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9600000006

第6章 疯狂而孤独的天才(1)

一口好牙和一个强健的胃——便是我对你的期待!只要你受得了我的书,我们一定合得来。

最糟糕的读者莫过于像进行掠夺的士兵一样行事的人:他们拿走一些自己用得上的东西,将剩下的东西搞得肮脏不堪、乱七八糟,这样就亵渎了完整的东西。

如果你手里有一本《曙光》,请您再向我显示一次诚意。请您哪一天拿上这本书到海滩去,把这本书完整地读下去,并试着从中得到完整的东西来,即一种充满激情的状态。

——尼采

一、对尼采的一种评价

凡是认真读过尼采著作的人,都会为他的惊世骇俗的观点惊叹不已,为他的妙趣横生的议论、诗情画意的描述所折服。有人说他是个独一无二的怪杰,是个有怪癖的悲剧哲学家;也有人说他是个狂人、疯子。他曾长篇大论地讲“我为什么如此智慧”、“我为什么如此聪明”、“我为何写出如此卓越的著作”、“我为何便是命运”。自古以来,没有一个思想家这样讲自己,可是他不仅这样讲,而且还写出这样讲的根据,让人们去评判。

对于尼采我们应持何种看法?他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或是一个疯子,或者是一个法西斯主义者?为了能有一个最为贴近尼采的评价,我们必须最为贴近尼采的思想,必须最为贴近尼采所提的问题。

1.尼采发现的问题

尼采的哲学可以说是富有现代特色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即可发现其思想渊源。费希特把康德的意志自由论加以彻底发挥,谢林进一步强调:“归根到底,除了意志之外不存在别的本质。意志是原初的存在。”叔本华的哲学构成了从德国古典理性主义向现代非理性主义过渡的最后一个环节。到了尼采,非理性主义贯穿到哲学的一切领域,这个过渡才算完成。

在尼采的时代,他的哲学也并非一个孤立的现象。尼采的哲学,更少学究气,更加明快地触及了人生和时代的种种根本问题。尼采以深刻的思想反思时代的荒废与虚无。这就像一种沉痛的呼声,一种对于整个时代、整个人类命运的呼声。在这沉痛的呼声中,他向传统文化提出了一个深沉的抗议与挑战。这抗议与挑战,主要是由于文化中呈现着种种虚无主义的危机所致。

第一,传统哲学深陷了“二分法”之中。西方的哲学重分析,是一种科学主义的方法,力图用理性的分析来把握世界的一切。为了这一目的,西方哲学往往将世界看作是二元对立的。从古希腊哲学开始柏拉图就将世界两分,一为感觉世界,二为理念世界。中世纪的哲学很大一部分是神学,人间与天国的关系是宗教的基石。到了近代,更是理性主义高歌而进的时代。经验主义与唯理论紧紧围绕自然与人性、心与物等问题对立。这种传统在给西方世界带来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深藏着割离分裂的危机。而其中最大的危机在于传统哲学将其价值建立在虚妄的领域上,因而导致了病态的人生观。

西方文化源于希腊,最早的几位希腊哲学家都偏重于宇宙问题的探讨。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认识与把握这个外在的世界,至于人类,只不过是这个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思维方式导致人性的物化。物化的结果就是根本上丧失人类主人的地位。智者派的兴起,即是对于这物化思想的一种反抗。他们倡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因此,人在世界的地位便顿然高涨起来。然而智者派矫枉过正,将一切知识建立在人的感觉基础上,可是,感觉常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智者派的人本主义有个人主义的嫌疑。主观主义、相对主义是他们摆脱不了的阴影。怀疑主义大行其道。苏格拉底有感于此,奋起而肩负重建道德原则之基础的责任。

