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8400000033

第33章 挥戈好莱坞(3)

在1989年1月3日凌晨的电话中,默多克告诉他的法国竞争对手,他永远不会放弃这场争斗,他宁愿抬高这个法国出版公司的报价。通过一番激烈的交谈,法国公司相信在这场竞争中已没有余地,因此决定撤出。

法国公司的迅速撤退迫使柯林斯公司接受新闻公司的报价,最后的成交价格是其年收入的17.8倍。新闻公司拣了一个便宜。接管柯林斯公司是默多克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在这个战略中,默多克希望通过集中他的报纸、印刷厂、电影图书馆,以及数据基地、书、卫星电视和杂志,来提高母公司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默多克的东欧之行

接管柯林斯公司显然并不能满足默多克的胃口,这只是他全球战略的一部分。

这时,全球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变革,这就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东欧剧变。巨变发生后,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随着政体的改变,对外策略也发生了巨变。对外资控制的放松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西方资本便蜂拥而至。向东欧积极地扩张成了西方传媒业的重要战略。这时,向东欧扩张最积极的是德国第二大媒体集团西德意志集团。该集团从1990年开始,先后将匈牙利5家地方日报和10家广告报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1996年进入保加利亚,控制了该国发行量前两位的报纸和唯一的一家晚报;1998年涉足克罗地亚,收购了该国第二大报纸和第三大地方报:2001年,同时进军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并购了这两个国家的三家大报;2003年以来,又相继收购了黑山、马其顿、斯洛文尼亚等国的有代表性报纸。可以说,德国西德意志集团已经控制了整个东欧巴尔干地区的报业。瑞士、瑞典和挪威的媒体集团也不甘落后,纷纷进军捷克、匈牙利和波罗的海三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这些国家的媒体市场。当然,也包括默多克的重要对手马克斯韦尔。

一心成就全球霸业的默多克也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柏林墙倒塌后,默多克和西德的报业巨头赫伯特·布尔达各出资一半,计划在东德出版类似《太阳报》的报纸。说到布尔达,可谓是默多克在东欧发展的劲敌,不过巨人之间除了竞争免不了利益间的合作。布尔达1940年出生在一个出版业家庭,这和默多克的身世颇有些相似。1960至1965年,他先后“游学”于慕尼黑、罗马、伦敦和巴黎,学习的专业也很多,包括艺术史、考古、社会学。最后,通过研究废墟壁画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胡贝尔特跑到纽约,在时代周刊实习。1966年,他回到德国,在他父母的出版社里主管“图片广播周刊”。他天生的商业头脑很快发挥了作用,仅几周时间,这个刊物的发行量就增加了20%。很快,他就当上了布尔达出版社总经理。1965至1975年间,他还兼任“彩色周刊”(BUNTE)总编。1986年他的父亲去世,三兄弟分别获得出版社三分之一的股权。但他在1987年就把两个哥哥的股份接手了过来,当上了独家股东。公司也更名为“胡贝尔特·布尔达媒体公司”。这时,布尔达已经成为德国的出版业巨头。

默多克进军东欧,选择了与布尔达合作的战略。他和布尔达在东德创办了《特级报》,起初的用意是创建一个和《太阳报》相类似的报纸。

开始发行时,大张旗鼓,发行量一度高达45万份,但同时默多克也跟布尔达不断地发生争执。于是,默多克说:“算了吧。”他认为: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该报在政治、品位上,以及所有方面都会变得疯狂地反西方。

他认为,固然他们应该站出来保卫东德人的权益,告诉东德人如何改变,如何变成西方人,为他们说话,但如果造成族群分离就不应该了。

从品位方面来说,它在娱乐和性的报道上已经远远超过他自己的界限。

他说:“虽然我承认德国是个不同的文化体,谁知道在那里做什么才是正确的?我是说,在美国就不可能经营伦敦的《太阳报》,所以在任何讲英语的地方就不可能经营《特级报》。”

在此之前,默多克对东欧巨变后已经有了相应的策略调整。1989年的东欧剧变是近代历史最令人吃惊的变化,震惊全球,默多克相信这是传媒革命的一大胜利。1988年在华盛顿的一个演讲中,默多克宣布:“东欧将开放电视市场,反过来,电视业将进一步改变东欧成千上万人的生活。全球传媒将证明这是对和平共处的最大催化剂,并且这种作用可能正在发生。”他作为一个美国移民,将更容易认识一个伟大的事实:“现代化就是美国化,美国社会的方式正在世界盛行。”默多克开始了他的两次东欧之行,亲自组织新闻公司的重要官员对东欧进行了考察。在第一次短暂的东欧之行中,1989年,默多克签署一项协议,收购两家匈牙利报刊的一半股份。这是默多克第一次在东欧经营合资企业,他也成为第一个打人东欧的西方媒介大亨。但相对来说,第二次的考察对他来说意义更为重大。

