遗址。还有,最早发现的古猿化石也出土于欧洲,即1856年在法国发现的林猿化石。加上20世纪20年代“辟尔当人”的骗局喧嚣一时(辟尔当人被有些学者看做是最早的人,甚至称其为“曙人”。最后被揭露,所谓“曙人”只不过是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人头骨和一个现代猿类的下颌骨凑合起来的假品),所以当时许多人认为人类起源的中心是在西欧。但随着亚非两大洲更多人类化石的发现,人类摇篮欧洲说才逐渐退出了舞台。

1887年,荷兰解剖学家杜布哇,抱着寻找早期人类化石遗骸的热望,来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居然找到了原始人的化石。1890年,在一个名叫垂尼尔的地方,先是找到下颌残片,次年又发现一具头盖骨,这就是著名的“爪哇人”第一号头盖骨。1892年,又在不远处找到一根大腿骨。杜布哇研究了这些材料后,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体,而且正是人们要寻找的人与猿之间的“缺环”。而到了1927年,中国发现“北京人”化石,之后相继发现了“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用火遗迹。“北京人”的发现引起了巨大轰动,也使中亚起源说更加风靡一时。

1911年,加拿大裔美籍古生物学家马修·威廉迪勒在《气候和演化》一书中,列举种种理由论证中亚高原是人类的摇篮。其理由,一是中亚因喜马拉雅山的崛起,致使自然环境变得不适宜生存,但对动物演化来说,受刺激产生的反应最有益处,所以这些外界刺激可以促进人类的形成;二是哺乳动物的迁徙规律常常是最不进步的类型被排斥到散布中心之外,而最强盛的类型则留在发源地附近继续发展,因此在离老家比较远的地区反而能发现最原始的人类。当时发现的早期人类化石如海德堡人和爪哇直立猿人,与这一假说正好吻合。

但是仅凭一点个体化石就要证明人类起源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完整的化石链,那么以上种种学说到最后也只能是一种假说。那么,关键的化石在哪里呢?

从“东非能人”到“露西少女”

非洲起源说之所以能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就是因为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曾在非洲大量涌现,“东非能人”和“露西少女”的发现,也使得人类早期阶段的复杂图景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最早的南方古猿化石是1924年在南非开普省发现的,它是一个古猿幼儿的头骨。通过对化石进行研究发现:它的脑容量虽小,但比黑猩猩的脑更像人;从头骨底部枕骨大孔的位置判断,已能直立行走。于是,被定名为南方古猿,认为它是介于猿和人之间的类型。

自1924年找到首个幼年南猿头骨以来的七十余年,在非洲有不少于20个地点发现了最早阶段的人类化石。南猿逐渐引起学术界的认同和重视。但就它是“最接近猿的人”还是“最接近人的猿”,学术界仍有争议。解决争议的关键是南猿能否制造工具。此外,由于南猿化石出土层位不清,所以南猿确切的生存年代还一时无法搞清。

但很快地,东非的化石发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从1931年起,英国考古学家路易斯利基就在东非大裂谷一个名叫奥尔杜威峡谷的分支部分进行发掘,找到了不少非常原始的石器。它们是用河卵石或砾石简单打制成的,年代是更新世早期。谁是这些工具的主人呢?利基夫妇在这里搜索了二十多年,终于在1959年7月的一天发现了一具南猿头骨。它比南非粗壮南猿还要粗壮,学名为“鲍氏南猿”,一般称其为“东非能人”。通过种种理化测年法测得他的生存年代为距今170万年前。

“东非能人”的发现,不仅揭开了东非地区一系列重要发现的序幕,而且将作为“缺环”代表的南猿,由“最接近人的猿”,一下跃升为“最接近猿的人”或“人类的先驱者”。

1974年11月,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多纳尔德·约翰森等研究人员来到号称“非洲屋脊”的埃塞俄比亚,他们在那里的哈达地区发掘到一具不太完整的古人类化石。根据骨骼的形态分析,化石的主人是一爪年仅20岁的女性。约翰森给她起了个名字——“露西少女”,并详细分析了她的身体结构特点。约翰森认为,“露西少女”生活在距今300万年以前,她已经能够独立行走。

