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晋升的过程中,有人充满信心,有人谨小慎微。但不管怎样,突然受到来自上级的批评或训斥,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关节点,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要处理的好,首先要搞清楚上级批评你什么。
有人说得好:领导批评或训斥部下,有时是发现了问题,促进纠正;有时是出于一种调整关系的需要,告诉受批评者不要太自以为是,别把事情看得太简单;有时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信和尊严,与部下保持或拉开一定的距离;有时“杀一儆百”、“杀鸡吓猴”,不该受批评的人受批评,其实还有一层“代人受过”的意思……搞清楚了上级是为什么批评,你便会把握情况,从容应付。
2.最忌满不在乎
受到上级批评时,最需要表现出诚恳的态度,从批评中确实接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最让上级恼火的,就是他的话被你当成了“耳旁风”。很少有领导把批评、责训别人当成自己的嗜好。既然批评,尤其是训斥容易伤和气,因而他也是要慎重其事的。而一旦批评了别人,就又产生了一个权威问题、尊严问题。而如果你对批评置若罔闻,我行我素,这种效果也许比当面顶撞更糟。因为,你的眼里没有领导。
3.对批评不要不服气
批评有批评的道理,错误的批评也有其可接受的出发点,更何况,有些聪明的下级善于“利用”批评。也就是说,受批评才能了解上级,接受批评才能体现对上级的尊重。所以,批评的对与错本身有什么关系呢?比如说错误的批评吧,对你晋升来说,其影响本身是有限的。你处理得好,反而会变成有利因素。可是,如果你不服气,发牢骚,那么,你这种做法产生的负效应,足以使你和领导的感情拉大距离,关系恶化。当领导认为你“批评不起”、“批评不得”时,也就产生了相伴随的印象——认为你“用不起”,“提拔不得”。
4.不要当面顶撞
当然,公开场合受到不公正的批评、错误的指责,会给自己造成被动。但你可以一方面私下耐心作些解释,另一方面,用行动证明自己。当面顶撞是最不明智的做法。既然是公开场合,你下不了台,反过来也会使领导下不了台。其实,如果在领导一怒之下而发其威风时,你给了他面子,这本身就埋下了伏笔,设下了转机。你能坦然大度地接受其批评,他会在潜意识中产生歉疚之情或感激之情。靠公开场合耍威风来显示自己的权威,换取别人的顺从,这样不聪明的领导是很少的。如果你遇到的是这样的领导,你当然可能在适当的机会给他以“反批评”。其实,你真遇到这种领导,更需要大度从容,只要有两次这种情况发生,跌面子的就不再是你,而是他本人了。
和领导发生争论,要看是什么问题。比如你对自己的见解确认有把握时,对某个方案有不同意见时,你掌握的情况有较大出入时,对某人某事看法有较大差异时等等,但是,切记:当领导批评你时,并不是要和你探讨什么,所以此刻绝不宜发生争执。
5.不要把批评看得太重
决没有必要把一两次受到批评和自己整个前途命运联系起来,觉得一切都完了,天昏地暗,灰心丧气。如果批评了你,你就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这样会很让领导看不起。如果你是这样一种表现,以后领导可能再不会批评、指责你什么了。可是,他也就再不会信任和重用你了。
6.不要过多解释
受到上级批评时,反复纠缠、争辩,希望弄个一清二楚,这是很没有必要的,确有冤情,确有误解怎么办?可找一两次机会表白一下,点到为止。即使领导没有为你“平反昭雪”,也完全用不着纠缠不休。这种斤斤计较型的部下,是很让领导头疼的。如果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不受批评,当然可以“寸土必争”,“寸理不让”。可是,一个把领导搞得精疲力尽的人,又谈何晋升呢?
受批评,甚至受训斥和受到某种正式的处分、惩罚是很不同的。在正式的处分中,你的某种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或剥夺。如果你是冤枉的,当然应认真地申辩或申诉,直到搞清楚为止,从而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但是受批评则不同,即使是受到错误的批评,使你在情感上、自尊心上,在周围人们心目中受到一定影响,但你处理得好,不仅会得到补偿,甚至会收到更有利的效果。相反,过于追求弄清是非曲直,反而会使人们感到你心胸狭窄,经不起任何误解,人们对你只能戒备三分了。
★赢得上司信赖很必要
如果你想升职、加薪,首要条件就是你要赢得上司的信赖,那么怎样才能得到上司的信赖呢?