默多克的这次东欧之旅规模并不大,包括他的妻子安娜,公司总裁约翰·埃文斯,还有《太阳报》的主编凯尔文·麦金兹。安娜在为一本新小说收集素材,而埃文斯则为了寻求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他也是默多克最为得力的助手。1990年1月21日,默多克的私人飞机在布加勒斯特市黑暗的上空盘旋。这时,罗马尼亚变革的动荡痕迹还没有消失殆尽,整个城市几乎没有任何的灯光。当飞机降落在黑暗的城市,飞机舱门打开,舷梯放下时,穿厚大衣、戴皮帽的人围住飞机,电机台的灯光不停地闪耀。鲁伯特·默多克走出机舱,投入他生命中成为媒体巨头的另一场战斗当中。飞机从伦敦飞向华沙,到布拉格、布达佩斯、布加勒斯特,默多克考察并探索着他的东欧新战场。在布拉格,默多克接受了当地记者的采访。有记者提到默多克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因为在牛津时他曾把一个列宁的半身雕像放在身边。默多克回答说:“我那时年轻,甚至有其他浮躁的思想。那时我阅读了几百个成功人物的传记,热衷于当时风起云涌的政治运动,最崇拜的人物是革命导师列宁,这些都使我得到了很多知识。”年轻时对列宁的崇拜或许是他进军东欧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时,默多克虽然过去经历了列宁思想的冲击,但他还是表现出了许多政治偏见。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还说道:“20岁时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的男人,他没有心脏;而当他40岁仍是社会主义者,那么他没有头脑。”他补充说:“但我一直有这样的观点:每个人应有同样的运气、同样的机会,这是极端重要的……一个真正第一流的社会不向任何人关门。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即我们想完成的每件事情必须是绝对地完美无瑕。现在我知道这世界上没有事情是完美元瑕的,我们只能追求最好的可能。真正的民主必须有经济和政治内容,缺少其中一个,另一个也就不存在。”虽然默多克曾一再表示对意识形态不感兴趣,他只在乎赚钱,但上面的言论显然是与之背道而驰。对于东欧剧变的发生,默多克认为这对于传播业革命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胜利。对于默多克而言,或许政治并不是最重要的,是否对他的传播业有利才是关键所在。他兴奋地说:“东欧的剧变是新闻帝国的最后一章,目前是历史上最有希望的时刻。”

随后,默多克一行又飞到了匈牙利,此行的目的是考察1989年签署的两家报纸,它们就是匈牙利日报《MaiNap》和《改革报》星期日报。

这两家报纸的主编彼得·托克隆重地接待了他们。托克描述自己是“匈牙利的默多克”,并一直劝说默多克在他的报纸投资。第二天,默多克一行走进报社办公室,显然《改革报》符合默多克的口味,以谈论政治腐败与改革为主。在办公室里,默多克批评了报上刊登的一些裸体妇女,默多克指点说,他喜欢把漂亮女孩和性区别开来。而安娜更喜欢办公室内的环境。安娜说:“这儿有些东西非常熟悉,这是一个旧的妇女用品商店改成的办公室,报社还悬挂着匈牙利神圣的国旗。这里的新闻工作者非常可爱,对新事物充满兴趣。看到这些真令人高兴,你能感到,这里是一个真正能干一番工作的地方。”

离开匈牙利后,默多克及随从飞向罗马尼亚。他们去了真正的目的地电视台,在那里,他们发现推翻现政权的活动已被煽动起来,电视台也已经易手。原台长已下台,各种有关的消息不断向民众发出。经常有端着来复枪的士兵站在播音员的身后,一遍又一遍地发出请求,希望布加勒斯特的市民起来保护电视台,抵抗齐奥塞斯库的武装支持者。整个城市很奇特,满大街能看到年轻人扛着AK-47冲锋枪,听着摇滚音乐。所有这些令默多克发狂,因为这是他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由电视台领导的“典型革命模式”。默多克找到控制电视台的人,与他们协商。

默多克提出,向他们提供广播新闻的空中途径和活动空间。但主要负责人需要的不仅是这些。双方没有达成任何交易,默多克失望地离开了电视台。

让默多克感到烦心的还不止这些,他的对手马克斯韦尔捷足先登,在东欧寻求投资机会。事实上,东欧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阵营的时候,马克斯韦尔就一直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拉关系,他一直赞扬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赞扬他是一个给人深刻印象的男人,给他的国家带来稳定和经济进步,并且一举粉碎了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监禁了一些知识分子。马克斯韦尔还赞扬波兰总书记雅鲁泽尔斯基,谴责团结工会。他还出版了一本关于保加利亚的领导人的书,书名是《日夫科夫:现代保加利亚的政治家和缔造者》。在《齐奥塞斯库:现代罗马尼亚的缔造者和国际政治家》一书中还提到这个问题:“您认为,您的人民为什么如此爱戴您?您做了哪些如此受人民欢迎的事情?”1990年,马克斯韦尔到处寻找投资机会,以便在东欧寻求突破,而且他在东欧国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后来,马克斯韦尔还被怀疑是一名双重甚至三重间谍。

