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0100000043

第43章 善良书生甄士隐和贾氏父子的人生教训(1)

《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三个男性人物,他们的忠厚性格和处惨命运都与缺乏智慧即“无用”有关。

1.善良书生甄士隐的悲惨遭遇

第一回说起:“按那石上书云:当日地陷东南,……”眉批:“天地尚有缺陷,何况于人?只此‘地陷东南’四字,已为全书立表。”这从另一角度提醒人们:金无足赤,人无十全。我们已经看到《红楼梦》中之众多人物,都有局限。

《红楼梦》第一个描写的人物就是地处东南的苏州(古称姑苏)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居住的乡宦甄士隐。

世间的人物和事物无比复杂。也有人的性格、品质都属于上乘,但运气太差,大倒其楣。如甄士隐和封氏夫妇,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为人则慷慨大度,知书达理,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可是他们接二连三地大倒其霉。

首先,他们年过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个女儿,才虚龄三岁。他们竟然在元宵节之夜,命仆人霍启抱了独女英莲看灯。粗心的霍启小解时,将孩子单独放在人家的门口,等他回来时,孩子已经没有了,她已被人拐走。霍启找不到孩子,他无法向主人交代,当场逃走了。

任何社会复杂都是复杂的,都有不少拐子要拐骗和拐卖小孩。孩子只有虚龄三岁,还是一个完全不懂事的幼儿,元宵灯节,外面人多,怎么可以随便让仆人将孩子抱出去玩耍看灯?小心翼翼的人家,总是连大人也不去挤热闹,更反对孩子去这种热闹而容易出事情的场合。

即使让仆人带孩子出门,细心的大人怎么不应该在出门前提醒和关照带孩子的人时刻不可离开孩子。尚不懂事的孩子和行李物品一样,稍不留心,就会给人牵走,人一离开,更易被人偷走。

即使像宝玉那样的少年,也自知远离家长容易出事,有一次他与小厮茗烟一起溜出贾府,也自知:“不好,看仔细花子拐了去。况且她们(指王夫人和贾母)知道了,又闹大了。不如往近些的地方去,还可就来。”

不要说在法制不严密、信息不灵通是古代,即使在现代,拐骗人口的现象也屡见不绝,例如鲁迅在写于1933年8月12日,发表于9月15日上海《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九号的《上海的少女》一文中说:“然而我们在日报上,确也常常看见诱拐女孩,甚而至于凌辱少女的新闻。”“现在这个现象并且已经见于商人和工人里面了。”“要而言之,中国是连少女也进了险境了。”(《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少女》《鲁迅全集》第4卷第563、564页)

即如当今,孩子被拐卖也是常见常发的案件。例如2005年2月1日深夜,从呼和浩特至山东临沂的一辆长途大巴车上,就有五个被盗婴儿,幸亏车上的一位女乘客发现后,机智报案,拐子被一举擒获,婴儿得救。(中央电视台供稿《喜欢用短信究竟是何原因?》,《新民晚报》2005年9月14日)甄士隐对独生的幼女掉以轻心太缺乏警惕心了。

甄士隐夫妇是善良老实,不通世故的人,才会主动命仆人带孩子黑夜外出游玩,而且是人山人海的节日,大人小孩挤散的可能性也很大。结果就这样丢失了家中唯一的孩子。

甄士隐第二个倒霉是,家也给烧了。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正好过了两个月的三月十五,隔壁葫芦庙中炸供,和尚不小心,引起火灾,一条街全被烧毁,甄家成了一堆瓦砾场,家产全部烧光。

