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狐狸说
求人办事,一个人是否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适应不同的对象,是很重要的。成功人士办事时总是处险而不惊,遇变而不怒。
办事需先学会控制情绪
老狐狸说,控制情绪是办事时必须的。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当一个人无意中触痛了你的敏感之处,你就不假思索地乱喊乱叫,人家对你的印象还会好吗?当人家满足你的一个要求时,你就高兴得手舞足蹈,人家对你的印象也还会好吗?——也许他们认为你太幼稚、太缺乏修养和内涵了。
有一位房地产经幻人,最近刚刚与某公司主管的主要竞争对手签了租房合同。他大概仍然陶醉在自己的成功之中,在与另一位顾客签了合同时,自以为稳操胜券,几乎坐也不坐,甚至无心解释自己的业务,便开始详细描述那笑买卖是如何做成的,接着赞美那个“竞争对手”有多么优秀,大加称赞其有眼力,很明智地租用了他的房产。语气中满是洋洋自得。
没想到这位公司主管站了起来,很不耐烦地谢谢他做了这么多介绍,然后说他暂时还不想搬家。
房地产商一下子傻眼了。当他走到门口时,主管在后面说:“顺便提一下,我们公司的工作紧近有一些创意,形势很好,但我并不为此而忘乎所以。”
这位房地产经纪人在关键时刻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只顾欣赏自己已取得的推销成果,而所略了买方也有其做出正确抉择的骄傲。当然,他的事情没有办成。
此外,求人办事,总有遭到拒绝的时候,这时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一时的拒绝并不等于事情从此无望,如果你能正确分析对方拒绝的心理原因,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就有可能使你的请求出现新的转机。就看你能否耐心尝试,等待机会。
要改变拒绝者的态度,一般情况下是可能的。所以要具体情况分析。假如你确认对方,是由于固执的偏见而拒绝答应你,则可用真诚的行动地去感动对方,使之改变偏见。不过这需要较长的时间,也需要你有平和的心态,良好的情绪控制力,否则一遭拒绝就垂头丧气,无心再试,心理承受力太差,那么事情也不会办成,更别谈什么成功了。
为什么情绪会失控
翠茜和她的新婚丈夫出了教堂之后就走进了那家餐馆。她和她的丈夫都不是第一次结婚,他是想让她来看看他常去的教堂。然后他们还要和他的前妻在这家餐馆里见面谈些事情。
“我很喜欢那座教堂,”翠茜回忆说,“等我们走进那家餐馆的时候我还处于非常兴奋的状态,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因为自己漂亮又幸福,好像自己的头上戴上了一个光环。”
翠茜点了一份馅饼,她的丈夫说要去趟洗手间。而他的前妻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走进了餐馆。
“一开始我们都觉得很尴尬,因为他不在,我们只是干坐在那里。”翠茜说道,“她和我丈夫一共有两个孩子。我们将来还要在一起打很长时间的交道,所以我觉得应该学会和她相处并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
一会儿翠茜的丈夫又回到了餐桌。
“于是我们三个人便开始谈起了将来如何探视孩子之类的问题。不过我知道实际上这比问题的本身要复杂得多,”翠茜说道,“我可以感觉到这一点。她对我的到来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变故感到十分恼火。”
一切来得都是那么突然。刚才她的丈夫还在和他的前妻在一起交谈,转眼之间那位前妻的手就已经打在了翠茜的脸上。
“这事用不着你管,”那位前妻高声叫道,“你和这事没有一点关系!你根本就没有这个权利。你给我闭嘴!”