很多人都指出,他与原苏联克格勃和以色列情报机关摩萨德有联系,但对其进行调查的美国联邦调查局却在长达10年的跟踪监视中未能获得任何确凿证据。我们在某些方面可以看出他在东欧国家的受欢迎程度。

1991年1月,默多克一行人飞回西方,此次东欧之行并不成功,东欧国家的新闻工作难以实行商业化,这一点非常清楚。从布加勒斯特,他们飞到意大利米兰,会见了贝鲁斯科尼,他是意大利的传媒巨头。贝氏王朝旗下有500多家公司,包括意大利三家最大的私营电视台、最大出版公司、著名足球队AC米兰。这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崛起的神奇人物目前的总资产大约在59亿美元,作为意大利三大电视媒体的董事长,这些电视台为他带来的年收入在400万英镑以上,占到总收入的50%。他是默多克敬佩的人,后来默多克也学习贝鲁斯科尼,准备收购一家英式足球队——英超豪门曼联队。虽然双方都已签署收购协议,但涉及金额高达9.49亿美元,必须等到英国政府有关大臣对此无异议才能正式生效。这桩兼并案最终以英国政府不同意而流产。会见贝鲁斯科尼,默多克主要关注的是经验,因为在东欧市场,贝鲁斯科尼领先于默多克。在1988年,他就与苏联签订合同,获得向苏联电视提供西欧广告节目的特别权。他的菲尼维斯特公司在布拉格设立办事处,并派去正式的工作人员。此外,贝鲁斯科尼正与波兰及匈牙利谈判,计划在两国建设新的电视。

在米兰,默多克并没有过多停留。当天,他们就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继续开创自己的天地。

智慧锦言

是的,这个时代的关键词是“信息,更多的信息”。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创造出人们需要的信息,如何加快信息的传递和实现信息精准的流转,以及让信息产生价值。默多克曾经说:“科学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存方式、联系方式和业务开展方式,面对这场席卷全球的新技术浪潮,一些人可能会比其他人受益更多。但是,另一些人却已被历史彻底抛弃。”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更新自己的头脑,才是在这个社会立足的根本。

同类推荐
  • 李嘉诚全传

    李嘉诚全传

    “传记”部分,从李嘉诚祖上搬迁定居潮州开始,到其父李云经违背祖训下南洋,再到他年幼时就随父迁到香港,逐渐成长为华人世界首富,全面地反映了李嘉诚家族的传奇经历,对他的个人成长经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对他创造的商业神话进行了再现。后两篇着重分析李嘉诚的管理智慧、资本运作技法、做人原则以及运用财富的高度,并对其旗下的几位香港打工皇帝进行了详细讲述,这是以前的李嘉诚传记中看不到的内容。
  • 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杨永贤同志新作《中国古代百名女杰》,一改她的长篇小说《女人韵歌》中女主人公的悲惨形象,一个个英武睿智、不让须眉而胜似须眉,足以使素有“半边天”之称的中国女子扬眉吐气。读了这样的书,使人感到人生充满着勃勃的生气,连冬日的阳光也变得红彤彤的,整个世界都美好起来了。
  •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

    才子与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多见诸中国古代小说,寄托着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爱情乌托邦。两千年前的《诗经》,在开篇就为我们描述了男女相恋。中国古代最为人称道的爱情故事,莫过于那些才子佳人的相知与相守的感人轶事!其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坚守,陆游与唐婉的凄美,无不深深感动着一代代的人!古人读书的最好境遇或许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而茫茫凡尘能有一位红颜知己可谓人生之幸事!
  • 科学家论语

    科学家论语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文献与研究》编辑部自2007年以来,以“世事评忆”为题,陆续编发了我国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有关论语,引起读者的高度关注。这些科学家人都亲历了中国近现代目前许多重大事件,对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旧与新、落后与进步、曲折与胜利等有切实的感受和对比。因此,他们在评忆、论语中对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知识分子、中国科学家的责任的看法,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的思考等,有其独到和深刻之处。为此,我们将李四光、华罗庚、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钱伟长、袁隆平等人的评忆内容,以《科学家论语》为名,结集出版。
  • 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

    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

    在本书当中,作者向读者披露了奥维茨的发家史;在贝弗利山的某家大饭店,他将百元美钞撕成两半,以预订前排最好的包间,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为了赢得一位犹豫不决的客户,他在全议桌上跳起四不像的踢踏舞;他时刻记得给客户送一些礼物,尽力帮助他的客户和朋友,事无巨细,把它当作自己的义务——以及他的同事用飞机载客户去晚餐等等壮举。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99天宠妻日记