甄士隐将住家的房子找在寺庙旁边是非常愚蠢的。一般来说,在古代,雄伟的大庙旁边空地很大,种树养草,环境开阔,住家不会和大庙作紧邻。而小的寺庙,容易和民居相连,甚至紧靠。有经验的人都懂得,住家的房子不要在寺庙的旁边。理由很多。旧时人迷信,认为寺庙里鬼魂经常出没,这是一个理由。另外,进出寺庙的人太多,人多眼杂,旁边的邻居不安全,也不安定;庙里来的人多,僧人还要作法事等,吵闹而不安静;庙里香火终年不断,油炸供品不断,容易发生火灾。可不是吗,庙里的和尚不小心起火,紧邻庙旁的甄士隐的家,和周围的街坊都烧成一片火海,成为一个瓦砾场,甄士隐的家产全部烧尽。

第三个倒霉,甄士隐城里的家产房屋一烧而光,他们夫妇只好到田庄上去住,又值近年水旱不收,盗贼蜂起,官兵剿捕,难以安身。

第四个倒霉,他们只好投奔丈人,又被丈人欺骗钱财。甄士隐夫妇已是暮年之人,兼之贫病交攻,下场极其凄惨。(第一回)

如果说,第三个倒霉,是自己无法选择的天灾(水旱不收)人祸(盗贼蜂起,官兵剿捕)带来的,那么第四个倒霉本应该避免的。丈人的啬刻和盘剥,如果做人稍许精明一点,他的妻子封氏应该熟知父亲的为人,做女婿的甄士隐已经年过半百,与丈人打交道也已三十年左右了,也应看一点出来,他们竟然懵懵懂懂,对丈人的奸猾、刁钻、吝啬,毫无察觉。甄士隐夫妇过于老实,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对人从无坏心,也以为人家也是如此,也一点看不出别人的不是。

人物性格、品质和命运是与智慧紧密结合的。甄士隐不能全说是命运不好,造成接连的倒霉,他们夫妇缺乏人生经验和必要的智慧,可以说是主要原因。

甄士隐还没有识人的慧眼,他将奸猾凶恶的贾雨村当作诚实的读书人,当作暂时不得志的好人,竟然资助他去京城去赶考。他没有想到他的善心帮了一个坏人,培养了一个毫无廉耻、贪赃枉法的贪官。此人不仅害死了多个无辜的良民,还葬送了他自己苦命的被拐卖的女儿得救和找到可爱的丈夫的唯一机会,葬送了她的终生幸福。他真如救了冻僵的毒蛇的善良农夫啊!只是他自己已经来不及被咬了,是他的亲生女儿代他被咬了致命的一口。

在古代,这样老实忠厚到无力保护自己的文人很多。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颠簸不破的至理名言。

在世上做人,最重要的智慧之一,就是要识人啊!

2.平庸官吏贾政形象的意义

荣国公长子贾代善与贾母次子,字存周,荫祖德而蒙皇上加恩赐官,任工部员外郎。他是贾宝玉的父亲。

●无力教育儿子的尴尬

贾政自己自幼酷爱读书,可是他那喜欢读书的长子贾珠早夭,次子宝玉衔玉而生,抓周时取脂粉钗环,他便不喜欢,认为他将来不过是酒色之徒。洪秋蕃评论说:“周岁小儿有何知识,贾政以宝玉独取脂粉钗环玩弄便不喜悦,并凭空添一‘酒’字,断为‘酒色之徒’,不甚爱惜,不亦过乎!宜令人于啐盘中不具脂粉钗环,悉纳金银、项带、诗书之类令抓,贾政见之,不将喜为富贵书香子乎?即此便见无学问。贾环周岁所抓必是金银,不然,贾政何独爱之?”(《红楼梦》第二回)

后来,他作为封建正统的家长,果然和具有叛逆精神、不肯努力认真读书的宝玉产生严峻的父子冲突。

《红楼梦》作者评论贾政的教子,明褒实贬:“虽然贾政训子有方,治家有法。”(第四回末)这是反话。

但也部分符合事实。贾宝玉毕竟不像薛蟠和贾府的其他纨绔子弟一样,聚赌嫖娼,谋财害人。

当然,从总体上说,贾政的教子是失败的。贾政的教子失败有两个意思:在主观上说,宝玉没有成长为他所希望的人;从客观上说,宝玉的确没有真正成才。

贾政无力教育儿子,首先是他的母亲史太君溺爱、包庇宝玉,贾政无法按照自己的意志教育和培养儿子。贾政对母亲很孝顺,可是他有愚孝的成分,对母亲溺爱、包庇宝玉的错误行为不敢反对。贾政为人死板、缺少智慧,所以也无力说服母亲改变对宝玉的溺爱、包庇态度,更无力以实际有效的手段抵制、改变母亲对宝玉的错误的影响,尤其是他本人缺乏培养、教育儿子的清晰思路、具体措施和引导的方法。