“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起点。他以此为目的寻找最为稳固的基础并以此来提出世界的善所在。不过,这种方式仍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方式。仍然在理性的领域中觅求基础,并将价值之源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柏拉图将这种普遍的定义理念化、实体化,在感觉世界之上,另立一理念世界。他以极大的热情与坚持区分上界为永恒不变的理念与下界为生灭变化的表象。柏拉图深以为感觉世界中的一切,都是变动不居的,惟有在理念世界中,才能求得真实。因此他并不重视世界的鲜活,而向往理念中的永恒。他要我们的思维不断向上飞扬,接触绝对真善美的理想,以安排人类的道德生活、知识生活与艺术生活。以后的形而上哲学家,均幻想着一些抽象的名词——本体、本质、绝对、上帝,而将此幻影视为不移的真理。历代哲学史上的谬见,在尼采的归纳当中,责任理应由苏格拉底、柏拉图来负。

第二,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以来的重理念而轻人世的传统很容易与基督教道德观相联系。基督教道德以原罪为人的本性,这种道德观认为人类可贵在于灵魂,正是肉体使灵魂堕落。如今灵魂被囚于肉体,肉体以及现实的生活成为对灵魂超脱的障碍。灵魂要自由,体现其美满性,一定要解脱躯壳不可。依柏拉图的意思推展下去:肉体生命便成为罪孽之所,“身”、“心”遂陷于矛盾冲突中,如此,人本身即成为战场,自我争战不休。这种思想恰好和中世纪宗教思想衔接上了。中世纪宣称物质世界为罪恶之渊,身体为累赘之躯。因而,使人不敢抬起头来面对现实,正视自己,甚至于人人都不敢面面相视,因为一见面,便看见罪恶的身体。在这种情形下,惟有低下头去做祷告,向圣灵求援,或仰头天空,忏悔自己、侮辱自己。柏拉图在《斐多篇》对话录中所表现的对理念的赞美,尼采是极不赞成的,讥讽他为“先耶稣而存在的基督徒”。

尼采有著名的“回归大地”一说,正是要正视人世间的幸福,并且以我们的感官世界为出发点进行超越。而能够促成我们这一点的就是生命的权力意志。权力意志是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的惟一动力。权力意志是世界的“一盏明灯”,“这个世界就是权力意志——岂有他物来决定?”由权力意志是世界的本质所在,他展开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一方面,人要接受万物总要自我毁灭的事实,这是一个悲剧的性质;另一方面,人的权力意志又要在这本无意义的世界里创造出个体生存的意义,展现自我存在的价值,这是一个悲剧中的欢乐性质。

中世纪的道德观重天国的规则而要人们放弃正常的幸福与快乐。中世纪的宇宙观规定了空间的界限:天国—人间—地狱;规定了时间的界限:自世界创生到世界末日。这一切又都是上帝在七个工作日当中完成的。在这样的一个封闭系统中,上帝是真正的主人,人只是上帝的一个模型。哥白尼的日心说提出了新的科学观,在更大的意义上说它是一场精神领域的革命,这一革命被打破了基督教的世界观,进而否定了上帝创世说。基督教的道德观也成为了问题。其后,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们的努力,揭开了一个无穷的宇宙,在这一新的物理宇宙中,不复以地球为中心,也不复以人类为中心,其所展示于人的,乃是个更为广漠而异于从前的宇宙。

由科学知识所开创的世界观是一种新的世界观。与基督教的世界观不同,理性取代了上帝成为真正的王者。这个宇宙是一真实的宇宙,它的真实使你恍如自己是个异乡客。眼前的一切与这个世界似乎毫无关系。惯常为你所熟稔的事物,都已大为改观,人们处于遽变的时空系统中,颇感惶然失措。科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力求客观,它以自身的客观性否定了上帝。还是这种客观,也可以理解为无情。它丝毫不考虑人的感受。

现代西方思潮普遍认为,科学技术飞快地建立了形形色色的都市生活——汹涌的人潮卷入了一个个庞大的机械动力世界,在这机械的动力世界中,人们每天需要透支过量的神经支持力,喘息于煤烟笼罩的空气中……人类的生活,从来没有比这一时代更为混乱丑恶,以往的一切价值——即使是美好的,也被齿轮压得粉碎。近代科学家以为宇宙乃一理性的构造,凡是主观的情意,均是幻觉,他们把声色味触视为假象。若是,则艺术、音乐、文学、诗歌所描绘的,都属于主观的作用与产品。这一理论的形成,遂使一切艺术的创造失去根据,道德价值也便落空。尼采之崛起,即面临价值的破产而欲负起价值重估或价值转换的重责。