“翠茜也开始尖叫起来,并且进行了反击。她一把抓住那个女人的脸,并且不断地摇晃着她的头说看你以后还敢不敢这么做了。就这样她们两个人就在餐馆里的客人面前展开了一场混战。
“我简直无法相信自己当时会做出那样的事来,”翠茜后来回忆说,“我并不喜欢那样做。我当时没有压住火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
上例中,翠茜的情绪失控了,她和新婚丈夫的前妻在餐厅的众多客人面前打得不可开交,她说那是因为自己受到了伤害,但实际上是因为她缺少宽容别人的度量,把自己的自尊看得过于重要。当然,那位前妻更是如此。
人生活在纷纭繁复的世界上,经常会遇到一些令人恼怒的事,小则令人生气,大则惹人动怒。一般来说,生气发怒乃是一种正常的感情宣泄,怒过了,心情也就慢慢趋于稳定。故轻微发一点怒,并算不了什么大事。但是为什么有些人会为某些事生气,而有些人却不会?为什么有些人似乎老是比其他人容易生气?而有些人却可以很轻易地处理生气的感觉和面对生气的人?可以这样说,个性在影响你对暴躁情绪的管理能力。每个人的个性不一样,有些人的个性很容易被激怒,有些人的忍耐力比较强。
1.急躁的个性
个性急躁的人一般很容易自满且较为果断,喜欢处于领导地位。如果你问他要不要看电影,他可能会立刻回答:“当然好啊!我知道有一部电影不错。你七点来找我吧。”
个性急躁的人通常自我期望很高,他们常会为自己设定极高的目标,擅长挖苦别人,也习惯指使他人;一旦别人没有顺其意,就会相当激动,特别是如果别人是因为动作慢,无法在自己设定的期限内完成事情时,他们会更生气。而且,如果有人取代他们的地位,他们会非常沮丧和气愤。
个性急躁的人一心想要拥有权力和控制别人。他们很可能会用打人或大吼来表现生气,以显示出他们的权势并威吓别人。
2.沉稳安静的个性
个性沉稳的人一般来说是很安静的,他们很值得信赖,爱整洁,而且做事利落有条理。特别是如果有一定的规则可以遵守时,他们做起事来会特别精准,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做节省他们的力气。然而,除非他们确定一定会成功,否则他们宁愿放弃可能的赞赏,也不愿冒险或尝试新的东西。
如果你问一个个性沉稳的人要不要一起去看电影,他的回答通常会视情况而定,看看他是否习惯和你去看,以及他是否习惯在那个时间去看电影;如果不是,他可能会告诉你:“谢谢你的邀请,但今晚我还有别的事情。”
个性沉稳的人似乎有强烈的需要,希望他们的努力能得到回报,如果没有,他们会感觉相当不舒服。
个性沉稳的人总是让别人觉得他们相当固执、爱评断,而且过分严厉和吹毛求疵。他们生气时最典型的反应就是经常会自己生闷气、或是不和人说话。然而当别人生气时,他们也会感觉全然无助、不知所措。
用良好情绪控制他人
在办事时,无论对方是亲朋好友、同学同乡,还是领导同事;无论你们交情甚佳,还是萍水相逢,他们都喜欢吉祥如意的恭维。恭维是赞美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一种博取好感和维系好感最有效的方式。在办事中运用良好情绪赞美他人,往往以激励、鼓励的作用感化别人,事情也容易办成。
同理,我们在求人帮忙时,更我地强调自己对对方的警重和仰慕,或者是充分展示自己对某项事业纯粹的兴趣与热爱,就比较容易使对方产生认同感,有助于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以这种方式提出请求,往往令对方乐于帮心。很多时候,没有良好的情绪力你就不会去赞赏和尊敬他人。对方可能只是能够在某方面帮助你,而他的为人,处世方式却并不为你所赞赏你不屑于去赞美和尊敬他,甚至感到简直难以启齿。这时为了顺利办事,你就得克服这种情绪。
有位杂志社编辑,他对说服那些作家很有一套。不论那些人如何繁心,他都有办法使那些人答应为他写稿。本来他的口才并不出色,但奇怪的是,那些作家在他面前,似乎都无法拒绝他的要求。
提到他的“秘诀”,他说,其实和那些心高气傲的作家打交道很麻烦。但为了约稿必须让他们觉得自己很受尊重。他通常会说:“当然我知道你很忙,我才无论如何请你帮这个心,那么过于空闲的作家写出来的作品,都没有你的好。”
据他所说,这种说法从未失误。一般来说,当对方已有很充分的拒绝理由,想让他接受你的请求,是十分困难的。如果你事先也知道他们会用这些理由来拒绝你,你反而裹足不前从此放弃努力,那么就会更增加他对抗的意念,从而使气氛更加紧张,也再没有办事成功的空间。
但若能运用这位编辑先生说的那套,先给对方来个高帽子,会使他无法拒绝,可以巧妙地使对方从“不”转为“是”。这就是情绪控制力的妙用。
如何用妙语让自己脱离窘境
老狐狸说,你必须头脑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运用语言的艺术,尤其是以急中生智的幽默感去对付尴尬。运用得当,能收到直言难以达到的效果。
我们在日常的社交活动中,总难免遇到一些令人难堪的窘境和难以回答的问题。这时候该如何说话最恰当?