贾政只会大而空地训斥儿子,不懂具体入微的教育方法。他在宝玉入塾读书时,李贵对他也只能答非所问。这与贾政本人的性格弱点有关。他只能疏阔地知道一些空泛的大道理,不能深入细致地领会、领悟经典著作的精深理论,对具体细腻的实际事物完全缺乏思考、理解、处置的能力,也没有作实际工作的积极性。

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配合学校(古时为私塾)做好提高孩子学习自觉性的工作。

一般来说,人是天生有惰性的,总想活得轻松一点。孩子不懂事,也容易如此。而学习总是一件比较艰苦的事,过去说“十年寒窗”,现在一般至少要读22年才拿到最高的博士学位。所以,为了引导孩子自觉学习,家长必须有明确的计划,而且要有严格的要求:

首先,家长要做出榜样,家里要有比较浓厚的学习气氛。气氛很重要,一个学校如果学习气氛不好,就是校风不好,学生的总体质量难以提高;同样,一个家庭,没有这个浓厚的学习气氛,孩子难以安心学习,更难以在课外扩展知识面。家长平时多读书,家庭中有了浓郁的学习空气,家长也可与孩子多交流学习心得,或给孩子作切实的辅导,讨论和解答具体的问题。有的家长社交活动或文娱活动太多,甚至沉溺于饮酒赌博,平时没有读书的习惯,不行。家长必须要有一定的牺牲,这种爱好和活动,等孩子大了,学习很自觉了,再进行,现在只能围着孩子转。如果只关心孩子的生活,吃的好,穿的好,是大大不够的。家长不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是没有效果的。身教重于言教,身教和言教相结合,孩子必会进步。

第二,要对自己的孩子做深入的研究,他的各课成绩和兴趣、爱好有什么关系,他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他的智力特点(譬如擅长记忆还是擅长理解,还是两者都好),他的体质能承受多大的学习量,他在学习中有什么困难,造成的原因。家长要确实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一个孩子成才,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不能掉以轻心,毫无章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真正关心孩子的关键问题,思考和讨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帮助孩子提高的方法。

做到以上这两点,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就会渐渐进步或逐步建立。没有自觉性,孩子是难以学好的。一味责怪有的甚至打骂孩子,少数家长则放任不管,都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细致的系统工程,不是泛泛讲些大道理可以一蹴而就的。

此外,正如第十七回眉批所说:“政老古怪而无趣,全无父子天性。”父子情浅,双方皆是不智之人。鲁迅少时也受严格的教育,背书,他后来回忆起父亲的这些做法,并无指责和批评。

而贾政此人古怪而无趣,全无父子天性,对宝玉是一味训斥,而且还常常是不讲道理的乱训。有一次,偏生这日贾政回家早些,正在书房中与相公清客们闲谈。忽见宝玉进来请安,回说上学里去,贾政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众清客相公们都早起身笑道:“老世翁何必又如此。今日世兄一去,三二年就可显身成名的了,断不似往年仍作小儿之态了。天也将饭时,世兄竟快请罢。”说着便有两个年老的携了宝玉出去。