第三,当人类诞生的一刻起,精神的危机就伴随着而生。不过,由科学兴盛而引起的危机似乎无与伦比。尼采认为,基督的信仰破产了。传统信仰观业已崩溃,毁灭在理性主义者眼中是必然的趋势。因为以往的信仰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都在与生命为敌,它们使人衰退、软弱、顺服、压抑、疲惫、丧失力量。但是新的道德尚没有建立,科学知识并非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可以使人得到幸福,反之,科学知识以一种枷锁替代了上帝的枷锁,使人丧失了精神的主动性,机器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人只是单纯的生产者。总之,社会出现了精神真空,它是一个病妇;人类变成病态,失去了他的生命力。

一旦道德失去维系社会的意义,那么人生的全部意义只能由人自己来设定,这就是自我超越与自我实现。尼采肯定生命,肯定人生,提倡酒神精神和权力意志说。不过,他所肯定的不是群体,不是社会,而是个体生命;所提倡的是个体实现自我的权力意志。你做自己生命的主人,赋予你自己生命以意义,去“发现自我”,为自己生活,为自己写作,不断扩充和丰富自己,成为一个强者,创造一个高于自己生命的目标。他时时刻刻都在呼唤“你应当成为你之为你者”。由此,他反对懦弱、听天由命、无所作为、人云亦云,倡导以个人为尺度去衡量一切的人生。他提出的“打倒偶像”,“重估一切价值”,“超人就是大地的意义”,虽然有其特定的含义,但都是与人的自我超越性相联系的。

2.他给西方哲学带来了颤栗

“他给西方哲学带来了颤栗”——雅斯贝尔斯用来形容尼采对于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

尼采害怕人们把他归于哪一类思想家,他警告后来者们:不要把我和任何其他的人混在一起。他深感自己的著作并不被世人所理解,于是把希望寄托在未来,说:“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

尼采不是一位创造体系的思想家,或者说他的体系是非常粗糙的。他自己对体系的建设不是十分的热心,他说过:“我不信任一切体系构造者并且避开他们。构造体系的意志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他的大部分著作都是以散文体、格言和警句的形式写成的。在那里,我们找不到概念的推演和环环相扣的逻辑,找不到理性的崇拜和对自然界的赞美;反之,在那里随处可见对“事物本身”的否定和对生命的肯定,随时让人感到人的悲剧的结局和生命意志的奋斗与超越。

在20世纪流行着一种非理性潮流,它不是以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相反它以各种非理性的力量来反对理性对这个世界的控制。现代西方哲学新的特点就是非理性的人本学哲学思潮扭转了哲学发展的方向。人的问题重新成为了哲学家们所关注的中心。认为只有人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才是人的本质,应该从对外部世界的研究转向对人的内心世界的研究,从人的内心世界说明人的本质和人与世界的关系。非理性哲学可以看作是以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哲学为起点的。

叔本华与尼采首先扛起非理性主义旗帜,高扬生命意志,强调理性服从意志。人的活动不外是意志活动,意志是人和世界的本质和内在内容。批判基督教文化,反对传统的理性主义文化,因此他们被视为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开创者之一,对当今的诸多的思想具有种种的启发。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实用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均受到唯意志主义的极大影响。在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凡是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流派,都有尼采的影子。

尼采哲学在现代西方的复兴,也正是同存在主义哲学的兴起联系在一起的。尼采哲学的再次振兴同存在主义有极深的渊源。

造成存在主义在两次大战之间和之后风行西方的缘由,在于西方人的信仰危机和价值真空。存在主义哲学所关心的问题,如存在的意义和无意义、自我的失落和寻求、内心生活空虚,使千百万现代西方人为之苦恼和激动的问题,正是由尼采首先敏锐地感受到并且提出来的。海德格尔强调,尽管尼采不属于只思考抽象的、虚幻的、远离生命的事物的哲学家之列,但是尼采的思想是在哲学古老的主导问题,即什么是存在的范围内进行的。无论是存在主义哲学家自己,还是研究存在主义哲学的专家,都公认尼采是存在主义的直接先驱,或者干脆就把他看作一个早期存在主义者。