大原则应该是明辨事理,说话得体;该直言则直言,该含糊就含糊,该超脱就超脱。总之,从实际出发,视情况而定。
但是,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当有人故意给你难堪并使你的感情受到伤害,你可不要只顾着气愤,更不要大发雷霆去硬碰硬,那样只会使矛盾激化,闹得两败俱伤。
当然,你也不可只张口结舌满脸羞红,使对方觉得你软弱可欺,那样他可能会变本加厉地嘲弄你。
你必须头脑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运用语言的力量和说话的艺术,尤其是以急中生智的幽默感去对付。
当然,也可能对方并非恶意,有时候是无心之过。不论如何,你应该牢记的是,无论遇到哪种情况,大原则是恰当得体。
我们与人交谈时应该注意,答话时千万别含糊,否则容易产生误会,万一你无法自圆其说,必定陷入窘境,任何说话技巧都无济于事。
所以,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主旨和逻辑,要恰到好处,以免言谈有失,授人把柄,甚至作茧自缚。
这是避免错误,摆脱窘境的根本方法。
假如朋友或同事在公开场合责备你,而情况与事实又有出入,这肯定使你难堪。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你应该心平气和地直言:“我们是否私下谈谈?我想请你调查清楚了再说话。不然,我以后很难和你相处。”
倘若亲友无缘无故责备你,你也应该明确地跟他说:“你让我十分难堪,请你告诉我这是为什么,我哪里得罪你了?”
当然,假使是你自己做错了事,哪怕是无意的,也要诚恳道歉。这就是明辨事理,直言不讳,这才是摆脱窘境的方法。
不要暴露自己的秘密武器
老狐狸认为,一个人如果过于直白,实际是自我暴露,是把自己的一切翻出来给对手看,使对手在未来的争斗中一枪便打准你的要害。
《孙子兵法》上说:“不知彼不知己,百战百殆;知己而不知彼,一胜一负;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毫无疑问,这个原则对作战的双方来说都适用。
对自己和对方的情况一无所知,肯定没有取胜的可能;只了解自己的情况而不了解对手的情况,那么胜负的概率为50%;对双方的情况了如指掌,那才有取得胜利的把握,才能百战不殆。
一个人如果过于直白,实际是自我暴露,是把自己的一切翻出来给你的对手看,使你的对手在未来的争斗中一枪便打准你的要害。
如果说话含蓄一点,模糊一些,那么对手就莫测高深,不知道你的所思所想,不知道你的秘密武器,更不知道你的要害所在。
唯有这样,才有可能置对手于不利位置。
概括地说,“逢人只说三分话”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
⒈使对手无法知道你的真实想法;
⒉使对方在对你的攻击中无从下手;
⒊迫使对方只能处于守势,使你的出击居于主动。
以上所讲的只是谨防祸从口出,这与“纵是实话也虚说”在道理上是一样的,只不过“纵是实话也虚说”相对地讲具有某种攻击的意味。
因为它不单单是自己不要暴露自己,而且要更进一层,要用“实话虚说”给对方制造混乱,向对方施放烟雾弹,从而达到使对方不知所措,进而迷失的目的。如果用《孙子兵法》上的说法叫做“乱兵引胜”,就是使对方发生混乱,以致将已经到手的胜利也丢失得无影无踪。
逢人只讲三分话是守;实话虚说则倾向于攻。只有攻守兼备才是制胜的惟一途径。
说话,不要太过情绪化
说话的效果是人际关系的基础,说话的效果代表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远近亲疏都可以从这些“效果”中呈现出来。
一般来说,当你碰到自己喜欢的人向你提到:“有件事情想请你帮忙,但是……”你肯定会先表态,抢着说:“我替你办!究竟是什么事情呢?”然后,再了解事情的内容。
但是,如果是你很讨厌的人要请你帮忙,你的回答肯定就不一样了,你可能会答道:“究竟是什么事?我手头上还有许多重要的事要办,恐怕……”一开始就摆出拒绝的态度。
这个例子说明,即使是相同的一件事,由喜爱的人提出或是由讨厌的人提出,接受的方式必然完全不同。如果是喜爱的人,就算再忙也会勉为其难答应,反之,接受的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譬如,有人多次在你面前提到A先生总在背后说你坏话,如果你对A先生的印象很不错,你也许就会回答说:“不会的,他那个人我了解,他不会背后说人的坏话。”或者至多问一句:“真的吗?”
如果A先生是一个你很讨厌的人,你的反应就截然不同了。
你肯定会答道:“哼,果然是他在背后说我坏话!”或者说:“我早就料到了,他就是这么讨厌的小人。”
其实,不管多么冷静理性的人,要完全战胜自己的情绪,来接受别人的话,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说话的效果是人际关系的基础,换句话说,说话的效果代表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远近亲疏都可以从这些“效果”中呈现出来。
我们提出的事情能被欣然接受,无疑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话会遭到恶意扭曲,或者一开始就被拒绝,令自己尴尬不已。
想要避免这些难堪的局面,平常就要预先建立好人际关系。
当然,万一达不到,或是在讲话途中有一点小误会,除非你想惹人讨厌,否则,最好先战胜自己的情绪再开口。
办事心经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当一个人无意中触痛了你的敏感之处,你就不假思索地乱喊乱叫,人家对你的印象还会好吗?当人家满足你的一个要求时,你就高兴得手舞足蹈,人家对你的印象也还会好吗?——也许他们认为你太幼稚、太缺乏修养和内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