贾政的这种表现还远远不及袭人。那天,宝玉在见父亲之前,袭人临行时已经细作关照,她的每一句话,都讲在点子上,本书在讨论袭人的那一节已经介绍过了,这里不再重复。

另有一次,贾政、王夫人接了元春派人关照让宝玉和姐妹们入住大观园的指示后,便来回明贾母,遣人进去,各处收拾打扫,安设帘幔床帐,别人听了还自犹可,惟宝玉听了这消息,喜的无可无不可。正和贾母盘算,要这个,弄那个,忽见丫环来说:“老爷叫宝玉。”宝玉听了,好似打了个焦雷,登时扫去兴头,脸上转了颜色,便拉着贾母扭的好似扭股儿糖,杀死不敢去。贾母只得安慰他道:“好宝贝,你只管去,有我呢,他不敢委屈了你。况且你又作了那篇好文章。想是娘娘叫你进去住,他吩咐你几句,不过不教你在里头淘气。他说什么,你只好生答应着就是了。”一面安慰,一面唤了两个老嬷嬷来,吩咐“好生带了宝玉去,别叫他老子唬着他。”老嬷嬷答应了。

宝玉只得前去,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来。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跟前,神采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忽又想起贾珠来,再看看王夫人只有这一个亲生的儿子,素爱如珍,自己的胡须将已苍白;因这几件上,把素日嫌恶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半晌说道:“娘娘吩咐说,你日日外头嬉游,渐次疏懒,如今叫禁管,同你姊妹在园里读书写字。你可好生用心习学,再如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宝玉连连的答应了几个“是”。这是贾政仅有的不嫌恶宝玉的一次,平时贾政视自己的儿子为仇敌,是很不明智的。

《红楼梦》一再强调贾政此人“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贾政平日不深入读书,不思考问题,不懂教子,是一个糊涂度日的人。

●清官无能,于国于民无利

贾政“且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贾政平日不认真思考问题,不了解世情,出外当官,当然也当不好。

贾政不懂做任何事情都要深入细致,都要认真负责。贾政为人疏。阔、疏懒,不善做具体的事情。他奉命建造大观园,但他“不掼于俗务,只凭贾赦、贾珍、贾琏、赖大、来升、林之孝、吴新登、詹光、程日新等几人安插摆布。……下朝闲暇,不过各处看望看望,最要紧处和贾赦等商议商议罢了。”(第十六回)

他处理家务也是粗枝大叶,潦倒草率。有一次,贾琏向他汇报让贾芹负责管理小和尚的事,作者在书中说:贾政原不大理论这些小事,听贾琏如此说,便依允了。(第二十三回)这样糊涂处置事情,贾政如果掌实权,也是要失败的。

对于贾政的无能,吴世昌先生分析说:贾母说:“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教我和谁说去!”贾政还强辨说,他教训儿子,也是为“光宗耀祖”,贾母便问:“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贾政不是正途出身,可见他青年时并未好好读书,所以一辈子不学无术,连大观园中作对子都不如自己儿子,顶嘴也顶不过贾母。贾母问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可谓直刺其心。这里也流露贾母对他的不满:没有正途科举出身,只靠祖宗的余荫做闲散的京官,终于不免坐吃山空!

这是说贾政读书没有读好,无能,所以不能靠自己的才华做官,只能靠祖宗的余荫做官,做闲散的小官。

吴世昌先生又分析,贾政之无能,连儿子的事情也调查不清楚:“曹雪芹写贾政之恶,不在于他怒打儿子,而在于他偏听妄信,对重大事情没有调查清楚,就粗暴发怒,动手用刑。他不但做了自己野蛮性子的俘虏,而且还做了他的劣子贾环的俘虏,他被贾环调唆得昏头昏脑,对他被贾环利用来作为打击宝玉的工具而不自知。如果宝玉真被打死了,则是贾环成功地假贾政之手以杀宝玉。而被作为凶具用的贾政却仍不自知,还以为他替封建社会整顿了歪风邪气,有功于世道人心。”而且,他一见宝玉,“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作者写他不问罪行,而只要“着实打死”,这种封建官吏对自己的儿子尚且如此,一旦出来做地方官,对老百姓的虐待不言可知。因他“不问”,使宝玉无从为自己辩白。(吴世昌《宝玉挨打的分析》,《古典文学知识》1986年第一期)