存在主义的三大健将——法国的萨特和德国的雅思贝尔斯、海德格尔,他们的思想可以说均根源于尼采。雅思贝尔斯和海德格尔都是有名的尼采研究者。他们都写了专著论述尼采。尼采是存在主义者最感兴趣的一位哲学家。美国哲学家考夫曼指出:“在存在主义的演进过程中,尼采占据着中心位置:如果没有尼采,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和萨特是不可思议的。”

事实正是如此。雅斯贝尔斯于1936年出版《尼采》一书,该书是对于导致存在哲学诞生的思想背景的探索。在他看来,正是尼采的一切价值的重估的公式,为存在主义扫清了道路。尼采的方法使我们脱离每一个固定有限的立场,使我们的思想相继涌起。他在1952年出版《尼采和基督教》一书,系统阐述尼采哲学。他称尼采和克尔凯郭尔是“我们这个时代具有卓见的哲学家”,惟有他们看清了时代的变化。又称尼采是人类精神最深入的探索者之一,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哲学家导师”。海德格尔于1936年到1940年在弗莱堡大学讲述尼采哲学,同时和稍晚一段时期内又完成了一些关于尼采的讲演和论文,于1961年结集出版了两卷集巨著《尼采》一书。他认为,尼采是一切时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而且是西方最后一位伟大的形而上学家。

存在主义与尼采的契合有深刻的思想基础。第一,尼采所关心的问题正是存在主义者关心的问题。反对本质中心的哲学,反对形式信仰的团体,反对体系的哲学,因为它们远离人生,贬抑生命。如果我们认为存在主义者过分重视人类的失败、死亡与忧愁,则尼采并不包括在这一哲学运动中,因为尼采要在苦难的人生中,肯定生命,激起狄奥尼索斯的振奋之情。

同类推荐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精神分析以研究性本能为本身第一重要的工作。梦常常是不加伪装地表示一种愿望的满足。神经症是自我在试图压制性欲失败之后,性欲部分压制了自我。禁忌、法律和习惯给性生活加上了更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既对男人有影响,又对女人影响很大。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伊德出场,宣讲他“欲望决定命运”的人生哲理,本书是走向人性深处、揭开性欲面纱的必读书。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介绍了培根“关于真理”、“面对死亡”、“宗教信仰”、“论复仇”、“父母与子女”、“婚姻与独身”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毁灭道

    毁灭道

    因为体质关系,本来以为已经不能修炼到武者的巅峰。一场意外让他得到妖界血帝传承掌握雷电之力,而且还得到一把绝世魔剑。带着魔剑来到修真界,却引起修真界的争夺。从武道到修真,与血帝之子一头变异神兽血狼走上一条杀戮的道路,最后走上天道的巅峰。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丑女重生:嫡女毒医,道长别无礼

    丑女重生:嫡女毒医,道长别无礼

    她是天下闻名的丑女,却在十八岁时殿前一舞惊艳天下,转头她选择嫁给一个六根不清净的无赖妖道,自那日起,她跟随他将这天下闹腾得翻天覆地。“夫君,裴大人刚才说我是妖妃。”“你常说我是妖道,妖妃妖道,岂不绝配?待会为夫找人砍了他。”“他说我戾气太重。”“待会为夫让人【温柔】地砍了他。”……
  • 五行神东游记

    五行神东游记

    五行神分别掌管土、木、水、金、火。他们总是穿着与自己身份相符的衣服,拿着与自己性格相合的兵器。土行神排行老大。他身穿黄色的缎子长袍,头戴金粒镶嵌的冠珠,手里拿着一把五谷长穗样式的拂尘。木行神位居老二。他身穿翡翠绿的绣花缎子长袍,头戴镶着绿玉的冠珠,显得潇洒倜傥。他的兵器是一把墨绿色的三叉戟。水行神是老三。他身穿一件黑色的丝绒长袍,头戴乌金八卦冠,看上去老练沉稳。他手持黑色的水晶如意。金行神是老四。他身穿玉白月色的缎子长袍,头戴鹅羽月白冠,一副文雅公子的扮相。他有一把银光闪闪的金刚月牙刀。火行神排行最末。他常穿一件火红色的缎子长袍,头戴烈日火焰冠。他手持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炬。
  • 武帝丹神