同类推荐
  • 田野上的风

    田野上的风

    七岁的山子跟爸爸和娘从昌城搬到东湾村,上了小学二年级。书读得多、歌唱得好、作文觉得好的山子很快成了学校里的小明星。善良胆怯的他有了许多新朋友:梯田边上的小野兔、家里养的小羊羔、学校里的小伙伴……父母的呵护、小伙伴的友谊,乡亲的赞扬都成了催化剂,帮助山子很快融入了东湾村有趣的新生活,他一天天成长起来。
  • 海洋探谜

    海洋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探索创新,并以此激发中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激发中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热情,使我们全国的中小学生都能自觉学习、主动探索,真正达到创新素质……
  • 越玩越聪明大全集

    越玩越聪明大全集

    本书精选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给学生做的思维游戏,挑战读者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和推理能力。让读者和全世界聪明人一起思考,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激发无限的大脑潜能,掌握前卫的思考模式,赢得更多改变人生的机会。
  • 东湾村的小伙伴们

    东湾村的小伙伴们

    这一年,山子又长高了一截,他上了五年级。在他的东湾村,有慈爱的父母,善良的乡亲,淳朴的风情,充满童趣的校园生活……这段时间里,山子经历了很多事:和老歪的遭遇战、闯了一次大祸、拜师学武、养了一只“饿死鬼投胎”的狗羊……东湾村的孩子虽然在物质生活上艰辛不易,但山子和他的小伙伴们人不缺少快乐。
  • 医学探谜

    医学探谜

    《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医学探谜》是《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系列之一,包括:体育探谜、文化探谜、文明探谜、文学探谜、文艺探谜等。
热门推荐
  • 夜色温柔

    夜色温柔

    描写的是一个出身寒微但才华出众的青年对富有梦幻色彩的理想的追求以及最终如何遭到失败、变得颓废消沉的故事。
  • 学会与爱犬对话

    学会与爱犬对话

    狗与人类经过了10万多年的相处,可以说已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与狗的关系是如此的亲密,但我们与狗的交流并不是很顺畅。我们经常以人类的简单想法来解释狗的行为动机,忽略了狗特异于人类的思考模式。也因为这种错误的观念,使得我们在与狗的沟通、管教及训练上,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学会与狗狗进行有效对话,让我们与狗能心意相通,在狗帮我们完成各种任务的同时,我们也能让狗生活得幸福。
  • 趣谈修辞

    趣谈修辞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本丛书是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青少年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而编写的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逻辑、写作、修辞、文化等多个方面,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人们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百味红楼:《红楼梦》分回欣赏

    百味红楼:《红楼梦》分回欣赏

    本书是作者自己在阅读《红楼梦》时,从自身经验的联想中所产生的感受。既是感受,便极富个性,极有新意。既是感受,在写法上便多直抒胸臆,常常侃侃而谈,极富感情,娓娓动听,对读者很有吸引力。书本对《红楼梦》这一巨著作了分回品赏,又有评语,这些因素构成了此书自有《红楼梦》以来独特的新颖性,对红学,特别是对《红楼梦》这一名著的普及,具有相当的价值。
  • 美白养颜食谱

    美白养颜食谱

    食物是女性最好的美容保健师,吃对了食物,由内而外全面调养,凝脂般的白嫩肌肤指日可待。
  • 血型与属相(古代文化集粹)

    血型与属相(古代文化集粹)

    看人要看本质,看其先天的材料,抓住本质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别人,把握好我们的人生。血型和属相能够为您提供一定的判断依据,这本书为您提供了不同血型的人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以及各个属相的人的个性及适合生活的环境、适合从事的职业等,让您能迅速准确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3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3卷)

    微型小说,在我国虽然自古有之,如《世说新语》《唐元话本》《聊斋志异》等,但一直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未能从短篇小说中独立出来。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小说。微型小说便很快盛兴繁荣起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因而一些报刊纷纷开辟微型小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表微型小说的报刊有两千家左右,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达七八万篇。《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