同类推荐
  • 落日余晖(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落日余晖(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元曲三百首》介绍了元曲的整体风貌,并同唐诗宋词进行了横向比较,使读者对中国诗歌的多元成就有所会心,且获得文学知识与情操素养的全面享受。《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元曲三百首》内容丰富,每首元曲后都有注释、语译、赏析三方面内容。
  • 中国古典散文集2

    中国古典散文集2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那些渐行渐远的爱情

    那些渐行渐远的爱情

    这个世间,无论是否亲人,有爱,便不会寂寞。谢谢命运赐我们不相尽同的忧喜哀乐,谢谢于千万年间千万人间千万种相遇之间的这一场遇见……书中融合了爱情、亲情、友情等,对当下都市女白领们的小资情调作了细腻、感人、真挚的抒发和阐释,知己般倾听她们的心声,闺密般大慰这批女人的情愁之苦。这些情感和执着,如静静的花溪潺潺,温润着我们在劳碌生活中日益冷漠的心,亦如花香洇染,如片云微度,走过成长的迷茫,有一种感动和感悟悄悄落在心间,分明清晰。
热门推荐
  •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是特别针对现代初阶唐诗爱好者而编辑的唐诗选本,是新时代的唐诗基本读本。注讲上以言简意赅为标准,对入选作品仅作必要的注讲,讲清楚需要注意的字音、字义、典故、修辞、背景,易读易查,使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花最少的气力理解一篇作品。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健康午餐

    健康午餐

    《妈咪私房菜丛书》根据家庭一日三餐的营养需求,精选了一千三百多道营养食谱,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私房菜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噬吞乾坤

    噬吞乾坤

    被流星砸中的秦风,穿越到奇异世界,开始了强盗般的修炼……你等级比哥高?你惨了,哥抢的就是你能量。你等级比哥低?你也完了,哥先抢能量后取你小命。即使你不幸死了,哥也要将你零星的能量榨干……噬吞日月光辉,抢尽天地宝灵。抢钩者诛,抢国者诸侯,抢天地者,神皇也。
  • 好句好段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好句好段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本书针对小学生作文中最常见的内容,将精彩的好句子好段落进行科学、系统地归纳,既为小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供急需的素材,又助其在借鉴经典句段中升华思想;既为其寻找到了一位常伴身旁的良师益友,又能激发其创新灵感,进入迷人的作文世界。
  • 瓜坏,籽不坏

    瓜坏,籽不坏

    《瓜坏,籽不坏》所收作品,多为往事旧话。所涉猎的人物,有帝王将相,历史伟人,也有贩夫走卒,才子佳人,市井百姓。书中的故事,有些来自民间传说;有些借助于地方掌故;有些演绎了江湖段子;有些纯属于作者道听途说,做了艺术加工。但,每个故事都讲得妙趣横生,跌宕起伏,神乎其神!每个故事的背后,或正直或邪恶或清廉或贪婪或惊奇或趣然,皆不乏对生活哲理的探求与陈规陋俗的贬抑。作者以小说家的语言,把玩这些故事,其文字简约,笔法娴熟,开阖有度,节奏轻快,读来如品茶饮酒,颇具韵味。
  • 中医藏象学说的奥秘

    中医藏象学说的奥秘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藏象学说的奥秘》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谁偷走了你的自信与信任

    谁偷走了你的自信与信任

    围绕自信与信任谈起,逐个分析并找出致使人们丧失自信与失去信任的几乎所有因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能够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回你的自信和信任,让你在摆脱人生困境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并构筑良好的外部关系。压力之下,自信易毁;竞争之中,信任易失。然而,现实所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恰恰是压力与竞争,压力与竞争成了一种常态。正是这些无形的杀手在暗中不断地蚕食着我们的自信与信任,而我们的自信与信任又绝不会凭空产生,怎么办?我们要学会自己去拯救自己。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