    99天宠妻日记

    某BO:“小糊涂蛋还淘气吗?”小跟班:“恩,常犯糊涂的八卦小报记者。一份检查报告,20岁便稳坐上市公司CEO的位置,方知,宝宝的真实身份。她将自己完全的献给未婚夫,一场阴错阳差。一次醉酒,少奶奶不小心打破了某副总裁的收藏品,她的大名糊涂的签在一张‘结婚同意书’的女方栏上。【片段一】她签错了字,三月后却被未婚夫一口否决了一切。男方却是未婚夫所在公司的合作伙伴,被当场骂哭。”一次错签,却不料一次糊涂的错签,全国最高身价排行榜位居首位的龙先生。”某BO:“撤职,永不录用。新夫的无边宠溺,她越加沉沦其中。”嫁入龙家,商界一匹无可匹敌的黑马。”小跟班:“.。喜孕三月,前未婚夫的骚扰,让她险些流产。”某BO:“小糊涂蛋呢?”某BO:“小糊涂蛋.。”小跟班:“哎.少奶奶一切平安,突遭未婚夫抛弃,只是有些郁郁寡欢。小跟班:“.。安一一,以为她终于可以安稳的生活,却不想,嫁错了人。”原来.被甜蜜的坑了。某BO:“备车,老婆为上。”小跟班:“.。绝望间,她用拼命的工作来麻醉自己,她绝望逃离。”-----小跟班:“少奶奶跟拍某大神被活捉了。命运兜兜转转,不断刷新公司在全球的影响力,却是暗中注定。P:宠爱有加,宠文当道~小虐大宠,长相一般、工作一般、智商一般、情商一般,宠爱无限。某BO:“让他破产。”龙兆川,她转身成为人妻
  • 漠上烟罗

    漠上烟罗

    他说:“你必须成为我的妻子,我才能为你救他。”她说:“若有来世,我仍愿死在你的剑下,带着你的余温,和我的长发。”她是医者,也是刺客,为了救好友,甘心嫁他,失身失心。他是异国王族,虽深爱她,却因不同民族,注定与她为敌!一场国仇家恨,一段儿女情长,一段大漠传奇!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大学史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大学史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盲女皇后(已出版,已完结)

    盲女皇后(已出版,已完结)

    实体书详情:ISBN9787536697874出版社重庆出版社作者任影博客:http://m.pgsk.com/renchenuo她的容貌绝美,但双目全盲。他是皇帝最为倚重的皇子,一面万般冷酷,一面千样柔情。她的父亲家财万贯,却囚禁她一十六载。他很爱她,却暗杀了她的父亲。她一直都很恨他,却在他命在旦夕之间之时,用一声呼唤,解救了他。他是她的天子,她是他的皇后。他叫茶昶。而她,叫泠旋眸。人物总介:泠旋眸:绝色盲女,历尽艰辛,入主后宫。茶昶:俊美皇子,身世加密,君临天下。泠玖炎:西沃巨贾,风流倜傥,终遭暗杀。宇霓:皇家公主,为兄帝位,下嫁将军。泠阳堂:庶出子孙,身世哀苦,率军叛乱。银痕:富家小姐,为情所困,侍佛终生。淑妃:司寇雾霈,深爱皇帝,家门被灭。洛姬:冷宫妃子,风华枯瘦,皇帝生母。武颜:护国将军,小心谨慎,清廉有加。仙弘:庶出公主,不得圣宠,沉默终生。
  • 狡黠佣人小娇妻

    狡黠佣人小娇妻

    结婚当天她住进了他的半山别墅,可他却带了两个妖冶的女人“共度良宵”她看不上他,他亦如是。虽然每天活得太煎熬,但总有一幕幕啼笑皆非的闹剧上演,他被气得七窍生烟,她却享受着报复般的快乐。
  • 谋天下之少女太后

    谋天下之少女太后

    她,是元西的太后,却被自己的父亲当作权势棋子,被那个男人当作耍弄的对象。为了复仇,深宫之中,朝堂之上,步步为营,步步惊心。原本这一切都是一场交易,可那男人竟然私自打破游戏规则,竟然要“以心易心”?他凭什么?他,是元西的摄政王,却被一个女人算计而与皇位失之交臂。起初怀着搅浑水的态度观望,可慢慢的竟然为她所折服,外柔内刚,内柔外刚被她操控的得心应手。“以心易心”?我势在必得!
  • 大学中庸(国学启蒙书系列)

    大学中庸(国学启蒙书系列)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应以德为本。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诚是实现中庸之道的关键。在本书中,编者韩震等人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编选相关的精彩故事,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青少年在诵读中轻松快乐地亲近本书,更直观、真切地感受本书的魅力,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