    武帝丹神

    一代丹道大宗师卫长风,在炼制九劫生死丹的时候遭遇大劫身死丹灭,却不想千年之后在一位同名同姓的卑微少年身上夺舍重生!这一世,他要填补前生所有的遗憾!这一世,他要重炼丹神,再成无上武帝!这一世,他要傲视万古大陆,笑看风起云涌!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高六七班

    高六七班

    在南国边陲小城沅城的近郊.有一座特殊的小小公墓——沅城一中高六七班同学公墓,里面矗立着八道墓碑。每一道墓碑的后面,都埋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墓碑标示的逝者从那个特殊的年代走来,故事便不可能不充满坎坷、诡谲、哀婉,但主色调是真善美,主旋律是奋争向上。
  • 替嫁皇后

    替嫁皇后

    文案:她是皇后,还是个不受宠的皇后只因为样貌丑陋,新婚之夜,把皇帝吓倒,连发了三天高烧,从此皇上不敢踏进她的寝宫一步不来正好,省得她清闲,但是上天偏偏不让她如意妃嫔找她麻烦,皇帝不让她如意,于是——夺实权,掌后宫,整皇帝,欺蛮妃原来,她能坐上后位,全拜那位英俊潇洒,温文儒雅,受万人敬仰,永不褪去的笑容却让她有想打落他牙齿的冲动的大国师所赐,更过份的是,他竟蛊惑皇帝利用她,圣旨一下,她替人代嫁邻国十一皇子听说,十一皇子冷血无情,手段异常残忍听说,十一皇子从不近女人身,讨厌女人到了极点听说,靠近他的女子都死于非命听说……她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要真是这样,她会不会因此而尸骨无存?洞房花烛夜某女在左等右等不见新郎前来后,呈大字型倒在新床上呼呼大睡,却不料,身穿红色嫁衣华服的她被他像拎小鸡似的给扔到地上,而某男却极为冷静的走到床边躺下她醒来,对床上的男子怒目而视,站起身退后几步——一!二!三!默念完三个数字后,某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快的跑到床边,凌空跳起,“呯”地一声,准确无误的攻击目标——“啊——该死的女人,你在做什么?”男子惨叫一声,愤怒的黑眸瞪着眼前一屁股坐在他小腹上的女子,双眼几乎喷出火来------------------------亲们必看隆重推出:亲亲会员窗透初晓所作七言打油诗一首月国有后莫晓曈,样貌丑陋人也痴。宜号妃子仗龙威,以下犯上目无人。灵魂穿越附了身,同样身躯却换神。怯懦皇后摇身变,惩治宜妃还立威。哪晓夜帝色迷心,后宫乱事皆不闻。国师横手救下人,预其将令天下澄。海桑来使众人难,丑后一言惊天人。为雪前耻巧设局,帝王献身苦难言。靖璃为皇扫凤宫,宜妃沦为浣衣娘。火烧言居欲报仇,国师挥袖丝未损。宜妃撒娇故为难,国后勉当守夜人。一曲狼音惊宫人,风塌倒塌成笑闻。夜帝见机心生计,丑后替嫁转送人。国师深夜入闺房,指尖流转改面容。丑后变身倾国城,羡煞旁人还愤神。夫君凶狠不是人,洞房花烛心踌躇。泰山压顶灭其威,春宵一夜守空房。一介丑后成王妃,有苦难言想杀人。凶猛白虎见丑妃,竟不发威还粘人。讨厌皇子迷其容,死缠烂打使计谋。路遇孤女收入府,孤女意图惹人疑。王爷牵手心乱跳,教训太子快人心。活宝属下冷主子,如此搭档少见闻。旧病发作无计寻,晓瞳一抱安心疾。真相大白口目瞠,耳听为虚眼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