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崭新的制度,它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具有无比先进性。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一整套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制度,它铸造了自由、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界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3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源于她对自身体制的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的品质。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之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尽最大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保持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动力,从而使生产力获得极大的解放和发展。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就是创新的一个典范。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也证实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稳定的发展态势。在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间,中国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达9.3%,诸多经济指标位居世界前列。200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高达2.6万亿美元,排名跃居世界第4位;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凡此种种,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旺盛生命力,增强了中国的国家威望与国际影响力,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中国的发展模式在保证国家经济政治安全的前提下逐渐扩大开放领域,并增强国际竞争力,既不同于苏联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也超越了西方的“华盛顿共识”。中国模式的成功为后现代化国家提供了一套不同于西方的经验,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影响力的增大,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们研究,成为中国软实力产生的重要源泉。
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正确的外交路线和成功的外交运作能够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增强其国际影响力,从而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中国不断发展和完善了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蕴含着深厚的中华和平文化的精髓。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处理国际事务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就是说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二是在解决国际争端时坚持和平方式,不搞强权政治。中国一贯主张用外交谈判和中立调解等政治手段来解决国际纠纷和争端,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恃强凌弱,侵略、欺负和颠覆别的国家。中国从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他国,也决不允许别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
在外交实践中,中国始终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不仅增强了同社会制度相同国家间的了解和密切合作,而且发展了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间的关系,使我们在国际社会,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中赢得了声望。4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指导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普遍原则。
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现实要求中国政府重新界定与之相符的国际社会身份和国际责任。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了做“负责任的大国”的外交理念,并积极展开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的构建,有效地提升了在周边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软实力。因为1997年以前,由于种种原因,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发展壮大有所疑虑和担忧,多抱有负面的看法,“中国威胁论”曾经甚嚣尘上。在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以后,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重大转变。在那场金融危机中,东南亚各国大多损失惨重,经济大幅度倒退,急需外界的援助和支持。在西方国家态度冷漠、反应迟缓的情形下,中国政府伸出援手,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并且给予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巨额贷款和无偿援助。上述措施赢得了东南亚国家的普遍尊敬和信任,消融了对中国的误解和猜疑。当时的印尼总统梅加瓦蒂曾表示:“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当今已成为世人敬仰的强国,2亿人的印尼理应向中国看齐,学习中国的经验。”329
正确的外交政策有效地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凸显了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大幅度提升了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软实力。在非洲,中国外交保持了以往与该地区各国的友好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筑长期稳定、平等互利、全面合作的新型伙伴关系。在2006年11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政府扩大了对非洲国家的援助规模,免除了有关国家约100亿美元的债务,并将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输华商品零关税待遇受惠商品由190个税目扩大到440多个。此外,在人员文化交流领域,中国将在今后3年内为非洲培训培养15000名各类人才;向非洲派遣100名高级农业技术专家;为非洲援助30所医院,并提供3亿元人民币无偿援款帮助非洲防治疟疾,用于提供青蒿素药品及设立30个抗疟中心;向非洲派遣300名青年志愿者;为非洲援助100所农村学校;在2009年之前,向非洲留学生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由目前的每年2000人次增加到4000人次。以上外交政策及其成功地运作将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非合作论坛将中国的软实力进一步推进
四、对国际制度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影响。自1971年重返联合国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和多边外交。中国在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和支持联合国改革等重大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联合国宪章精神,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在维和、军控、反恐、发展、人权、司法、环境等问题上的合作以及联合国各专门机构的活动。自2002年以来,我国向联合国11个任务区和维和部派遣军事观察员、参谋军官以及工兵、运输、医疗等维和部队官兵4469人,已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派遣人数最多的国家,为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先后加入12个反恐公约,并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在维护妇女和儿童权益、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中国尊重《联合国宪章》促进人权自由的宗旨,尊重和肯定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德黑兰宣言》和《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所确认的人权准则,已加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21项主要国际人权公约,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领域的活动。
中国在积极参与国际制度的同时,也注重增强在某些国际事务中的主导权和创制意识。由中国、俄罗斯等国发起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卓有成效,为维护成员国和本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正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影响。中国倡导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也得到了东盟各国的积极响应,并逐步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为该地区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互利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制与平台。这种双赢的前景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威胁论”在淡化,“中国机遇论”开始唱响。此外,中国推动的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机制,为朝鲜半岛无核化及化解地区安全危机,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中国的影响力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承认和肯定,软实力大幅提升。
总体而言,在国际制度的参与数量上,中国已经后来居上,成为参与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中国参与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比率达到61.19%,在所有参与国中名列27位;参与全球性非政府组织(NGOs)的比率达到了58.14%,在所有参与国中名列31位。330从国际制度参与的质量上讲,中国也有了重大的进步,这主要表现在: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代表,中国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成为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积极促进者和实际代言人,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排在第八位,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排在第五位。但是,就大多数全球性国际制度而言,中国不是首创者,中国参与程度在加深,但议程设置能力、利用国际规则的技巧等显然有待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中国国际影响力乃至其自身战略利益的维护与拓展。
尽管,中国的软实力正在获得前所未有地获得增强和关注,但是与硬实力相比,目前我国的软实力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世界其他大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软实力还有很大差距,明显处于弱势地位。概括而言,我国软实力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东西。比如,传统的中庸思想造就了国人性格上的保守和内向以及对权力敬畏,官本位思想严重等,这些都妨碍了政治文明的建设。在文化价值观方面,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对财富和金钱的认识受到了市场经济的严重冲击,致使国内一度出现“拜金主义”,特别是贫富差距的加大,导致人们心态的失衡,引发种种社会问题。
第二,国家认同和国民凝聚力的下降。当今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深入发展的时刻,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乃至社会危机,如公民道德缺失、精神信仰危机、城乡地区发展失衡、利益分配不均,腐败严重等等。同时,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想涌入中国,造成国民思想的混乱。在信息化时代,西方利用强大的传媒和网络优势,向中国输出西方的价值观,使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思想文化基础受到削弱,直接造成公民对国家忠诚度和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减弱。
第三,国民素质的缺憾和人才的流失。在信息和知识时代,人才的竞争和国民素质的竞争显得异常重要。人才和国民素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软实力的重要来源。我国由于制度等方面的缺陷,造成了当今人才流失严重,国民素质存在严重缺憾。人才的大量外流不仅浪费国家的经济资源,破坏我国持续发展的潜力,并且有损害我国家形象。
第四,国际制度安排与我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不相称。从综合国力来讲,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而且随着综合国力的上升和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会越来越大。但是在国际制度的安排上,中国还没有取得与自己国际身份相称的地位。这种状况将限制中国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发挥。
为了更为深刻地理解中国软实力的进步与不足,我们将2008年发生的对中国软实力塑造影响重大的三个事件(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食品安全)分别进行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