1.信赖的要素
我们经常看到如下情形,某人问道:
“这句话讲得真不错,是谁说的?”
问话的人本来觉得那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可是却被下面一句话改变了想法:
“是小王说的。”
这时候,钻石也变成了石头。但如果是李处长说的,则某人一定会赞叹道:
“咱们处长真厉害!”
由上可见,同样一句话,但因说话人的身份不同,在听者心目中所占的分量就大不相同。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信赖问题,作为处长,他长期与下属相处,有一定威信,也有一定工作业绩,其说的话容易为人信服,而小王只不过是才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大家对他不了解,说话的分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即使是一个学识渊博或精明能干的人,如果没有大家对他的信赖感,要想取得成功也是很难的,也很难为上司重用。而任何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能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取得突出成绩,就必须得到上司的器重,得到上司器重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取得上司的信赖。信赖可分为两种,一是对其为人处世的信赖,一是对其工作能力的信赖。前者是指人格上的信赖,有些上司最看重这点,后者是业务能力上的信赖。
在这两种信赖中,最理想的,莫过于两者都具备,即既信赖你的人品,又信赖你的能力,但在现实生活中,两者却很难一致。有些下属,人品很好,但工作能力不佳,而有些下属,工作能力很强,但人品欠佳,还有些下属,人品、能力均很差。上司往往会信赖哪种人呢?一般来说,比较正统的自身能力也不太强的上司,对下属首先看重的是人品,至于工作能力只要不经常出大的差错,一般的工作能够应付,他就满意了。而对于开拓能力强,对下属驾驭能力也强的上司来说,他看重的往往就是能力,只要你能够做事,有较强的创造性和开拓性,能打开工作局面,他就喜欢。
2.了解上司对自己的信赖度
每个人在这个问题上都倾向于对自己有利的解释,因为谁都不愿意让上司不信赖自己。我曾认识一个20多岁的销售员,有一次他对我说:
“与上司相处,有些事情是需要说开的。”
原来他的上司只比他大两岁,两人的关系处得很随便,甚至经常在一起打牌,彼此交情不错,他以为上司对他很信赖。
但是有一次发年终奖时,他却发现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多,甚至比一些比他表现差的同事还少,因而百思不得其解,心想,都是铁哥们了,怎么这样对待我呢?为此,有一天下班后,他到上司家里去,一本正经地向上司说起他所工作与所发奖金不相称的事,令人惊讶的事,上司对他的工作情况并不很了解,甚至他曾经向他说过的一些事,他也不记得了。
“自从那次谈话后,上司改变了对我的看法,这一次发奖金还过得去。说真的,有时候,事情还是谈开了好。”他深有感触地说。
平常如果该讲的话不讲,该争取的事情没有争取,则自己工作能力也会被低估,最后会发现自己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受信赖,这种情形屡见不鲜。
所以,不要因为与上司很要好,就以为一定受信赖,这是一种很天真的想法,他的情况就是个教训。
然而,如果上司对你说:“这一切全靠你了。”“委托给你了,好好干吧。”“对你有信心哟。”这些话时,你的想法如何呢?
说这种话的上司到底是何种人物,这点是很重要的。
假如上司不能信赖下属时,他一般不会率直地将前述的话说出口。假如他是一个工于心计的上司,则他不但不会说出对你的真实看法,也不会表现在态度上,反而会装出信赖你的样子,那么他也会说出前述的话。
这时你如果不折不扣地相信这些话,而当有一天你识破是一句假话时,你所受到的打击将是沉重的。
为了验证上司说这种话的真假,你不妨对上司提出问题,看他采不采纳你的意见。说不定上司笑容满面的脸孔,会突然变得阴沉,或者不再说“一切全靠你了”的话,而吐露出“不能信任你所说的事情”一类的话。对此,也用不着用“原来这个人是这样”来责备上司,而应该更加努力充实自己,以逐渐增加上司对你的信任。
也有许多上司是为了鼓励下属,才经常说这种话,如果上司对下属说:“你到底会不会做?我不放心。”则有可能使软弱的下属不但失去工作干劲,甚至连不多的自信也一扫而光,稍微聪明一点的上司都不希望产生这种结果,所以才会说“我信任你”,“好好干”来激励下属。虽然没有必要产生自卑感,但也不必因上司说了“信任你”之类的话而沾沾自喜。宁可认为自己远未受到上司信赖,从而更加努力,以争取真正的信赖。
3.在工作中能说能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种情况,不少人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但不善于用语言展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